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惋舒麻麻

    首先要看你是誰帶孩子,如果除了睡覺時間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說實話不好改,用我婆婆的話說好人是她,壞人是我。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帶孩子就不一樣了,你有更多的時間透過親子共讀,透過文字圖書,透過共情,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壞毛病,但我覺得不必在孩子面前說爺爺奶奶壞話,只要讓他知道那種行為是錯的就可以了。

  • 2 # 一生何求_70

      “愛”變成“溺愛”

      我更傾向於關注“溺”後面的這個“愛”。溺愛本身沒有錯,它甚至包含著人類本能的情感和心理淵源。任何一種愛的出發點都是善意的,至於到最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那都是施愛者無法控制甚至無法預料的,這並不應該成為責難施愛者的理由。故事裡爺爺奶奶對孫子那種有悖於現代教育理念、質樸得近乎笨拙的愛,竟讓人有一種心酸的感覺。事實上,在真正的愛面前,我們總是很難變得理智、富於條理,而那些所謂的智慧、技巧在強烈的情感面前又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倘若一定要在溺愛這個問題上尋找一個結點,我認為就是愛的表達方式。溺愛與正常的愛(與溺愛相反的愛)的區別在於,正常的愛更傾向於理性、剋制,以及帶有長遠眼光的計劃性;而溺愛更傾向於情緒化、表達方式上更直接煽情,著眼於當下。不能說哪種愛的表達方式更好,只是每個人在這個問題上都有權做出自己的選擇。

      另一方面,不同時代的人對於愛的表達往往對不上嘴形,這也就造成了我們很難理解我們上一代人、上上代人是如何表達愛的。所謂的溺愛,更多是人為主觀地做出一種對效果的劃分,並不能代表愛本身的深淺程度。那種面面俱到、煽情式的表達是溺愛,難道那種含蓄內斂、寬容一切的表達就不是溺愛了嗎?以我為例,從小到大,我的家人從來沒有溺愛過我,他們不會出現在下雨的放學路上,不會給我買喜歡但是昂貴的文具,不會讓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是他們在我個人的選擇上卻給予我足夠的信任和寬容,這在外人看來甚至到達一種縱容的地步。因此,對我來說,探討愛與溺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愛裡,我不再感到孤獨與無助。這樣的表達方式對於我來說是合適的。

  • 3 # 思雨yp

    這個得看情況,如果孩子只是偶爾跟爺爺奶奶見次面,爺爺奶奶對孩子百依百順,什麼都依著孩子,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孩子天天跟爺爺奶奶在一起,那這種情況就要糾正,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讓孩子他爸好好跟爺爺奶奶講,告訴他們這樣做雖然出發點是對孩子好,但實際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這是一種溺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機尾部能不能加個後防網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