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心論史

    我在看名著《白鹿原》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像:白鹿原貫穿的歷史,從清朝末年一直到建國以後,而當地百姓的生活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社會看上去像是不斷在進步,然而百姓的生活反而是在最腐朽的清朝統治時過的最安逸,這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呢?

    在清朝時期,由於尚有一個統一且實力較強的朝廷,白鹿原雖然是適合“大煙”種植的地方,但朝廷對大煙管得相當嚴,這裡的百姓都不敢種植大煙,這個禍害了中國一百多年的毒物才不得禍害白鹿原這片淨土。然而到了民國年間,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的時期,控制白鹿原的軍閥為了提高稅收,以對抗其他軍閥,居然鼓勵白鹿原的百姓種植大煙,而因為大煙的普遍種植,白鹿原吸菸的人也愈來愈多,很多百姓因為這毒物的禍害而家破人亡。

    當地每被一個新軍閥控制,百姓的生活就要換個大面目,有的軍閥好,有的軍閥壞,百姓的生活也是好是壞,但都不如清朝時期過的安逸。

    所以說,當時白鹿原那些沒有接受西方思想的百姓,怎會以西方的觀念仇視清朝呢?他們最該仇視的,應該是那些讓他們陷入地獄的軍閥們。這些軍閥豈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呢?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清朝重新統治,將安逸祥和的生活帶給他們。

    清朝有完善的法制,清朝的官員有底線,他們是不能容忍一些邪惡行為的。而軍閥安置的官員,對於惡勢力只有縱容,只要那些人支援自己,他們在當地做什麼都可以。

    在當時的形勢之下,百姓怎會去擁護軍閥呢?他們之所以接受軍閥的管制,只是單純的害怕軍閥的兵威。如果支援清朝的實力捲土重來,他們會站在哪一邊呢?

    可見軍閥是得不到百姓支援的,相比之下,百姓更願意支援清朝。

    而北洋軍閥內部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援清朝復辟的。因為北洋軍閥處在南方革命軍政府的對立面,而南方軍政府的勢頭是一路高歌節節逼近,軍閥們既然失去了人心,就想著幫助清朝復辟,以獲得人心,然後去對抗南方的軍政府。

    當初張勳復辟為何失敗呢?不是其他軍閥反對清朝復辟,是因為分贓不均,張勳把權力都捏在了自己手裡,其他的北洋元老直接被晾在一邊。對他們來說,清朝復不復闢無所謂,關鍵自己一定要掌握一定權力,否則我必然要反對你!如果張勳當初把權力分配得均勻一點,清朝可能就成功復辟了。

    而作為皇帝的溥儀,在當時的情況下能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當時基本沒有哪方勢力敢去動他。

  • 2 # 清心論史

    我在看名著《白鹿原》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像:白鹿原貫穿的歷史,從清朝末年一直到建國以後,而當地百姓的生活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社會看上去像是不斷在進步,然而百姓的生活反而是在最腐朽的清朝統治時過的最安逸,這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呢?

    在清朝時期,由於尚有一個統一且實力較強的朝廷,白鹿原雖然是適合“大煙”種植的地方,但朝廷對大煙管得相當嚴,這裡的百姓都不敢種植大煙,這個禍害了中國一百多年的毒物才不得禍害白鹿原這片淨土。然而到了民國年間,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的時期,控制白鹿原的軍閥為了提高稅收,以對抗其他軍閥,居然鼓勵白鹿原的百姓種植大煙,而因為大煙的普遍種植,白鹿原吸菸的人也愈來愈多,很多百姓因為這毒物的禍害而家破人亡。

    當地每被一個新軍閥控制,百姓的生活就要換個大面目,有的軍閥好,有的軍閥壞,百姓的生活也是好是壞,但都不如清朝時期過的安逸。

    所以說,當時白鹿原那些沒有接受西方思想的百姓,怎會以西方的觀念仇視清朝呢?他們最該仇視的,應該是那些讓他們陷入地獄的軍閥們。這些軍閥豈能得到百姓的擁戴呢?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清朝重新統治,將安逸祥和的生活帶給他們。

    清朝有完善的法制,清朝的官員有底線,他們是不能容忍一些邪惡行為的。而軍閥安置的官員,對於惡勢力只有縱容,只要那些人支援自己,他們在當地做什麼都可以。

    在當時的形勢之下,百姓怎會去擁護軍閥呢?他們之所以接受軍閥的管制,只是單純的害怕軍閥的兵威。如果支援清朝的實力捲土重來,他們會站在哪一邊呢?

    可見軍閥是得不到百姓支援的,相比之下,百姓更願意支援清朝。

    而北洋軍閥內部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援清朝復辟的。因為北洋軍閥處在南方革命軍政府的對立面,而南方軍政府的勢頭是一路高歌節節逼近,軍閥們既然失去了人心,就想著幫助清朝復辟,以獲得人心,然後去對抗南方的軍政府。

    當初張勳復辟為何失敗呢?不是其他軍閥反對清朝復辟,是因為分贓不均,張勳把權力都捏在了自己手裡,其他的北洋元老直接被晾在一邊。對他們來說,清朝復不復闢無所謂,關鍵自己一定要掌握一定權力,否則我必然要反對你!如果張勳當初把權力分配得均勻一點,清朝可能就成功復辟了。

    而作為皇帝的溥儀,在當時的情況下能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當時基本沒有哪方勢力敢去動他。

  • 3 # 王汪汪就是我

    各方勢力不動溥儀的原因不在溥儀本人,在於天下百姓!中國經歷了倆千多封建王朝,經歷了數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禮!忠君之道深深印在中國百姓骨子裡,若這時有一方勢力輕易動溥儀,無疑是將自己推向風口浪尖!另一個方面,溥儀的存在對他們來說,不存在威脅,沒必要惹一身騷!所以不難理解,各方勢力為何不動溥儀!

  • 4 #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如果殺了溥儀,中國的版圖將會成為退回漢朝時期。滿蒙回藏四族會鬧獨立。黑龍江、新疆、西藏、甘肅、青海都將會失去。

    梁啟超首先提出“中華民族”而非“漢族”;民國提倡五族共和;新中國要民族團結。說白了都是要維護疆土完整,避免可以避免的戰爭。不是不想殺,而是不能殺。

    自宋朝以來,我們的疆域擴張,都是靠著異族鐵騎之下的民族融合。屈辱,卑賤,不是嗎?

  • 5 # 書俠劍客

    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末代皇帝身份使得各方勢力對其有所忌憚。

    首先是清王朝滅亡之後的北洋軍閥,因為這些軍閥大多都是以前清朝的官員,所以對其有所尊敬。其次民國是在清室遜位之後產生的,法統的合理性還是源於清朝的,自然要對其尊敬。其三,民國的建立大體還是和平過度的,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先進代表,如果過河拆橋自然會收到非議。

    第二是之後的日本方面,日本人就是要利用溥儀的末代皇帝身份建立偽政權,有利用價值肯定要給他一定的尊敬,還有一方面,日本也是君主國家,日本天皇在對待中國皇帝方面應該也有一絲的同情。

    第三是西方國家,在這些國家重視契約精神,紳士風度,溥儀退位無疑時一個偉大的舉措,他們應該對其也是多有好感的。而且當時的西方世界老大英國也是君主國家,在對待東方皇族方面肯定也有好感。

    第四就是我們新中國,溥儀做為末代皇帝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典型代表,對他待遇好,將其改造好更能體現我們政策和制度的好,所以自然會收到照顧,得到重視。

  • 6 # 娜陣清涼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史稱宣統皇帝。溥儀一身處於中國歷史大變遷的時代,與生俱來的身份其實就註定了他的人生。這位末代帝王的一生,覆蓋了中國歷史或是最風雲動盪的歲月。從清王朝的覆滅到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再到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文革之初,他的一生,註定是歷史不可抹去的一筆。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悲劇的色彩。無論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還是面對家庭婚姻的平民,溥儀似乎一直都在不斷地陷入悲劇中。 從刻板的封建帝制教育,到畸形的皇室生活,年幼的溥儀養成了冷漠、自大的扭曲心理。本來不應該是他得到的皇位,降臨在他頭上了。而當時的中國社會又在急劇轉型的局勢下。溥儀從小在宮裡的生活養成了他變態的心理和性格,皇家禮儀也摧殘了他的身體。再加上數年飽受辛酸的傀儡生活,成年後的溥儀變得自私多疑,且一直無法從九五至尊的身份中跳脫出來。

    作為皇帝,他太不像封建王朝的皇帝。作為平民,他也難以真正接受另一個時代的來臨。他是被歷史拋棄的人,被時代遺落的人。後來中國社會劇變,溥儀極其矛盾,他不想讓皇權斷送在自己手中,投靠日本人對於他似乎就成了無奈之舉。而透過世事的演變和內外部環境的刺激,溥儀已逐漸認識到復辟不是最終的人生目標,自己不是九五至尊,只有順應社會潮流才會有好的發展。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十年,把他從唯我獨尊、傲慢而軟弱的皇帝改造成獨立、平凡的新中國公民。他從一個連襪子也不會自己穿的皇帝,變成了會栽花培土的勤勞園丁。 1966年,文革開始。溥儀有他的困頓與迷茫。可惜,卻也萬幸,1967年,溥儀病逝,享年61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用烤箱做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