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瀋陽天生吃貨
-
2 # 靠譜吃貨
說起西餐還是中餐哪個更加重視菜品的口感,那個味道更好,哪家烹飪技術更高,永遠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就像現在評選的米其林餐廳一樣,標準完全是外華人制定的,他們對中餐對美食的評價標準與華人完全不同,米其林評選的國內餐廳大多數在一片噓聲中被鄙視。
口感是指食物在人們口腔內,由觸覺和咀嚼而產生的直接感受,是獨立於味覺之外的另一種體驗。更多的時候是人們的一種體驗,他們辦法用西方的營養學標準用數值固定下來,不同的是不同的感覺。無論是西餐還是中餐對不同的烹調方法呈現的口感也不同。
中餐中的炸的烹調方法。不同原料的質地和菜餚味道及口感要求都不同,具體方法又可分為清炸、幹炸、軟炸、板炸、酥炸、紙包炸等六種。清炸雞胗、清炸裡脊、清炸肝的特點是外焦裡嫩,清爽利落;幹炸肉條、炸八塊、幹炸丸子的特點就是外酥裡嫩;軟炸裡脊、軟炸蛋卷、軟炸魚條的特點就是軟嫩味鮮;炸蝦排、蒲捧裡脊、吉利肉餅的特點就是外表松酥,主料鮮嫩;酥雞、香酥鴨的特點就是香酥、肥嫩;紙包雞、紙包魚、紙包蝦的特點就是質地鮮嫩。
中餐中的勾芡也會對口感有一定的影響,芡汁的軟硬,軟了不亮,硬了雖亮但不符合菜餚的要求影響口感。烹調方法也會對菜品的口感有不同的要求,燴的菜餚是湯菜各半,並且由多種原料構成,以鮮鹹味為主。其主料滑嫩、湯鮮味醇、口感滑潤。
但是西餐也有自己對菜品之感的評價標準,只是生活習慣不同,烹調方法不同,烹調器皿不同對質感的眼球也就不同了。
-
3 # 足球新聞翻譯官
我確定你既沒怎麼做過中餐也完全不會做西餐。。。。
光川菜一項就夠琢磨一輩子,怎麼可能西餐更重視口感豐富程度?你說的是肯德基的垃圾堡 麼。。。。
謝邀 當然不是!當然不是!當然不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你看,僅僅金庸大俠筆下,僅僅這一道菜,口感變化之繁複,就足足有五五二十五種之多,金庸老爺子祖上金鼎玉食,吃過見過的自然極多,其他諸如二十四橋明月夜,那用蘭花拂穴手泡製的火腿豆腐,光閉目想一想,那種無法言說的口感,就令人垂涎不已了。我讀唐代筆記小說,看到一則有趣的掌故:荊州岑家一門三相,堪稱官聲極盛,岑老太公教子極嚴,性豪奢,尤喜口腹之慾,他命令兒子們每天輪流置辦菜餚來享用,哪天哪個兒子做的不好,立刻就是一頓棍子——當然岑老爺子教育兒子讀書也是這麼嚴格。有一天輪到二兒子置辦菜餚了,二兒子和自己的家廚冥思苦想想出一道精美的菜餚:熊白蒸肉脯,所謂熊白就是冬眠的熊的一層脂肪,由於熊過冬儲備的精華皆在這裡,故而味極美且滑膩,而肉脯大約就和現代的豬肉脯差不多。二兒子是這麼想的:熊白軟滑而綿密,入口即化,肉脯有嚼頭但略柴,用熊白夾以肉脯的話,這道菜做出來一定是軟和嚼勁摻雜口感口味都極好的一道菜。想到做到,當天二兒子獻上這道菜,岑老爺子吃了一口,略一咀嚼,眉頭微微一挑,不置一詞,但是連著又吃了好幾筷子。二兒子心裡高興:中了,老爺子喜歡吃這道菜,這下我可不用捱打了吧。沒想到老爺子一頓歡快的吃後,停下筷子:“拿我的棍子來!”“啊?還要打啊!”“你個逆子,這麼好吃的東西,不早點兒獻給你老爹吃。”這則故事雖然搞笑,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自古以來,有條件的時候對食物口感有著多麼精細的追求與創造。中國唐代的時候,離美國建國還有將近1000年,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追求口感的。我們再來看看你的前提:“最近經常看foodnetwork的美食節目,幾乎所有的大廚都要強調加一些增加口感的東西。”事實上,你覺得中餐不強調口感,只是因為你根本沒有接觸到過高階的中餐烹飪和餐飲理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是隨便說說的,看了外國的美食節目然後對比自己每天吃的快餐,就說西餐比中餐強調口感,簡直是笑話。榮國府裡的茄鱉、野雞瓜子燒尾宴裡的白龍曜、仙人臠隨園食單裡的假螃蟹,侍郎豆腐……哪怕這些你都沒有吃過見過,你是不是去試試淮揚菜裡的三套鴨(鴨子的嫩,雞肉的酥,鵪鶉的鮮雜糅在一起),蟹粉獅子頭(肥而不膩,湯鮮四溢,嫩如布丁)再來考慮中餐的口感豐富程度到底強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