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世魔王
-
2 # 秋水伊人的秋
我見過的有意思的動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狗狗了,我家養了一隻寵物狗狗,寵物狗狗真的和土狗是不一樣的。
我家狗狗是不會叫的,後來我家又養了一隻土狗,當有人來我家串門時,土狗會一直叫個不停,我家的寵物狗狗也學著叫,但是他真的不會叫,他的叫聲就像狼一樣,是“噢”的一聲聲音很直,而不是那種“汪汪”的叫聲。聽著他的叫聲我們都想笑。
我家的寵物狗狗,睡覺得時候不是趴著的,而是躺著,並且還有一條後腿翹著。
我家的寵物狗狗喜歡拿腦袋蹭我,這時我就會用兩隻手攥住他的嘴巴,他就會向後躲鼻子裡還會發出“哼哼”的聲音,那聲音帶有埋怨的味道呢。
很可惜的是,我家寵物狗狗本來可以學很多東西的。由於沒時間訓練,所以我家寵物狗狗也沒什麼特長。不過我還是覺得挺可愛的。
-
3 # 核桃瞳仁
1.清潔共生關係
清潔共生關係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現象,比如鳥給鱷魚清潔口腔,清潔魚給客戶魚提供清潔服務,那麼最有意思的是,很多被清潔的物件都是屬於肉食性動物,長相兇殘的也不少,這些提供清潔服務的動物們為什麼會如此放心的進入它們的大嘴裡而不怕被一口吃掉呢?要知道很多服務者並非不好吃,那些小魚小蝦們也沒有那麼多的神經細胞來進行協調溝通啊。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服務物件在進行服務時往往會進行一系列的動作來試探和表明自己的來意,針對不同的客戶,採取不同的策略。這種跨越種族的共生關係可以說是十分的有趣。最讓我佩服的就是最初的被清理者和清理者了,一個敢張嘴,一個敢進嘴。
2.飛簷走壁
牛羊是我們最常聽到牲畜,羊肉串更是美味無比啊。山羊只有短短的四肢和蹄子,如何能在懸崖峭壁上來去自如呢,可事實確實如此。山羊可以在最陡峭的山崖上行走自如,這主要是因為山羊的蹄子外殼堅硬,中間還是分開的,能幫助它們勾住幾乎看不見的縫隙,同時蹄子底下有厚肉墊且身材細長苗條,能讓它們穩穩的站在懸崖峭壁上。而攀巖主要靠的是富有肌肉力量的肩膀和異常粗壯的脖子,山羊的攀巖技能與生俱來,哪怕是小山羊也可以毫無畏懼的爬到峭壁上,有時候山羊們還會爬到樹上獲取食物。
3.團結就是力量
說起團結就不得不提螞蟻這種生物了。所有人都知道螞蟻是群居動物,靠著協作分工進行生存繁衍,它們的團結與生俱來。搬運食物,應對災害,甚至發起攻擊,龐大的螞蟻軍團往往會做出一些讓人驚訝的事情。比如在面對洪水的時候,一些螞蟻會用自己的身體搭成救生筏,以此來躲避洪水。在遇到一些裂縫時,它們甚至會用自己的身體來搭建出一座橋樑,螞蟻是可以利用非常簡單的規則就能做出複雜的、能自我組裝和自我調節的集體結構。而說起進攻,最可怕就是常聽說的食人蟻了,雖然自己並沒有見過,不過總會聽到關於它們的恐怖,當成千上萬的食人蟻經過時,很多動物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變成一副骨架,想想就覺得恐怖。
-
4 # 蟲害剋星
不同的生物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很多動物也有搞笑的一面,在生活中常見的就是狗追著貓到處跑,貓則逃到樹上,狗只有眼巴巴的在樹下狂叫,沒有一點辦法;貓的行動敏捷有時候偷襲狗;
記得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貓,兩隻狗;貓和狗經常打架;貓一旦受到威脅第一時間就會逃跑;貓和狗時間久了也就融恰了;有時候貓和狗還會待在一個窩裡;
-
5 # 西安交大黎荔
動物們九死一生的大遷徙。
動物遷徙指的是動物由於繁殖、覓食、氣候變化等原因而進行一定距離的有周期性遷移或非週期性遷移。那些遷徙的鳥兒、魚、野獸等都有著各自的目的,生物學家們至今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在與地球休慼相關的生命鏈條中,動物遷移是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最終構成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面對多變的自然環境,動物用經驗和勇敢去尋找家園。從某種角度來說,遷移是生活也是生存,是發展也是競爭。它讓生命成為一場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偉大旅行。
比如,每年的角馬大遷徙則是非洲坦尚尼亞一道神奇、壯觀的風景線。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裡,成千上萬的角馬都面臨一次驚心動魄的旅行。角馬每年的遷徙時間都有所不同,其實就是跟著降雨走。為了追逐溼潤氣候帶來的豐沛水草,它們不惜每年長途跋涉2800多公里,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順時針運動。角馬在遷徙中集結成群,它們會將年幼的個體保護在群內,夜晚休息時也會輪流放哨。儘管如此,每年這一路奔騰,也養活了路上埋伏和尾隨的肉食動物們,草原上隨時上演各種驚心動魄的狂野殺戮。三千公里的生命奔襲,面對飢餓、乾渴、體力不支、被天敵獵殺的危險,角馬們以對生命的堅韌和果敢,守望與捍衛,把生命高貴又卑微的密碼淋漓盡致地詮釋給萬物之靈的人類,為我們高奏一曲氣壯山河的生命讚歌。
我知道春天燕子一定會歸來,從溫暖的南方飛到北方,路程超過幾千公里。我知道還有一些蝴蝶也會遷徙,而遷徙之路太過漫長,以至於大部分蝴蝶2-8周的壽命不足以完成。於是,在遷徙的路上,蝴蝶一邊繁殖一邊飛行,讓兒女們繼續北上。一次完整的遷徙要歷經三代到四代,甚至第五代子孫才能到達目的地。在經歷了幾代的隔閡之後,這個物種是如何回到同一個越冬地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其飛行的模式似乎是遺傳的。在這場規模浩大的生命旅行中,它們以幾代的前赴後繼完成壯舉,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然的敬意。
這就是我覺得動物最有意思的地方。在遺傳本能力量的驅使下,萬死不辭地奔赴目的地,即使面對生死的挑戰也從不沮喪和後退,這樣波瀾壯闊的現象令人類震撼而著迷。
回覆列表
人人都愛大熊貓,但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它居然是馬糞愛好者,你敢相信嗎?大家好我是魔王,一起來聽科學背後的故事。
時間追溯到十多年前,科學家在研究熊貓行為時,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熊貓似乎對糞便情有獨鍾,特別是馬糞。為了證明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常態發生行為,科學家從架設的紅外攝像機裡,發現記錄到的大熊貓滾馬糞事件。在一年內居然有三十多起,顯然這不是個體行為,而是群體事件。難道是大熊貓生活條件不佳,需要靠馬糞果腹充飢?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關鍵之處,那就是溫度。首先滾馬糞事件並不是全年高發,而是集中在11月到下一年的4月,這時候的溫度在-5~15攝氏度之間,而且天氣越冷,大熊貓越愛在馬糞上打滾,那如果超過溫度上限呢,比如來到20攝氏度,這種偏愛就沒了,果然愛會消失的。
顯然大家都可以想到,這跟抵禦寒冷有關係,畢竟冬天到來,寒流也隨之侵襲。人可以外出穿衣,室內用暖氣禦寒那動物怎麼辦?當然每種動物有自己的絕招,具體到今天的主角大熊貓身上,滾馬糞也是不得已為之,那大熊貓是怎樣實現的呢?科學家經過細緻的觀察,發現滾馬糞也不是無腦行為,而是由一連串動作完成的。比如第一步把冰箱門開啟,啊不對跑題了,第一步先用聞的方式,對馬糞進行嗅探;第二步把臉深埋在其中;第三步在馬糞上打滾;第四步全身塗抹馬糞。
那隨便搞些馬糞就可以嗎?當然不行大熊貓很挑的,事實上只有兩週以內處於這個時間範圍的馬糞,大熊貓才看得上眼。如果馬糞不新鮮,大熊貓才懶得挪動自己肥胖的身軀,那麼問題來了,大熊貓如何進行判斷呢?別忘了之前的第一步驟,大熊貓用鼻子在嗅探馬糞,這裡的判斷很有可能是嗅覺,因為新鮮馬糞和陳年馬糞,在化學成分上有差異,因為馬糞中含有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等化合物,科學家發現這些化合物很重要。因為它們在陳年馬糞中明顯減少,那麼科學家很快誕生一個大膽的想法,來驗證這種假設是否成立。
他們找來乾草堆,然後噴灑兩種化學物質的溶液,你沒有看錯,他們想要“誘騙”大熊貓,結果即便沒有馬糞,大熊貓也能誘發產生打滾行為,後續科學家還利用小鼠實驗,從分子層面進行解釋,發現這兩種物質能夠抑制感受寒冷的蛋白質。至於為什麼是馬糞,大熊貓跟馬又有怎樣的關聯,還需要更多的細節補充。萬能的網友,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彈幕上牆,和我一起討論。
最後的最後,感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經過長達10年的野外觀察發現,讓我們瞭解到這一有趣的現象和背後的故事,科學家真的很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