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傅邑

    真的是因為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間的信任無可復加嗎?

    我感覺這是不可能的,在皇權至高無上古代,皇帝連自己的子女都不信任更何況是一個大臣呢!

    唐高宗那麼喜歡、信任武則天,並且在自己有病後將諸多政務交於她處理,但當他發現自己對朝堂的控制了發生減弱時,則開始進行收權,去反對武則天干政。

    如此恩愛的夫妻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那些大臣了,劉備說此話只不過是為了測試諸葛亮的忠心,以及用於拴住諸葛亮,防治諸葛亮以後篡奪皇位,而留下的後手。

  • 2 # 腦回路歷史

    一、權力與能力

    權利這個奇妙的東西,不是因為你官位高,而權利大。就算身處高位,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權術、能力、魅力、智慧等,一樣成為下屬的傀儡。歷史上的傀儡皇帝比比皆是,下場你懂的。劉備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相對於兒子的帝位,他更看中兒子的性命。

    二、諸葛亮一家獨大

    蜀華人才其實一直都那樣,永遠沒法跟魏國比。你看劉備託孤託的是諸葛亮和李嚴。不是貶低李嚴,但李嚴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嗎?明顯的一家獨大。劉備想制衡諸葛亮的權力,卻用李嚴。為什麼,因為蜀華人才少,牛逼的,都是諸葛亮荊州集團的。

    趙雲別提,因為如果典韋活著,曹操會託孤典韋嗎?馬超,更別提。劉備一直忌憚他,哥們一入蜀國,後半輩子就開始打醬油了。

    三、不僅是反話,而且誅心

    根據題主說的信任,我反而更認為是反話。中國歷史上很多時期,忠君甚至超過孝道!而劉備的話術簡直666到無極限,膜拜中!諸葛亮就算真的想自立,聽到這個話,也給嚇沒了!何況諸葛亮根本沒有嘛。

    為什麼說劉備話術666到無極限呢?後世託孤抄襲這句話的大有人在,比如東晉皇帝司馬昱託孤桓溫,原封不動照搬劉備的話,說給桓溫聽!桓溫就是東晉版曹操,篡位之心路人皆知!而且只要桓溫想篡位,就200%能結束東晉王朝!但因為這句話太誅心,桓溫被嚇懵了..結果沒篡到位!哈哈

  • 3 # 使用者154312419

    在三國時代,蜀漢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間的信任無可復加,在臨死前甚至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後世也因為此而大書特書,君臣之間的信任。但是真實情況真是如此麼?劉備死前,為何跟諸葛亮說“彼可取而代之”?這裡面有何用意?真相是什麼?

    “不得已而為之”

    在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幾十萬軍隊灰飛煙滅以後,其實面臨的局面是很危險的,夷陵之戰消耗了太多的有生力量。而且此時,蜀漢跟曹魏和東吳同時對抗,很可能就被聯合絞殺掉了!而縱觀蜀漢群臣,在自己死後能夠挽回大局的也只有諸葛亮。而且,當時曹操也死了,世界上僅剩下蓋世聰明,詭計多端的諸葛亮,因此唯有諸葛亮才能幫助劉禪一統天下的可能,因此,首先是不得不託孤諸葛亮。那麼為什麼要說“彼可取而代之”呢?

    “試探加防範”

    在當時,劉備已經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必須要安排好後事,傳位於大兒子劉禪,劉備有很多擔心。擔心劉禪終究會像漢獻帝一樣,淪為空殼子,最後被取而代之,而最有可能的就是諸葛亮。劉備說出,“彼可取而代之”,是要看看諸葛亮的反應,以好趁自己沒死做安排,劉備善於觀察人的內心,如果諸葛亮誓死不接受,不敢窺見半分,那還好說,託孤諸葛亮是必須的。但一旦諸葛亮欣然答應,或者有任何的遲疑,那麼劉備就必須要做安排了,要麼直接除掉諸葛亮,要麼安排人員牽制諸葛亮。從劉備,後來安排李嚴共同託孤,也能看出這裡面的一些玄機。

    “仁義道德的延續”

    劉備一介布衣,織蓆販履之輩,能夠最終三分天下,獲得一席之地,主要在於其仁義道德的名聲,和傳承,這一點得到當時的儒家和普通老百姓的支援。因此,劉備死前跟諸葛亮說“彼可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美名傳揚,像陶謙三讓徐州一樣,劉備讓天下,這要是傳出去,那不是仁義到了極點!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劉備當眾讓你取而代之,你不同意,以後你再取而代之就沒有了合法性,那時必然會遭到群臣的反對,感念先帝的仁義,而對劉禪死心塌地。因此,說出來不是為了真讓,而是徹底斷絕劉禪被取而代之的可能!

    劉備這個人看人是很準的,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他死前最擔心的自然是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能否順利延續。因此,才會對諸葛亮說出如此話,一句話就解決了所有問題。而劉備的的用意,我想諸葛亮估計是知道的。

  • 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章武三年春,先主(劉備)於永安(今白帝城,因先主薨於此而得名,李白詩云:朝發白帝彩雲間…)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為什麼要跟孔明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呢?很多研究者認為劉備在試探孔明,甚至有人還杜撰了帳後還有刀斧手,說孔明嚇得汗也流了一地,腦袋也磕破了,不然命也沒了。還找了另一個證據:託孤大臣二個,還有一個是李嚴,中護軍,都督內外軍事。我以為以上看法純粹扯蛋,劉備之言發自肺腑,理由如下:

    一、嚴竣形勢所逼。

    劉備在赤壁大戰後,開始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荊州佔得四郡,又收得益州、漢中,實現了《隆中對》的初始目標。但關羽水淹七軍後,被孫權、呂蒙下了黑手。荊州丟光,關羽被俘不降被殺;張飛急吼吼吵著報仇又被部將所殺;黃忠病亡;劉備小半為復仇,大半為奪回荊州,起全國之兵征討孫權,在夷陵又被陸遜火燒連營,把四海精銳及多年積累的糧草損失大半,蜀漢政權原氣大傷又四面臨敵:曹丕、孫權、孟獲均虎視眈眈…劉氏江山處在風雨飄搖中,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矣,一言以蔽之:劉備集團“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又回到解放前。"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劉備怎麼可能腦袋被驢踢了,再親手誅殺他一手扶植的第一重臣孔明嗎?如這樣,劉備就等於親手埋葬了他和孔明關張趙黃馬等生死戰友親身締造的蜀漢國!

    二、劉備的知人之能。三國時最能識人的兩個,一是司馬徽,他是大隱士,熟讀《三國演義》的對他絕不陌生,尤其是他對臥龍、鳳雛的精彩點評;另一個就是劉備!他目光如炬,讓牙門將軍魏延守漢中,如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故事,但劉備目光又勝乃祖幾籌,劉邦是因為深信蕭何之故,劉備是慧眼獨具,伯樂重生!他對趙雲、馬謖的預判都一一變為現實。他這雙眼睛不會看錯孔明的,赤壁大戰後孔明才授軍師中郎將,短短几年功夫,是他把後勤司令孔明連升三級當了丞相,除了看中孔明的傑出才能外,更看中的是他的忠臣。不然不會在張飛死後,任命孔明兼任司隸校尉(糾察百官相當於紀檢書記,原來此職由心腹張飛兼任,可見魚水情深)。說白了,劉備伐吳戰役打響了,就已經拜託孔明看家了。相當於劉邦上前線,把關中交給蕭何一樣,劉邦對蕭何有時還不放心,還派使者回來試探試探,謂予不信,可去翻翻《史記》,但是我翻遍《三國志》,也沒找到劉備暗探孔明的只言偏語,可見劉備對孔明的用人不疑。孔明六出祁山,最後病逝五丈原,實現了孔明《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誓言,也再次驗證了先主的知人之明。

    三、孔明已掌控蜀漢局勢。

    孔明當時在蜀漢威望僅次於先主,先主最心腹的關羽、張飛二將已亡,用權傾朝野形容孔明一點也不過分,他是丞相兼司隸校尉,他佈置百官工作,百官做得好壞還要由他督察,孔明要篡位,他完全可以學“王莽謙恭未篡時",等你劉備兩腿一伸、兩眼一閉,我再翻天,到時你劉備猛敲棺材板有用嗎?華人向來有韜光養晦的優良傳統,孔明號稱智慧化身,這點雕蟲小技還不無師自通?劉備試探有一毛錢的用處嗎?只會增加君臣隔閡,對劉禪兄弟三不利。再說孔明遙尊管仲、樂毅為師,管仲就是厚黑專家!孔明篡位是不屑為,不是不能為。即便當作劉備幾個近臣親人面答應的事情,他反悔了誰又能束縛他?還有人嘴裡淡,說李嚴中護軍,都督內外軍事,是劉備派來監督孔明的。這又是扯淡,李嚴後來在替孔明押運糧草耽誤時辰,反誣孔明,被孔明輕輕一捏,他就像一隻螞蟻一樣被捏死了。所以託孤李嚴,並非監督孔明,原因有二:一是勢力平衡的需要,做做樣子,劉漢政權,三股勢力合股,一荊州舊部、二益州劉璋舊部、三益州本土人才,劉備此舉是給劉璋舊部一個“榮譽獎"、“安慰獎",劉備聰明人,伯樂一般,他懂的,要等李嚴來控制孔明等到蜀漢滅亡也等不來!二是孔明軍事理論上堪稱天才,有《隆中對》為證,但實戰經驗不太豐富,必要時可請李嚴充當一下孔明參謀長的角色,李嚴的軍事才能已透過平叛驗證過!

    四、劉備反覆權衡利弊的考慮。

    殺了孔明,阿斗等人誰也沒能力沒威信鎮住蜀漢,如勉強鎮住一時半會兒曹魏、孫吳、甚至孟獲無論哪股勢殺來,都難以招架,與其把蜀漢拱手送給他們,還不如交付老戰友孔明,孔明即使要篡位,說不定看在我們交情及託孤真情善待劉家子孫。(你不要笑蒼茫大地幼稚,北宋太祖對柴榮子孫就相當優待。)再說,孔明要篡位,神仙也攔不住,不如做個好人;不篡位,他會感激託孤之恩,精忠報國,拿出吃奶的力氣保假兒子。這應該是一代梟雄劉備的真實內心世界。

    望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7歲剛和物件分手,相親的物件都對我無意,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