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作冊青史
-
2 # 洞庭一葦1188
隋朝滅亡的原因有:
一、自西晉於316年滅亡後,中華大地便先後陷入了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分裂的黑暗時期,到589年,隋朝統一中國,其中經歷了270多年的分裂,隋朝時期隱藏了大量的民族矛盾,國家儘管統一了,但仍處於不穩定期間,隋朝根基不穩。
二、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不顧國情和國力,好大喜功、輕啟邊釁,弄得國苦民窮、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使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三、隋煬帝不能納諫,擅殺忠臣良將,自毀長城。
四、隋煬帝修驛道、開大運河,這些都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社會各階層的嚴重不滿。
五、新徵服的南方地區,舊政權的殘餘勢力仍在,在民怨沸騰時,大規模的反抗隋朝。
-
3 # 迷香35920436
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我們看到科舉制度了,看到大運河了,然後強盛的隋朝也是亡在楊廣手裡。再加上楊廣做為一個漢人統治一個鮮卑貴族組成的關隴貴族集團建立的王朝。隨後的唐朝(注意,隋朝不是唐朝推翻的。而是隋煬帝死後才稱唐的)也是關隴貴族集團建立的。裡面不明不白地方太多了
-
4 # 香茗史館
隋朝的滅亡於隋煬帝的統治有直接關係,但要說隋煬帝的統治是造成隋朝滅亡的全部原因,也不盡然。其實隋朝的滅亡和西晉的滅亡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地方勢力太弱。
西晉時期,為了防止東漢末年的亂局再次出現,滅掉東吳之後,司馬炎收繳了地方兵權,即使是邊郡也僅保留較少兵力。當時全國的主要兵源來自於藩王的私兵,這也是朝廷面對“八王之亂”無能為力的原因之一。而到了隋朝,仍然存在這一問題。
△隋朝密密麻麻的州郡
隋朝在結束南北朝亂局,重新統一天下後“罷天下諸郡”,重新實行“州-縣”兩級行政層級制度。隋煬帝天下州縣密密麻麻,他看到了危機,於是開始大量裁併州縣,並效仿漢朝,改州為郡。但由於“州-縣”數量太多,即使經過裁併,全國仍有190郡,1255縣。
大量的行政區域,不僅導致朝廷管理極為吃力,且極大削弱了州郡的力量,這導致在隋末群雄逐鹿時期,各州郡力量過小自顧不暇,根本無法凝聚力量救駕勤王,這是隋朝面對各地義軍表現無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想要建一番大業的皇帝,如何為大業所累,身死國滅呢?
公元581年,楊堅取得帝位,北周覆亡,建立隋王朝,結束了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割據狀況,實現了又一次大一統的局面。可惜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618年,唐朝建立,短命的隋朝一共只存在了37年。
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建立了“開皇之治”。先是繼續進行統一戰爭,於開皇九年(589年),消滅了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在這一年,琉球群島也歸降了隋朝。在政治上,楊堅開創了一系統政治制度,為後世所效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官制三省六部制和選官制度科舉制,被唐朝所沿襲,一直到清末。經濟上,輕徭薄賦,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等,積累了大量財富。唐滅隋後,唐太宗讓人清點隋朝國庫,報上來的數字讓皇帝都大吃一驚。
1970年,洛陽博物館對隋朝含嘉倉遺址進行了鑽探發掘,出土了碳化穀物數十萬斤,經測量含嘉倉可以儲存幾百萬石糧食,洛陽附近有七八座這樣的大型倉庫,可見隋朝經濟實力之雄厚。隋煬帝敢於大興土木的底氣即來源於其父累積的鉅額財富。有了這麼好的底牌,隋煬帝楊廣又是怎樣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呢?這當然和楊廣好大喜功、唯我獨尊、剛愎自用的性格息息相關,激化、加劇了各種矛盾,最後矛盾總爆發,像潘多拉魔盒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上位極其血腥,弒父弒兄,政權從一開始就危機四伏。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楊廣趁楊堅臥病在床之機,派部下張衡殺死他父親。接著,假傳聖旨,讓他哥哥楊勇自殺。對另兩個弟弟也沒有放過,幽禁起來,把楊勇的兒子等大批子侄都殺掉了。說來諷刺,隋文帝楊堅一共四個兒子,讓他引以為傲的是四個兒子都出於一母同胞,都是皇后獨孤所生,所以楊堅和皇后認為他們的兒子不會出現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親兄弟的事情。最後時刻,楊堅除了在病床上大罵“獨孤誤我”,啥也做不了了。
在這場奪嫡奪位大戰中,隋煬帝殘酷鎮壓了反對者,但是對於功臣也卸磨殺驢,當時的司徒、尚書令、楚國公楊素對隋場帝奪嫡登基有大功。但隋煬帝繼位後想盡辦法削減打壓楊素,使其憂懼成疾而死。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氣不過,後來起兵造反。隋煬帝可真把自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隋煬帝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對老百姓的各種橫徵暴斂,深重的盤剝,殘暴統治必然導致其滅亡。然而,導致其滅亡的深重原因卻是他的大理想大報負了,人生不能沒有理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分別,估計隋煬帝聽到這句話一定會大大認同,那麼隋煬帝的理想是什麼呢?
不得不說,隋煬帝實在是個有大理想大報負的君主,他的理想就是建功立業,創不朽之帝業,留萬世之盛名。這從他的年號就可以看出來。隋煬帝繼位第二年,改國號為大業,這個年號一直用到618年隋亡。這個大業主要分成兩部分,內政和外交。
從大業元年(605年)到大業七年(611年)間,楊廣除了在內政上完成一系列重大舉措和巨型工程。主要有:改革吏制、創進士科、營建東都、建大運河等等。吏制上,下令廢除諸州總管府,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改革封爵制度,唯有功勳,乃得賜封;裁減冗官,精簡機構許多舉措是很有進步作用的。改革科舉制度,創立進士科,這是科舉制真正確立起來的標誌,對後世影響深遠。他還擴大各級學校的教育,重視人才的選拔任用。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修建大運河,大興土木,大量役使民力,史家認為這是他好大喜功,為了享受,是導致其滅亡的原因。但營建東都的真正目的是要加強對北齊、南陳故境的軍事控制。開鑿大運河更是有著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上的綜合考慮。政治上是為了有效地控制陳朝舊地,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統治,鞏固大一統。經濟上是為了保障漕運,用運河來轉輸江南賦稅,以滿足京師的供應。軍事上是為了征伐高麗時,保證軍糧的運輸和供給。大運河沿用至今,可見其對重要性。
隋煬帝繼位幾年就實現了國力強盛、社會穩定、人口增長、民生富庶,可以說,隋煬帝的大業已經接近實現,如果歷史在此打住,隋朝不會短暫而亡,可是隋煬帝是個胸懷天下的帝王,這個天下可不能僅僅限於國內。他做這一切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征服高麗。現在國庫充裕、道路暢通,是時候實現這個大業了。從大業四年起,雄心勃勃的楊廣就開始著手進行軍備準備了。
大業七年,隨著各大工程的相繼完工,楊廣等不及了,沒有休養生息,迫不及待地下達了討伐高麗的詔書。這樣,前期大興土木、役使民力造成的帝國的極度衰疲沒有絲毫緩解的情況下,發動的這場帝國大業無疑把高速前進的帝國戰爭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死亡深淵。如果說前七年是楊廣勵精圖治的七年,後七年就是拼命作死的七年。大業七年就是這個大隋王朝不幸的歷史拐點。也就是在這一年冬天,一個叫王薄的人點燃了隋末起義的第一把火,隨之,各路梟雄紛紛起事,一時間,戰火燃遍隋朝大地,逐鹿中原最後的勝利者是楊廣的表哥李淵,顛覆了隋朝,開啟了唐代盛世的到來,雖然江山已易主,但隋煬帝想要實現的盛世帝國夢終於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