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章邯是一代名將,秦始皇從橫掃六國地中後期,便重用其人。最後派其為始皇帝修地宮皇陵,可見對其有多信任。始皇歸天趙高挾二世把持朝政,指鹿為馬斬殺二世胡亥。章邯聞訊力斬趙高,為秦鎮壓各地兵變大多獲勝。戰勝了當時聲勢強大地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因殺死了霸王項羽地親叔項梁,最後死於項羽之手!是一位有軍事才能地英雄。可惜不是西楚霸王項羽之對手!

  • 2 # 電競正版BB機

    秦少府章邯是劉項在楚漢戰爭前的主要對手。

    章邯消滅了陳勝之後,一路向東來打魏國。魏國首都臨濟(今河北長垣縣)告急。齊、楚來救。這一戰,魏國丞相周市戰死,魏王咎自焚,齊王田儋戰死。可謂慘敗。話說這位魏王真是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好君主,他假意投降,在和章邯簽訂了不殺百姓的約定後,縱火自焚。歷史上能以一己之力既保全百姓,又保全帝王尊嚴的人實在不多。如後世的明思宗崇禎皇帝,雖然他剛愎自用,信任宦官,有缺點,但是他能以君王死社稷,這一點就非常難得。魏王死了,魏國的丞相也死了,國都被攻陷,魏國就算是再度覆滅了。齊國因為齊王田儋的死也亂了套。齊華人立了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為齊王。田建就是那個秦滅六國時齊國最後一個傻國王。秦始皇採用遠交近攻的戰略,攻打其他國家的同時忽悠田建,讓他別管,以後和他平分天下,田建居然相信就真的不管。當秦始皇消滅了其他幾國來攻打齊國的時候,齊國完全沒有準備,田建自己也被餓死在了山洞裡。田假為齊王,田儋的弟弟田榮第一個不答應,憑什麼啊?! 我哥復立齊國,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你一個傻哥們兒的弟弟啥也沒幹,憑啥來搶王位啊!這田榮是個狠角色,有多狠咱們後面再說。先說田榮不服田假當王,就佔據東阿,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當丞相,弟弟田橫當將軍。

    章邯滅了魏國,北上攻齊,兵圍東阿。楚國來救。在東阿城外,章邯初遇項羽,一戰之下發現,這大塊頭實在厲害,打不過。這是章邯自出咸陽之後第一次打敗仗,而且敗得很狼狽。東阿之圍解了,田榮不肯再戰,回齊國處理內部矛盾去了,只有項梁不肯放過章邯,一路把章邯追進了濮陽城。項梁一面自己駐軍定陶準備和章邯繼續作戰,一面派劉邦項羽一起向西攻城略地。劉項大軍第一站城陽,項羽屠城;第二站雍邱,殺三川守李由。李由是李斯的長子,戰死沙場不說,還被趙高誣陷說他投敵,說來都是他爸爸李斯造的孽呦。項家軍擊敗章邯,又殺了李由,聲勢大振。於是項梁大叔開始驕傲了,而驕傲是要命的啊! 項梁駐軍在定陶,天天喝酒開宴會,有一個叫宋義的謀士來勸他,項梁根本聽不進去。他忘了人家章邯善於啥,善於夜襲啊。等你們放鬆警惕,喝高了的時候,章邯悄悄地來了。項梁都來不及穿盔戴甲,就被章邯一刀劈成了兩半。這時是公元前208年9月,距項梁叔侄會稽郡起義剛好整一年。項梁一死,劉項大軍也無心再戰,引軍回彭城,得先守住老窩啊。楚懷王熊心也害怕了,於是離開盱臺,遷都彭城。

    可就在章邯大軍勢如破竹的時候,秦軍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章邯自己的決策失誤。他認為項梁已死,楚國不足為懼,於是調轉矛頭北上去攻打趙國,圍攻鉅鹿,而不是繼續打擊楚國,這樣就給了起義軍喘息的機會。一個是秦朝廷內部的問題。趙高糊弄得二傻子皇帝胡亥不見大臣,只在宮裡自己玩。一些正直的大臣如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都被陷害自殺於獄中,即使是李斯也無法自保,被趙高陷害死得很慘。備受五刑(墨,剕,劓,宮,大辟),腰斬於市,滅三族。行刑時李斯對自己的二兒子哭著說:“我想和你再一起牽著黃狗,出上蔡(今河南駐馬店)東門去打野兔也不能夠了!”後來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在《石鼓》詩裡還感嘆李斯的下場,有“上蔡公子牽黃狗“的詩句。可是這樣的下場又能怪誰呢。秦朝庭內亂,趙高不但不給章邯派援軍,還處處猜忌他,擔心章邯功勞太大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正是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了章邯後來的失敗。章邯從南面進攻鉅鹿城,命秦將王離(王翦孫,王賁子),涉間包圍鉅鹿。諸侯都前來救趙國,但沒一個敢和章邯對打的。這時在楚都彭城,楚懷王也在派兵遣將。他一方面任命宋義為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去解鉅鹿之圍,一方面派劉邦西入咸陽。並約定眾諸侯,誰先入咸陽,誰為關中王。項羽雖然也想西入咸陽當關中王,但他更想先給叔叔報仇。項羽報仇心切,宋義卻到安陽後就不肯再走。於是項羽一刀殺了宋義,破釜沉舟去攻鉅鹿。對,破釜沉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地點就在鉅鹿城外的漳河。項家軍大破秦軍,涉間自焚,王離被俘。項羽大展雄威,眾諸侯來見項羽,都不敢看他,膝行進帳。遙想當時情景,何等威風,何等霸道!

    章邯戰敗,連損大將,後繼無援,又遭猜忌。山窮水盡,萬般無奈下,投降項羽。章邯投降,王離被俘,李由戰死,秦朝再也派不出什麼大將來了。現在的秦王朝,文官皆死,武將離散,它終於自己耗幹了自己所有的氣數。在歷史上,章邯也是一位悲情人物,他有點像漢武帝時候的李陵。都是滿懷一顆報國之心,孤軍作戰,後繼無援,為保士卒被迫投敵。還記得看到漢武帝死後,昭帝繼位,有大臣去匈奴想勸李陵歸漢。李陵說,歸漢容易,但大丈夫不可再辱!看得真是心酸。曾經遭受過怎樣的屈辱,才能使一個一心報國的男人寧可終老在匈奴蠻荒之地,也不願意再回故國。而早於他的秦少府章邯,以文官之職在秦朝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組織一批驪山的刑徒南征北戰,最後卻不是敗給對手,而是敗給自己人。如果秦庭正直大臣不死,沒有趙高亂國,使章邯能夠進退有據,我想他是不會投降的。

  • 3 # 清風明月話歷史

    章邯,章少榮。或許有些人對他並不甚熟悉,其實,他是秦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將領。史書上記載此人作戰英勇,謀略過人,一生戰功赫赫,但是卻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秦朝末年,政局動盪,在風雨中飄搖不定,隨時都有被傾覆的可能,而章邯的出現,無疑是給搖擺的大秦王朝帶來速效救心丸的功效。他帶領的軍隊可謂是一路所向披靡,無人能擋,成為當時秦朝的軍事支柱。

    章邯的一生有很多著名的成就。比如戲水退周文、南陽擒宋留、陳郡殺陳勝、臨濟斬田儋等。在這裡我就不一一腦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尋找史料大飽眼福。

    秦二世在東巡時,聽信了奸臣趙高的讒言(就是那個指鹿為馬的壞小子),將進諫之臣統統殺死,並且還實行連坐。但凡和犯罪之人沾點親帶點顧的人,誰也跑不掉。一時之間滿朝寂滅,眾人惶恐。何況秦二世的生活也不檢點,整天奢靡淫亂,不理朝政,那是花天酒地,夢裡不知誰是主,加之奸臣的蠱惑,致使國內民不聊生,各地先後都爆發大大小小的起義。

    武臣趙歇自封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在沛縣起義,項梁在會稽起兵,天下諸雄紛紛揭竿起義。

    比較為世人所知的,便是發生在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舉兵在蘄縣大澤鄉的起義,也就是造反。他自封自己為楚王,並且派周文領幾十萬大軍朝秦二世的王朝咸陽進軍,試圖一舉拿下咸陽城,改變被欺壓的命運。秦二世得到訊息後,自是十分震驚和後怕,於是便讓當時的章邯出謀劃策,抵禦外敵。

    章邯不得不接受秦二世給的任命,心生一計,那就是把關押在驪山的罪犯全都動員起來,讓他們身穿戰袍,手拿兵器,戴罪立功。那些被囚困很久的犯人一看有出獄獲得自由的機會,打起仗來,個個是奮不顧身。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章邯終於擊潰了周文率領的幾十萬大軍。此時,劉邦也在沛縣起義,項梁同在會稽起兵。章邯在擊潰周文後,一鼓作氣,擊敗並殺了項梁。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章邯的軍事作戰能力,確實非同一般,也是一位名將。不過名將也有吃敗仗的時候,並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

    項梁的侄子楚霸王項羽為了報殺叔之仇,便率六萬多人還擊秦軍。項羽乃是個千古第一的猛將,一路上所向披靡,大破秦軍,可謂是勢如破竹。

    章邯連吃敗仗,只得派人去求見項羽,打算求和。項羽接受章邯的求和,封他為雍王,又唯恐他勢力過大,日後生亂,便把章邯手下的秦軍全部坑殺於新安,如此一來,章邯便成了光桿司令,即使日後他想叛亂也沒有實力了。

    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古道襲擊章邯。章邯接連戰敗,無奈,只能退至廢丘。次年六月,劉邦用計,水淹城池,章邯看著潰不成軍的戰士和自己無法言表的一生,只能拔劍自刎了。

    我個人認為章邯作戰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卻是個悲劇人物,令人惋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很想知道戀人為什麼跟前任分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