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下自己@ITZY小安,消費電子產品評測編輯,撰寫過很多電子數碼產品的評測,其中就包括很多款手機,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感觸。
很小的時候,我們知道世界很大,
但是現在很多人把自己禁錮在5英寸的螢幕上,這幾乎就是他們除了現實以外的世界。
感受最深的是和同事朋友家人吃飯,一落座,很多人就摸出手機來玩,也很少聊天了,今年春節去親戚家做客,遇到親戚家的小孩就是全程在玩手機,頭都沒有抬,也沒給我說一句話,感覺很不好。以前和同學經常會打打電話聊聊,現在也不打電話了,都發微信或者QQ留言,哪怕是沒有面對面,我覺得打電話都比留言要親近一點
科技讓遠距離的溝通變得便捷,讓近距離的相處變得尷尬。
一些女生也不太出門逛街了,手機上看看就下單,感覺宅男宅女越來越多了。週末也很少出去玩了,科技似乎和我們越來越近,而自然與我們離得越來越遠。
另外一個感覺是手機讓我的記憶方式和大腦處理事情的能力下降很多。
多年前我總是隨身帶一個筆記本,記上一些重要的事情,看到重要的資料會寫下來記好,寫的時候也幫助記憶一遍,空閒的時候會翻翻筆記本再看看,但是現在有手機,基本沒有再用筆記本了,遇到重要的資料就拍一拍,有用的東西就下載下來存在手機上。但是我發現很多時候都沒有再去看這些東西。
比如我手機上下了很多電子書,但是很多下載了1年多都沒看,如果我是買了一本紙質的書,或許我已經看過了。
我們攝入了大量的,無關緊要的碎片化資訊,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排隊時,走路時,坐車時,每個人都是低頭黨,看著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朋友圈,有些人閒下來就不停的刷朋友圈,其實,人家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裡旅遊、見了什麼人,對於你來說毫無意義,你看到這條資訊和沒看到這條資訊,根本對你生活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若你想見一個人,那就約出來面對面的見一次吧,面對面見一次獲得的東西,比刷10天他的朋友圈得到的東西要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為荒誕的社會,手機沒電了,就代表那個人失聯了。可是似乎我們又無能為力。
先介紹下自己@ITZY小安,消費電子產品評測編輯,撰寫過很多電子數碼產品的評測,其中就包括很多款手機,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感觸。
很小的時候,我們知道世界很大,
但是現在很多人把自己禁錮在5英寸的螢幕上,這幾乎就是他們除了現實以外的世界。
感受最深的是和同事朋友家人吃飯,一落座,很多人就摸出手機來玩,也很少聊天了,今年春節去親戚家做客,遇到親戚家的小孩就是全程在玩手機,頭都沒有抬,也沒給我說一句話,感覺很不好。以前和同學經常會打打電話聊聊,現在也不打電話了,都發微信或者QQ留言,哪怕是沒有面對面,我覺得打電話都比留言要親近一點
科技讓遠距離的溝通變得便捷,讓近距離的相處變得尷尬。
一些女生也不太出門逛街了,手機上看看就下單,感覺宅男宅女越來越多了。週末也很少出去玩了,科技似乎和我們越來越近,而自然與我們離得越來越遠。
另外一個感覺是手機讓我的記憶方式和大腦處理事情的能力下降很多。
多年前我總是隨身帶一個筆記本,記上一些重要的事情,看到重要的資料會寫下來記好,寫的時候也幫助記憶一遍,空閒的時候會翻翻筆記本再看看,但是現在有手機,基本沒有再用筆記本了,遇到重要的資料就拍一拍,有用的東西就下載下來存在手機上。但是我發現很多時候都沒有再去看這些東西。
比如我手機上下了很多電子書,但是很多下載了1年多都沒看,如果我是買了一本紙質的書,或許我已經看過了。
我們攝入了大量的,無關緊要的碎片化資訊,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排隊時,走路時,坐車時,每個人都是低頭黨,看著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朋友圈,有些人閒下來就不停的刷朋友圈,其實,人家今天吃了什麼、去了哪裡旅遊、見了什麼人,對於你來說毫無意義,你看到這條資訊和沒看到這條資訊,根本對你生活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若你想見一個人,那就約出來面對面的見一次吧,面對面見一次獲得的東西,比刷10天他的朋友圈得到的東西要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為荒誕的社會,手機沒電了,就代表那個人失聯了。可是似乎我們又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