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時看精彩
-
2 # 邏輯文史游
題主真能數啊,還真的數出了《水滸傳》裡一共有725個角色…有人說因為梁山上本來就都是一幫賊寇,所以他們是不配擁有國姓的,但小說中除了徽宗還是有不少姓趙的,好一點的有金翠蓮磅的大款趙員外,身份敏感的也有京城名妓趙元奴,再說了要避諱一般都是諱名不諱姓,所以我們就需要換個角度來推測下了。
小說中朝廷來梁山招安時李逵有一句很經典的“口誤”:
他大宋皇帝姓宋,我哥哥也姓宋,憑啥他能做皇帝,我哥哥就做不得!接著李逵就撕毀了聖旨,這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啊。而讀者一般認為施公之所以給李逵安排這樣的戲份就是想突顯梁山賊寇就是一群缺乏內涵連領導姓什麼都不知道就想造反的人。車邏輯認為施公確實有想表明這種看法的意思,但更大的深意是想接著宋江來展現趙佶的無能,所以不是梁山上沒有姓趙的,而是以“宋”代“ 趙”。
好漢們在梁山聚義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但部分上山之人都是因為受到了官員的迫害不得不上山或是深不了苛捐雜稅只得造反或落草為王,那麼身為統治者的徽宗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繼續玩他的蹴鞠、玩他的石頭、玩他的女人。宋江有報效朝廷之意,於是想盡辦法尋找被招安的機會為眾兄弟謀出路,趙佶不辨忠奸最終梁山等人也落了個分崩離析的結局。
所以說官逼民反的罪魁禍首就是宋徽宗趙佶,梁山等人的結局也是在暗示大宋的結局,無論你前期多麼的光鮮亮麗,後期也會因為統治者的無能而被消耗殆盡。所以從梁山上沒有趙姓這個議題來看,其實就是施公想隱射一種宋朝和宋江的悲劇罷了。
梁山的覆滅就是北宋消亡的真實寫照。
-
3 # 田獲三狐
我想如此細心的題主想要的答案早應該自己心中有數了。不言自明,大宋王朝是趙匡胤建立的,一條杆棒打下四百座軍州,可以說,趙姓是宋王朝的國姓。
提到“國姓”,可能大家最熟悉呼之欲出的一個名字就是鄭成功了,號稱“國姓爺”。
為表彰鄭成功和清政府堅持不懈作鬥爭,南明政權賜予他國姓,明朝不是朱元璋建立的嗎?既然賜予“國姓”,按說應該叫他朱成功才對啊。
沒錯,他就應該叫朱成功,只不過清王朝為了忌諱前朝的影響,在編纂史料,公開檔案中叫他鄭成功,如今一直沿用下來。
而他自己一直稱國姓成功,被部下稱“國姓爺”。
有點跑偏,再說一下為什麼梁山一百單八將中一個姓趙的都沒有呢?
一是巧合。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施公根據《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進行創作的。
而根據史料記載形成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領導的三十六人起義中確實沒有姓趙的好漢。
剩下的七十二條好漢就在於施公的編排了,也許真是選擇性的避開。
二是避免同姓相殘。
既然趙姓為國姓,按照同姓同宗同族的觀念,一家人不打一家人吧。
如果連姓趙的自己家都要造自己家的反,看來這個朝廷真的是不可救藥了。
三、雖然梁山好漢中沒有姓趙的,書中其餘出現的姓趙的也沒什麼好形象。
比如鄆城縣後來的兩位都頭趙能,趙得。
比如京城名妓趙元奴。
唯一一位出彩的趙姓人物就是把金翠蓮養做二奶的雁門關外的趙員外,扶危濟困,仗義疏財,一直把魯智深送到安全地帶——五臺山,成就了“花和尚”的一世英名。
不過他自己志不在梁山,一直安心的做員外,也算是梁山泊的一大遺憾。
回覆列表
謝邀,都知道《水滸傳》中梁山有一百單八的好漢,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也是被當時昏庸無道的政府朝廷逼的,都是報國無門,不遇明主的磊落好漢,但是一百多個人中竟然沒有一個姓趙的,尤其是在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當政的時候,朝廷上下姓趙的多的數不過來,什麼宰輔趙哲,大夫趙拆,監戰官趙安撫等等,趙姓也算是宋朝的第一大姓了,但是梁山一個姓趙的沒有確實很奇怪,其實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
其實大部分的原因是作者的問題,當時世代名門和皇室後裔的人很多,比如什麼世宗後代柴進,手持丹書鐵券,後漢三國關羽的嫡子孫關勝,三代將門後人楊志,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嫡系子孫呼延灼等等,作者都不讓他們姓趙,他們聚義歸聚義,秉大義不拘小節,但是說到底跟政府對著幹就是“土匪”,作者是寫他們報國無門的悲傷和英雄豪邁的氣勢,所以不讓他們姓趙(皇室姓氏)也是想得通的。
水滸七十回左右,梁山人馬開始排名,原著有一句話這樣說道“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為何這異姓中偏沒有趙姓,其實這是作者耍的一個心眼,黑旋風李逵在“風扯詔榜”一回中,大聲喝道“皇帝小二姓宋,我哥哥也姓宋,為何只能他當皇帝”,很容易看出作者是借李逵這種粗人說出一個沒水平沒文化的一句話來大肆調侃,帶有喜劇的問道,作者的心思就是將宋姓代替趙姓。
全部好漢都要由作者(施耐庵)來寫出,作者不願意寫梁山當然就沒有趙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