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家聽音1
-
2 # 河邊的小卷羊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我不禁要問,你到底是不是學哲學的?恰恰相反,我學的是經濟學,而當別人問我學什麼專業的時候,我更願意明確、自豪的說我喜歡哲學。
我們現在常講要有文化自信,而哲學作為文化中最高的一種意識形態,更不能丟掉本有的自信。哲學並不是什麼拿不出手、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更不是什麼見不得人、不好的東西,相反,學習哲學你多多少少會在人群中有自己獨特的色彩而與眾不同。我問你是不是學哲學,原因在於我想你在問這個問題之前自己就可以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了,也就是經過前問題階段的哲學鍛鍊。
而哲學總是給人一種力量,也許你會想到孟子的那股從脊樑骨往上湧的“浩然之氣”,就算沒有這麼強烈,哲學給我的感覺總是一股力量、自信和豁達,不要覺得喜歡學哲學而是“怪力亂神”,沒有,那恰恰是熠熠生輝的東西。而涉及到哲學的具體內容,你更沒有什麼尷尬的東西,因為你在講孔子、孟子、程子、朱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你的背後站著先賢們,你的背後是他們思想的閃光,某種程度上你在替他們說話,除了抱著一顆對聖賢的敬畏之心,你有什麼理由不大聲,有什麼理由不自信,又怎麼敢自賤。
沒錯,可以說這是個哲學沒落的時代,引用趙林教授的話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哲學沒落的時代,在麥當勞、“好萊塢”等快餐文化席捲全球的浮躁氛圍中,哲學像堂吉訶德顯得滑稽可笑。感性化和短平快的求知方式,使得一切複雜的問題都變得簡單化、單面化了,所有高深的哲理似乎都可以通過幾個學術明星在電視上以一種調侃的方式來加以言說,在這種情況下,探討事物抽象本質的哲學當然就成為一種“屠龍之術”了。”“因為一個哲學沒落的時代是一個輕鬆的時代,一個使人可以像動物一樣跟著感覺走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是快樂而不是崇高,是舒適而不是深刻。”我想這裡也包括你一部分尷尬的原因,喜歡著一種別人看來另類的“屠龍之術”,自然難以啟齒,而你不應該反過來想想,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你更要出來為哲學“正名”麼?而怎麼能羞於尷尬呢?
張載在談到自己為這個文化唱絕學的時候苦於學者少,苦於有相同精神追求的人少,他說“貪於學者”,渴求、珍視學者的態度一目瞭然,我覺得現在仍然也是。柴文華教授談到哲學時曾說哲學是個“冷學科”,一是要坐的住冷板凳的冷、二是要耐得住孤獨的冷、三是在理性之間遊離的冷。顯然這不僅是冷門而且冰涼,但其實思想的熱火早已經把這門學科燒的通紅,這也是所謂的“門外冷,屋裡暖”,冷暖自知。
陽明見了人都在喋喋不休的講仁義道德,他說自己像開飯店的,不管人家吃不吃飯、是不是飽,他都要不停的勸人家吃。如今在這個社會你就算不用喋喋不休的講仁義道德,但也不至於因為講自己喜歡哲學而有什麼尷尬的吧。
回覆列表
西方哲學發展經歷三個階段,古希臘的本體論,中世紀的認識論,現代的語言論。
德里達說,文字才是最初的本源。
中國的文化別成一體,從文字學解構,應是所長。
目和眼,都意指視覺,但內涵意蘊不一樣。
圍棋的平面空間,當計較得失,是以數目評估。如爭戰絞鬥,則以慧眼識別真假眼位,點空撲殺。
舉形象一點的例子。
豬八戒是欲心肉裡眼,現象也即本質,流美人眼,二眼放光看美女光彩。
康德認為感性是被動的直觀,但只能表象。理性雖主動,但只能思想,不能直觀。
直觀無概念則盲,思想無內容則空。
調和二者,也就有了審美判斷———
思想理性品味感性直觀的形式之美。
後記:
也喜歡哲學,自我得瑟,管你聽懂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