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外二三事
-
2 # 一個小精靈1314
月明,月光很亮。園中,和藤蘿,說明了生活環境,看起來生活環境還不錯,藤蘿葉子下,表示坐在藤蘿葉子遮蔽月光的影子下。母親的膝上,母親是低著頭看自己的膝蓋嗎?又是月明之夜,坐在藤蘿葉子的影子下面,低著頭看著膝蓋。表達了什麼情感?發呆中帶點想念吧。如果是帶思念,應該是看著月光,而不是單純的看著膝蓋。個人理解。
前面我說了是生活環境,可能接下來會有人覺得是她在別的地方走過來的呢?
我猜測大部分的機率是生活環境,生活在這裡,才懂得藤蘿葉遮蔽月光下的這份優雅。才會來重顧優雅,而且這位母親極有可能經常來重顧這裡,因為當前是母親的膝蓋,而不是母親的眼淚閃爍,已經到了有點盯著膝蓋發呆的程度,說明了心裡灰色的程度。個人理解哈,
-
3 # 祝震霖
這樣的明月照耀下的園子裡,坐在母親的膝上,和母親一起在藤羅葉的下面消夏。這是多美的一個畫面啊!媽媽抱著孩子到膝上的那一刻,她的愛像月光一樣,柔和地籠照在孩子的身上,恐怕連藤羅葉都感受到了吧。這樣的事哪怕再過一千年,又怎能忘懷呢!
好多人當然也有類似的夏夜,不過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時農忙,飯吃得晚,到收拾完,洗好澡,即便夏天天黑得遲,此時天也黑透了。那時,還沒有空調,夏夜納涼到十一,二點的是很平常的事,早了,也熱得睡不著。通常大家都會拿個小凳子坐在院子裡,大人都會搖著一把蒲扇,驅蚊趕熱,小孩子則不一定,有拿的,也有不高興拿的。孩子當然坐不住,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瞎串。一會兒聽著池塘裡的如潮的蛙鳴,突然扔過去一個石頭,嚇得青蛙忘記了鳴叫。一會兒又讓媽媽猜猜:那連續不斷地叫著的蛐蛐兒到底是母的還是公的。一會兒又追隨著忽閃忽閃的螢火蟲到處遊蕩。最討厭的是嗡嗡叫著的蚊子,它們時不時的飛來飛去,冷不丁地在孩子的身上來上一口,於是一會兒就是一個大紅包,接著忍不住癢的孩子連忙跑到母親的懷裡,讓媽媽撓撓癢。大家說著白話,抬頭向天,看看閃爍的星星,這時孩子往往會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問得媽媽時常答不上來,實在是別有一番情趣呢。偶爾,遙遠的天空劃過一串流星,人們往往趕忙許下一個願望,據說這樣這個願望會成真。這時媽媽也會立即對孩子說道:“趕緊許個願!”於是兩人分別默默地許了願。然後再看天空時,流星已經飛遠了,自然也帶走了他們的願望。孩子剛想說出他的願望時,媽媽連忙阻止道:“願望不能說出來,說出來了,就不會靈驗了。”於是孩子便打住不說了。其實,孩子的願望即使不說,媽媽也一定能猜得出來,但是媽媽許了什麼願望怕孩子是猜不出的,不過那時的他也沒有興趣去猜。媽媽充滿愛意的眼神始終籠照在孩子身上,其實,她許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然而現在孩子乏了,不多一會兒也就進屋休息了。
而今大家都有空調了,夏天的晚上,再也不在院子裡納涼了,不過有時也會從視窗看到天際劃過的流星,也會許個願。不知道媽媽還能猜得出孩子許的願望會是什麼嗎?其實孩子許的願是:願媽媽永遠快樂!
回覆列表
出自《繁星(七一)》這首詩的第一句“有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開門見山,表達自己對童年往事的深刻回憶。“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這幾個生活場景,運用了排比的方法,表明這是印象最深的部分。對詩人來說,寫這首詩時已經度過了近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但兒時的這幾個場景卻銘記於心,那是對母親的深深眷戀和童年美好的記憶。讀著這簡潔的語言,讀者會不由想象:詩人在這些情景中會做些什麼,想些什麼?為什麼記憶深刻呢?
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我感受到了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酒在菜園裡,藤蘿垂掛在廊亭邊,少年時的詩人正安靜地趴在母親的膝上,在母親溫柔又充滿關愛的撫摸下,傾聽母親講述著兒時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