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釘棺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視節目“娛樂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娛樂化”趨勢固然滿足了大眾和時代的需要,但是仔細分析和研究發現,這種趨勢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需要認真對待和正確引導。針對這一現象,就其產生的原因、引發的不良後果、應當採取什麼對策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1、電視節目“娛樂化”產生的原因電視節目的“娛樂化”趨勢是怎麼產生的呢?1.1 為了滿足受眾生理、心理的需求

    在經濟發展日益快速的今天,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已經日益蔓延到普通白領、普通工作人員。休閒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可以讓人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更達到了享受生活的。所以,電視節目為了滿足受眾的需要,就開始走向了一條大眾娛樂的道路。所以,滿足大眾生理、心理調節“高強度、快節奏”生活、工作狀態的需求,是產生電視節目“娛樂化”的首要原因。1.2 在激烈競爭中不被淘汰的需要

    在社會生活多元化的今天,節目形態也擁有多元化的選擇,收視率成為電視節目優劣的關鍵。為了提高收視率,各家電視臺爭先恐後地推出有賣點、有新意的節目,而娛樂化便是這些節目的共同特點。以《非誠勿擾》為例,目前《非誠勿擾》已經幾乎家喻戶曉。繼這檔娛樂節目之後,江蘇衛視又不失時機地推出了《老公看你的》《非常了得》等等。江蘇衛視在眾多衛影片道中脫穎而出。1.3 知識經濟時代海量資訊傳播的需要

    知識經濟社會的基礎是資訊社會。而電視節目的娛樂化趨勢,是資訊以大眾更能接受和更喜歡接受的一種方式傳播,因為受眾越喜歡,必然越多人接受,而越多人接受,資訊必然傳播越快。像《鑑寶》《這裡是北京》等知識型節目,受眾可以在放鬆的狀態下從中獲得的常識,並且比說教式的傳播,受眾更願意主動的去接受,學起來更輕鬆。2、電視節目“娛樂化”帶來的問題2.1 精英文化逐步的大眾文化吞噬和替代

    以大眾需要作為電視節目製作提供方向,也就是大眾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在工作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壓力強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大眾越來越需要一種“短平快”的娛樂化節目,這樣,低俗化,色情,無厘頭成了全世界大眾傳媒的共同趨勢。當大家的周圍被大眾文化所包圍著,慢慢的遺忘了原本的精英文化,而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精英文化的話,那麼他在文化領域中,還有什麼競爭力。 2.2 本土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慢慢侵襲

    國內許多走紅的節目借鑑和引進於國外。我們都知道,西方由於國情原因,節目的限制少,電視節目內容包羅永珍無所不可談,電視節目娛樂化也走在我們之前。如談話類節目《詠樂匯》等是源於歐美國家已有數十年發展歷史的“脫口秀”節目;王小丫益智類節目的《開心辭典》則源於英國的《誰能成為百萬富翁》;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來自於《美國偶像》。2.3 道德觀念遭到扭曲

    在電視節目“娛樂化”的過程中,過度娛樂化的電視節目形成的粗俗、低俗、庸俗,造成對普通大眾的道德觀念的扭曲。在電視節目“娛樂化”的目標和背景下,主持人或者節目製作人員會從內心地將這種目標實施到節目的整體設計或者細節環節中,甚至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如主持人有時候為了追求娛樂效果和現場氣氛似乎是在開一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可能部分觀眾就是他嘲笑或者“玩笑”的物件。2.4 電視作為媒體的公信力受到損毀

    在這個資訊時代,電視作為一種為大眾廣為接受的媒體,承擔著向受眾傳達資訊的重要作用。很多節目為了追求娛樂效果,而將某些虛假的資訊傳遞給大眾。如一些節目,為賺取收視率,將一些原本簡單的事情誇大的呈現給觀眾;一些互動節目,導播會在節目錄制現場安排“托兒”,根據需求製造效果。當電視傳達的所有資訊,受眾只是作為一種娛樂的內容時,電視作為媒體的公信力已經非常有限了。3、防止電視節目“娛樂化”過度的對策3.1 提高認識加強監管

    首先要以人為本,電視節目製作的出發點應該是以服務百姓,而不是為了賺取眼球。其次,要加強電視媒體行業的監管。在面對電視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追求“娛樂化”而宣傳以俗為雅、以色為美等錯誤思想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監管部門應該真正履行職責,制訂出合乎中國實際情況、符合國際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防範過度娛樂化現象的出現。 3.2 倡導和傳播先進文化

    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物資生活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向上的、先進的文化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才能獲得可持續的、長遠的發展。如果我們的電視能多一些高品位的文化和藝術,而不是一些低俗文化,能夠多一些科學,那麼我們的國家、民族、社會就會少一些庸俗。3.3 開發和弘揚具有本土特色的電視節目

    在電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最有競爭力的節目應該是立足本土文化的節目。所以,將電視節目立足於本土文化將有力地提高電視媒體的競爭力,挖掘欄目或者節目自身專注的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這種“特色”和“品牌”往往不是別人能夠模仿的。做好具有本土特色的視節目,不但能夠擴大對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為了許多電視媒體的成功的根本,未來發展的路。3.4 縮短觀眾與電視媒體間的距離

    電視媒體應該更符合實際辦節目,更貼近生活辦節目,更加貼近群眾辦節目,以提高節目的感染力、吸引力。電視媒體一定要與百姓的心緊密結合起來,與社會大環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收視率。如四川衛視的《天下故事》把視角聚焦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上,它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所以深受大眾喜歡。

  • 2 # 吉恩瀚棠

    這個問題好尖銳,矛頭直指娛樂圈兒。既然你寫了那麼多字,那麼我也囉嗦一下(寫的少了,感覺對不起你。)

    你說“各種真人秀,天價請明星,然而內容卻千篇一律,各大衛視為了拼收視各種噱頭”,其實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在電視臺不能推出原創的,自主創新別有創意的節目時,節目的收視率就只能靠模仿他人或收購版權,邀請天價明星和炒作各種噱頭,來支撐和實現了。

    現在的電視節目,越來越不好做了,主要還是創意難找和無法創新,大多隻能靠模仿、抄襲或收購海外版權。不過,有的地方衛視也推出了,一些原創的有創意的電視節目,觀眾的反響和節目收視率都很不錯,但這樣的節目還是少數。其實,各個衛視的節目編導,也是很不容易的,無不在籌劃、創意和做節目時絞盡腦汁。

    現在的娛樂真人秀節目,確實很多,甚至在某些衛視的電視節目中佔主打地位。而為了吸引觀眾關注,並充分利用“粉絲營銷”來幫助節目擴大影響力和提高收視率,就只能花高價錢來邀請明星來參與節目了。而有些節目,為了引發觀眾持續的關注,或引起進一步引起轟動,就在真人秀節目中採用“闖關”形式,或帶“整蠱”意味讓明星處境尷尬,或者不惜讓明星身涉險境來完成超難任務,以藉此博取觀眾眼球。或者,在節目之外,炒作各種噱頭或緋聞,以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從而促進節目的收視率不斷提升。

    不管是真人秀節目變著花樣兒的整人,還是炒作各種噱頭,其實都是為了博取關注和提高收視率,同時也迎合了一些電視觀眾,喜歡觀看新奇驚險的節目的愛好,喜歡追求新鮮刺激的心態,以滿足關注的觀看興趣、獵奇欲和好奇心。

    娛樂節目的意義,就是讓觀眾感受到快樂和得到滿足——如果提升一點,就是寓教於樂,也就是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接受到一些薰陶和教誨,收穫一些知識和有益身心的個人感悟。不過,現在的一些娛樂節目,確實有低俗化的傾向,為了讓節目中出現“爆點”,讓場上氣氛變得火爆,或撩撥觀眾的性趣,往往會設定一些低俗的帶有性暗示的情節……這種低俗化傾向,也是跟當今社會文化密不可分的。當今的社會文化,也是傾向於低俗,高雅的東西被冷落,低俗文化和休閒娛樂專案往往受到追捧。

    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影視作品,有些節目和作品比較缺乏藝術性和思想性,藝術水準和文化品位都有待提高。對於中國產影視劇來說,中國產電影的整體狀態,還略好於電視劇——至少沒有那些抗日神劇,而電影人對藝術負責任的態度和精品意識,還是比電視劇人稍強一些。但也不盡然,在中國產電影中也不乏一些粗製濫造渾水摸魚之作,而在中國產電視劇中也時常有一些口碑極佳的精品劇目出現。

    隨著影視行業的從業者,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影視劇製作手段越來越先進,再加上負責任的態度和精品意識逐漸加強,影視劇的整體面貌,會逐漸改觀和越來越好。還會有更多更好的,極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精品影視劇不斷湧現,未來的電影大銀幕和電視熒屏會更加的精彩。

    至於“中國產電影高票房低評分”,確實是個怪象,但票房和評分都是可以人為操作的。票房可以透過選擇合適的檔期公映,以及多安排播映場次來實現,甚至可以透過“注水”來創造虛假票房成績,同時也跟市場營銷手段密切相關(一部電影的市場營銷手段,有很多種)。

    而評分,只是一個針對電影的觀眾打分。觀眾對影片進行評分,往往根據個人的喜好以及對電影的理解,以及對片中演員的個人喜好來評分。由於觀眾的學識、欣賞能力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或者在評分時讓一些對影人和導演的原有的印象和看法先入為主,在評分時根據個人喜好,或者抱著不同的心態來給電影打分——所以說,電影的評分只是一個片面的評價,雖然能夠作為你觀看電影的參考,但並不代表那些評分低的電影就不好看。而有時為了市場競爭,往往會有人僱傭水軍對一些電影進行惡意打分,將競爭對手的評分人為拉低。

    所以說,票房和評分都是可以人為操作的——電影不以票房論英雄,不以評分論高下。而即便評分再低的影片,有時也有自己的優點,或者給觀眾帶來一些感悟和啟發;評分再高的影片,有時也只是讓觀眾看了之後一笑而過,雖然感受到了愉悅,卻沒有什麼心靈上的感悟和收穫。

    “好萊塢的電影引進國內口碑票房都會雙豐收,當然也有一些不怎麼樣的,但總體來講大多數的進口片都是比較好的作品”——對比好萊塢,中外影壇存在諸多差距,藝術氛圍、製作水準、投入資金、技術手段、導演水平、演員演技、攝像水平、電腦特效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種:首先在影片題材上受限制,國外影片的題材,在國內就拍不了。其次,是編劇的能力,某些中國產影片模仿痕跡太重,影片故事缺乏新意。第三是拍攝手法和敘事手法,沒有國外影片新穎。第四,高科技技術手段,特效製作有欠缺。第五,演員缺乏敬業精神,一些演員演戲和臺詞都不走心;第六,電影拍攝和製作缺乏誠意,即便90分鐘的電影,給人的感覺也是在拼湊情節,而情節、場景和道具總有穿幫和漏洞。第七,有些電影就是為圖賺錢粗製亂造的,故事情節胡編亂造,演員演戲湊合之舉,可謂“快餐式電影”內容差無營養。 第八,影片在稽核時被剪得凌亂,跳躍式敘事或讓人一頭霧水,或者為了在檔期內增加公映場次,刻意壓縮和剪短片長。第九,個別影片商業氣息太濃,植入廣告太多,或者在影片故事情節或場景中,公然給商家做宣傳。)

    不過,中國產影片也不乏精品,但真正的精品確實不多。需要電影人有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對觀眾認真負責的態度。隨著大量先進技術手段的引進和加大了資金投入,聘請國外專業顧問和製作團隊等等,讓中國產影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看了,還是值得稱讚的。

    國內影壇雖然人才濟濟,雖不乏知名海內外的優秀演員和導演,但還是缺少享譽國際影壇的大師級人物。面對中外影壇的差距,面對中國電影的尷尬現狀,中國電影市場想要更加的興旺發達,並縮短中外影壇之間的差距,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前路漫漫任重道遠。

    其實,好萊塢也並不是每部影片都賣座,也有一些口碑不好的影片,而好萊塢電影市場往往是面向全球的,對比中國電影的市場要廣闊許多,而中國電影想要打入海外市場,需要在影片製作水平和整體質量上再下功夫。不過,現在也有一些優秀的中國產影片打入海外市場,或在國外電影節獲得不俗的成績。

    轉回頭,說一下:“國內的電視節目上,你認為娛樂節目過多是好是壞呢?”

    在我看來,國內電視節目上,娛樂節目確實很多。要讓我簡單排列一下,在我看來:除了最為火爆的真人秀節目,其次就是明星擂臺類節目,再者就是歌唱選秀類節目,然後就是一些展現奇人絕技或極限挑戰類節目,之後就是娛樂闖關類節目,再之後就是明星參與的娛樂互動類節目,最後就是各種晚會和文藝演出了……而那些“詩詞大會”和“成語大會”等,那些傳播知識和學問的節目,應該不屬於娛樂節目吧,其知識性和思想性以及寓教於樂的成分多一點,娛樂成分少一點。

    電視熒屏上的娛樂節目確實不少,豐富了廣大電視觀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娛樂節目多一點並不壞事。只要不讓節目趨向於低俗,或者在節目中帶有一些性暗示,或者讓節目內外滿是噱頭——只要不拜金和低俗,不肆意博取眼球和譁眾取寵就好。

  • 3 # s阿飛

    首先感謝邀請。說的不一定對,大神勿噴!真人秀我只看過10分鐘的奔跑吧,看了第一季的《極限挑戰》,但是後來的我就沒再看過了!其實真人秀更多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明星的真實一面展現出來,讓觀眾感覺很新鮮。另外再加上一些搞笑元素,勉強博君一笑。剛開始還好,後來越看越覺得無趣!在中國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某些時間,某些事物會突然的井噴而出。你弄一個《極限挑戰》,我弄個《挑戰者聯盟》,你弄個《花樣男團》,我弄個《花樣姐姐》。還有某電視臺弄的一個拼爹節目。這些節目特別像快餐,好不好吃?挺好吃的。但是不能天天吃,天天吃會膩,而且快餐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營養。因為各大電視臺都要追求收視率,盲目跟風。感覺這個社會很浮躁,人也浮躁。其實觀眾還是很需要一些有深度,有內涵,走心的電視節目。比如《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節目很不錯。說的不好,大神勿噴。

  • 4 # 音樂僅此而已

    對的,其實早已經意識到了現在都是娛樂綜藝節目居多,缺少文化歷史的節目,原因現在都是娛樂節目比較吃的開,受大眾喜歡!有什麼辦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到冬至了,你打算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