-
1 # 橙心社
-
2 # 動漫簡評我認為,“冷門”也是要分情況的,觀眾群體很重要。
如果是在各方面閱歷很多、對動畫非常痴迷甚至開始研究的核心群體中,優秀的作品絕對不至於“冷門”,而且可能往往能引發更深入,更有意義的討論。如果是把輕度觀眾,以及閱歷很少的觀眾算進去,優秀作品成為“冷門”的機率就很大了。
接下來我用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的研究結果和他的一些觀點來進一步論證:這個圖被稱作“故事三角”,三個頂點分別為“大情節”、“小情節”、“反情節”。我先來介紹一下他們的區別和特點:
大情節的特點:因果關係:主要故事必須是由因果驅動的,而不是由巧合主導,比如《火影忍者》的鳴人能當上火影是他努力得到的回報,而不是被作者強行欽定的天選之人。
閉合式結局:指的是故事裡埋的伏筆,留的問題在結局中全部做了解釋,讓觀眾沒有疑慮。
線性時間:指的是故事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即使是有倒敘或者閃回,也可以在主要時間線中找到他們的位置。這是影響受眾的很重要的方面。
外在衝突:這算是大情節最明顯的一個特點了。故事的重點放在角色與他人、與世界、與自然等等的鬥爭方面,而不是與自己的內心做鬥爭。
單一主人公:每部或者每集中,都有一個置於故事講述中心的人物,佔用大量“銀幕時間”。
連貫現實:這個標準說的其實是作品的設定和世界觀能夠自恰,所有人物的行為、動機以及事件的結果,都要遵循當前世界的規律。簡單來說,就好像生活在中世紀的角色,不可能從褲襠裡掏出一把AK47。
主動主人公:指的是有慾望、有動機、並且能主動採取行動的主人公,他們負責參與各種“外在衝突”。比如《海賊王》裡面整天喊著自己目標的路飛。
小情節的特點:最小主義:就是將大情節的經典設計在精煉、刪減之後,保留內容的精華。
開放式結局:故事留有未講清楚的問題,可以任由觀眾自行理解與解答。比如《心理測量者》劇場版,結局發生在剛剛平定戰亂的地區,一位少年重新拿起步槍練習射擊,故事也戛然而止。當前社會環境下究竟能否獲得真正的和平,就交給觀眾思考了。
內在衝突:主角在精神、思想層面的抗爭。這是觀眾在評分時的重要標準,也是日式動畫非常關注的地方。一般這種也被叫做意識流,代表作有《玲音》《珂賽特的肖像》
多重主人公:而是同一部作品中,講述了多個故事,並由多個不同的角色擔任主角。可以理解成《無頭騎士異聞錄》那樣的群像劇。
被動主人公:對於外界表現的消極被動,但是在追求慾望時,會陷入“內在衝突”。劇場版《air~真心為你》裡面的碇真嗣可以算作是典型的被動主人公了。
反情節:反情節的特點與大情節剛好對立。
巧合:故事是以毫無徵兆的巧合,以及突發事件驅動的。
非線性時間:敘事的時間是不連貫的,甚至連發生的順序都可能是無從判斷先後的。
非連貫現實:故事的舞臺並不固定,可能從一個現實突然跳到另一個。今敏的《紅辣椒》中就模糊了現實與夢境的界限,並將它們混用。
三者最顯著的特點:大情節是經典設計,小情節是內化激情,反情節是非連貫現實。同一部作品,一般不會只有單一形式,而是以上三種情節的適當結合。《魔法少女小圓》算是幾種要素分配比較平均的代表。
以下是結論:羅伯特·麥基提出的觀點是,當故事內容漸漸的由金字塔頂端的大情節,向著小情節和反情節偏移的時候,觀眾的數量是逐漸遞減的。到了金字塔的低端,剩下的是那一批充滿激情,富有挑戰性的觀眾。
同樣都是異世界題材作品,偏向講述人物內心的《灰與幻想的格林姆加爾》人氣就不及各類龍傲天。即使是在同一部作品中關注其中“大情節”的觀眾也佔絕大多數,比如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時候,eva與使徒的對決,以及人物的抗爭與愛恨是觀眾的主要關注點。而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卻鮮有觀眾能說清楚。
所以通俗易懂,並將精彩表現在表面的大情節作品更加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熱門”,而傾向於探討思想、或者敘事手法怪誕的小情節和反情節過於濃重的作品,則會成為大眾所謂的“冷門”。
不同型別的作品,優秀與否是不能透過熱度去衡量的。
回覆列表
對個體而言,一件事物的好,並非憑空得來,只有在所謂適合的基礎上,事物才稱得上好。
就像有些衣服,穿在模特身上可能驚為天人,但若是穿在我們身上反襯得我們身形欠佳,那便反不好了。總有一天我們要意識到,與模特身形相似的人總是少的,多的是我們普普通通的人,我們需要承認的是,熱門品不一定是站在質量頂端的,熱門品只是適應了較大一批人的需求,因此憑著茫茫人海千軍萬馬的陣勢,完成了那一場較量。
冷靜地看待所謂的冷門品,一部分冷門實現的確實是人群對事物的篩淘,也即是說,這一部分作品讓多數人都不屑一顧,另一部分冷門品實現的卻是事物對人群的篩淘,也就是說,這一部分就像是“只適合穿在模特身上”的衣服,即使再好,也終究無法打贏拼人頭的戰爭。
但這樣的戰爭對我們觀眾而言其實並無太大的計較的必要,這世上沒有適合所有人的衣服,沒有畫在所有人臉上都合適的妝容,若你之蜜糖,乃我之砒霜,我之蜜糖,乃你之砒霜,那麼何不索性放下此物是蜜糖還是砒霜之爭,你就安然食你的蜜糖,我就安然食我的蜜糖呢?
上面並不是說,冷門番一定不是爛到家,就是好到極點,我在此以模特和普通人的身形作比,也不欲強調模特的身形好於普通人這一點。大眾款不見得就不適合模特,模特款也不見得就不適合普通人,這個界限本就是多變的。
放到動畫上來說,所謂的冷熱門的較量就更像是一場爭奪共鳴的較量。我們知道盡管動漫受眾面覆蓋從小到老的人群,但畢竟還是年輕人為主,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共性,熱血、戀愛、博弈較量、幻想、追求新鮮刺激和帥氣美好的事物,這些幾乎在每個年輕人身上都容易找到,但有些內容,則或許需要人的經歷漸漸積攢上去,人的感悟漸漸積攢上去,才往往能夠理解,能夠得到共鳴,有些冷門作品,或許訴說的話題,能夠喚起的,只是少數一部分年輕人的共鳴,吸引的只是少數一部分年輕人的目光,僅此而已。或許等那些暫時不被吸引的人經歷過一些事情,他們突然有一天,也會得到將這個故事讀下去的心情。或許有些事物,一輩子我們都不會與之產生共鳴,它永遠只存在一個隱秘狹小的圈子內部產生漣漪,有些跳脫晦澀的思想,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有人徹底看懂它們的奧妙,但那,也無所謂,當我們心的大海波濤洶湧的時候,我們不必逼著它風平浪靜,如果風平浪靜的時刻到來了,那也就來了。
濤聲與浮沫,皆是它美好的風景。
文: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