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一魚

    春節吃餃子是哪裡的習俗?你家吃餃子沒嗎?

    作為一個北方人,從小到大過春節是必須要吃餃子的,在三十晚上就要吃,晚上十二點的時候也要下上幾個餃子,但是我們小孩子守不了夜,所以吃不到十二點下的餃子,但是初一早上也必須要吃新下的餃子。代表著一年新的開始。

    其實餃子根據文獻記載,在明清時期民間就非常盛行吃餃子的習俗,一般是大年三十晚上的時候吃,這時正是新的一年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也有著“更歲交子”的含義。取交子裡面的“交”諧音“餃”,所以春節吃餃子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在大年三十包餃子的時候會在幾個餃子裡包上硬幣,或者包上幾個糖餃子,誰能吃到,就能在新年裡一切順利,心想事成,非常吉利,承載著一個人對新的一年的展望。所以我特別期待可以吃到帶硬幣的餃子,看到家人吃到帶硬幣的餃子就會特別的羨慕。

    而且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也取“招財進寶”之音。過年的餃子餡還有講究,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除了必須要吃肉餃子,素三鮮餃子也是必須要吃的,三鮮餃子有著“三陽開泰”的吉祥含義。

    其實在北方,不光過年會吃餃子,很多節日,冬至、小年等節日都要吃餃子,外出很久的人回家了也要包頓餃子犒勞他。所以餃子也代表了對家深深的思念,所以有了那句話“好吃不過餃子”,我相信每個北方人都有他對餃子的特殊記憶。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當然要吃餃子啦,你吃了嗎?

  • 2 # 南方大海630

    謝悟空邀請。餃子起源於遼代。是東北三省人的習俗。我爸是湖南新化人;我媽是遼寧興城人。所以,我們家養成了過年吃餃子的習慣。初一到十五,家裡面案上背了餃子。啥時想吃,就啥時候煮著吃。一般大蔥肉餡;芹菜肉餡,三鮮餡,韭菜肉餡,每樣都包了些,有選擇的空間。知道我家餃子包得好,左鄰右舍,買回食材,也會叫我去他們幾家,幫著包餃子,我也挺樂意。搞好鄰里關係,能者多勞嗎!

  • 3 # 蘇小妮

    作為江南人,老家過年我們不吃餃子,而是吃餛飩。其實,在我眼裡,餃子和餛飩並沒有多少差別(我這裡說的是大餛飩,而不是那種揪一下捏成麵糰一樣的小餛飩)。

    小時候我們在家也是手工擀餛飩皮,方法跟北方人擀麵條一樣(其實我們那時候也擀麵條,我小時候就擀過),擀好的一整張大面皮摺疊起來,然後切成梯形的餛飩皮。

    在我眼裡,餃子和餛飩的相同點,就是可以調成一樣的餡料,不管是餃子還是餛飩,都必須有好吃的餡料才能滿足最基本的可口的標準。

    至於餃子和餛飩的不同點,我倒可以說上幾點:

    一,餛飩皮比餃子皮薄。

    餛飩皮擀得可以足夠薄,而餃子皮一張張擀出來就不可能那麼薄,至少在我看來從沒有看到特別薄的餃子皮。這樣吃起來的時候就感覺吃的餡料更多,面相對較少。當餛飩煮熟了的時候,透過薄薄而又透明的餛飩皮,可以看到裡面的餡,或是青菜的綠,或是蝦子的粉,或是肉的紅,煞是誘人。

    二、餛飩比較講究湯料的配備。

    在很多北方人家裡吃過餃子,他們配著吃的湯就是下餃子的清湯,稱作原湯化原食。而我們吃餛飩,對湯料就比較講究。比如說可以加上攤好切細的雞蛋絲,手撕紫菜,蒜花,喜歡葷食的人可以用骨頭湯,喜歡清淡的清湯也可以,湯一定要清,用開水兌,不能用餛飩湯,就濁了。

    其實,不管是餛飩還是餃子,都是一種家庭團圓的象徵,只不過是南北方的習慣區別而已。在老家,據說以前在地主家打工的長工,到了年三十要回家了,也會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餛飩再回家。

    老家有“廿三夜糰子廿四夜飯……三十夜吃了餛飩就滾蛋”,這一段順口溜中間的多現在已經說不齊全了,總之是告訴人們,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進入過年的節奏,開始吃糰子吃飯了(別以為吃飯算不上什麼,因為在經濟困難時期很多人是吃不上飯的),到了三十晚上吃一碗團團圓圓的餛飩,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裡的“滾蛋”一詞不是罵人的意思,而是帶著調侃。

    不管時光怎麼變遷,爸媽每年過年還是會包餛飩,而我們可以回家一解其饞。

  • 4 # 細說心語

    春節吃餃子應該是北方的習俗。

    因為餃子的發明據說是為了防止凍耳朵,南方的冬天不太冷,耳朵不會凍傷,所以沒有必要吃餃子啊!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餃子確實是華人的一大發明,營養全面,有葷有素,有主食有菜,關鍵是味道還好!

    我是山東人,我們當地人都非常喜歡吃餃子,尤其是春節,餃子更是必備品,沒有餃子吃,那還叫過年嗎?

    記得小時候,如果誰家平日裡吃餃子,大家會羨慕地說一聲“過年啦!”

    我們當地還有一句歇後語說得好“大年三十吃餃子——沒外人”。

    春節的時候吃餃子還是有些講究的。

    大年三十晚上要吃肉餡的餃子,表示富裕。

    正月初一要吃素餃子,祈求未來的一年可以過得素素氣氣的,沒有煩心的事!

    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我家的餃子餡已經準備好了,兩種肉餡,豬肉和驢肉。

    豬肉加白菜,驢肉加芹菜,都是美味啊!

    還買了韭菜,準備初一的早晨包韭菜雞蛋餡的,加上一點紅薯粉條,一點蝦皮,那味道,一個字——鮮!

    不管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不管你吃不吃餃子,我都在這裡真誠地祝福你——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 5 # 蔥油餅不帶蔥

    “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說到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有四個:

    一是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三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四是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至今還被用做一些餃子店、餃子館的廣告詞。

    同時還有這個六大順的說法:

    過春節給人印象,主要是三件事,最重要的是三十晚上吃餃子。吃餃子,為什麼呢?

    餃子第一有聲音。三十晚上千家萬戶都要剁肉,很熱鬧。等於是一個節日的奏鳴曲。

    第二有形狀,餃子像元寶,所以這比較吉祥。

    第三個不管窮的不管富的都吃餃子,你有錢你吃肉餡餃子,我沒錢我吃素餡餃子,可是包起來大家都一樣,在餃子面前大家都是人人平等。

    第四有趣味,餃子裡放一個小錢,誰吃了誰一年吉祥。對,是有這麼個說法。所以這個餃子,就由北方一直傳到南方。用筷子吃餃子,拿勺不能吃餃子。因為用筷子是華人一個特色,為什麼呢?它一個大圓桌,裡頭擱餃子多老遠,都能拿筷子來夾,只有華人吃餃子必須用筷子,所以這能體現華人的團圓觀念,真的是很吉祥,是一種民族的食品。

    從包餃子到下餃子、盛餃子還有六大順。對,第一要剁餡叫歲歲平安,取這個諧音剁碎了,歲歲平安。

    第二個它煮的時候,因為三十晚上,不能蒸東西,不能炒東西,免得爭吵,也是取這個諧音。所以咱們煮餃子,煮的食品,北京人管它叫餑餑,餑餑一熟了以後就漂起來了,勃勃升起,也是個吉利詞,一旦煮破了以後怎麼辦,叫喜開了花了,就連餃子煮破了,也給說成是一個好的東西,開了花了,盛出這餃子來叫什麼呢?叫元寶入庫,這是第五順,第六個呢?

    大夥一塊分著吃,叫福氣分享。這麼一個小小的餃子,原來還有六大順,真是不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十一購物車裡的東西有沒有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