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海賊團
-
2 # 營養醫師黎明
在古代,秦漢時期,食物是相對缺乏的,皇帝四餐,大臣三餐,百姓兩餐(具體哪頓不吃不清楚)。
到了宋代,趙匡胤提出了百姓一日三餐這個相對科學的生活方法,並且為了滿足食物所需,從越南,緬甸,泰國等地引進了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的水稻作物,廣泛在中國南方種植。
而一日三餐的推廣,也使得宋朝開始各種酒樓旗幌林立,餐飲業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清明上河圖,水滸傳,等應該反應的很明確,此生活習慣一直流傳至今。
而南方很多地方還有一日四餐甚至五餐的習慣,加上了下午茶和宵夜。
而從科學角度來講機體排空食物是有時間限定的。
比如:水,水果:30分鐘-1小時排空。
純瘦肉:2-4個小時。
混合性食物在胃腸道的時間大約為3-8小時。
所以一般來講,我們胃排空的時間大約在4小時左右,
這樣排開,就差不多是我們一日三餐的時間。
那麼晚上為啥不需要在加一頓?因為我們晚上一般不會有太多的工作、學習。對於能量的消耗相對是比較少的。
睡覺時候消耗率更小了,所以可以保持很長時間。有人可能晚上稍微加點水果、牛奶等,不算到正餐。也減少了晚上飢餓的情況。
所以一日三餐配合加餐就是比較科學的狀況。
什麼人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全嚴格的一日三餐,經常會有一些零食、水果等作為加餐,知識我們並沒將其算入正餐而已。
特殊人群的飲食規律需要一定的改變。
1、胃部手術者需要少量多餐,一天想吃了就可以吃,至少6頓。
2、新生兒、嬰幼兒,需要多餐。
3、孕期、產婦,需要有較為正式的加餐,調整正餐情況。
4、特殊工種,飲食不規律者,需要在三餐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將加餐嚴格執行。比如:開火車,經常夜班者。
5、運動員的飲食和常人是不一樣的。需要有科學的加餐。
6、重體力勞動者,一日三餐是不夠的。
食物消化是有規律的
人體吃進去食物是有規律可循的,跟食物的形態,所含營養素有直接關係。一般粉末狀的,稀的,液體的食物消化的要比塊狀的食物消化的快。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消化的比蛋白質類食物及脂肪類食物要慢得多。而混合在一起的食物,消化起來更為費勁,時間又會常一些。下面說一下常見食物具體的時間表:
l 水果:30分鐘一小時
l 蔬菜:45分鐘到兩小時
l 穀物類:一小時30分鐘到3小時
l 蛋白質:一小時30分鐘到4小時
l 脂肪:2到4小時
實際上我們吃得食物大多是以混合的形式存在的,混合食物在腸胃內的消化時間為4~5小時,因此一日吃三頓飯對正常人是很最科學的做法。
為什麼不是吃四頓飯人體在白天要從事各種活動,上述研究的結果是根據人們在日常考慮到勞動的情況下完成的,在夜晚進入睡眠,人體的消耗是降低的,所以晚上的間隔時間會常一些,但如果你是加班工作到深夜的情況,那你也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夜宵的,如果工作到2點前,那麼300kcal能量的夜宵就足夠你吃得了,如果是直接工作到早晨,那麼夜宵就按正常餐來吃。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一天吃三頓飯根據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有些情況三餐是不合適的。比如根據年齡,嬰兒時期,你要是一天就給他喂三次奶,那你絕對是人才,我很懷疑你家老人會不會揍你。比如根據身體,糖尿病人由於受限於血糖,應該有兩次加餐或是三次加餐為宜。
三頓飯不能隨便減現在世界以瘦為美,很多人透過每天都不吃晚飯來減肥。那是錯誤的做法,長期如此,會降低基礎代謝率,降低身體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