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小百科全書
-
2 # 歷史的天空絢麗多彩
曹操實力強大,沒能統一天下,和赤壁之戰有很大關係,赤壁之戰曹操遭遇失敗,是偶然,也有必然,這一慘敗使曹操停止了統一天下的腳步。
曹操滅掉呂布,又在官渡之戰打敗了實力強大的袁紹,統一了北方。這時候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軍事實力傲視群雄,曹操也是雄心勃勃,準備率軍南下,結束諸侯割據的局面。
曹操南下的主要對手是江東的孫權和荊州的劉表,劉備因為實力很小,依附於劉表手下。曹操首先對荊州發動了進攻,而這時候劉表去世了,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位後投降了曹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荊州,劉備措手不及帶領軍民往南逃跑,在當陽被曹操精銳騎兵追上殺了個落花流水。劉備接受軍師諸葛亮建議,準備聯合東吳抗擊曹操。
說來也巧,東吳聽到劉表的死訊,上大夫魯肅建議孫權派自己去荊州,以給劉表弔喪為名去荊州打探虛實,在路上聽說劉琮投降了曹操,荊州已經歸了曹操了。魯肅日夜兼程,在長坂坡見到了劉備,提出聯合抗曹的願望,劉備很高興,率軍進駐樊口,派諸葛亮和魯肅一起去東吳商量聯合的事。
諸葛亮見到孫權,看出孫權對戰和降猶豫不決,於是故意激怒孫權,他勸孫權趕緊投降曹操,否則就要大禍臨頭。孫權問諸葛亮:“你既然勸我投降曹操,你家主公劉備怎麼不投降曹操,”諸葛亮回答:“想當年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他恪守節義不接受投降的屈辱,何況我家主公劉備乃是漢王氏後代,如果不能打敗曹操那是天意,怎麼會做投降的事呢。”孫權大怒說道:“我也不會拿東吳的土地和將士受曹操控制,我決心以下,非和曹操開戰不可,”於是開始商議和曹操開戰的具體計劃。
諸葛亮分析:曹軍遠道而來,已經是強弩之末;而且曹操率領的是北方士兵,不習慣在水上作戰;荊州剛剛歸付曹操,民心並不順服。有這三個原因,孫將軍派一上將和我家主公劉備聯合,曹軍必敗,諸葛亮的分析,說出了曹軍的弱點,也是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
曹操派使臣給孫權送來一封勸降信,孫權召集文武商議,他手下謀士張昭等人對曹軍的強大很害怕,勸孫權投降,孫權聽了很不高興,魯肅趁孫權上廁所的時候,單獨對孫權說:“張昭這些人,包括我魯肅都可以投降,我們投降了能在曹操手下謀個一官半職,而將軍你投降了就是死路一條,你可千萬不能聽那些人的話。”於是孫權接受魯肅建議詔周瑜來商量抗擊曹操的事。
周瑜見到孫權對孫權說:“曹操名義上是漢丞相,實際上是漢賊,將軍你接受了父兄的基業,軍隊精良,物資充足,而且江東的英雄豪傑都願意為國家效力,曹操這次前來就是送死,我們怎麼能投降他呢?”周瑜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他說:“曹操後方不穩定,韓遂,馬超時刻想攻打曹操後方;曹操捨棄騎兵和我軍在船上作戰,是以他的短處對我們的長處,在說現在是冬天,戰馬草料缺乏,北方士兵來到南方,水土不服,一定會因為生病喪失戰鬥力,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這幾樣都佔了,只要將軍給我幾萬人馬,我一定幫你打敗曹操。”周瑜一番話,有理有據,堅定了孫權的決心,他拔出寶劍砍斷了桌子說:“有誰在說投降曹操,就和這桌子一樣,”東吳孫權下了聯合劉備打敗曹操的決心。
孫劉聯軍在赤壁和曹軍相遇,正像周瑜和諸葛亮預測的那樣,曹軍因為水土不服,軍中已經發生了傳染病。兩軍交戰,曹軍士兵因為暈船,好多士兵嘔吐不止,不暈船的在船上也是站立不穩,剛一交戰,曹軍就被打敗了。曹操吸取失敗的教訓,命令把戰船用鐵鏈連在一起,上邊鋪上木板,這樣士兵在寬闊的船上來去自如,曹操看到後心裡十分高興,可他沒有想到,更大的失敗等著他。
周瑜部將黃蓋看出了曹軍弱點,他向周瑜建議說:“目前敵眾我寡,僵持下去對我們不利,現在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我們正好可以用火燒戰船,大火一起,曹操的戰船想跑也跑不了,曹軍必敗。”周瑜同意了黃蓋的建議,和黃蓋上演了一出苦肉計,當眾把黃蓋痛打了一頓,黃蓋回去後憤憤不平,給曹操寫了封信,假意投降曹操,曹操答應了黃蓋投降的請求。
當時正趕上東南風起,黃蓋把十隻戰船擺在前邊,船上放滿了柴草,灌滿火油,升起了船帆,後邊船隻依次排列,向曹操水寨駛來,曹操以為是黃蓋來投降了,沒有戒備,待離曹操水寨不遠時,黃蓋命令點火,火船藉著風力像箭一樣飛向曹操的戰船,把曹操的戰船全部燒燬,還燒到了岸上的曹操軍營,霎時間到處都是大火,把曹軍燒得鬼哭狼嚎,孫劉聯軍隨後追殺。赤壁之戰,曹操以慘敗告終。
總結:赤壁之戰,曹操號稱八十萬人馬,看似強大,但正像諸葛亮,周瑜分析的那樣,有不能克服的弱點,在加上黃蓋獻上火攻計,孫劉聯軍幾萬人馬把曹軍打得落花流水,此戰後,劉備佔據荊州,益州,孫權江東的地盤更加鞏固,三國鼎立局面已經形成,所以曹操雖然還很強大,但已經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時機。
回覆列表
東漢到西晉這段時期存在一個過渡的階段。這段時期在經歷了群雄爭霸後,剩下了最強大的三家軍閥,也就是魏蜀吳三大陣營。三大陣營相互對峙階段我們稱之為三國時期。很多人被小說演義影響,他們認為三國時期蜀漢最強,曹魏次之,東吳最弱。但事實上,三國時期最強大的乃是曹魏,東吳次之,而蜀漢實力最弱。曹魏的強大遠超蜀漢和東吳,甚至於蜀漢和東吳聯合才有可能抵抗曹魏。這也是為何歷史上蜀漢和東吳本身就矛盾重重。但他們之間對抗曹操的聯盟卻一直可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甚至於在東漢末年亂世,也就是群雄爭霸時期,曹操的勢力一直都不算是弱者,直到曹操擊敗袁紹成為了北方霸主之後,當時的曹操事實上實力已經是所有軍閥中最強大的存在了。既然如此曹操沒有快速的就好像漢高祖劉邦一樣一統天下呢?那是因為曹操所處的環境和劉邦所處的環境有著本質的區別。
首先一點,槍打出頭鳥這個道理在任何時候都是通用的。強大就意味著危險。當年為啥劉邦有能力拉攏那麼多諸侯王圍攻項羽呢?不就是因為項羽勢力最大嘛。導致所有的諸侯王都忌憚不已。因此才有了劉邦聯合異姓王攻打項羽的事情。再說東漢末年亂世初期,董卓勢力最強大,他不也成為了天下軍閥的共同目標了嘛。而項羽和董卓最終的下場如何?還不是兵敗而亡嘛。可見強大並不一定意味著勝利。強大很可能意味著危險。畢竟那麼多軍閥大家都勢力相當突然出現一個實力強勁又野心勃勃的傢伙,那麼大家肯定會聯合起來先幹掉最強大的軍閥。
曹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歷史上曹操雖然在擊敗袁紹後成為了天下實力最強大的軍閥。但當時天下軍閥中有能力威脅到曹操的人依舊還有很多。西涼馬家、荊州劉表、江東孫氏等等這些人都可能給曹操造成威脅。雖然單對單他們沒人是曹操的對手。但曹操也不敢貿然的對付所有人,那樣一來曹操可能會面對所有軍閥的群起而攻。所以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但曹操的發展步調依舊很穩。他並沒有急於求成,反而是穩紮穩打的在發展。這一點也是曹操看到了袁紹的弊端才有感而為的。
歷史上袁紹曾經一度是天下間勢力最強的軍閥。但袁紹的根基卻很薄弱。這和袁紹的發展策略有關。袁紹大肆征討佔領了不少地盤。但袁紹都沒有用心經營,反而很迫切的想要一統天下,這樣一來根基就會不穩,畢竟人心都沒有收攏,還談什麼忠誠度。如果袁紹順風順水的發展下去也就罷了,一旦袁紹遭遇失敗,那麼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歷史上袁紹敗於曹操,就是因為官渡之戰袁紹失敗後,他的大後方也出現了不穩。因此才被曹操抓住機會一舉擊敗。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曹操自然不會著急稱霸天下。所以他選擇了穩紮穩打的發展。這也是為何曹操有能力快速一統天下卻沒有那麼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