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程度來說,殺了岳飛並非是秦檜一個人的意思,更多的是宋高宗趙構的意思。無論怎麼說,岳飛也是南宋一員大將。秦檜就算他身為一國丞相,但殺將軍可不是一個鬧家家的事情,若是沒有皇帝的允許,秦檜就算他長10個腦袋,也不敢在風波亭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給殺了。
現在各界比較認可的一個觀點就是,在風波亭殺岳飛應該是宋高宗的意思。秦檜只是一個具體的執行者。當然在岳飛被害這件事情上秦檜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宋朝後世皇帝為岳飛平反的時候,自然不會將這個錯記在了宋高宗身上,所以便將所有的罪責都按在了秦檜的頭上。
按照宋朝的律法來說,一般情況下“刑不上士大夫”,這是當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是立下的一個祖訓。因為趙匡胤提出的一個概念就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殺岳飛已經是一個例外了。
大家認為秦檜害岳飛的一個重要原因,秦檜是主和派,私下裡和金人應該有溝通。秦檜為了能巴結到金人,從金人那撈到好處,也就搞死了金人對手主戰派的岳飛。但是秦檜他就算再大膽,也不敢逾越了趙匡胤的祖訓,就算秦檜到金人那裡能夠換得榮華富貴,但輕易逾越趙匡胤祖訓那可是立馬就要掉腦袋的事,唯一敢逾越祖訓的只有趙構了,一直想要提倡和談的其實也是趙構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宋太祖太廟廟碑。
宋高宗之所以不想讓岳飛活下來,是因為岳飛在北伐的時候喊的口號是對的,但是北伐目的是錯的。當年趙構在偏安一隅之時,聲稱自己只是做臨時的皇帝,若是有幸能夠贏回徽欽二帝自己定會拱手將皇位讓出去。在他登基之後曾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奪回被金人所佔領的江山,再加上有很多北方的難民跟著朝廷逃到了南方,所以整個南宋境內的北伐情緒特別的高。
不過雖然口號天天喊的這麼響亮,但宋高宗心裡未必真想北伐。他倘若不是在應天府被幾個老臣擁護稱帝的話,可能宋朝早就滅亡了。南宋的建立完全是他的功勞,如果真將好不容易穩住的江山在拱手讓給別人自然不情願。
雖然宋高宗喊的的口號喊的口是心非,但岳飛他不明白這一點。他訓練岳家軍時給大家定的一個目標就是驅逐金人迎回徽欽二帝。如果真的救回徽欽二帝趙勾該怎麼辦?所以在岳飛的打到朱仙鎮的時,離開封府只有一步之遙,這個時候趙構就慌了。
如果金人突然將徽欽二帝放回開封府並扶持一個傀儡政權,趙構的地位就尷尬了。所以趙構正是害怕金人被逼急了所以才會連下十二道金令召回岳飛。
倘若岳飛收到命令之後按兵不動讓趙構的使臣去談,岳飛還不至於被殺,但岳飛卻違命不從堅持北上,這明顯就是挑戰宋高宗的權威。就算岳飛能從金人手中奪回開封城,但從宋高宗的角度來說,岳飛是留不得的。
其次岳飛當時的表現讓趙構有點害怕,宋朝的建立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取了政權。當時在整個南宋境內岳飛的呼聲要比宋高宗還要高。雖然岳飛是一個大忠臣,但趙構非常害怕岳飛在攻下開封府之後,黃袍加身篡奪皇位。
而且岳飛不止一次直接反對趙構的意見,甚至有時候這個還要擺出一種商量的態度跟岳飛溝通。因此對於趙構來說,岳飛有時候更像是一種威脅。
雖然主和派與金人和談的時候確實有點喪權辱國的感覺,但縱觀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談也許是南宋和金人之間維持和平損耗最低的一個方式。雖然岳飛不斷的從金人手中奪回城池,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無論在什麼時代,打仗都是一個特別燒錢的事情,尤其是冷兵器時代,長期的戰爭對於勞動力的消耗非常嚴重。當時南宋國家內部開始凸顯出各種的矛盾,比如說打仗必須要吃糧食,朝廷不得不增加賦稅,但是增加賦稅的同時又沒有那麼多勞動力去耕種,導致老百姓的壓力過高。
因此在南宋當時看著表面上穩定,但實際上內部也是暗流湧起,百姓造反現象也相當嚴重。若是持續在打仗上就只會加劇國內的矛盾,從而不利於南宋朝廷的安穩。
當時在南宋境內主戰派不僅有岳飛,還有韓世忠等人。南宋朝廷也不是傻子,雖然說主張和談,但不能夠徹底打壓主戰派,因為只有軍隊才是談判的一個硬條件。所以當時南宋朝廷並沒有想收拾主戰派,只是想壓一下主戰派的氣勢。
而岳飛作為一個主戰派的領頭兵,在朝中也沒有任何的勢力。於是便將岳飛當成了出頭鳥,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岳飛不聽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若是真的將岳家人趕盡殺絕的話,勢必會讓南宋諸多將士寒心,甚至會有人反對南宋朝廷,因此南宋朝廷也就沒有殺害岳飛家人。
風波亭事變發生時,岳飛的大兒子岳雲當時剛剛23歲,年輕氣盛,而且戰功赫赫,在軍中的影響力非常之高,為了避免他生出事端,在岳飛被殺之後沒多久高宗也順便找個罪名將他殺了。而岳飛的大女兒則抱著銀瓶投井自殺了。
岳飛的第2個兒子剛滿16歲,年紀尚輕,無力反抗,就將他流放到了雲南。而岳飛的夫人李氏和岳飛的其他幾個孩子也都比較小,對於南宋構不成任何威脅,所以朝廷則就將他們流放到了嶺南等地。
夫人李氏帶著岳飛剩下的幾個孩子,每天做著大量的工作,甚至每天給的口糧都不夠吃。但在李夫人的呵護之下,這幾個孩子仍舊都堅強的活了下來。
後來在岳飛被平反之後,他們一個個的也都回來了,還都被封了官做。
從一定程度來說,殺了岳飛並非是秦檜一個人的意思,更多的是宋高宗趙構的意思。無論怎麼說,岳飛也是南宋一員大將。秦檜就算他身為一國丞相,但殺將軍可不是一個鬧家家的事情,若是沒有皇帝的允許,秦檜就算他長10個腦袋,也不敢在風波亭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給殺了。
現在各界比較認可的一個觀點就是,在風波亭殺岳飛應該是宋高宗的意思。秦檜只是一個具體的執行者。當然在岳飛被害這件事情上秦檜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宋朝後世皇帝為岳飛平反的時候,自然不會將這個錯記在了宋高宗身上,所以便將所有的罪責都按在了秦檜的頭上。
按照宋朝的律法來說,一般情況下“刑不上士大夫”,這是當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是立下的一個祖訓。因為趙匡胤提出的一個概念就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殺岳飛已經是一個例外了。
大家認為秦檜害岳飛的一個重要原因,秦檜是主和派,私下裡和金人應該有溝通。秦檜為了能巴結到金人,從金人那撈到好處,也就搞死了金人對手主戰派的岳飛。但是秦檜他就算再大膽,也不敢逾越了趙匡胤的祖訓,就算秦檜到金人那裡能夠換得榮華富貴,但輕易逾越趙匡胤祖訓那可是立馬就要掉腦袋的事,唯一敢逾越祖訓的只有趙構了,一直想要提倡和談的其實也是趙構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宋太祖太廟廟碑。
宋高宗之所以不想讓岳飛活下來,是因為岳飛在北伐的時候喊的口號是對的,但是北伐目的是錯的。當年趙構在偏安一隅之時,聲稱自己只是做臨時的皇帝,若是有幸能夠贏回徽欽二帝自己定會拱手將皇位讓出去。在他登基之後曾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奪回被金人所佔領的江山,再加上有很多北方的難民跟著朝廷逃到了南方,所以整個南宋境內的北伐情緒特別的高。
不過雖然口號天天喊的這麼響亮,但宋高宗心裡未必真想北伐。他倘若不是在應天府被幾個老臣擁護稱帝的話,可能宋朝早就滅亡了。南宋的建立完全是他的功勞,如果真將好不容易穩住的江山在拱手讓給別人自然不情願。
雖然宋高宗喊的的口號喊的口是心非,但岳飛他不明白這一點。他訓練岳家軍時給大家定的一個目標就是驅逐金人迎回徽欽二帝。如果真的救回徽欽二帝趙勾該怎麼辦?所以在岳飛的打到朱仙鎮的時,離開封府只有一步之遙,這個時候趙構就慌了。
如果金人突然將徽欽二帝放回開封府並扶持一個傀儡政權,趙構的地位就尷尬了。所以趙構正是害怕金人被逼急了所以才會連下十二道金令召回岳飛。
倘若岳飛收到命令之後按兵不動讓趙構的使臣去談,岳飛還不至於被殺,但岳飛卻違命不從堅持北上,這明顯就是挑戰宋高宗的權威。就算岳飛能從金人手中奪回開封城,但從宋高宗的角度來說,岳飛是留不得的。
其次岳飛當時的表現讓趙構有點害怕,宋朝的建立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取了政權。當時在整個南宋境內岳飛的呼聲要比宋高宗還要高。雖然岳飛是一個大忠臣,但趙構非常害怕岳飛在攻下開封府之後,黃袍加身篡奪皇位。
而且岳飛不止一次直接反對趙構的意見,甚至有時候這個還要擺出一種商量的態度跟岳飛溝通。因此對於趙構來說,岳飛有時候更像是一種威脅。
雖然主和派與金人和談的時候確實有點喪權辱國的感覺,但縱觀當時的歷史條件,和談也許是南宋和金人之間維持和平損耗最低的一個方式。雖然岳飛不斷的從金人手中奪回城池,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無論在什麼時代,打仗都是一個特別燒錢的事情,尤其是冷兵器時代,長期的戰爭對於勞動力的消耗非常嚴重。當時南宋國家內部開始凸顯出各種的矛盾,比如說打仗必須要吃糧食,朝廷不得不增加賦稅,但是增加賦稅的同時又沒有那麼多勞動力去耕種,導致老百姓的壓力過高。
因此在南宋當時看著表面上穩定,但實際上內部也是暗流湧起,百姓造反現象也相當嚴重。若是持續在打仗上就只會加劇國內的矛盾,從而不利於南宋朝廷的安穩。
當時在南宋境內主戰派不僅有岳飛,還有韓世忠等人。南宋朝廷也不是傻子,雖然說主張和談,但不能夠徹底打壓主戰派,因為只有軍隊才是談判的一個硬條件。所以當時南宋朝廷並沒有想收拾主戰派,只是想壓一下主戰派的氣勢。
而岳飛作為一個主戰派的領頭兵,在朝中也沒有任何的勢力。於是便將岳飛當成了出頭鳥,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岳飛不聽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若是真的將岳家人趕盡殺絕的話,勢必會讓南宋諸多將士寒心,甚至會有人反對南宋朝廷,因此南宋朝廷也就沒有殺害岳飛家人。
風波亭事變發生時,岳飛的大兒子岳雲當時剛剛23歲,年輕氣盛,而且戰功赫赫,在軍中的影響力非常之高,為了避免他生出事端,在岳飛被殺之後沒多久高宗也順便找個罪名將他殺了。而岳飛的大女兒則抱著銀瓶投井自殺了。
岳飛的第2個兒子剛滿16歲,年紀尚輕,無力反抗,就將他流放到了雲南。而岳飛的夫人李氏和岳飛的其他幾個孩子也都比較小,對於南宋構不成任何威脅,所以朝廷則就將他們流放到了嶺南等地。
夫人李氏帶著岳飛剩下的幾個孩子,每天做著大量的工作,甚至每天給的口糧都不夠吃。但在李夫人的呵護之下,這幾個孩子仍舊都堅強的活了下來。
後來在岳飛被平反之後,他們一個個的也都回來了,還都被封了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