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菜農哥哥

    對於岳飛為何被殺歷來有幾種主要說法。

    一種以文徵明的《滿江紅》為代表,認為宋高宗主要害怕“迎回二聖”後無以自處,皇帝沒得做了。而岳飛北伐,力主“迎回二聖”,自然不能為宋高宗容忍,於是借秦檜之手將其誣陷致死。

    這個說法明顯是看到了明朝發生的例項而產生的。明英宗土木之變被俘,他的弟弟在於謙等人的支援下登基上臺打退了北元的進攻。北元方面把明英宗關了一陣之後就放了回來。景泰皇帝對他無法處理,只好軟禁起來。結果幾年之後發生“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景泰皇帝莫名其妙得“病死”了。

    從明朝的例子看,趙構的確有不把“二聖”迎回的動機。但趙構和一般長在深宮的皇帝不同,他可以說基本是白手起家,畢竟也好歹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班底。真要是“二聖”(其實大部分時期只剩欽宗)回來,好一點的以唐肅宗對待玄宗的方法,差一點的自有手下會讓欽宗被“病死”。他有一定的危機感,但並沒有到非因此要自毀長城的地步。而岳飛雖然有一陣高喊“迎回二聖”的口號。但他歸根到底是趙構一手提拔上來的。高宗後來不提“迎回二聖”了,他也就閉嘴了。

    而要“迎回二聖”,其實並不是看誰的口號響。實際情況是南宋只要徹底打敗金國,“二聖”自然就會迴歸。殺不殺岳飛都是一樣。

    不過文徵明的這個說法直指趙構本心,本就是無法證實之事,又為明朝史實所註解,於是也就成了流傳最廣泛的正統說法。

    另一種說法則是趙構、秦檜賣國。為了討好金國,就故意殺掉自己的大將以取悅敵手。

    這個說法有兩個分支。一個說秦檜其實是金派來的臥底。這個說法後來被各小說、評書廣泛採用。但這也是經不起推敲的。秦檜就算是金國間諜,但他已經坐到了相位。就算一統北方,他還是宰相。宋朝的規矩是武將最後能進樞密院(國防部),能當國防部長,但國務院總理還是必須是文臣出任。也就是說,他賣國未必就能得到更大的好處,而一旦南宋滅亡,他肯定是沒法做金國宰相的。那麼兩相取捨,他該幹啥就很清楚了。

    另一個分支則更異想天開。到岳飛被殺時,南宋佔據戰略優勢,是進攻勢態,而趙構、秦檜一心偏安江南,就乾脆在政府裡對主戰派大清洗,以求平衡戰略均勢。而岳飛是當時南宋諸將中唯一有能力打敗金的將領。所以趙構為了求和首先就要殺他。而金國方面也視其為眼中釘,兀朮給秦檜寫信說:“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於是岳飛不得不死。

    這個說法任何心態正常的人大概都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的。明顯是某些不接地氣的變態“公知”們憋出來的大腸氣。

    首先“必殺飛,始可和。”的信件為孤證,很多史家認為並不存在,是後人敷衍。這事多有論證,此處不再贅述。

    最重要的破綻是:戰略均勢並不是玩蹺蹺板。殺了岳飛固然可能降低南宋的作戰能力。但萬一這個作戰能力降太低了呢?萬一殺了岳飛,軍心渙散了,女真打過來都擋不住了怎麼辦呢?而從此前的戰績看,每次女真打過來,趙構除了逃跑還是逃跑。中興四將一個管用的都沒有。甚至所謂的“黃天蕩大捷”也是吹牛的成分更多一點。

    即使要求和,“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殺自己的大將也得等到和談成功了再殺吧。要不你這邊把岳飛殺了,金那邊立刻反悔咋辦呢?這類事件歷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張儀的“六里封地”最後把楚懷王都給騙來抓起來了。憑啥趙構就那麼相信金國的承諾呢?

    再一種說法是岳飛上書請求立太子,犯了趙構的忌諱。這其實也挺牽強的。在“苗劉兵變”的時候趙構的兒子給立成皇帝。後來趙構由韓世忠保駕復辟成功。這個小孩不久後就“嚇死”了。此後趙構就患了陽痿,養不出兒子了。一個組織如果不解決繼承人問題,就很容易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岳飛要求立太子也不過是隨大流而已。到紹興八年秋,趙構召見他。命他去資善堂見皇太子。見面之後,岳飛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

    “資善堂見皇太子”說明趙構已經承認自己無後的現實,而轉為考慮託孤事宜。岳飛明顯是託孤大臣中的一員。這樣所謂的“參與廢立”實在不能成為趙構殺岳飛的理由。

    還有一種說法是趙構擔心岳飛成為軍閥,最後篡奪皇位,所以定要殺他。

    這個說法在紹興十年北伐前應當是不成立的。和其他的中興諸將不同,岳飛可以說是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其他的中興諸將例如韓世忠高宗朝之前就嶄露頭角了。而岳飛直到趙構登基之後才開始顯露鋒芒。趙構對其一直信任有加,提拔重用。由於岳飛年輕,他甚至準備把岳飛作為託孤大臣(當然,趙構當時肯定沒想到他能活那麼長。)

    而岳飛也並不跋扈。岳飛有時候比較任性。例如幾次撂挑子不幹。但趙構對其還是恩寵有加。而岳飛也沒有“將在外”。趙構要他從北伐收兵,他立刻就收兵了。聽話的很。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岳飛在北伐收兵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被誣陷致死呢?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秦檜的陷害。秦檜主和與岳飛主戰冰炭不容。到紹興十年北伐,甚至出現岳飛在前面打勝仗,秦檜在後面拖後腿要求退兵。而紹興和議以秦檜為主導。如果和議不成,那麼作為主導的秦檜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搞掉主戰最力的岳飛自然是秦檜的首選。

    但是,秦檜的能量再大,趙構不點頭的話也是沒有用的。那麼趙構為啥有要殺岳飛呢?歸根到底,趙構害怕岳飛奪權。

    岳飛在紹興十年北伐前深得趙構信任,甚至可以託孤。但紹興十年的北伐卻使趙構看到了岳飛的號召力和心機:

    《宋史》這樣記載的“先是,紹興五年,飛遣梁興等佈德意,招結兩河豪傑,山砦韋銓、孫謀等斂兵固堡,以待王師,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舉眾來歸。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盡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之境,皆期日興兵,與官軍會。其所揭旗以“嶽”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朮欲籤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乃嘆曰:“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也就是說岳飛早在北伐前五年就派遣梁興等人去建立敵後根據地。而岳飛人望之高,達到了讓金兀朮無法徵集壯丁,而金國本土將帥都喪失抵抗信心的地步。而一路所向,望風披靡,敵軍相繼來降。

    這種人望是趙構無法不忌諱的。

    南宋並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分治。五胡亂華南北朝出了很多大將以北伐之功最後取而代之的故事。這些故事有成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如桓溫,最後他的兒子篡位但沒保住。成功的如劉裕,以平亂起家,以北伐建功,最後建立一個也叫“宋”的國家,當了皇帝。

    而岳飛的人望恰恰是趙構最為害怕的東西。

    趙宋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將學習趙匡胤也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對趙構來說,中興四將的武力多來自他們的私軍。私軍的戰鬥力強,但畢竟和皇帝還是隔了一層。而“苗劉兵變”更是給趙構上了現實的一課。這也就是為什麼“苗劉兵變”過後趙構大力提拔岳飛這個年輕將領。無非是要掌握嫡系罷了。

    趙構要對軍隊進行整合。除了提拔岳飛等年輕嫡系,另外還要收繳老將們的兵權。韓世忠雖然救過趙構的駕,但趙構還是不能對其徹底放心。於是他透過秦檜策劃讓張俊和岳飛趁視察韓世忠所部的時候把韓世忠的嫡系部隊分別收編。

    結果張俊通知岳飛動手,岳飛不肯。不但不肯而且還在韓世忠的部下被捕,秦檜將要誣陷韓世忠的時候派人飛馬將秦檜的意圖告訴給韓世忠。結果韓世忠接到訊息後跑到趙構哭鬧一番終於平安無事。

    岳飛的這個舉動讓趙構徹底害怕了。趙構不怕老將們造反,因為他自認掌握了岳飛這個嫡系,足以造成政治上的平衡。但現在岳飛居然和老將們穿一條褲子了,趙構當然無法對此容忍。而經過一次兵變後的他,當然更害怕再經歷一次。特別是他認為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背叛”了他。雖然實際上岳飛可能只是出於韓世忠與其同是主戰派而對其同情而已。

    岳飛被捕前名義上已經交還了所有的兵權。但兵權這個東西並不僅僅是“虎符”或者“大印”。更多的是在軍中的影響和人脈。故此,當秦檜對症下藥誣告岳飛串通部將張憲要造反時,趙構立刻找到了除掉岳飛的理由。

    雖然岳飛並沒有要搞政變,雖然岳飛給張憲的所謂書信連秦檜都只能說“莫須有”,雖然殺岳飛是自毀長城,但趙構畢竟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皇位。他要的不是一個百戰百勝岳飛;更不是一個百戰百勝但和老將們同心同德的岳飛;絕對不是一個百戰百勝得到了無數百姓擁戴的岳飛。

    趙構要的,只是一條會打仗,能打勝仗的忠狗而已。

    而現在忠狗“不忠”,更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金人的威脅還很遙遠,“不忠”的忠狗的“威脅”卻迫在眉睫。那麼趙構還會如何取捨?岳飛又怎能不撥出那句“天日昭昭”,含冤九泉!

    這才是岳飛的悲劇所在!而類似的悲劇,在中國歷史上一再上演。岳飛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

  • 2 # 寂莫的農民

    岳飛口號是迎回二聖光復中原,如迎回二聖後趙構皇位還給二位呢?還是把那二位給殺了,皇位還給二位趙構肯定不甘心,讓他們當太上皇誰沒事幹給自己頭上安上兩個乾爹,把他們殺了對自己名聲不好。所以留在金邦,留他們老死算了。等死後拿骨頭來就行了。

  • 3 # 順其自然85309541

    實際上是我們現代人把許多問題想複雜了!嶽元帥是民族英雄絕對是一個鐵的事實!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資訊!為什麼這麼說?想想南宋時期並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事打個電話查查百度看看電視就明白了,那時候交通閉塞資訊不靈,高宗又是一個膽小如鼠無父無兄的東西,他胸無大志偏安一隅覺得日子過得很不錯了!他既沒有收復故土之心更不願意迎回二帝,即使岳飛在外打了幾個勝仗他在後方也感覺不到什麼好處,還怕岳飛擁兵自重(他祖宗就是搶得柴家的天下,畢竟岳飛的忠君愛國他是懷疑的態度,不像我們現在人看得透徹)又怕把大金國惹毛了揮軍南下,他無法過安定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他所做的就只能是殺忠臣以哀求敵人給個生路了!只能說這個懦弱的人沒有雄心壯志!不能胸懷天下。現在即使再如何評論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宣揚我們的愛國英雄!任何摸黑民族英雄的言論行為都應該受到華人的唾棄!至於追究究竟是趙狗還是秦豬的責任都無意義了!

  • 4 # 一輩子礦工

    因為趙宋皇朝是武人兵變黃袍加身起家,就養成一種猜忌武人的政治傳統。從趙宋家天下的私利出發,醉心於良田美宅、金帛子女的駑將,不可能對皇權造成威脅,反而更受歡迎。史稱秦檜任將帥必選駑才,其實正是宋高宗與他共同的選將標準。在宋高宗的眼裡,岳飛的一切卓越品質無非就是野心。金朝都元帥完顏兀朮(宗弼)給秦檜寫信提出條件:“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也”。正與宋高宗君臣意向和拍。於是紹興十年,宋高宗夥同秦檜,以金字牌快遞下十二道御筆詔書,迫令正擬向開封故都進軍的岳飛班師。翌年先罷岳飛兵權,繼而設定冤獄,殺害了岳飛、岳雲和勇將張憲,並株連大批部將和幕僚。

  • 5 # 剛子聊歷史

    趙構在登基稱帝前可謂是宋氏宗親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待金的態度是完全的主戰派,也是唯一一個敢去金營和談的皇室宗親,金朝大將完顏宗弼(金兀朮)甚至懷疑趙構親王的身份是假的,他和談期間的種種表現更像是武將之後,一點也不像在蜜罐中長大的宋氏親王。

    至靖康之恥,趙構在應天繼位後,對待金的態度完全變了,金兵每一次南下,這位曾經極力主戰的皇帝沒想著如何籌劃反攻,而是不停的派人企圖和談,幻想著休戰議和,他內心裡想著都是怎麼偏安一隅保住自己的皇位。

    岳飛“光復中原,迎回二帝”的戰略深深地刺痛了高宗的內心。

    1:宋朝的起家是源於兵權在手黃袍加身,所以縱觀整個宋史,一直都是重文抑武,作為皇帝,最怕武將權柄過重,威脅到自己的皇權。而岳飛的軍隊又號稱“岳家軍”,多少有點私家軍的色彩,如果岳飛真能光復中原,威望自然步步高昇,這對於皇帝的高宗實在是一種巨大的威脅,難保“黃袍加身”的故事不會重演。

    2:打敗了金軍,迎回二帝對高宗來說是最大的痛點,雖然這個時候宋徽宗已經死了,但他的哥哥欽宗還在,而且欽宗的皇位是名正言順的,迎回來怎麼處理?這對高宗來說是個大難題,自己的皇位已經到手,還回去肯定是不願意的了,雖然趙構明面上也同意岳飛的建議,主張迎回二帝,但內心是極度牴觸的。

    3:戰爭都是有風險的,萬一打不贏把金給惹惱了怎麼辦?他的哥哥就是很好的例子,自以為能擋住金軍,放手一搏,結果從皇位上掉下來成了俘虜,而現在只要能議和,自己的皇位才是最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駕川藏線對車的車型和排量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