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S135409617

    文化程度不高並不影響給孩子好的早教啊。我們每一個新手媽媽都是0歲媽媽,沒有誰文化程度高就知道怎麼帶孩子的,培養孩子都是從0學起的。一切技能都可以透過學習得來。我基本上就是看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遊戲力》《怎麼說孩子才會去做》這些書都不錯,教了很多理念和方法。然後就是去聽課,聽過嬰幼兒心理學的課,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才行。聽過很多型別的微課(這種資源很多,但是水平參差不齊)。然後就是去早教中心學,可以給孩子報個早教班,你陪著上課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只要有想法有行動就會成為更好的媽媽。

  • 2 # 茗惜521

    孩子的早教內容並不是給孩子教授多麼高深的學術而是讓孩子學習一些生活中的必備技能,比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見了人打招呼等等之類的,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對於自己的另一次成長,每一個媽媽都是等同於擁有了第二次學習的機會,文化程度不高沒有關係,蹲下來,跟著孩子的眼光一起去看世界,對於自己不知道的,孩子也不知道又很有興趣的就陪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做孩子的同學、同桌,跟孩子一起討論一起成長,不要給孩子灌輸很多的學習知識,因為上了幼兒園他自然也就回學到,只需要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他並不知道的事情,一起做你也不會做的事情,這是一次獨特的旅行。

  • 3 # 小獸媽媽

    我覺得孩子不是說認識了多少字就是早教了,孩子會被乘法口訣就是早教了。

    其實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做,她也會學你怎麼做。

    即便是文化程度不高,可以教她一些你會的技能。

    這讓我想到了那個泰國的廣告《 鳳梨的故事》,女孩子想幫擺攤的媽媽切菠蘿怎麼都切不好,媽媽就是默默給她示範,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學會了。

    像李天一,爸媽都是體面人,都是有文化的人,為什麼教育出來一個敗類,所以教育和文化程度無關。

    其實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不光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生活技能,道德品質,還有責任心等等。

    而教育不光是育人更要育心。

  • 4 # 年糕媽媽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每個媽媽的心願。

    可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到底做點什麼早教才能更有意義?

    關於早教這件事,媽媽們總還有很多困惑和難題。前幾天,有位媽媽給我們寫了一封特別的信,正好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我從懷孕就開始關注了糕媽,從糕媽這裡學習了很多,我和孩子爸爸最認同的一點就是——親子關係就像一個情感賬戶,你每一次對她的愛意、給她的陪伴都是往情感賬戶上存錢,要經常看看情感賬戶上有多少資產。

    想想真是不敢說資產豐厚。雖然我們倆都自己帶孩子,但必須承認平時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媽媽,陪我玩吧。玩什麼?怎麼玩?玩多長時間?拜託寶貝,你的玩具媽媽真的不能走心玩啊。每當娃要求陪玩的時候,我其實都有點瑟瑟發抖。

    陪玩這個事情,也是很要技術活的啊。

    但這個恐怕才是我們陪娃的日常:

    能讓雙方都開心,並且都融入其中。同時對娃來說還能提升能力,才是好的陪伴。就是在往情感賬戶裡“存錢”。而我們那些漫不經心刷手機陪伴的日常,別說“存錢”了,還有可能是一筆負資產。

    可是陪娃玩,真的不容易。寶貝們的興趣點千奇百怪,大人很難理解。

    比如,看小螞蟻爬可以看半個小時……

    玩一個紙片可以玩很久……

    對大人來說,又煎熬又無聊,還要假裝自己很有耐心的樣子。

    確實,陪娃玩成了我很大的一個育兒焦慮。不知道怎麼陪。於是大約在小云朵11個月的時候,看到了糕媽推出了早教盒子,我就買了。

    最大的感受就是陪娃玩不用再愁了,有事做,連大人都感覺很棒。運動、藝術、音樂、感官的課程教具都有。課表已經排好,開啟APP就能看。

    大部分需要操心、燒腦的部分這個早教盒子已經替我做完了,一年100多節課要用到的東西也不用我操心,每個月郵寄到家。

    更讓我覺得很棒的是,我不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用手機都能看懂。白天就感覺沒那麼焦慮了,覺得老人們也可以跟娃玩的開心,不浪費大好時光。

    小云朵很喜歡在家裡到處爬,跟著這個課程,我和她一起探索了家裡很多地方。過程中還帶她一起翻越枕頭、靠墊等等,原來一不讓爬就哭的娃現在和我玩得非常開心。

    課程中的音樂她也很喜歡,有一節律動操我跟著她一起完成後,她還過來鼓勵我,特別萌,看來真的是把我當成她的小夥伴了。

    每一次上完課,我就感覺跟她的情感賬戶裡我又存了一筆。現在總有一種,很富足的感覺。

    其實,我和爸爸並沒有太多時間能跟孩子時時刻刻同框,但最近每天15分鐘,我們放下刷手機,放下情緒,和小云朵一起開心的玩耍,感覺比花1個小時我們刷手機孩子自己玩要好太多了。

  • 5 # 創新教育者叢叢

    我是早教老師,我的觀點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同樣可以給到孩子高質量的早教以及培養效果。

    其實早教就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

    比如媽媽一遍遍誇張口型重複著教孩子“咿呀學語”,爬行、扶坐、領著小手學走路,這也是早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大動作技能的發展。

    爸爸告訴孩子可以左手扶著碗、右手拿起勺子,一勺一勺地把飯舀到嘴裡咀嚼,這也是早教,充分提高寶寶的雙邊以及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技能。

    爸爸媽媽帶著寶寶散步,偶爾拉著小手拎起來跳一跳,哪怕蹲在路邊看著小螞蟻搬家、數著來往的車輛,這也是早教。不僅能讓孩子體驗來自爸爸媽媽親密關係的幸福,還能讓孩子慢下來觀察生活的環境。孩子的學習從來不需要正襟危坐,他們的觀察、一言一行都是在自我成長。

    聊一聊身邊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也是早教。哪怕是丟石子、跳繩的遊戲同樣也是早教。

    爸爸在燒飯,寶寶陪媽媽摘菜也是早教,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參與做家務,可以為家庭做貢獻的,他的價值被看到,在家裡感受著歸屬感,培養責任心,進而被鼓勵承擔起其他家務活,比如分筷子、擦桌子、晾衣服等。

    睡前,媽媽給哼著小曲,哪怕是“小白兔白又白”,或者“姥姥門前唱大戲”都是對寶寶音律感的培養。

    甚至說讓寶寶知道小手、胳膊、腿、腳,知道家庭裡的爺爺奶奶等成員甚至親戚朋友關係,這也是早教。

    由此看來,給孩子早教其實並不難,難的是爸爸媽媽帶著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引導和鼓勵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心關愛、歸屬感以及我可以為家裡做出貢獻的價值感,這已經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安全的依戀關係,孩子不管做什麼都可以更加開朗自信和幸福。這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早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仁宗朱高熾是朱瞻基謀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