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又直

    我不是歷史專家,也懶得去研究這些不堪研究的勾當!《感甄賦》的題名,不是經作者之手的。豈有此理。原名為《洛神賦》,是他的侄子魏明帝所改。為什麼呢?曹植本來才學很了不起,其兄曹丕不如,必須對弟弟的打壓加害,拿他的女人甄氏為說話進行加害。人說父乜形,子乜樣,改了作品名稱,估計也是為其父王圓說的。這篇賦,究竟為誰而寫,就是為曹丕的妃子甄氏而寫的,可能是為人當籌碼的甄氏而惋惜吧?不要以為有所圖,寫這篇賦,正是曹植最悽慘的時候寫的。對於這一點,應是前提中的前提。

  • 2 # 公明淏

    讀過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賦》就明白了,“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感甄賦》與之如出一轍,其結構、順序、表現手法何其相似!又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謂的“神女”也有叫“女神”的,宋玉看見了嗎?夢見了嗎?無非就是把他們心中幻想著的女神寄託到了“宓妃”身上,而宓妃本身又是一個傳說。文學家們稱之為“浪漫”。

    言歸正傳,文昭甄皇后是曹植的菜嗎?當然不是!!!我們不能因為電視劇等文學作品的宣染就不顧及歷史記載,無端的跟風使舵,水漲船高把歷史記載的所謂“真相”無限的扭曲。那麼真相是什麼?

    文昭甄皇后,嚴格來說不是曹植的嫂子,曹植有嫂子,他嫂子是文德郭皇后。而文昭甄皇后要比曹丕長5歲,比曹植長10歲;其二,《三國志》記載的國色美女有”江北有二橋,河北樊甄俏。中原馮美人,貂蟬第一妙。”這裡我更正一下,甄、貂,這二位是後人加上去的,甄貂並不具備國色,貂蟬是子虛烏有就不提了。甄,其實長相併不漂亮!!!因為,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時根本就沒帶她;第三,她是被曹丕給賜死的,時間是221年。曹丕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就把她賜死了!袁熙娶了她,但當上刺史就把她甩給劉氏了。原因沒有記載,但是我確信曹丕是絕不會輕易殺人的,特別是對甄,畢竟甄給他生了一兒一女,所謂逼兄弟曹植賦詩是假的,歷史沒有記載!

    反觀郭女王,大不一樣!黃初三年(222年),朝廷提議立元后之事,曹丕想要立郭女王為後。中郎棧潛上疏反對說:“……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后。”意思就是,可如今宮中這位寵妃,常常藉著皇上的恩情而僭越(超越本分行事),禮儀直逼天子。如果陛下因寵而立她為皇后,使身份微賤的人驟然顯貴,那麼我擔心後世會出現上下失序,綱紀廢墜的局面。開國就不遵循法度,動盪不就會由上而起麼?曹丕沒聽他的,仍然立郭女王為後。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植的嫂子才是郭女王!而不是甄。

    那麼,照理說文昭甄皇后應該是一無是處,還令人討厭了!她這個好聽名字“文昭甄皇后”怎麼還能與郭女王(文德郭皇后)並駕齊驅呢?……全是假的,一切關於甄的洋溢之辭都是後加的。唯一真的就是她是曹叡他媽!!!曹叡是魏明帝。

    說她怎麼怎麼漂亮、怎麼怎麼賢惠、怎麼怎麼識大體、怎麼怎麼善解人意……越說越假!這麼好的人曹丕為什麼要殺她、袁熙為什麼不要她了。既然她是因為被郭皇后排擠下去的,曹叡會不知道嗎!怎麼曹叡繼位九年之後郭皇后才死。至少說明郭皇后比甄強的不是一星半點!連曹叡都非常敬畏郭皇后。

    甄是連名字都沒有的人,她家就她沒有名字,四個姐姐、三個哥哥都有名字。所以我們到現在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甄。黃初七年(226),甄的兒子魏明帝曹叡即位,追尊甄氏為文昭皇后。所以我們今天才叫她文昭甄皇后,她活著的時候根本就不是皇后。真正的皇后郭皇后不但有名字,還特別響亮!姓郭,名女王,郭女王!也就是曹植的嫂子。

    我是不會相信曹植把這麼漂亮的文字用在一個沒有名字還被刺死的人的身上!甄當真如洛神般美麗絕倫袁熙早把她帶到幽州上任了還能輪到曹丕?

    生活和愛情一樣總是失意的,曹植也不例外,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曹植、蘇則聽說曹丕廢漢自立,都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曹丕憤怒說道:“我順應天命當了皇帝,卻聽說有人哭,為什麼呢?”從此對曹植嚴加防範。又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只好將曹植數次徙封。

    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物件。所謂妙筆生花往往都是在遭受生活摧殘之後的感慨: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曹植把對美好的浪漫的生活寄託在洛女神宓妃的身上,用盡世間最華麗的辭藻對洛女神進行了精彩紛呈的形容,其形象之鮮明,色彩之豔麗,令人目不瑕接。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這就是曹植憧憬著的美好!她並不是一個人!!是一種失去了的希望!!!亦或是說是一種緬懷,以神女的姿態加以無限的修飾。

    沒有模特,就是有也絕不是甄氏。郭女王、二劉、李妃、崔琰的侄女(曹植的老婆)都要比甄氏更符合洛女神的形象。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感甄賦》。

    注:古籍中時有把“鄄”和“甄”混淆的現象,從早期史籍的原始記載和字典解釋的本義來看,作為地名,應寫為“鄄”,而非“甄”。其混淆之淵源起於《戰國策》和《史記》,其中都出現“鄄”和“甄”兩稱現象,很多學者沿誤成習,認為兩字通用或者“甄”是正確地名,對後學有很大貽誤。兩字開始皆應音“絹”,但隨著中古近古音韻的變化以及“甄”字音義的演變,再加上“鄄”“甄”兩稱的普遍,使後世對其讀音產生了不少誤解。

    !《感鄄賦》這就符合邏輯了,曹植被封為鄄城王,當然是《感鄄賦》了。甭管是“甄”還是“鄄”了,總之,都被曹叡改為《洛神賦》了,他叔叔這麼偉大浪漫的作品,他都能把這流傳千古的作品的名字給改掉,改他媽的歷史算個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在諸事不順感覺心力交瘁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的時候該怎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