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研究者的眼裡,薛寶釵是有“大志向”的人,賈寶玉之流絕不會被她看在眼裡。不錯,我也認為薛寶釵是一個有著比很多男子都出色的“才幹”的女孩,或許,她也曾感嘆過自己為何不是男兒身。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薛寶釵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的現實主義者,她知道自己縱有雄心萬丈,也是枉然夢一場。因此,我是不同意那種認為薛寶釵看不上賈寶玉的觀點的。我以為,薛寶釵是喜歡賈寶玉的,甚至是愛賈寶玉的,問題的關鍵僅僅在於,由於她和寶玉“政見不合”,由於寶玉真正的愛是林黛玉,而她只能選擇放棄而已。
在我看來,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愛,體現在以下六點:
1、因對比而生愛。
以薛寶釵的聰慧,只要把賈寶玉和自己的哥哥薛蟠一比,就不可能不喜歡上賈寶玉,還有薛寶釵生活圈子中接觸到的男子,那個比寶玉強,那個比寶玉懂得欣賞和愛護女孩子。平心而論,賈寶玉這樣的男孩,是很得女孩子“歡心”的。我們完全可以在小說第五回薛寶釵到賈府以後看到薛寶釵與賈寶玉交往的那種甜美、純真和自然。
2、因愛而失足。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過,薛寶釵從心底是不贊成用“金玉良緣”這種下作手段去贏得與賈寶玉的婚姻的。但她之所以參加,一來是因為母親和姨媽的話不能不聽;二來就是因為她確實喜歡賈寶玉這個罕見的尊重女性的“奇男子”。而且,應該說,後面的原因佔的比重更大。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薛寶釵的形象,但也真實的反映出薛寶釵急切的想贏得賈寶玉的心情。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小說第八回金鎖和寶玉對上以後,薛寶釵主動來找寶玉的次數多了起來。這就是一種愛的表現。
3、因愛而自尊。
在薛寶釵看來,要贏得賈寶玉,應該靠自己的魅力,而不是母親和姨媽搞的那些“歪門邪道”,因此,當她“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為什麼?因為這傷害了薛寶釵的自尊,因為薛寶釵覺得自己即便要與林黛玉競爭,也要憑自己的本事和魅力。這種意識,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是很難得很可貴的,原因就在於她想真正贏得賈寶玉的“心”,而不是靠權勢。
4、因愛而落淚。
賈寶玉被打後,第一個來探視的就是薛寶釵,還帶了藥來,“寶釵見他(寶玉)睜開眼說話,不像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剛說了半句又忙嚥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雲外”。這段話,再明顯不過的表現出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愛意。
5、因愛而放棄。
在清虛觀被賈母破解了“金玉良緣”之後,應該說薛寶釵意識到了賈母的態度就是要成全賈寶玉和林黛玉。但這時,堅強的薛寶釵依然沒有打算放棄,直到小說第三十六回寫賈寶玉被打後薛寶釵來探視,剛好聽到了賈寶玉的一段夢話:“這裡寶釵只剛做了兩三個花瓣,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薛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一個怔字,讓薛寶釵明白了賈寶玉的真愛確實是林黛玉,明白了自己只是自作多情,於是,她選擇了放棄,這種放棄,同樣包含著對寶玉的愛,是成全的愛。我們注意到,自此以後薛寶釵主動找寶玉的次數明顯減少。
6、因愛而愛情敵。
應該說,由於都愛賈寶玉,林黛玉對薛寶釵曾經一度是很有“敵意”的,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在薛寶釵決定放棄對寶玉的感情而成全寶玉和黛玉的時候,她非但不記恨黛玉,而且是一心希望寶玉和黛玉好,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她決定放棄賈寶玉後,找賈寶玉的次數少了,來探望林黛玉的次數卻多了起來。這裡有兩個非常有力的例子:
一是薛寶釵“審”黛玉。小說第四十二回寫到:“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同了寶釵,來至蘅蕪苑中。進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你只實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笑,心裡也不免疑惑起來,口裡只說:‘我何曾說什麼?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於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如果換了別人,拿住林黛玉的短,加之她是自己的情敵,不立馬去報告或者揭發才怪呢。可是,這時的寶釵已經是真心為寶玉和黛玉好了,因此,她只是善意的提醒黛玉要小心為好。
二是薛寶釵主動關心黛玉。小說第四十五回寫薛寶釵主動詢問林黛玉的病情並幫助她化解心結,直到感動得林黛玉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薛寶釵的主動退出以及主動和解,使黛玉和她終於冰釋前嫌,成為可以交心的好姐妹。
透過這兩件事情以後,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爭吵明顯少了,相知明顯多了,而這,正是煩惱了賈寶玉和賈母良久的頭疼事,不期,竟然被薛寶釵把這個“心結”解了。我們可以說是薛寶釵在“補償”甚至是在“贖罪”,但是,難道從這裡我們就看不到薛寶釵高貴的人格和絕非一般女孩子可比的“情懷”嗎?她對寶玉那種發自內心的愛,完全可以從她對林黛玉的愛折射出來。
由此,我敢肯定的說,薛寶釵不僅愛賈寶玉,而且愛得非常深沉。只是這種愛,就是賈寶玉也未必能夠完全體會得到。也因此,薛寶釵的愛,該是一種多麼孤獨淒冷的愛呀。
在很多研究者的眼裡,薛寶釵是有“大志向”的人,賈寶玉之流絕不會被她看在眼裡。不錯,我也認為薛寶釵是一個有著比很多男子都出色的“才幹”的女孩,或許,她也曾感嘆過自己為何不是男兒身。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白,薛寶釵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的現實主義者,她知道自己縱有雄心萬丈,也是枉然夢一場。因此,我是不同意那種認為薛寶釵看不上賈寶玉的觀點的。我以為,薛寶釵是喜歡賈寶玉的,甚至是愛賈寶玉的,問題的關鍵僅僅在於,由於她和寶玉“政見不合”,由於寶玉真正的愛是林黛玉,而她只能選擇放棄而已。
在我看來,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愛,體現在以下六點:
1、因對比而生愛。
以薛寶釵的聰慧,只要把賈寶玉和自己的哥哥薛蟠一比,就不可能不喜歡上賈寶玉,還有薛寶釵生活圈子中接觸到的男子,那個比寶玉強,那個比寶玉懂得欣賞和愛護女孩子。平心而論,賈寶玉這樣的男孩,是很得女孩子“歡心”的。我們完全可以在小說第五回薛寶釵到賈府以後看到薛寶釵與賈寶玉交往的那種甜美、純真和自然。
2、因愛而失足。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說過,薛寶釵從心底是不贊成用“金玉良緣”這種下作手段去贏得與賈寶玉的婚姻的。但她之所以參加,一來是因為母親和姨媽的話不能不聽;二來就是因為她確實喜歡賈寶玉這個罕見的尊重女性的“奇男子”。而且,應該說,後面的原因佔的比重更大。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薛寶釵的形象,但也真實的反映出薛寶釵急切的想贏得賈寶玉的心情。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小說第八回金鎖和寶玉對上以後,薛寶釵主動來找寶玉的次數多了起來。這就是一種愛的表現。
3、因愛而自尊。
在薛寶釵看來,要贏得賈寶玉,應該靠自己的魅力,而不是母親和姨媽搞的那些“歪門邪道”,因此,當她“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為什麼?因為這傷害了薛寶釵的自尊,因為薛寶釵覺得自己即便要與林黛玉競爭,也要憑自己的本事和魅力。這種意識,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是很難得很可貴的,原因就在於她想真正贏得賈寶玉的“心”,而不是靠權勢。
4、因愛而落淚。
賈寶玉被打後,第一個來探視的就是薛寶釵,還帶了藥來,“寶釵見他(寶玉)睜開眼說話,不像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剛說了半句又忙嚥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雲外”。這段話,再明顯不過的表現出薛寶釵對賈寶玉的愛意。
5、因愛而放棄。
在清虛觀被賈母破解了“金玉良緣”之後,應該說薛寶釵意識到了賈母的態度就是要成全賈寶玉和林黛玉。但這時,堅強的薛寶釵依然沒有打算放棄,直到小說第三十六回寫賈寶玉被打後薛寶釵來探視,剛好聽到了賈寶玉的一段夢話:“這裡寶釵只剛做了兩三個花瓣,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薛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一個怔字,讓薛寶釵明白了賈寶玉的真愛確實是林黛玉,明白了自己只是自作多情,於是,她選擇了放棄,這種放棄,同樣包含著對寶玉的愛,是成全的愛。我們注意到,自此以後薛寶釵主動找寶玉的次數明顯減少。
6、因愛而愛情敵。
應該說,由於都愛賈寶玉,林黛玉對薛寶釵曾經一度是很有“敵意”的,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在薛寶釵決定放棄對寶玉的感情而成全寶玉和黛玉的時候,她非但不記恨黛玉,而且是一心希望寶玉和黛玉好,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她決定放棄賈寶玉後,找賈寶玉的次數少了,來探望林黛玉的次數卻多了起來。這裡有兩個非常有力的例子:
一是薛寶釵“審”黛玉。小說第四十二回寫到:“回園至分路之處,寶釵便叫黛玉道:‘顰兒跟我來,有一句話問你。’黛玉便同了寶釵,來至蘅蕪苑中。進了房,寶釵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審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寶釵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麼?你只實說便罷。’黛玉不解,只管發笑,心裡也不免疑惑起來,口裡只說:‘我何曾說什麼?你不過要捏我的錯兒罷了。你倒說出來我聽聽。’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失於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寶釵笑道:‘我也不知道,聽你說的怪生的,所以請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後再不說了。’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如果換了別人,拿住林黛玉的短,加之她是自己的情敵,不立馬去報告或者揭發才怪呢。可是,這時的寶釵已經是真心為寶玉和黛玉好了,因此,她只是善意的提醒黛玉要小心為好。
二是薛寶釵主動關心黛玉。小說第四十五回寫薛寶釵主動詢問林黛玉的病情並幫助她化解心結,直到感動得林黛玉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薛寶釵的主動退出以及主動和解,使黛玉和她終於冰釋前嫌,成為可以交心的好姐妹。
透過這兩件事情以後,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林黛玉和賈寶玉的爭吵明顯少了,相知明顯多了,而這,正是煩惱了賈寶玉和賈母良久的頭疼事,不期,竟然被薛寶釵把這個“心結”解了。我們可以說是薛寶釵在“補償”甚至是在“贖罪”,但是,難道從這裡我們就看不到薛寶釵高貴的人格和絕非一般女孩子可比的“情懷”嗎?她對寶玉那種發自內心的愛,完全可以從她對林黛玉的愛折射出來。
由此,我敢肯定的說,薛寶釵不僅愛賈寶玉,而且愛得非常深沉。只是這種愛,就是賈寶玉也未必能夠完全體會得到。也因此,薛寶釵的愛,該是一種多麼孤獨淒冷的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