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些王都是怎麼被除掉的?
4
回覆列表
  • 1 # 楓飛如雪

    這裡說的主要是異姓王吧。

    分封諸王

    劉邦時期的異姓王,主要有8人:

    齊王(後改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趙王張耳、後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

    韓信劇照

    齊王韓信是最有名的,戰功赫赫,用兵如神,被後世稱為兵仙。他是在攻下齊國後,派人向劉邦要求封個假齊王,鎮住齊國。當時劉邦正好被項羽圍困在滎陽,聽了非常生氣,被陳平踩了一腳(不是傳說中的張良),然後改口說“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麼假齊王”,便封了他為齊王。

    梁王彭越本來也是跟劉邦同時期起兵的諸侯,但沒有得到項羽的封王,在劉邦和項羽作戰時多次偷襲項羽,奪取城池,後來劉邦許諾封他為梁王,給他大量封地,他因此跟齊王韓信一起出兵,合劉邦之力,三方進攻項羽,並最終滅亡了項羽。

    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都是項羽封的王,跟劉邦平起平坐的。

    燕王臧荼被滅之後,劉邦封了盧綰為燕王。盧綰是劉邦從小的好朋友,鐵哥們,跟劉邦關係特別好,即使是蕭何、曹參、周勃等人,雖說也是老鄉,一同起兵,功勞比他還大,也只是封侯,但盧綰卻被封了王,可以隨意出入皇宮。

    趙王張耳,最初是隨韓信四處攻城略地,韓信打下趙國後,為了鎮撫趙國,劉邦封他為趙王,對劉邦忠心耿耿,不過他在劉邦統一天下那年就去世了,由他兒子張敖繼任了趙王。

    繼任的趙王張敖也得到了劉邦的信任,並把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他。

    韓王信,跟大名鼎鼎的兵仙韓信同名,一般為了區分,將他叫做韓王信。他最初是以韓王成部屬的身份跟隨劉邦作戰,韓王成被項羽殺掉以後,在劉邦處任職。後來劉邦讓他去攻佔原南韓地盤,攻佔後封他為韓王。

    長沙王吳芮,是第一個響應各路起義軍的秦國官吏,被劉邦封為衡山王,後改封長沙王,劉邦統一天下第二年去世,他的子孫世襲長沙王,到玄孫時,因無後而未能繼續傳下去。

    誅滅異姓王

    這些異姓王,基本都擁有自己的封地,掌握封地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相當於是一個獨立王國,對漢朝的統治非常不利,所以這些異姓王最後都一個個被誅滅或者罷免,最終定下“非劉不王”的規矩。

    這些異姓王當中,第一個被滅的是臧荼,臧荼本身沒有跟劉邦一起打過項羽,在劉邦統一天下後,命人抓捕項羽的舊部,臧荼非常害怕,就起兵謀反,被劉邦滅了。

    其後,駐守在北方的韓王信,被匈奴冒頓單于帶兵圍困,便多次派使向冒頓求和,朝廷派兵去援救,發現這個情況,就懷疑他跟匈奴勾結,於是劉邦派人責問他怎麼回事,韓王信非常害怕,便投降了匈奴。

    彭越畫像

    梁王彭越,被下屬誣告說謀反,而之前劉邦出征代(北方城市)時,向他徵兵,他不肯去,早已有所懷疑,便派人將其抓獲,帶往洛陽。經過審問,審判官認定他謀反證據確鑿,請劉邦給他治罪,但劉邦網開一面,將其赦免,流放到四川。

    不過,彭越的運氣很不好,他向西走到鄭縣時,正好碰上了從長安過來的呂后,呂后一看,怎麼能他放走呢,又把他抓了回來。到了洛陽,呂后就勸劉邦:“彭越這人有勇有謀,把他流放就是放虎歸山,還是殺掉比較好。”並叫人繼續告他謀反,最終,劉邦同意了呂后的意見,將他殺了。

    另外就是英布,英布是劉邦同時期的諸侯王,見彭越被殺之後,非常害怕,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兵謀反,兵敗被殺。

    英布劇照

    而燕王盧綰,雖然是劉邦發小,關係莫逆,但看各異姓王都沒好下場,心中非常害怕,聽信了謀士的言論,暗地裡跟匈奴和謀反的人有所往來,被告發後,帶了數千人在長城邊居住,觀望形勢。結果劉邦生病駕崩,他怕被呂后誅殺,就逃到匈奴去了。

    這幾個功臣,英布、臧荼、彭越都不是劉邦的部下,更算不上劉邦的功臣,劉邦想要剪滅也算正常。劉邦真正殺的大功臣,是韓信。他是劉邦一手提拔的,親自封的王,而且功勞巨大,這也是後世劉邦被非議的最大原因。

    韓信劇照

    當時劉邦手下的功臣,如蕭何、張良、陳平、周勃、曹參、樊噲等一大群人都得到了封侯,都身居高位,並最後得到善終,甚至連劉邦最討厭的雍齒都得到封賞和善終。那為什麼偏偏是韓信被殺了?

    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韓信個人問題,他領兵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建立了偌大的勢力,其實已經是實際的一方諸侯。所以他自己也有猶豫,要不要自立,只是因為感念劉邦恩德,所以沒有自立。

    但是他在攻下齊國後,派人向劉邦要求封為齊王,說齊國狡詐多變,最好用有一個代理的王來管制,而他想要做這個假的齊王,管著這裡。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危急萬分,非常生氣,大罵韓信,結果陳平立刻在旁邊踩了他的腳,劉邦趕緊改口說“要當就當真王,當什麼假王。”,正式封他未齊王。

    後來,劉邦跟韓信、彭越約定出兵共同攻擊項羽,結果他們兩都沒來,導致劉邦大敗而回。劉邦非常生氣,詢問張良該怎麼辦,張良說,他們都是需要利益才肯來的,要許諾給他們封地,他們才會來。於是,劉邦下令,將陳以東的沿海地區都封給韓信,並封彭越為梁王,將睢陽以北至谷城給他做封地,他們才肯過來。

    所以,擁有大軍,又有大片封地的韓信其實已經是一個諸侯,並不完全聽從劉邦的命令,甚至有時在旁觀望,只是當時還下不了決心背叛劉邦。

    第二個問題是韓信的威望和能力太強。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幽居在京城,日子不太如意,有一次路過樊噲府邸,樊噲是劉邦的老朋友,又娶了呂后的妹妹,征戰中多有功勞,在當時威望和地位都很高,但樊噲看到相當於被軟禁的韓信,第一反應是,立刻跪下來磕頭“大王,想不到你竟然來看我”,崇敬之情溢於言表,可見韓信當時在軍中的威望有多高。

    韓信為楚王時,有人告密,說他謀反,劉邦召集諸將,詢問對策,各位將領都說,跟韓信打戰跟送死沒分別。

    想想,這樣一個不是完全一條心,威望和能力又很強的人物,怎能讓劉邦安心。所以,當呂后殺了韓信,劉邦聽說以後,是又喜又憐,喜的是,終於不用擔憂韓信造反了,憐的是,這樣一個英雄竟然悲慘落幕。

    其他異姓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並未被殺,當劉邦路過趙國時,因劉邦比較傲慢(劉邦為人一向比較傲慢),他的手下憤憤不平,就想要謀殺劉邦,最終陰謀破滅,張敖也被牽連,廢除了王位,改為侯爵。長沙王則沒有受到影響,王位連續傳了多代,直到他們絕後。

    總體來說,幾個異姓王被剪滅,都有一定的自身原因,最無辜的是彭越,本來已經被劉邦網開一面,最後又被呂后抓回來殺了。韓王信和盧綰則未能處理好相關事宜,擔心被殺,逃往匈奴。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都是謀反被殺。韓信能力、威望巨大,卻打著自己割據一方的小九九,又不想完全背叛劉邦,導致最終被呂后殺害,連劉邦聽說後都是又喜又憐,只能說是可悲可嘆。而趙王的部屬謀刺劉邦,導致他被牽連,但自身得以保全,長沙王規規矩矩,所以得以代代相傳。

  • 2 # 輝煌76413170

    《史記 高祖本紀》中說: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劉仲,太祖高皇帝的二哥,被封為代王,死後追諡為代頃王。劉交,高皇帝的弟弟,被封為楚王,死後諡元王。

    那些異姓諸侯王除了韓信,張耳,盧綰。原本就是跟高皇帝和項羽一樣,一起爭天下的王,在太祖高皇帝得天下後封了自己的好哥們兒燕王盧綰跟自己的好朋友趙王張耳及兒子張熬,不得已還封了自己曾經的大將軍楚王韓信、一起奪天下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第一個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共八個異姓王

    1、首先滅亡的是第一個燕王臧荼,原因謀反叛國當漢奸連線匈奴被高皇帝剿滅。

    2、楚王韓信,理由謀反根據史記的記載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太祖高皇帝手下的豐沛集團好哥們兒都提議,出兵滅楚,結果陳平獻計雲遊楚地,借韓信迎接劉邦的時候捆了韓信,軟禁了四年,公元前116年韓信勾結陳豨北聯匈奴被蕭何呂后合謀處死,太祖高皇帝平定陳豨聯合匈奴的叛亂後,知道了韓信已死…記載是有喜又憐。

    3、趙王張耳,由於趙王張耳死於漢五年,他兒子張熬繼承王位,漢八年在趙發生了趙相貫高行刺事件,太祖高皇帝仁慈僅僅廢了女婿趙王張熬為宣平侯。

    4、梁王彭越,,陳豨謀反後太祖高皇帝親自鎮壓,招彭越領兵前往,彭越派將領率兵前去,自己稱病沒去,太祖高皇帝大怒派人去罵彭越,彭越害怕本想領兵去幫忙,手下勸其謀反,彭越果斷拒絕,後被人告發謀反,高皇帝派使者把毫無戒心的彭越捆了軟禁與洛陽,後發配蜀地途中遇到呂后,果斷把彭越剁成肉醬發給諸侯們品嚐,

    5、韓王信、賣國求榮投靠匈奴…廢其王位…發兵滅殺

    6、淮南王英布、被彭越死後數月人告謀反,太祖高皇帝派人調查,英布真反了,高皇帝親自鎮壓被人自己手下出賣殺死。

    7、燕王盧綰,劉邦死後遙拜太祖高皇帝這位好哥們兒無奈投靠匈奴…但絕對沒當漢奸……

    8,長沙王不滅,劉邦還殺白馬為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為什麼剩下長沙王不滅呢,我們從封地與人口分析

    【疆域】

    《漢書·諸侯王表序》記曰:“波漢之陽,亙九疑,為長沙。”這就是說吳氏長沙國北瀕漢水,南抵九嶷山。它的領域大致上包括當今湖南省的絕大部分,以及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省區的一小部分。而實際上,吳芮真正只擁有長沙一郡之地:他名下有三郡都被南越王佔有,還有一郡又屬於英布的淮南國。-------高皇帝用吳芮的兒子牽制南越王。

  • 3 # 帝國的臉譜

    劉邦統一天下後,大封親屬和功臣為王。其中,他分封的兄弟包括:封二哥劉仲為代王。封遠房堂兄劉賈為荊王,同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分封的兒子:封劉肥為齊王,劉盈為太子,後繼承皇位,劉如意為趙王,劉恆為代王,劉恢為梁王,劉友為淮陽王,劉長為淮南王,劉建為燕王。

    此外,劉邦登基時,還分封了八個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閩粵王亡諸。然而,他們雖然位居諸侯王,但大都命運多舛,善終者極少。下面,聊聊八位異姓王的命運:

    一、楚王韓信。在楚河漢界的疆場上,韓信一身傳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這些如今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韓信用智慧、勇敢和鮮血創造出來的,他出陳倉、定三秦、破魏、代、趙、燕、齊,最後打敗項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然而,正這位連劉邦都曾自嘆不如的“人傑”,最後卻死於婦人之手、鍾室之中,讓歷代的人們嘆息不已。

    二、韓王信。韓王信自為韓將開始,就一直追隨劉邦,入武關、進咸陽、到漢中。彭城大敗之後,劉邦的反楚聯盟迅速瓦解,趙、魏、齊、燕等諸侯紛紛離劉邦而去,投入了項羽的懷抱,只有韓王信不離不棄,後來雖為保命短暫投靠過項羽,但他轉眼便逃歸了劉邦。大將軍韓信的“漢中對”,其實, “漢中對”所謂“還定三秦”最早是韓王信提出的,他到漢中後,即勸劉邦說:“項羽封王,獨安排您去南鄭,這無異於貶謫。建議漢王率兵東進,爭奪天下。”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這便是還定三秦、楚漢爭雄的開始。可以說,韓王信獻策比韓信更早,他才是最先為劉邦參謀奪取天下的人,功不可沒。然而,他被封為韓王后,卻投靠了匈奴。

    前196年,韓王信帶領匈奴騎兵,入侵參合,劉邦派柴將軍率軍迎擊,結果被柴將軍斬殺于軍前。

    三、淮南王英布。秦末大亂,義軍紛起,英布帶著數千兄弟,投靠了項梁,後隨項羽。楚漢之爭劉邦漸處上風后,英布又投靠了劉邦。劉邦滅掉項羽後,英布被封為淮南王。當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被劉邦殺掉後,他擔心被誅,在問下告他謀反之後,隨即提兵反叛,劉邦率軍親征,英布兵敗身死。

    四、梁王彭越。彭越曾為劉邦立下過四大功勞:一是劉邦大與項羽對峙期間,彭越率領在梁地破壞項羽糧道,使劉邦抓住了發展的機會。二是彭越攻下睢陽、外黃十七城,牽制了項羽的軍力。三是前202年,彭越繳獲糧食十餘萬斛,源源不斷地接濟劉邦大軍,給予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在垓下之戰中,彭越加入,加速了項羽的滅亡。這四大功勞,少一功,劉邦就失一成勝算。然而,陳豨反叛,劉邦親征,僅僅因為彭越沒有率軍相隨,便將彭越梟首滅族。

    五、趙王張敖。張敖是趙王張耳的兒子,秦末隨父參加起義。前202年,張耳去世,劉邦封張敖為趙王,並招為女婿,娶魯元公主為妻。趙相貫高謀殺劉邦,次年事發,張敖受到牽連入獄,後因事件得心澄清與他無關釋放,貶為宣平侯,前182年去世。

    六、燕王臧荼。臧荼,原燕王韓廣的部將。項羽滅秦後,封臧荼為燕王,後被韓信招降,被劉邦封為燕王。在劉邦剪除項羽殘餘的過程中,臧荼因自己曾是項羽舊部,擔心劉邦清算,便第一個舉起了反旗,結果被俘後梟首。

    七、長沙王吳芮。項羽滅秦後,封吳芮為衡山王。劉邦統一天下後,改封吳芮為長沙王,轄治長沙、豫章、桂林、象郡、南海等地。不久,吳芮病逝,其子吳臣襲封為長沙王。吳芮是得以善終的異姓王。

    八、閩粵王亡諸。閩粵王亡諸,越王勾踐後裔,越國解體後,移居閩地,自稱閩越王。秦朝統一天下後,降亡諸為君長。秦末大亂,亡諸舉師北上,協同諸侯滅秦。楚漢紛爭,亡諸出兵輔佐劉邦。前202年,劉邦亡諸為閩粵王,後得以善終,襲王爵數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族、漢字的稱謂是怎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