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最考驗人性的東西。
那些故作開明而死不放手的權力痴迷者,是會被後世嘲笑和不齒的。
那些為延續權力而無恥解釋、欺瞞哄騙、自以為高明者,只是在向千秋萬世展示自己愚蠢而已。
此處,來說一說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與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帝權力交接過程中的相關事體,請大家看一看乾隆帝的假禪位、真戀棧;看一看嘉慶帝沒有真權力、虛有假帝位的可憐。
劉禺生所著的《世載堂雜憶》中,有《乾隆禪位後仍親政》一節,其中所述,即乾隆帝與嘉慶帝權力交接之事,下文即據此而成。
話說,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御臨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為皇太子,確定明年歸政,改年號為嘉慶元年。本年十月,頒佈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 正月,清廷舉行歸政大典,乾隆帝自作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傳位詔書的確是宣示天下了,但是,乾隆帝在禪位之後,仍舊居住在養心殿,並繼續掌控朝政。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乾隆帝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
“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朝廷舉辦千叟宴,乾隆帝以太上皇蒞臨。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八月,章佳·阿桂逝世,鈕祜祿·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八月,乾隆帝得知白蓮教首王三槐被擒之後,他還侈談“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從以上歷史資料可知,乾隆帝禪位後,仍然牢牢抓住權力不放。
乾隆帝禪位之後,緊抓權力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當時的朝政,還完全在乾隆帝的掌控之中。
第二,乾隆帝對外毫不隱晦地宣示,大事都還是自己在辦。當然,雞毛蒜皮的小事交給在位皇帝辦,只不過是形式主義、遮人耳目罷了。
第三,用人權還在手中,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升任首席軍機大臣的和珅,就完全是乾隆帝的親信寵臣。後來,嘉慶帝親政後,抄殺和珅,從政治角度看,這不但是在奪權、收權,還是在給乾隆舊臣做樣子、立威。
第四,乾隆帝對自己政績的宣傳,還沒有停止,他還在搶佔治理天下的功勞。“十全”湊足之後,乾隆帝大約還想繼續展示自己的“十一全”……
歷史資料概況如上。
下面,就接著說劉禺生筆記中的情況。
清朝的故老相互傳說:
清高宗乾隆帝禪位給清仁宗嘉慶帝之後,為了繼續抓住權力,便倡導“歸政仍訓政”的說法。
禪位之後,乾隆帝仍然和在位時一樣,每天都要召對臣工;他仍和以前一樣,繼續處理庶政。
正是因為乾隆帝仍然緊握著權力,所以,當時清廷朝堂之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臣工們直視在位的嘉慶帝如無物。
但是,關於這些事情,都是口口相傳,並無較為正式的文字記錄作為佐證。
後來,在莊氏譜牒中,發現了痕跡。
莊氏譜牒中,載有盛事門。
在盛事門中,記載有莊氏的第十四世莊肇奎。
既然說到莊肇奎,那麼,就來介紹一下其人。
莊肇奎,生於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卒於清仁宗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榜姓杜,字星堂,號胥園,江蘇武進籍,浙江秀水(今嘉興)人。
莊肇奎為清代官員、詩人。
莊肇奎乃莊仲方之父。莊仲方(公元1780年~公元1857年),字芝階;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舉人,官中書舍人;淡於名利,晚歲居家,築映雪樓,藏書近 5萬卷,輯有《金文雅》、《文範》、《碧血錄》、《古文練要》等。
莊肇奎為乾隆十八年(農曆癸酉·公元1753年)舉人;選授浙江瑞安教諭;官貴陽知縣;升雲南永北直隸廳同知;擢廣東佈政史;曾謫塞外十年;工詩;有《胥園詩鈔》十卷、《詩餘》一卷、《塞外紀實》、《黔滇雜記》、《伊犁紀事二十首》。
莊氏譜牒中,在對莊肇奎的載記中,有清高宗乾隆帝禪位之後,莊肇奎向其奏對的記錄一條。
細讀這條記錄,其中,關於乾隆禪位後仍然親政的事情,大略可見一斑。
這條記錄的大意如下: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八月初五日,莊肇奎以廣東按察使的身份,在灤河覲見乾隆帝(有節略)。
莊肇奎見到乾隆帝之後,大約先是談了談政務方面的事情。
之後,莊肇奎仰頭偷偷看了看乾隆帝,發現乾隆帝心情還不錯,容顏也很和悅。
於是,莊肇奎就向乾隆帝叩頭,請求致仕歸休。
乾隆帝聽到莊肇奎請求退休後,就對他說:
“朕知道你有才幹,你又何必急於求去呢?我比你大十六歲,但是,我現在還在處理庶政。我看你的精神還很好,你可以回任,就不要請求退休了!”
莊肇奎回答道:
“臣在乙卯年(當為乾隆六十年·農曆乙卯年·公元1795年)渡海巡視南澳時,受了海風,至今右邊的耳朵經常會有風濤之聲鳴響!”
乾隆帝說道:
“我看你精神很好,耳朵也不聾!”
接著,乾隆帝問莊肇奎:
“你看我臉色怎樣,氣色如何?你覺得我傳位後繼續親政如何?”
莊肇奎回答說:
“臣六年前曾經親睹天顏,今天看來,聖上還是容顏依舊啊。現在,聖上親理萬機,以身設教,教導新皇帝,普天之下都非常心悅誠服。”
莊肇奎繼續上奏道:
“現在,聖上的萬壽就在近前,臣請求聖上,准許臣隨班向聖上叩頭祝賀,再行出京。”
“好!”
莊肇奎遂退出。
當時,乾隆帝在灤河召對莊肇奎。
當日的木蘭秋獮[xiǎn],是由嘉慶親自侍奉太上皇乾隆帝舉行的。
莊肇奎所記載的君臣問答,始終沒有一語提及嘉慶帝。
其時,嘉慶帝也在灤河,莊肇奎竟然沒有任何覲見奏對嘉慶帝的文字記載。
如果真有,牽涉到皇帝,莊肇奎肯定是不會忽略遺漏的。
這還真是臣工對嘉慶帝“視之如無物”啊。
當時,朝士對於乾隆帝與嘉慶帝權力交接過程,罕有記載。
大概,是因為有所忌諱吧!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權力,是最考驗人性的東西。
那些故作開明而死不放手的權力痴迷者,是會被後世嘲笑和不齒的。
那些為延續權力而無恥解釋、欺瞞哄騙、自以為高明者,只是在向千秋萬世展示自己愚蠢而已。
此處,來說一說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與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帝權力交接過程中的相關事體,請大家看一看乾隆帝的假禪位、真戀棧;看一看嘉慶帝沒有真權力、虛有假帝位的可憐。
劉禺生所著的《世載堂雜憶》中,有《乾隆禪位後仍親政》一節,其中所述,即乾隆帝與嘉慶帝權力交接之事,下文即據此而成。
話說,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御臨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為皇太子,確定明年歸政,改年號為嘉慶元年。本年十月,頒佈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 正月,清廷舉行歸政大典,乾隆帝自作太上皇帝,授璽後,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
傳位詔書的確是宣示天下了,但是,乾隆帝在禪位之後,仍舊居住在養心殿,並繼續掌控朝政。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乾隆帝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告訴他們:
“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朝廷舉辦千叟宴,乾隆帝以太上皇蒞臨。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八月,章佳·阿桂逝世,鈕祜祿·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八月,乾隆帝得知白蓮教首王三槐被擒之後,他還侈談“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從以上歷史資料可知,乾隆帝禪位後,仍然牢牢抓住權力不放。
乾隆帝禪位之後,緊抓權力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當時的朝政,還完全在乾隆帝的掌控之中。
第二,乾隆帝對外毫不隱晦地宣示,大事都還是自己在辦。當然,雞毛蒜皮的小事交給在位皇帝辦,只不過是形式主義、遮人耳目罷了。
第三,用人權還在手中,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升任首席軍機大臣的和珅,就完全是乾隆帝的親信寵臣。後來,嘉慶帝親政後,抄殺和珅,從政治角度看,這不但是在奪權、收權,還是在給乾隆舊臣做樣子、立威。
第四,乾隆帝對自己政績的宣傳,還沒有停止,他還在搶佔治理天下的功勞。“十全”湊足之後,乾隆帝大約還想繼續展示自己的“十一全”……
歷史資料概況如上。
下面,就接著說劉禺生筆記中的情況。
清朝的故老相互傳說:
清高宗乾隆帝禪位給清仁宗嘉慶帝之後,為了繼續抓住權力,便倡導“歸政仍訓政”的說法。
禪位之後,乾隆帝仍然和在位時一樣,每天都要召對臣工;他仍和以前一樣,繼續處理庶政。
正是因為乾隆帝仍然緊握著權力,所以,當時清廷朝堂之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臣工們直視在位的嘉慶帝如無物。
但是,關於這些事情,都是口口相傳,並無較為正式的文字記錄作為佐證。
後來,在莊氏譜牒中,發現了痕跡。
莊氏譜牒中,載有盛事門。
在盛事門中,記載有莊氏的第十四世莊肇奎。
既然說到莊肇奎,那麼,就來介紹一下其人。
莊肇奎,生於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卒於清仁宗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榜姓杜,字星堂,號胥園,江蘇武進籍,浙江秀水(今嘉興)人。
莊肇奎為清代官員、詩人。
莊肇奎乃莊仲方之父。莊仲方(公元1780年~公元1857年),字芝階;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舉人,官中書舍人;淡於名利,晚歲居家,築映雪樓,藏書近 5萬卷,輯有《金文雅》、《文範》、《碧血錄》、《古文練要》等。
莊肇奎為乾隆十八年(農曆癸酉·公元1753年)舉人;選授浙江瑞安教諭;官貴陽知縣;升雲南永北直隸廳同知;擢廣東佈政史;曾謫塞外十年;工詩;有《胥園詩鈔》十卷、《詩餘》一卷、《塞外紀實》、《黔滇雜記》、《伊犁紀事二十首》。
莊氏譜牒中,在對莊肇奎的載記中,有清高宗乾隆帝禪位之後,莊肇奎向其奏對的記錄一條。
細讀這條記錄,其中,關於乾隆禪位後仍然親政的事情,大略可見一斑。
這條記錄的大意如下:
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八月初五日,莊肇奎以廣東按察使的身份,在灤河覲見乾隆帝(有節略)。
莊肇奎見到乾隆帝之後,大約先是談了談政務方面的事情。
之後,莊肇奎仰頭偷偷看了看乾隆帝,發現乾隆帝心情還不錯,容顏也很和悅。
於是,莊肇奎就向乾隆帝叩頭,請求致仕歸休。
乾隆帝聽到莊肇奎請求退休後,就對他說:
“朕知道你有才幹,你又何必急於求去呢?我比你大十六歲,但是,我現在還在處理庶政。我看你的精神還很好,你可以回任,就不要請求退休了!”
莊肇奎回答道:
“臣在乙卯年(當為乾隆六十年·農曆乙卯年·公元1795年)渡海巡視南澳時,受了海風,至今右邊的耳朵經常會有風濤之聲鳴響!”
乾隆帝說道:
“我看你精神很好,耳朵也不聾!”
接著,乾隆帝問莊肇奎:
“你看我臉色怎樣,氣色如何?你覺得我傳位後繼續親政如何?”
莊肇奎回答說:
“臣六年前曾經親睹天顏,今天看來,聖上還是容顏依舊啊。現在,聖上親理萬機,以身設教,教導新皇帝,普天之下都非常心悅誠服。”
莊肇奎繼續上奏道:
“現在,聖上的萬壽就在近前,臣請求聖上,准許臣隨班向聖上叩頭祝賀,再行出京。”
乾隆帝說道:
“好!”
莊肇奎遂退出。
當時,乾隆帝在灤河召對莊肇奎。
當日的木蘭秋獮[xiǎn],是由嘉慶親自侍奉太上皇乾隆帝舉行的。
莊肇奎所記載的君臣問答,始終沒有一語提及嘉慶帝。
其時,嘉慶帝也在灤河,莊肇奎竟然沒有任何覲見奏對嘉慶帝的文字記載。
如果真有,牽涉到皇帝,莊肇奎肯定是不會忽略遺漏的。
這還真是臣工對嘉慶帝“視之如無物”啊。
當時,朝士對於乾隆帝與嘉慶帝權力交接過程,罕有記載。
大概,是因為有所忌諱吧!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