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我們先了解幾個概念,精神障礙,精神障礙是以臨床顯著的個體認知、情感調節或行為紊亂為特徵的一種綜合徵,精神障礙中某些嚴重的綜合徵則稱為精神病或重性精神病,主要是指以思維障礙和感知覺障礙為主的又稱為陽性症狀的症狀群,如幻覺、妄想、邏輯障礙、自知力損害等,常指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障礙。

    再來了解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長期過度緊張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使人產生精神病變。

    區別:第一,精神病需要找精神科醫生治療,而心理疾病是心理醫生治療的,精神科醫生面對的群體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稱病人,而心理醫生面對的則是來訪者、諮詢者。

    第二,精神科醫生治療精神病患者最主要的還是依靠抗精神病藥物,而心理醫生治療心理疾病患者最主要的依靠心理治療。

    第三,精神病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往往沒有自知力,而心理疾病的諮詢者往往知道自己有一些困惑,主動求診。

    這是一些簡單的區分,當然還包括一些理念上和態度上的不同,理念上來講心理醫生更單純的一些用心理治療的方式改善這些問題,而精神科醫生更傾向於用藥物治療,態度上精神科醫生更重視症狀的識別和現象學的臨床思維,而心理醫生更重視來訪者症狀背後的心理過程。

  • 2 # 了凡心療愈

    要知道在絕大多數的精神醫學教科書裡面,開宗明義就表示:精神醫學沒有「疾病」,只有「障礙症」--因為人類科技到目前為止,無法確認精神疾病的病因,也沒有辦法安排檢查,更不能精確診斷,所以抑鬱症在臨床上也叫心境障礙,基於這一點很多心理諮詢師跟心理醫生也弄不清楚,籠統的說【精神病】,就是 想當嚴重的心理疾病。比如精神分裂什麼的。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但還達不到精神病那麼嚴重。比如抑鬱症,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所以大多數是這樣排序的:人格障礙 —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嚴格意義來說這樣是不科學也是不嚴謹的!要想弄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跟聯絡要明白以下幾點

    瘋子不是神經病而是精神病

    我們認為神經病就是瘋子就是精神分裂症,這是不對的,神經病指的是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的疾病有腦出血、腦梗塞、脊髓灰質炎、腦癱、末梢神經炎、帕金森病、腦外傷、癲癇、面癱等。這些疾病都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腦、脊髓、外周神經等神經系統組織的器質性損害,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主要症狀為感覺麻木、肢體癱瘓、抽搐、肢體運動障礙、意識障礙等,一般思維能力、判斷力都是正常的。體格檢查會表現出神經定位體徵,即神經控制區域感覺運動的異常表現,或其他功能異常。這類疾病透過CT、肌電圖、腦電圖、腦血流圖、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可以明確病因,所以神經病一般是冠以病是器質性病變。

    精神病表現為認識、情感、思維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顯得古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等。除少部分人繼發於器質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明確的病因,只能靠症狀來診斷。所以精神類疾病一般冠以症,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所以我們一般罵人的神經病不是瘋子,瘋子是精神類疾病,不是神經病!

    精神病跟心理病是相互作用並存的

    很多人都以為:生理問題引起的是精神疾病;心理問題引起的是心理障礙。其實不然。不管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都同時包括有: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兩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只是在於精神疾病是經過診斷的,而無法診斷的,就叫做心理障礙。 以抑鬱為例:倘若已經符合重度憂鬱症的診斷,那麼就算是精神疾病;倘若符合情感低落症,那也算是精神疾病;要是翻遍整本診斷法則,找不到一個適合的診斷,那麼,只能算是憂鬱的心理障礙而已。 所以大略的分,輕微的時候,算是心理障礙;嚴重的時候,才能算是精神疾病。也許您會問:精神疾病與心理障礙會不會並存? 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可能在焦慮方面,已經達到焦慮症的程度,但是在憂鬱方面,還不能達到憂鬱症程度。這時候,我們只能說:他有焦慮症,但是合併有憂鬱的心理障礙。 有些時候,同一個障礙症,卻會出現不只一種症狀,例如:邊緣性人格違常患者,經常同時出現焦慮、憂鬱、恐慌、被害妄想等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同時下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妄想症四個診斷。我們只能診斷一個「邊緣性人格違常」而已。診斷要精準,在足以解釋全部病情的前提下,診斷越少越好。

    到這裡,您應該已經瞭解,不管是「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強迫症」、「恐慌症」、「畏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身心症」、「人格障礙症」、「暴食症」等等,所有診斷都只是一種分類而已,他們是生理跟心理以及社會相互作用的產物,不能割裂開來,所以如果你患上抑鬱症了,你可以去醫院的心理科也可以去精神科。

    心理療愈在治療精神類疾病中的重要性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人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就會上升到精神的層次,所以研究發現抑鬱症這類精神類疾病在歐美等發達地區發病越來越高,隨著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越來越提高,中國成為抑鬱症最高發的地區。根據官方媒體資料顯示,在中國抑鬱症患者早在2007年就已達到3000萬人,隨著今年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數量在不斷的增長,目前已經達到9000萬之多,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

    抑鬱症在早期並不會為人所重視,只是感覺到心情越來越差,腦子裡像是糊上一層漿糊,對外界一切都沒有興趣,如果不去醫院確診,你也根本意識不到這是抑鬱症,僅僅因為是心情差,因為之前你從來沒有跟這種病打過交道,往往等你意識到了,已經是中度抑鬱症甚至更嚴重了,而這時候如果你的認知還是沒能轉變,你會跟大多數患者一樣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藥物跟醫生身上,我們常說抑鬱症是情緒的小感冒,感冒不就是吃吃藥就好了的嘛?這個比喻其實也不是很恰當,跟感冒不同的是抑鬱症的形成除了生理因素還有心理因素。

    理療法是康復方法之一。用心理學方法,透過語言或非語言因素,對患者進行訓練、教育和治療,用以減輕或消除身體症狀,改善心理精神狀態,適應家庭、社會和工作環境。包括:心理諮詢、支援性心理治療、領悟治療或說理治療、信念治療、放鬆治療、系統脫敏治療、行為治療、集體治療等。

    我們知道抑鬱症是情緒的長期低落,情緒是二元對立的週期,一般人也會有抑鬱情緒,但是不超過3周就會回覆到另一個週期,就像是擺鐘的鐘擺一樣在好壞情緒之間來回擺動,抑鬱症就是情緒的擺鐘停擺了,一直停留在壞情緒的區間,所以你需要一種力量重新讓擺鐘運轉起來,這就是心的力量,但是往往處在抑鬱症中的人會向外界尋求這種力量,實際上在尋求的過程中,就無形的交出了自己的力量,一直從外界尋求快樂,在外在世界尋求快樂的人就是沉睡中的人。他沒有察覺到自己在做什麼,因為快樂絕不可能從外界尋得。而且不論原本看來多麼快樂的事物,到最後終將被證實是不快樂的源頭。外在的世界只會開空頭支票,它保證過的事情從來沒有兌現過,直到有一天你厭倦了被小我控制的身體,唯有自殺是可以擺脫它的操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械裝置噪音處理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