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娛Anymore
-
2 # 大寶尬聊
什麼是發燒呢?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這樣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我們稱之為發熱。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誌,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透過多喝水來減少發熱帶來的不適感。非細菌感染引發的發燒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在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儘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甚至嚴重後遺症,故應及時就醫。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典型的發燒(醫學界更多使用“發熱”)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EP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就相當於有個人把身體裡中央空調的溫度給調高了。這時候,因為標準提高了,你的身體會認為自己處在了體溫過低的狀態,於是你會覺得冷,會打寒戰(肌肉收縮產熱)、面色蒼白(體表血管收縮減少散熱)。於是這時候你的體溫就會迅速的飆高。
第二階段:高溫持續期,這時候你的體溫已經達到了升高後的新標準,不會再繼續升高。此時你會感覺乾熱。
第三階段:身體升高體溫的作戰使命已經達到,體內導致發熱的入侵者已經被清除,或者用藥物(比如對乙醯氨基酚)把體溫基礎標準調節回了正常水平。此時身體會迅速向下調節體溫,於是會出汗,面色潮紅。身體會感覺阿。。輕鬆了。
當發熱第一階段開始時,由於人會覺得冷,傳統醫學會讓你捂住、喝熱水熱湯,促使體溫升高,更快達到第二階段。但是一旦體溫穩定了就無需再捂,否則會讓體溫升高失控,導致身體即便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仍無法有效降低體溫。
特別是對嬰幼兒這些體溫調節能力弱,行動力和表達差的群體,捂汗退燒可能會讓孩子的體溫升高到危險的程度,導致腦損傷甚至死亡。
因此,對發燒的嬰幼兒,安全的做法是監控孩子的體溫,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如果孩子精神狀況正常,體溫也沒有達到39℃以上,就不用過度干預。當孩子進入發熱第二階段,就可以用一些物理降溫的辦法:貼退熱貼,用溫水洗浴或者擦身(切不可用酒精或酒,經常見到因此酒精中毒的孩子)。
如果孩子出現精神萎靡或者體溫過高,就需要去看醫生。發燒從來都不是病,而是某些疾病的表現。
-
3 # 美羊羊嘛嘛
因為人體的溫度一高,一有風就會感覺身上直打哆嗦,不知你們有沒有同樣感受。環境的溫度雖然沒有變化,就會因溫差變大而相對降低了。
體溫上升期常有疲乏無力、肌肉痠痛、面板蒼白、畏寒或寒戰等現象。因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的衝動經交感神經而引起面板血管收縮,淺層血流減少所致,甚至伴有面板溫度下降,故面板蒼白。由於面板散熱減少刺激面板的冷覺感受器並傳至中樞引起畏寒。中樞發出的衝動再經運動神經傳至運動終板,引起骨骼肌不隨意的週期性收縮,發生寒戰及豎毛肌收縮,使產熱增加。
-
4 # 醫患家
(受邀回答嘉賓:陳蓓珺醫師)
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就是發熱時身上摸起來很熱,可是自己卻覺得很冷,這是為什麼呢?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發熱就是由於在制熱物質作用下引起體內一系列反應,結果是體溫調定點被重新設定(如上移至39℃),這種現象稱為重調定。發熱分為三個時期,即1.體溫上升期:此期特點是產熱大於散熱,體溫不斷升高。患者常伴有疲乏無力、肌肉痠痛、面板蒼白、畏寒或寒戰等現象。面板蒼白是因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的衝動經交感神經而引起面板血管收縮,淺層血流減少所致,甚至伴有面板溫度下降。由於面板散熱減少刺激面板的冷覺感受器並傳至中樞引起畏寒。中樞發出的衝動再經運動神經傳至運動終板,引起骨骼肌不隨意的週期性收縮,發生寒戰及豎毛肌收縮,使產熱增加。該期產熱大於散熱使體溫上升。2.高熱持續期:是指體溫上升達高峰之後保持一定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異。在此期中體溫已達到或略高於上移的體溫調定點水平,體溫調節中樞不再發出寒戰衝動,故寒戰消失;面板血管由收縮轉為舒張,使皮膚髮紅並有灼熱感;呼吸加快變深;開始出汗並逐漸增多。使產熱與散熱過程在較高水平保持相對平衡。3.體溫下降期由於病因的消除,致熱源的作用逐漸減弱或消失,體溫中樞的體溫調定點逐漸降至正常水平,產熱相對減少,散熱大於產熱,使體溫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現為出汗多,面板潮溼。
也就是說只有在體溫上升期,由於面板散熱減少刺激面板的冷覺感受器,人體才會覺得冷。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時雖然我們感覺上是冷,但也不應採取蓋被捂汗的形式來退熱,尤其是當體溫超過39℃時,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回覆列表
發熱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持續期和下降期。在體溫的上升階段,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面板血管收縮,面板血流量減少、不出汗,立毛肌收縮,散熱減少,刺激面板的冷覺感受器並傳至中樞引起畏寒。體溫下升期會感覺到冷,體表毛細血管擴張,出汗多,面板潮溼,身體熱量大量喪失,是因為散熱大於產熱,體內能量不足,反而就會覺得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