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殘疾人也有健康美好的生活。隨著政策重視與社會關注度的提高,殘疾人群體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很多人認為,殘疾人是值得同情的,包括以前的我自己。而親歷之後我發現,這個想法本身並不能讓自己變的有多高大。“同情”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不平等性,而殘疾人也是人,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都是平等的。並且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同情。
記得之前做過一個採訪,採訪物件是一個坐著輪椅考入大學的小姑娘,她先天性小兒麻痺症早就不能行走了。採訪之前我顧慮很多,打聽了很多,詢問了她同學詢問了老師,不知道適不適合打擾,怕因此打擾她的生活或者無意傷害到她,心裡打了很多次草稿,即使撥通電話心裡也是惴惴不安。是的,我從一開始就把她貼上了「殘疾人」的標籤。後來小姑娘欣然答應了。
見到她時,我極力表現得特別禮貌有加,而她見到我就說“看吧,你們從一開始就把我區別地看待,其實我除了嗅不到上層的空氣不能奔跑,和你們一樣吃飯寫字看書思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圈子,過了這麼多早就不把自己的缺陷當苦難,我自身沒這麼想,只是路人往往顧慮多了。”
沒錯,採訪的時候我從一開始的立腳點就偏了。我們覺得他們可憐覺得他們肯定需要我們的幫助,覺得她們一定有過什麼驚天動力泣鬼神的經歷,覺得她們一定不快樂過得不幸福缺少關心生活無味。走在大街上我們側目看到一個殘疾人,我們往往只看到身體上的不方便,卻沒有看到他們的臉上也許洋溢著幸福和知足,也許他們過得很好。不打擾,是我們最後的溫柔。
這件事情以後給我很大觸動,對於如何對待殘疾群體這個問題也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看法:“精神上一視同仁, 生活中需要幫助的時候多加眷顧就好了”。
對待殘疾人我們不必刻意去同情或幫助,那樣只會更加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不用擔心一視同仁不近人情,因為大多數殘疾人/特殊人群都會感謝你的冷漠。當然我指的一視同仁不是讓聾啞人幫你接電話,不是拉著腿部有殘疾的人滿大街瘋跑,不是跟坐輪椅的人說他佔了你的位置。
簡單的來講我們會很感謝別人不強人所難,不戴有色眼鏡,不瞎湊熱鬧,能夠理解他們的不易,能在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就夠了。在公共場合遇到殘疾人時,即使周圍的人真的只是好奇,或者同情,也請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們的身上。同情,尊重,亦或憐憫,這些情感太過沉重。身體有缺陷的人們更不能揹負這份沉重。
願意。殘疾人也有健康美好的生活。隨著政策重視與社會關注度的提高,殘疾人群體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很多人認為,殘疾人是值得同情的,包括以前的我自己。而親歷之後我發現,這個想法本身並不能讓自己變的有多高大。“同情”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不平等性,而殘疾人也是人,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都是平等的。並且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別人同情。
記得之前做過一個採訪,採訪物件是一個坐著輪椅考入大學的小姑娘,她先天性小兒麻痺症早就不能行走了。採訪之前我顧慮很多,打聽了很多,詢問了她同學詢問了老師,不知道適不適合打擾,怕因此打擾她的生活或者無意傷害到她,心裡打了很多次草稿,即使撥通電話心裡也是惴惴不安。是的,我從一開始就把她貼上了「殘疾人」的標籤。後來小姑娘欣然答應了。
見到她時,我極力表現得特別禮貌有加,而她見到我就說“看吧,你們從一開始就把我區別地看待,其實我除了嗅不到上層的空氣不能奔跑,和你們一樣吃飯寫字看書思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圈子,過了這麼多早就不把自己的缺陷當苦難,我自身沒這麼想,只是路人往往顧慮多了。”
沒錯,採訪的時候我從一開始的立腳點就偏了。我們覺得他們可憐覺得他們肯定需要我們的幫助,覺得她們一定有過什麼驚天動力泣鬼神的經歷,覺得她們一定不快樂過得不幸福缺少關心生活無味。走在大街上我們側目看到一個殘疾人,我們往往只看到身體上的不方便,卻沒有看到他們的臉上也許洋溢著幸福和知足,也許他們過得很好。不打擾,是我們最後的溫柔。
這件事情以後給我很大觸動,對於如何對待殘疾群體這個問題也有了與之前不一樣的看法:“精神上一視同仁, 生活中需要幫助的時候多加眷顧就好了”。
對待殘疾人我們不必刻意去同情或幫助,那樣只會更加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不用擔心一視同仁不近人情,因為大多數殘疾人/特殊人群都會感謝你的冷漠。當然我指的一視同仁不是讓聾啞人幫你接電話,不是拉著腿部有殘疾的人滿大街瘋跑,不是跟坐輪椅的人說他佔了你的位置。
簡單的來講我們會很感謝別人不強人所難,不戴有色眼鏡,不瞎湊熱鬧,能夠理解他們的不易,能在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就夠了。在公共場合遇到殘疾人時,即使周圍的人真的只是好奇,或者同情,也請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們的身上。同情,尊重,亦或憐憫,這些情感太過沉重。身體有缺陷的人們更不能揹負這份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