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農地圈

    人為什麼會害怕死亡?

      1、人們害怕未知事物

      從人類的進化來說,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懼,這並不是一個缺點,而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知覺活動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沒有人知道死亡以後是怎麼樣的。對死亡的未知,也是人們會對死亡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對老年人來說,死亡比年輕人要近的多,因此對於一無所知的“另一個世界”的恐懼,自然也比年輕人要多一些。

      2、死亡會讓自己離開家人

      死亡意味著和伴侶、子女的訣別,如果家庭關係和睦,對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死亡帶來的孤寂感,也是讓人恐懼死亡的原因。有些老人對死亡的害怕,源於死亡會讓自己立即開家人朋友,由於對子女家人的牽掛太深,也讓老年人害怕死亡。

      3、人的求生本能讓人害怕死亡

      人生存的意義就是為了延續,為了延續生命,因此人有了許多求生的手段,比如食物鏈、交配等等都是人求生本能的表現。這種求生本能讓人對疾病、疼痛、死亡產生了抗拒心理,就像人落水窒息產生的掙扎一樣,死亡對生命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因此人本身的求生本能使人恐懼死亡。

      4、人的不甘願讓人害怕死亡

      正如一句流傳的笑話所說的一樣,人最害怕的是什麼,那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而連生存的機會都被剝奪了,那麼剩下的錢也就失去了意義。有些人害怕死亡的原因就是因為一些不甘願的心理,怕自己死的不夠有意義。正如許多皇帝都怕死一樣,他們不願放開手中的權利,因而才會害怕死亡。

     

      5、生病疼痛讓人害怕死亡

      許多老人都是透過生病的途徑死亡的,生病已經讓人十分痛苦,那麼比生病更高一級的死亡相比就會更加痛苦。人的這種自己嚇自己的心理以及生病、疼痛的體驗會讓人更加害怕死亡。這也是導致許多老年人害怕生病,害怕死亡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年人甚至會因此隱瞞自己生病的事情,忌疾諱醫,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 2 # 異域思想空間

    我以前總說人對死亡的恐懼僅僅是對臨死前無限痛苦的恐懼,假如人們走向死亡的過程就像睡覺一樣安寧,誰都不怕死了。但隨即我自己的觀點就站不住腳了,我先想到了司馬遷,宮刑的痛苦或者有甚於臨死前的痛苦,他卻沒有選擇死,因為他有未盡的事業,於是我又補充人對死亡的恐懼還來於他有未盡的事業。我又舉例來支援我的這個觀點:母親對孩子,有的時候母親活著的原因是為孩子,她害怕自己死後沒人照顧自己的孩子,照顧好孩子就是她未盡的事業,所以她不選擇死。但隨即我的觀點又有漏洞:有些人對死亡的恐懼來自於對死後的茫茫未知。他們或許認為死後還有所謂靈魂的存在,以及死後他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他們既不怕臨死前的肉體痛苦,又沒有未盡的事業,他們仍然怕死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死後他們還會以一種形式存在,他們對這種形式存在的不確定性產生恐懼。舉例:一些宗教徒,他們苦行修道,已到了物我兩忘、再無生唸的境界,然而說到死亡他們還是充滿恐懼,他們怕自己到達不了自己修度的天堂。再例:祥林嫂,她死前問“我”人死後有沒有所謂天堂與地獄,可見她已經不少次的想到了死,唯一阻礙她的是她不確定死後的存在形式。於是得到結論,人怕死的原因有三:人怕臨死前的痛苦、人有未盡的事業、人對死後的茫茫未知。然而我自己又是帶點自虐傾向的,我被這個問題重重包裹,於是我決定關掉手機斷絕所有聯絡,靜靜地躺床上發呆,等待自己睡去,我也不知何時才真的進入睡眠狀態,只知道轉天早上挺疲憊。後來我突然覺到,“想死”與“怕死”是兩個概念,不想死的人未必怕死,我想的那個司馬遷的例子就是例證,司馬遷不想死,因為有未盡的事業,這是一種慾望,但他並不怕死,他很豁達的看待生死道:“人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比鴻毛。”於是我們還發現有許多人完成了自己的夙願後自行了斷自己的生命,他們當初不死並不是怕死而是還不想死。所以“慾望說”也不成立,有慾望只能讓人不想死,並不能讓人不怕死。可見人有未盡的事業能支撐人活著,那是一種動力的貫穿而不是恐懼的拖延。那些貪生的人只是不想死罷了,他們貪生其實在貪圖生存的安逸,他們對已知安逸的貪戀其實正反襯出對未知痛苦的恐懼。問題想到這我必須要給自己一個答案了,不然就真的糾纏不清了,也是該下一個結論的時候了。一句話:死後分解成原始狀態,過得的越好的越怕死(但是例如有少部分撐面子的列外等),越是高等生物對死越恐懼。

  • 3 # 小資歡樂送

    對死亡的恐懼是每個凡夫在臨終時都會面對的。但是如果瞭解了對治的方法,就能在臨終時從容的面對死亡。

    “我執”是佛教用語,又名“我見”。所謂“我執”,是指人們對“虛幻不實、五蘊和合的身心”,固執的認為存在一個“能自在主宰的實我”;由於佛法承許本來無我,卻妄生執著,處處以我為中心,便產生了種種痛苦煩惱。用更簡單的話來說:“我執”就是把“我”當真了,認為有一個真實的“我”,心裡安立了一個獨立的“我”、單一的“我”、恆常不變自在的“我”,由此引起煩惱障。《唯識述記》雲:“煩惱障品類眾多,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故。”對死亡的恐懼就是對於失去這個認為常執固有存在的“我”所生的痛苦害怕之心。而實際上這個“我”是無常的!

    佛法中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有漏皆苦、涅盤寂靜”。這四句中首要的一點就是無常觀。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包括我們活著的時候一直執著的這個“我”,最終也是要走向幻滅的。心經中有言: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因為我們的心裡有很多妄念執著,所以常生煩惱痛苦!

     如能感悟到生命無常,輪迴之苦,誠心向佛、學佛、信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離苦得樂,這正是智慧的表現,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大智慧,乃至對來世都有非常大的利益。許多修行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最終破除“我執”,無所掛礙,生命走向死亡時時至而知從容應對。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 4 # 大學生活坊

    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畏懼死亡,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選擇自殺啊,當你覺得死了比活著更有意義時,是不會畏懼死亡的,就比如說以前的八路軍,當被敵人抓去各種折磨拷打的時候,有的人因為怕死而出賣八路軍,但是有的人寧願選擇死亡。

  • 5 # 新生活雜文

    大體上的原因:生理上本能的反映,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面對死亡,首先是逃避,二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渴望,生命的美好使人懼怕死亡,三是對親人的依戀,對老的擔心,對配偶遺憾,對小的內疚,種種情感難於放下。四是對死亡的認識,死亡時種種恐怖畫面使人心生畏懼!怕死不是懦夫!正確認識才是正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賬錯轉私賬,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