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求溫柔
-
2 # 老吳趣談
我覺著人是都有偏見的。無論是在一個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和家庭。都存有個人的偏見性,簡單的作為一個家庭來講也是如此,今天我就這個問題,談一談我個人的觀點,也許對您有所啟發。
我是五O後,我兄弟姊妹們好幾個,我是老二,在俺這個家庭中,從我的記憶中也未曾知道我的父母偏向誰,都是同等對待。沒有向著這個,務著那個的感覺。反正有飯同吃,有活同幹,非常的團結,很少有吵操的行為。在孝敬老人方面,誰沒用,誰照顧老人。因為沒有的收入少?不能連累收入多一點幹活。所以,就在家幫助著照顧好老人,乾乾家裡,地裡的一些農活,累不累也都無願言。
對於老人的偏向,從古至今都有,並非每個家庭都這樣,不過現在及乎不存在了。因為現在一計劃生育,小孩只一個兩個,小孩稀少,也就平等看待了。
對過去確有這種情況,父母對子女各有偏見。一般大多父親向著兒子,母親向著閨女。也有父母偏向最小的,認為他小,都護著點,別讓他吃虧,也有偏向某一個。
其實,在過去,特別在我們農村,也常常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就是“孝兒無孝子,棒打出孝郎”的觀念。其實那,也並非完全都是這個情況。關鍵是家庭教育和個人的心態問題。
對於父母偏愛某一個子女,這個子女就是總不孝順的,為什麼?這也並不絕對。但是也有他一定的原因,就是過於疼愛。從小受父母的龐愛慣了,從小有錯不糾正,自為以是,高高在上,兄弟姊妹們都讓著他,缺乏道德上的教養,所以對父母也看不眼裡,於兄弟姐妹斤斤計較。慢慢地養成了壞習慣。任性,誰的話都不聽。大了,父母再想管,也管不了啦。就形成了不孝的習慣。
不孝也有另一種方式,也很普遍。在農村也有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孝兒不如好兒媳,孝順閨女不如好女婿”。其實,好兒媳和好女婿,對能否孝敬老人方面,也有直接關係。比如:兒子有孝心,可兒媳婦不願意,兒子有心作不了媳婦的主,什麼叫“怕婆子"?這就是“怕婆子”,其實不怕也不行。你該光打架,給老人惹氣生嗎?離婚再找該那麼易嗎?不是小狗小貓,扔了不要了。假設是好媳婦那,兒子再不孝媳,有媳婦制約,他也只好如此了。
作為閨女那,也是如此。在婆家滿心想孝敬孃家父母,可還得看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臉色,如果他們都通情達理那,也行。作為丈夫,對孝敬岳父母來講,應比媳婦更熱情,更積報。叫岳父母和鄰居百舍有一個好的評價說:“你看某某找了個女婿,可孝順了。不斷往這送東西”。不管誰孝不孝,都是個名譽和良心。人人都從道德良心上過得去,才算是一個有道德的好人。自己不孝敬老人,將來孩子也學你怎麼辦?你傷不傷心那?同樣的道理,你父母傷不傷心哪?你就不想想嗎?
回覆列表
因果關係吧!
父母偏愛,對別的子女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子女窮其一生找不回父母的認可,儘管他很努力的做出成績,強大自身,仍不能平復心裡的自卑。
被偏愛的子女個性張揚,任性自私,不顧後果,敢於挑戰,也是不能否認的,只是父母如果偏愛的同時教會他敢做敢當,負責任那就是最好的。
題目所講的最偏愛反而最不孝順的子女,最後父母不會怪他,而會找各種理由為他開脫,我想,父母偏愛某個人,總有他令父母欣賞的特質,他給了父母精神安慰,心靈愉悅。這是其他子女做不到的。
最不孝順是別人的評判,不是父母的想法,所以這一現象仍會普遍,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