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食家大雄
-
2 # 迷樓
中國商業出版社20世界80年代以來出版過一套“中國烹飪古籍叢刊”,雖然沒有按計劃出完,但現在看來仍是最全的一套古代烹飪叢書。
這套叢書共計出版了36種,我有其中的20多種。現按出版時間把全套書目開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01、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 1982.3/78+18+21+185+200頁(當時此書 無“中國烹飪古籍叢刊”字樣,但正文前有“《中國烹飪古籍叢刊》出版說明”,應該是叢書的第一種)。
02、呂氏春秋·本味篇 1983.10/70頁
03、閒情偶寄·飲饌部 1984.3/60頁
04、養小錄 1984.5/98頁
05、中饋錄 1984.6/18頁
06、隨園食單 1984.6/150頁
07、雲林堂飲食制度集 1984.8/45頁
08、易牙遺意 1984.9/76頁
09、醒園錄 1984.9/62頁
10、素食說略 1984.10/57頁
11、齊民要術·飲食部分 1984.10/222頁
12、千金食治、食療方 1985.2/176頁
13、清異錄·飲食部分 1985.4/147頁
14、山家清供 1985.4/112頁
15、飲饌服食箋 1985.5/193頁
16、食憲鴻秘 1985.6/164頁
17、隨息居飲食譜 1985.8/137頁
18、飲食須知 1985.4/86頁
19、造洋飯書 1986.2/67頁
20、粥譜二種 1986.3/110頁
21、居家必用事類全集 1986.10/140頁
22、調鼎集 1986.12/871頁
23、能改齋漫錄 1986.12/148頁
24、先秦烹飪史料選注 1986/216頁
25、吳氏中饋錄、本心齋疏食譜 1987.1/79頁
26、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附錄《成都通覽》菜目、《四季菜譜摘錄》菜目) 1987.10/153頁
27、飲膳正要 1988.12/475頁
28、菽園雜記·飲食部分、升庵外集·飲食部分、飲食紳言·飲食部分 1989.1/219頁
29、陸游飲食詩選注 1989.1/210頁
30、清嘉錄 1989.9/318頁
31、宋氏養生部·飲食部分 1989.10/234頁
32、浪跡叢談四種·飲食部分 1991.9/80頁
33、食療本草 1992.12/529頁
34、太平御覽·飲食部 1993.5/761頁
35、東京夢華錄(和1不同,1是白文字,此為校注本) 1993.11/194頁
36、隨園食單補證 1994.3/363頁
這套書裡面,我最喜歡的是《東京夢華錄》《山家清供》《能改齋漫錄》《陸游飲食詩選注》《閒情偶寄·飲饌部》《隨園食單》《浪跡叢談四種·飲食部分》,既有文學性,又有操作性,不是那種簡單的菜譜,而是有食物習性的分析,有誘人食慾的飯菜形象。
當然,對廚師來說,直接的菜譜可能更管用,這我來推薦《養小錄》《食憲鴻秘》《調鼎集》《吳氏中饋錄、本心齋疏食譜》《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造洋飯書》(西餐教程),這些書使用,可操作性強,廚師一看就懂,能從中挖掘出很多已經失傳的寶貴菜餚呢!
回覆列表
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莫不如是,無論是現代社會的吃貨、老饕,還是古代特別有閒心、或是特別能接觸到各地飲食的人(例如老是被貶來貶去的蘇東坡),不但都能吃,也有很多能寫的,即使自己不想寫,也有人幫著寫出來,只需一邊吃一邊做一邊口述就行。所以,這類書籍,不但現在多,古代也很多。單是列舉名字也就列舉不完,何況還有許多隱藏在一些小說、傳奇、演義裡的不走尋常路的食譜。一路下來,幾乎就構成了一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下面就只簡單說一下我曾經接觸過的幾本古代菜譜吧:
《食經》
這本書傳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叫崔浩的人寫的,之所以是傳說,是因為這本書全本並沒有流傳下來,只在各種流傳至今的古籍中,偶然錄入到幾個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個的菜譜,但也只是全書的一個部分而已。
這本書其實是崔浩記錄他母親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個合集,非常龐雜,而且深入細節,比如怎麼做酸菜、怎麼做醬,怎麼做各種羹湯等等都有記述。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趁現在,一點一點的把自己家和親戚拿手的菜整理出來,幾十年幾百年以後,後輩拿出來一看,那感覺,肯定不一般,要真能傳到幾百年以後,那估計也會成大家的經典了。
《調鼎集》
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揚州菜菜譜,屬於從各處摘抄為主的手抄菜譜集。從手法到選材,從調料到點心製法,從江河魚鮮到家禽、果蔬,分門別類的寫,非常龐雜。有許多菜式,在現代的揚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遺意》
這本書的作者不確定,但絕對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這個人相傳是春秋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廚師,被現代很多廚師奉為祖師爺,據說廚藝那是神乎其神的。不過,他最為出名的一件事卻是“易牙烹子”。
《閒情偶寄》飲饌部
閒情偶寄這部書很有名,據說調鼎集的一部分菜譜就是取自它。但更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漁,他不但寫書(數量不少),還會編劇(戲曲),而且還能編輯,像是《金瓶梅》、《芥子園畫譜》、《三國志》都曾經過他的手頭校正或是改定,真個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閒情偶寄當閒書來讀,是很舒服的。
《隨園食單》
清人袁枚的這本書,相較以上幾本書來說,是更出名的,這一方面是時代離我們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漁那樣,有文采的人寫出東西來,總會更能有意無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讓人饞的做法和味道。這書單裡,將當時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記載了個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廚善做某樣菜,某處飯店特製某種酒食,某個寺廟裡什麼泡菜香飄幾里,都有記錄,並且都有做法。所以,這本書雖然是一個不會做菜的人寫的,只是記錄自己的聽聞,但是這種記錄,對於後人來講,也是相當不可多得了。
下面這個黃芽菜燉火腿的方子,就摘自書中:
“用好火腿,削下外皮,去油存肉。先用雞湯,將皮煨酥,再將肉煨酥,放黃芽菜心,連根切斷,約二寸長;加蜜、酒釀及水,連煨半日。”
看到此處,你流口水了嗎?
《飲膳正要》
古代菜譜,很多其實也是醫書,這裡面是醫食同源的意思,哪些食材比較搭配比較養人,哪些食材相剋需要注意,就直接寫成菜譜傳下來讓大家知道,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那是意義相當重大的。這些藥膳譜子,傳著傳著,就形成了現代菜式裡的黃金搭配。好多我們現在喜歡吃的東西,就是由古代名醫、藥師創作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餃子,傳說就是醫聖張仲景在救治災疫的過程中發明的。
這本《飲膳正要》也是一位元朝醫師所作,名字叫忽思慧。忽思慧在這本書裡不但詳細的記錄了食物相反相剋的一些情況,甚至還包括一些特殊時期的飲食禁忌,比如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
當然,即使是醫食同源的菜譜,也並不都是加了藥材的,很多其實只是利用食物之間的匹配作用,來起到作用的,有些所謂藥膳就是很美味的。
忽思慧自己是蒙古人,這本書裡就記載了許多草原民族飲食特色的菜式,其效用咱們就不說了,直接放出一個菜譜來饞一饞吧,這道菜叫茄子饅頭,做法如下:
“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餡,卻入茄子肉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釀茄子?不過多用羊肉罷了,想想就香啊。
那麼以此類推,《千金方》、《滇南本草》一類藥書,也可以部分稱為菜譜了。
專類菜譜的書籍還有《食珍錄》、《醒園錄》等等,另外還有一些書籍,比如明清小說、唐宋傳奇、元雜劇裡,也會有一些菜譜的描述,那就是直喇喇的饞人了,並且,彷彿更有一種魔力,讓現代人躍躍欲試的想做來嚐嚐。這類書同樣很多,我接觸過、比較喜歡的有以下幾本:
《東京夢華錄》
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不但記錄了當時汴京城(今河南開封)的街市繁華,還一整頁一整頁的列舉市肆上的菜名、點心名,小吃等等,簡直讓人沒法好好看書!有的食物,你看到名色,大抵就能猜到對應的是什麼菜,怎麼個做法之類,不過更多的,就無從揣測了。
《山家清供》
宋人林洪所寫《山家清供》,有類似於“歲朝清供”的意境,記錄的是隱居山人的日常飲饌,以素食為主,也有一些葷腥,比如河裡撈的魚,山上什麼偶然碰到的野物曬成的肉脯乾等等,起居散淡,飲食清淡,做人更淡,很多人喜歡的就是這種書裡的淡。
《紅樓夢》
紅樓夢裡的美食佳餚就不用我說了吧,最著名的那一個茄鯗,大家再瞅瞅怎麼做吧: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當然也有清淡的清粥小菜,比如有一次寶玉生病,大概是感冒那一類的,不想飯吃,看到有人拿了茶泡飯吃,他忽然想吃了,就這幾碟小鹹菜,吃的西里呼嚕。這一回合看的,也把我饞個夠嗆!
《金瓶梅》
金瓶梅里吃的也是很多,幾乎通篇吃吃吃,而且更接地氣。
這書裡寫人物,幾乎都是由吃帶出,由吃而更出彩,比如一個按照現代電視劇排位來說,連女5都排不進去的僕婦宋慧蓮,就以"能以一根柴火棒,將大豬頭燉的烀爛”的技能,搶去了女主不少風頭。且看她是怎麼做的:“(惠蓮)走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著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
.....
食色食色,這本書,算是講得透透的了。一本書看下來,全是饞下來的口水。
除了這些,一些地方上的方誌、名人遊記、詩詞歌賦等等,也有相當多的菜譜記述,相當博雜。
如地方誌類的《閩小紀》,成書於清初,就記載了很多福建福州地方飲食,有些菜名、食材名在現在的福州還能聽到。
《浮生六記》
最後要把我很喜歡的浮生六記拿出來作結,這書裡頭不但散記非常有意思,就是偶爾提到的一些閨中飲食,也很出彩,雖然,只不過是腐乳、醬瓜之類的小菜,可是在看書的過程中,不由自主的會與作者沈復悲喜同時,移情作用不可免的發生,對這些最簡單的鹹菜也產生了感情,最難忘的是蝦滷瓜。
沈復說他妻子芸娘“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芥滷乳腐,吳俗呼為臭乳腐,又喜食蝦滷瓜。”這兩樣東西都臭,沈復歷來不喜歡,夫妻兩人打趣了許多次,直到有一天,沈復勉強“掩鼻咀嚼,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許拌滷腐,亦鮮美;以滷瓜搗爛拌滷腐,名之曰雙鮮醬,有異味。餘曰:“始惡而終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閨房記樂這一個章節,是很多人愛上《浮生六記》的開始。
情之所鍾,雖醜不嫌。怪道林語堂也忍不住要感嘆“芸,我想,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圖片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