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袁談吧

    徐靜蕾作為一位70後的年輕女導演,在她的電影中,女性總是被放置於敘事的主體位置,並常以女性獨白推動整個劇情發展,試圖在電影創作中創造“一種極端強調個人化的生存感覺和女性的獨特品質的語言方式,並以此種姿勢重新對自己的女性身份進行確認和定義,以顛覆男性中心主義”。

    徐靜蕾的導演特點:

    一、以女性形象為表達的重心,將男性形象邊緣化模糊化。

    徐靜蕾著重關注對女性命運的展示、把握,以女性與社會、家庭、其他女性之間各個角度的人物關係中提取和探討女性命運,對男權社會和男權意識進行冷靜深刻的反映和剖析,表現出明確的女性主題和意識。 她的電影的敘事母題是對女性成長經驗的抒寫,進而以女性視角對其進行審視與剖析。這其中包括對女性成長經驗的表達和審視、自我成長經驗的質疑與反思兩方面。 可以這樣說,徐靜蕾電影是當今中國女性電影實踐的自覺之作,它預示著中國電影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當今社會,找工作難,找個好工作更難,對於女性尤其如此。在新劇《杜拉拉昇職記》裡,女性“他者”形象的弱勢地位則更被放大化。在影片中,杜拉拉從國企辭職,轉入外資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職場中遭受到了上司的“性騷擾”,面對法律中的“灰色地帶”,杜拉拉選擇的是無奈的辭職逃避。因為她對工作的追求而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情,也顯示出當今女性仍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悲哀。但這部影片廣受白領職場女性的追捧也證明徐靜蕾視角下的杜拉拉在某種程度上擔當起了當今職業女性的傳聲筒,向觀眾較為真實的展現了新世紀中國職業女性較為真實的生活工作狀態。她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同時又收穫了愛情,很值得普通女性去關注去參考。 根據外國名著改編的影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則向觀眾述說了一個女人暗戀、單相思、舍其一生執著地追求愛情的故事。一個女人生活的全部,難道就只是愛情?對於愛情的執著,難道就是她活在世界上的唯一理由?這裡女性主題已被置換為對現實的思考,而超越了性別本身。 徐靜蕾電影中的女性角色總以處在社會邊緣化的缺失形象示人。《我和爸爸》裡小魚始終是靠依賴別人而活。《來信》中陌生女子的形象宣揚女性的獨立與自主精神,表達現代女性對愛的自我感受,然而這種飛蛾撲火自我毀滅的愛情是以女人心靈和肉體的巨大創傷為代價的,《夢想照進現實》裡的女演員雖然有著主動的話語權,但在不斷的質疑與自我否定中,她不自覺地自我回歸到寬容、善解人意的傳統女性角色中,而這也正符合了男性心中理想的女性特質。

    二、善於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

    《杜拉拉昇職記》的節奏十分明快,跟現代社會前進的步伐很合拍,充分反映了現代女性白領所處的困境和挑戰。豪華的辦公大樓,嚴密的組織機構,霓裳Phantom般的職場達人,優秀的企業文化,影片中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來表現杜拉拉經歷的各種職場磨鍊和情場浪漫。 影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則用舒緩的節奏和音樂相配,以旁白與畫面結合的形式講述故事。激情化作清新淡雅的對白及獨白, 很輕柔很平靜,如煙似霧般地彌散在整部電影之中。 《我和爸爸》在平淡的敘事風格中演繹複雜的情感,而鏡頭語言恰好成為微妙情感的記載體。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 人物的心理活動也是由敘述者以平靜的語氣作以獨白, 但電影中的情感在平淡之中變奏, 就像海浪, 每一層波浪都來自海底的悸動。 《夢想照進現實》以純對話形式對“夢想”、“現實”等許多人生哲理進行探討。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頻繁的場景轉換,純粹的言語交鋒中,徐靜蕾試圖還原生活的真實,展示本我的生活狀態。

    三、善用母題“成長與拒絕成長”

    《我和爸爸》中, 小魚是在父愛迴歸的親情中實現了自我的救贖。少女小魚的母親因車禍去世, 從此她同“ 從未謀面” 的爸爸開始了相依為命的新生活。從陌生疏遠到相依相守,看似另類的父女關係下實則蘊藏的是平凡親情的真摯表達,幾經曲折的心路歷程最終收穫的是對生活的領悟和自我的成長。 《我和爸爸》對女性成長的講述依然借用了“ 涉世” 的模型, 但“ 社會” 被轉化為家庭。用小魚與父親的衝突象徵“涉世”少年與世界的衝突,這種以小見大的表現方式,平淡中透著真摯,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只有在經歷了結婚、懷孕、離婚這一生活的迴圈後, 小魚才明白了父親的關愛, 對父親的過去也能夠有所理解。對於女性來說, 成長是在家庭中學會接受“ 與我們所愛的人的不完美的聯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女主人公在對愛情的追尋與堅持中完成了從女孩到女人的心靈蛻變。少女時期的情竇初開像是一種隱性的訊號,夾雜著崇拜、迷戀等模糊不清的情感,一旦被她定義成所謂的愛情,對男作家的渴慕與愛戀就如同最原始的生命能動力一般,推動她迅速地成長起來。從初為人母,到生命結束,女孩用盡餘生始終堅守著萌發自少女時代的愛情,卻又不求迴應秘而不宣,這又是一種拒絕成長的表現。她心甘情願地活在始自青春期的幻夢之中,用一種近乎自虐的方式,逃避著年齡的增迭,在殘酷的現實裡自我麻痺,以期補償成長過程中的“涉世”之痛。 《杜拉拉昇職記》雖未著墨於杜拉拉的成長經歷,但透過其在職場上打拼、從助理變為經理的升職歷程間接反映了一個女孩踏入社會後的蛻變過程,從最初在職場上默默無聞,到漸漸自我意識的覺醒,獨挑大量、有膽有識,乃至最後競聘過程的談吐自若,氣質不凡„„杜拉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絲毫不放棄自己的職業理想並最終取得成功,這一系列的轉變猶如醜小鴨變天鵝般一氣呵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女強人”的自我修煉與成長過程。 《當夢想照進現實》片中女演員的名字就叫做老徐,這正暗示了導演想要對自我成長進行質疑與反省的意圖。而在影片最後,導演對“夢想”神采飛揚地詮釋,也暗示出徐靜蕾未因自我質疑與反省走向否定,反而仍褒有熱情和希望。痛並快樂著,大概也是徐靜蕾在自我審視與質疑中,對成長最深刻的體會與表達。

    四、敘事:平淡中的情感變奏

    《我和爸爸》中,書房中,小魚自顧自做作業, 老魚進來, 徵得女兒同意後,不是面對她,卻以相反的方向坐在女兒身旁— 一個動作傳達出父女之間的隔閡女兒因思念母親而痛哭, “ 陌生的” 父親有些不知所措, 只是輕輕撫摸女兒的膝蓋—一個細節又使情感堅冰融化。女兒找父親要零花錢, 俯在他背後聞他身上的味道—一個畫面顯現親情的建立。從排斥到了解, 再到理解的這種情感的昇華正是由遍佈影片的生活細節層層鋪墊而來, 給以我們感動的也正是這種貼近生活原貌的平淡與真實。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少年時代的“ 我” 初次撞見作家, 對白只有寥寥幾字, 掩蓋內心的激情。幾段獨白傾訴“ 我” 的內心掙扎, 卻又用平淡的語氣將痴迷掩埋, 留給觀眾的是無盡的想象, 一個醞釀情感的空間, 一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格調。

    五、鏡頭語言與情節結合的攝影畫面

    在《我和爸爸》中, 老魚和小魚剛剛開始在同一屋澹下的生活時, 老魚徵求小魚的意見為母親寫花籃, 小魚指責老魚亂收拾她的東西等幾場戲,畫面採取對角線構圖, 父女分處畫框距離最遠的兩個角落。構圖上的疏闊, 暗示了人物情感的疏離, 甚至對立 老魚為小魚包餃子一場, 小魚“ 吃得難受了” ,倒在沙發上, 老魚就勢躺下。此時終於出現了一個平衡的、溫暖的構圖, 但鏡頭切換,正反打的單人鏡頭中, 兩人的面部朝向仍然相互錯開, 只在對話中偶爾扭頭, 飄過眼神。這是背向的交流, 各自帶著面具的溝通。 當小魚為了抵抗孤獨而匆忙決定結婚,父女和各自的戀人四人間爆發衝突。此時,四人的單人特寫鏡頭來回切換, 背景光線幽暗, 人物面部半明半暗, 在陰鬱的調子中, 將內心的角角落落在“ 多義的” 對白後面展現。當餐桌上只剩下父女, 兩人猛然卸下偽裝, 流露真情。此時的雙人鏡頭中,父女從來沒有過的, 靠得如此之近, 甚至毫無間隙。 當小魚經歷了結婚,懷孕,離婚這一生活的迴圈後,同樣的經歷使小魚明白了父親—他的愛,他的過去;當老魚中風,失語失憶,當他們的交流已成為不可能,愛,才得以毫無掩飾地開始。最後的父女鏡頭中,明亮的房間形成一個畫框,女兒和輪椅上的父親,居於畫面的中心,緊緊相依,構圖似乎在說明:除了死亡的力量,沒有什麼可以把他們分離。 如果說, 《我和爸爸》用構圖表意, 《來信》則用色調傳情。影片中交織著兩種色調藍和金黃。 藍,一種憂鬱的色調, 恰如“ 我” 對“ 作家”的情感。少年時“ 我” 初戀作家時, 淡藍天幕、粉紫碎花旗袍共同營造清冷的藍色調。當“ 我” 步人成年, 童年期的淡藍色調隨情緒的變奏而轉換成深藍。“ 我” 考人女子師範, 重回北平時, 深藍的夜色籠罩著當年“ 我” 和他相處一年的四合院, 全景畫面中, 渺小的“ 我” 拎著行李走來,在門口遲疑, 最終遠離。色調由淺藍至深藍, 由白天的藍變成夜間的藍, 暗示“ 我” 的情感, 由少年時單戀的憂鬱變成一個女人為了她的所愛奉獻一切的傷痛。 而金黃, 是作家的色調。那是暗夜的室內, 燈光打出來的,虛擬的金碧輝煌。在他的臥室、重慶陪都的大廳, 金黃色無處不在, 恰如他的感情,將隨著黎明的到來而消失。他只忠於愛情, 但從不記得愛人。

    六、潛意識裡的“戀父情結”

    作為一名女性導演,將“女性成長經驗”作為貫穿四部電影始終的敘事母題,男性主角又無一例外都以年長成熟的“父親形象”示人,感情糾葛也總以女主人公對成熟男性的依戀、嚮往與崇拜為落腳點,。 《來信》中的女主角從小與母親生活,從未感受到來自男性的關懷與疼愛,而男作家的出現正好滿足了她對父愛的隱秘渴望。女孩的父親生前就是一個教書先生,在她情不自禁地聯想中,作家和善溫雅的形象正是她想象中父親應有的樣子。而隨後,當她印象中的“老先生”卻以充滿魅力的成年男子形象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她立刻愛上了這個“父親與情人”的理想結合體。 《夢想照進現實》與《杜拉拉昇職記》中,徐靜蕾潛意識裡的“戀父情結”更是直接反 應在她對成年男性的依賴與崇拜中。《夢想照進現實》一片中,雖是一個女導演拍攝的電影,但卻自始至終響徹著男性的聲音。 《杜拉拉昇職記》中,杜拉拉的男朋友王偉則是以銷售部總監的形象示人,作為一個在公司舉足輕重的角色,王偉以其成熟而富有魅力的“實幹家”形象虜獲了絕大多數女職員的芳心。郎才女貌,王偉的形象似乎也彰顯著徐靜蕾以及當下女性的擇偶標準——站在可以被女 性仰視與崇拜之位的男性。 總之,作為一位女性導演,徐靜蕾能夠拿起攝影機展開與男權話語的對峙,爭奪女性的話語權利,以女性書寫女性, “這對女性意識的逐漸清醒和自覺、女性主體身份的建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本身就意味著對男權文化圍城的強力突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花捲對於電競go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