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1537794620

    事情都有兩面性,做事之前要有個基本(計劃)打算是正確的,光往好處想和壞處想都是不對的,所認說什麼事都有它的兩面性,只有想全面了,就決定此事能否辦成的關鍵,一箱情願光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是不行的。

  • 2 # 三農視界

    一顆紅心,兩種準備。做最壞的打算,往最好處努力,就是個好習慣。

    1,最壞的打算,是對風險的承受預估,對最壞結果的心裡準備。當你有了最壞的打算,併為之做出了應對方案,心裡就會有“底”。

    2,努力做事情時,遇到任何困難、艱辛都更容易承受,個人的信念和意志也會增強,而且,因為知道還沒有到最糟糕的情況,心態也更容易放正。

    3,如果現實回報你的,果真是最糟糕的結果,也會因為心中有‘底’,不會因承受不來而失控。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一般來說,人們偏好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人會採用不同的做事方式,透過不同的方法和路徑,實現最終想要的目標和結果, “條條道路”都能“通羅馬”。

    我們知道,很多美國企業的文化是鼓勵激進的,喜歡這種文化的人習慣了一看到機會就往前衝,至於前面是否有什麼困難或問題全然不顧,他們認為 “走一步算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個方式可以達到企業的目標。而很多德國企業的文化則鼓勵保守,喜歡這種文化的人習慣了事先做好計劃,預測儘可能多的可能性及解決方案,在進行的過程中不斷調整,這種方式也可以實現企業想要的結果。

    具體到生活中,買股票前先考慮好自己能不能承受虧損三百萬的壓力,創業前考慮好自己如果失敗了可以損失什麼,打工一族買一千萬的房之前考慮好自己能承受每天一覺醒來就丟了五位數…… 先做最壞的打算未嘗不好,至少可以避免很多跳樓事件。

    至於是否事先做最壞的打算 --- 這點因人而異,取決於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能讓自己處於最好的狀態,最好地發揮特長和優勢,幫助自己最好地實現目標,這點更為重要。例如,習慣了往前衝的人,他們往往拍拍胸脯“我能靈活處理任何突發情況”,讓他做計劃反而沒有挑戰性。而習慣了做打算和計劃的人,讓他不顧一切反而增加了心理負擔,他需要一張清晰的地圖在心裡指引方向才能前進。

    現代社會,人們過於強調樂觀,容易把事先做最壞的打算與悲觀相聯絡。心理學有個詞叫“樂觀偏差”:人們往往傾向於想象不好的事情不容易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導致失去警覺。對於有較大風險或重大災難的事件我們並不建議有樂觀偏差。例如,在日本,地震發生之前,悲觀點是好的,人們會採取安全措施,提前搬家,應對地震。

    可見,事先做打算沒有絕對的好壞。

    如果您發現事先做最壞的打算影響了自己的狀態,甚至睡不好覺、吃不下飯,那可能就需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所擔心、所憂慮的事情是否誇大了想象,以致於焦慮,焦慮並不可恥,也不可怕,它往往提示著我們重要的事情,以好奇和開放的心態去探索,就可能會有新發現!

    如果事先做最壞的打算讓自己感到舒服,無後顧之憂,能最好地發揮自己,那就保持這個有遠見的習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寫但,是實際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