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秀的小馬老師
-
2 # 太行晨曦1
從題幹裡可以看出,你已經明白“也”和“矣”是文言文中用在句末的語氣詞。只要能夠基本判斷出文言語句的表達何種語氣,基本上就會背誦準確。
下面,就這兩個文言語氣詞(虛詞)表達何種語氣做一總結,透過總結明白它們表達的不同語氣。
“也”,用作文言虛詞中的助詞時,可表示判斷、疑問、停頓、陳述等語氣。有時用在句末,有時用在句中。
例如:
(1)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格式是個文言文中的判斷句,“也”表示判斷語氣,用在句末。這句的意思是“陳勝是陽城人。”)
(2)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時候)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朗,精神愉快,什麼榮耀、屈辱全忘了。此句中的“也”表示停頓語氣。用在句中,不譯。
(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這裡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起。其中的“也”表示陳述語氣,用在句末,可不譯。
(4)《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這句意思是:哪有仁愛的人坐朝,卻做出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其中的“也”表示疑問語氣,用在句末,可譯為“呢”。
“矣”文言文虛詞中的語氣助詞,一般表示陳述、感嘆語氣。
例如:
(1)《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意思是: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其中的“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2)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意思是:活著的人姑且活著,死了的永遠完了!其中的“矣”表示感嘆語氣。用在句末可譯為“了”,也可不譯。
上面將這兩個文言虛詞做了一個不完全的總結,透過以上例子,希望你能結合上下文的語意、語境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它們所表示的語氣,這樣一般就不會背錯了!
-
3 # 玖抒教育
我們讀屈原的作品遇到“矣”的比較多,比如《九歌·湘夫人》中幾乎每一句都有一個。這每一句的“矣”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沒有用作實詞的。
其實,我們不必糾結這兩個字的意思,因為本身就是語氣助詞,在句子中不承擔結構。
回覆列表
你好,目前我教小學語文階段。文言文中有很多語氣助詞如:耳、 矣、 以、 焉、 之、 乎、 者、 也、 夫等。
那麼其中“也”和“矣”的區別在於:
矣 yǐ
釋義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來久~。悔之晚~。2、表示感嘆:大~哉。
也
釋義1、是的,例如:是~ 。2、常用在句末,表陳述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