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事叨兩句

    你所謂的城下之盟是“澶淵之盟”,為什麼孤兒寡母能逼宋朝簽訂條件優厚的議和條約,這就要從宋朝的周邊關係和宋朝軍隊特點來說了,宋朝四面皆敵,西夏,遼,金。所以宋朝註定不敢跟遼國死磕,否則西夏和金國會趁虛而入。又因為宋朝建國前兒皇帝石敬瑭就割讓燕雲十六州讓宋朝無險可守,防禦戰線極長,再加上傳統的養馬地全部丟失,無法大規模組建精銳騎兵,所以宋朝軍隊機動性極差,步兵戰鬥力極強,尤其是宋朝的步人甲軍團防禦很強,宋朝作戰勝利機率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只是所有勝仗都是擊潰敵人騎兵,而無法殲滅。這就造成了,遼西夏和金國騎兵老是打敗就跑,儲存了有生力量,造不成大的損害。“澶淵之盟”就是宋朝在擊潰遼國,但因軍隊缺乏騎兵無法追擊,西夏和金國蠢蠢欲動而被迫議和的。

  • 2 # 孝陵衛小校

    宋朝在對抗遊牧民族的問題上有一個天然的缺陷就是燕雲十六州的缺失。

    但問題中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詞彙“孤兒寡母”,國家之間的角逐誠然與統治者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但絕非決定性因素,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國力。國家之間的對抗不是“孤兒寡母”與男性君主的單挑,問題似乎有將“孤兒寡母”視為國力孱弱的誘導性描述。

    中原王朝也屢屢出現“孤兒寡母”的情形, 最明顯的就是東漢,典型的“孤兒寡母-外戚專權”型統治模式,但是作為國家而言依然非常強大,東漢對匈奴的征伐一點也不弱於西漢。順治與孝莊也是典型的“孤兒寡母”,清軍不也勢如破竹定鼎中原了嗎?

    遼朝也是這樣,蕭太后是呂后、武則天式的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而且遼的建國模式就是貴族之間的聯合,從“白馬青牛”的傳說起,白馬(蕭氏)與青牛(耶律氏)就一直通婚,而且契丹貴族始終遵從“耶律氏”只能與“蕭氏”通婚的習俗,從而形成了遼國契丹獨特的婚俗。這與中原還不同,消氏一直就是非常強大的部落,蕭太后是臨朝稱制的(代行皇權),南征的大將也是後族的“蕭撻凜”,南下的大軍有精銳20萬,一路勢不可擋,僅僅倆個月就打到了開封邊上。(這不就是旅遊嗎?)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孤兒寡母”的情形是漢人的誤解,宋太宗就以為“孤兒寡母”可以欺負欺負,然後北伐大敗,自己作為皇帝都被流矢射中(丟人丟到家了)。可以說從宋建國始,兩國的國力就完全不對等,制度、策略、軍力什麼的對比都是贅述,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太祖想的是贖回燕雲十六州,傳說中的太宗皇帝覺得自己可以了,結果慘敗,更不用說他的兒子宋真宗了。遼軍南下,闔朝君臣的第一反映就是要跑,堂堂朝廷爭論的問題竟然是往四川跑還是江南跑。

    歷史就是有太多的偶然性,遼國大將被射殺,蕭太后思慮再三後沒有孤注一擲,如果遼國像金國那樣莽一撥,宋朝真的也就亡了。宋朝沒有三世而亡就不錯了,城下之盟真的是一個對雙方最好的結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歐文的綠衫軍能在季後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