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中9度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社會問題,人類發展到今天,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度變化。傳統孝道文化在不斷的傳承和揚棄中蹣跚而行,而今“青春文化”的興起與我們固有的文化形式發生猛烈的衝擊,將使我們的文化視野炫目多彩,火光沖天。

    社會的新生力量和繼承群體是青年人,他們充滿活力、思維活躍,不願墨守成規,總是以置疑的眼光看待傳統和現代社會,創造出與成人社會文化相疏離、對傳統價值規範具有一定否定性的文化,透過釋放壓力、張揚個性、擺脫束縛、追求獨立、尋找自尊,來尋求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狀態。

    青年人對時尚有著本能的敏感、先天的愛好與急切的追求,具有很強的從眾模仿心理和個性表現慾望,是時尚文化和流行文化名副其實的締造者。青年文化具有叛逆性、情緒性、時尚性和流行性。

    而時代、民族、經濟、政治等社會因素則是孕主體文化的母體,青年文化必然會承繼社會主體文化的方向,其主流往往代表或預示著未來的社會文化。青年文化往往會與社會主體文化相沖突,諸如江湖義氣、極端個人主義、越軌行為、青少年犯罪等等。人們難以對青年文化的準確評價,它同時干擾了社會的風氣和秩序。

    現今網際網路文化的興起令“青春文化”嶄露頭角,且將形成新的社會主流文化,中年、老年族群顯露出逐漸退出主流文化的跡象。

    目前來看,市面上的主流文化已經改頭換面轉型為以青年消費為主體、以青春話題為核心的“青春文化”。無論是裝神弄鬼的玄幻文學、神秘異類的科幻電影,還是賣萌裝瘋的脫口秀,不得不承認我們正面臨著大眾文化的“低幼化生產”和“嬉戲式消費”。

    各類文化產品都不得不呼叫青春文化元素,不僅中國產電影,就連好萊塢市場也大量呼叫“腐”元素來召喚大眾,中國的電視電影市場則被興起於網際網路的穿越、玄幻等青春文化所佔據。除了講述可以吸引青少年的故事就再也沒有故事可講;除了在青春的故事中尋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值得留戀;除非一場愛情,否則就再沒有激情。這正是大眾文化青春化的典型症候。

    中國的青年文化是具有突出的啟蒙意義和批判精神,青年文化也是整個現代社會追求進步和發展的文化的一部分,是鼓勵創造新的未來的文化。“青春文化”則是在青年文化消失後又重新崛起的文化。

    一方面,年輕人依舊激揚青春風采,充滿了表達的衝動;又一方面,這種青春風采的表現和表達卻限於“宅文化”、“幻文化”和“私文化”,不再像此前的青年文化那樣是一種外向、反思和批判的文化,而是一種內向和消費的文化。

    如果說青年文化指向充滿烏托邦精神的激情,“青春文化”則沉浸在意義豐富的當下瞬間;青年文化充滿了對消費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警惕,而“青春文化”則是消費文化的後果,也是其核心內容。簡言之,青年文化的關鍵詞是“理想”,“青春文化”的關鍵詞是“慾望”。

    反觀孝道文化如今是什麼樣的走向呢?

    孝道在《爾雅》中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新書》中為“子愛利親謂之孝”;《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孝”字是由“老”字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

    孝狹義講是善事父母;廣義上是孔子說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這就是讓兒女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誠敬的心情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時以最憂慮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過世時以最哀痛的心情來料理後事;舉行祭祀時以最嚴肅的態度來追思父母。

    孝敬父母應在既養又敬上下工夫。在家不僅應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減輕父母家務負擔,而且應從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外出和到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外地讀書或工作,經常寫信或電話彙報情況,或經常回家看看,免去父母掛心。

    但是孝敬不等同於盲從。孔子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他反對一味盲從,反對愚忠愚孝。主張做父親的若有能諫諍的兒子,就不會陷於不義的行為之中,做兒子的若看到父親有不義的行為,就應該直言相勸;對父母有意見,有禮貌的提出,不應和父母吵架耍態度。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義的行為,就應該進言勸止。

    孝道文化,在根本上是為了調整老年一代和年輕一代的代際關係。在老齡社會條件下,隨著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年輕一代的數量將會減少,老年一代將迅速增多,代際關係的矛盾不可避免。調整代際關係,促進代際和諧,緩解社會矛盾,孝道文化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粘合劑。

    孝道文化與青春文化未來發展結果又將如何呢?

    青春文化的出現是大眾文化的青春化,也是青年文化退場後的激情剩餘,又是對嚴格乏味的教育方式的反撥。青年人在青春文化的體驗、消費和創造中,表達個人的慾望,又生產更大的慾望。無論是“穿越”還是“同入”,青春文化將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去隱私化、去政治化的文化之門,它強調差異和自我,又存在著凸顯自我價值背後的焦慮。

    孝道文化也將隨著現代社會多種社會組織的建立,以及社會福利、養老等制度的建立,家庭的功能會逐漸得到分化,人們的生活重心一旦轉移到家庭之外,而當家庭組織的社會功能弱化、地位降低時,它的結構和規模自然而然就勢必受到制約,孝道也會隨之衰落。現代社會正在邁向法制社會,法律的觸角已伸入家庭內部,這些都成為傳統家庭道德的取代品。

  • 2 # 尼古拉斯憶心

    現代孝道教育,是對古代孝道教育的繼承和發展,應當與現代社會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協調一致,符合現代道德倫理觀以及科學價值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孝道文化調研團赴濮陽市清豐縣——中國孝道文化之鄉,訪孝事觀遺蹟,置身生活接受教育。

    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孝道文化調研團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讓學生透過觀遺蹟、訪孝事、讀祭文、寫感想等方式去接受孝道文化的洗禮。透過這次參觀,汲取“孝”傳統的合理成分,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授旗儀式 1 活動正式開始前舉行出征儀式。

    一、孝道文化內涵 自古先賢把道傳,孝道乃為百行源。 水源木本親情厚,慎終追遠念祖先。 報本尊親行孝道,光前裕後子孫賢。 孝通神明感天地,誠孝君子萬古傳。 古人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其為人之本與!”《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聖人強調孝為人之大根大本。“孝”的象形字是上面一個老人,下面手撫一個小孩子,其義是老人在給後生灌頂,他灌輸給孩子的是傳承,是文明,是智慧;上老下小代表著父子一體,同根同源,子在下代表著後輩尊重恭敬老人。《孝經》中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是孝的文化,不孝不教,不教不孝。所以《論語 學而篇》強調“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孝是中華文化最優秀的美德,孝是人類立足於天地之間的厚重基石。 《詩經》中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母親十月懷胎,倍受辛酸苦難,生下我身,我們吸吮著母親的乳汁長大,我們在母親的懷抱中成長。隨著父母給我們一分一分的愛,我們在一年一年成長,歲月更替,時光流失,我們長大了,而養育我們的父母卻老了。回首生養我們的父母,他們原來紅潤的面龐已經刻上了皺紋,烏黑的頭髮已佈滿了銀絲。他們已皮粗力竭,青筋裸露,他們老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行孝不能等啊! 行孝是報答親恩的實際行動,我們要報答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首先是知恩感恩,恩是心頭上邊的大田地,是心靈上的大因由。一個人生命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師長、祖國及眾生各種恩德的呵護,我們每個人都在父母的撫育下由嬰兒、童年、少年走向成年,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了知識,由童蒙逐步開啟智慧,我們生長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祖國,我們的國家給我們提供了安定優越的成長環境,我們的同學、朋友、兄弟、姐妹時時向我們伸出關愛的雙手,對於他們對我的愛,對我的奉獻和付出,我們感覺到了嗎?古人說:“感恩知恩天下少,反面無情世間多。”我們生活在一個恩惠我們的世界裡,不知我們大家感覺到了嗎?感恩才能知恩,知恩才能報恩,如果我們每天總是抱怨別人給我的太少,而我自己認為付出的太多,別人對我的恩德忘的一無所有,而我對他人做的點滴小事銘刻在心,那麼我們的心靈,已經被陰霾遮敝,本有的正直心靈已經扭曲,我們在極其自私的心理推動下已經淪落到小人之列,因為:“小人總想要,而要到就忘,君子不受恩,受恩必報。”如此我們就要捫心自問,迴光返照,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 曾幾何時,我們呀呀學語、剛有朦朧記憶之時,是我們的母親將一口口稀粥送到我們的口中,我們在母親的懷抱中吸吮著乳汁,卻又一次次將屎尿拉到了母親懷抱,父母為撫育我們苦心支撐著家庭,我們是老人家的心頭肉,是他們的夢想和希望,父母為我們擦屎刮尿,每天穿衣洗衣、餵飯、洗碗,夜間如果我們偶爾哭喊兩聲,父母即會徹夜不眠,倘若傷風感冒,略有小病,父母更是心急火燎,坐立不安。在父母的養育教養之下我們走進了學校,父母擔心我們的學業;走上工作崗位,父母又掂記我們能否幹好工作;

    我們成了家,父母關心我們夫妻是否和睦。古人說“母壽一百歲,常念八十兒”,“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可是一旦我們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有了自己家庭和孩子,我們卻將我們的父母忘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這怎能不讓天下父母寒心。我們現在看一下我們的老父老母,我們會發現歲月的無情,時光流逝的殘酷,我們記憶中的媽媽臉龐失去了青春的紅潤,深深的皺紋爬上了她的額頭和眼角,烏黑的頭髮變得花白,那雙曾為我們洗衣、做飯、穿針、引線的手已經顫抖,再看看我們的父親,過去他那挺直的脊樑已經下陀,那雙供給我們讀書,為我們付出許多許多的勤勞雙手已經青筋裸露,明亮的眼睛已經昏花,耳朵聽力下降,說話時老再打岔。

  • 3 # 文小明2019

    我認為並不衝突啊,關鍵是怎麼讓他們融合,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為人之根本。青春激揚,少年狂放,這不代表可以摒棄孝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飲業未來的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