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軍見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效果並沒有和預期想的那樣,摧毀太平洋艦隊的核心力量,最終迫使美國不敢對日作戰;這樣一來,日本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在亞洲各地掠奪資源,而美國這個後顧之憂。恐怕日本也想不到,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描述為美國的“國恥”,繼而對日本在內的法西斯陣線宣戰,援助中蘇英等國大量物資,加快了日德意法西斯的滅亡日程。

    【▲羅斯福簽署對日宣戰書】

    日本最初的方針是,在前沿島嶼部署警戒部隊,搜尋來襲的美國艦隊,其他島嶼的部隊全力出擊對付美國主力。通過戰列艦之間的對決,在日本近海將美國艦隊予以殲滅。這種被動的防守並不被時任日本帝國海軍艦隊聯合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所接納,他認為開戰就打美國個措手不及,在美國航母艦隊停靠珍珠港之時,飛機對港口內的艦艇等作戰裝備進行襲擊,最後封閉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核心人物——山本五十六】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大膽的作戰行動,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第一、1940年11月上旬,山本在對印度尼西亞的作戰推演中看到,打荷蘭這一塊殖民地勢必會引起日本同美國、荷蘭之間的戰爭,對東亞和南亞的作戰已經讓日本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此時美國派兵前來攻擊日本,即使從這些地方調兵回來也會有些措不及防,如果是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派兵前來,山本在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的心中寫到:在戰爭結束後飛機已經喪失2/3(1/3幾乎破損不堪,無一架完好);這樣一來日本已經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戰。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檢視】

    第二、飛機、潛艇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讓很多航空人對美作戰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空襲可以擊沉戰艦,這也可以看作在“大艦巨炮主義”之外另起爐灶。有想法自然會催生出新的研究,日本海軍大學“對美作戰研究”的設想中明確提出了開戰之處就對美國珍珠港進行空襲。山本在1940年3月觀看機群用魚雷對靶艦進行攻擊時,對參謀長福留繁說,難道就不能用飛機進攻夏威夷嗎?山本這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對美作戰的作戰計劃,用飛機擊沉珍珠港內的美海軍艦艇。

    【▲正從翔鶴號航母上起飛的零式戰鬥機】

    第三、羅斯福想用停在珍珠港內的艦隊制止日本向南開進的計劃。5月7日太平洋艦隊進行大規模的軍演,軍演結束後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回美國西海岸,而是奉命停泊在珍珠港內。羅斯福的這一道命令可謂是不經意間投下的誘餌,正中山本五十六的下懷。

    【▲受到重創的三艘戰列艦】

    可以說,沒有山本五十六獨特的作戰計劃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在裡面,或許就不會測成東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也就不會有1941年12月7日曆史的這一天,也就不會有美國全國上下生產武器支援同盟國對軸心國的作戰,日本法西斯也就不會那麼快在1945年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 2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偷襲珍珠港,原因很多,也非常地複雜,但是我認為主要只有兩個:一是賭國運賭習慣了;二是我們中國人巧妙的抗戰戰術將日本徹底拖下了水。

    習慣賭國運

    說到日本人喜歡賭國運,最早還不是甲午戰爭,而是萬曆援朝戰爭。當時的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就開始玩起了賭國運,他的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征服北韓,第二步是征服當時的明朝,第三步是征服印度,從而稱霸全世界。

    結果就是,當時明朝的一支偏師就打敗了豐產秀吉。萬曆援朝戰爭日本輸的其實不冤枉,因為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太矮小,還是冷兵器時代,所以身體素質對戰爭影響非常大。日本當時著名的君主織田信長身高1.69米,被譽為“全日本罕見的巨漢“,騎兵第一大將山縣場景身高1.47米,全日本的名將伊達正宗身高1.62米,豐臣秀吉本人身高1.54米,連日本的大將都這種體型,其軍隊的身體素質可想而知。而當時明朝的關寧鐵騎基本都是1.8米以上的大個,這打起來基本就是1個打10個的節奏,所以日本輸了也不冤枉。那次日本賭國運是賭輸了。

    1894年,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還只是彈丸小國,面對著巨無霸般的大清,賭博式的發動了甲午戰爭。不過在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其發展戰略基本還是按照豐臣秀吉制定的計劃,只不過有了一定的改變:第一步征服北韓;第二步征服東北;第三步拿下中國。所以打下北韓是日本歷代對外擴張的第一步,而當時的北韓是清朝的藩屬國,所以要拿下北韓就必須和大清開戰,於是就有了中日甲午戰爭。遺憾的是那個時候的大清實在太過於腐敗無能,所以輸了這場戰爭,日本獲得了2億3000萬兩(2億兩白銀為馬關條約賠款,3000萬兩白銀為“贖遼費”)的賠償,其近代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甲午戰爭對戰大清,日本賭國運賭贏了。

    之後在1904年開始的日俄戰爭,也體現了日本稱霸世界的步驟,第二步為拿下東北,當時的東北為俄國佔據,所以日本要想拿下東北就必須和俄國開戰。日本選擇了賭國運,和俄國開戰。雖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旅順戰役一戰日軍傷亡超過了5萬人),但也在戰爭中擊敗了當時的西方列強之一的俄國,獲得了列強的國際地位,賭國運再次賭贏了。

    前兩次賭國運,都是和大國賭的,而且日本一直都是一個小國,小到本土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4000多萬,卻打贏了當時國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以及4億多人口的大清和200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2億多人口的俄國,是典型的小國挑戰大國獲勝的例子。

    至於之後,就是在二戰期間和美國賭國運了。雖然當時日本只有不到8000萬的人口,美國1.3億人口,國土來說美國有92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遠遠大於日本,也是世界上經濟和工業第一大國,日本有了前兩次賭國運的經歷,依然在二戰時期選擇了賭國運。

    抗戰中的中國巧妙地把日本引入了賭國運的節奏

    抗戰初期,中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先生就按照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國對抗日本的大致戰略:不是由北向南打,而是由東往西打,中間重重設定防線,不斷地阻擊日軍。

    這套戰略是完全符合中國和日本當時的國情的。日本是一個工業國家,軍事現代化較強,軍隊裝備戰鬥力水平遠遠強於當時的中國,在正面交鋒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基本是敗多勝少。但是中國有人口和國土優勢,可以充分利用縱深防禦不斷地阻擊日軍,使日軍的進攻逐步減弱。

    當然,如果由北往南打,則中國軍隊的主力最終容易被日軍圍殲,而由東往西打,則可以不斷地在路上設定層層防線,也不會擔心主力軍隊被日軍包圍的危險。

    蔣介石採納了蔣百里的建議,於是在抗戰爆發之後主動發動了淞滬會戰,目的就是要把日軍主力牽引到上海,牽著日軍的鼻子,讓他們乖乖地從東往西打。

    對於日本來說,“七七事變”雖然是他們發動的,但一開始日軍的想法只是爭取在華北的利益,他們認為中國會如以往一樣,打不過了就過來籤個條約,放棄在華北的一些權力,這樣他們就可以步步蠶食中國。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時的中國已經走向了現代化國家的道路,國家為全民共有,蔣介石實際上當時來說並不能和日本達成妥協,因為一旦達成了妥協,那麼他政府的合法性就沒有了,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地和日本打下去,並且不能妥協。

    日本在淞滬會戰之後,認為和老蔣談判不但能夠獲得華北的利益,還能獲得華東的利益,所以就等著和老蔣談判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和老蔣談判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日本在當時來說,為了應付當時的戰爭,國庫已經打空,國內經濟基本打光,戰爭也很難進行下去了。日本騎虎難下,如果要和國民黨達成協議,除非是退回到“七七事變”之前的狀態,國民黨才可能和日本達成協議,這樣的話日本國內是不可能答應的,畢竟日本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不可能什麼都不撈就不打了。繼續打,國內經濟不允許。但是在達不成協議的情況下,日本不想吐出所以的利益,就索性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武漢會戰集結了30萬軍隊進攻武漢,雖然日本最終獲勝,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而國民黨也仍然沒有妥協,遷都到重慶繼續抗戰。

    武漢會戰之後的1941年,日本國內經濟已經不允許戰爭繼續進行下去,而中國戰場已經和中國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一直無法開啟。因此,日軍需要打下當時的東南亞,獲取足夠的戰爭資源以便繼續戰爭。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基本是美英法三國的殖民地,當然,當時的法國已經玩完,以美英殖民地為主。所以要佔領東南亞就肯定要和美國開戰。

    日本認為,這樣下去肯定要和美國開戰(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實行武器資源禁運)既然肯定要開戰不如先偷襲,以獲取戰術上的優勢,再跟美國太平洋艦隊慢慢打。

    所以,邏輯就是日本一開始發動“七七事變”只是想獲得華北的利益,但是國民黨不可能和日本妥協了,於是就變成了中日全面戰爭。日本在這場全面戰爭中耗不下去了,就需要東南亞的資源以支撐戰爭繼續進行,而佔領東南亞就必須和美英開戰,再加上日本習慣賭國運,先後賭贏了中國、俄國這樣的大國,二戰的時候就和美國賭了國運,於是就先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了。

  • 3 # 白話歷史君

    曾經有人說,二戰中日本最大的錯誤就是去偷襲珍珠港,招惹美國。日本如果沒有偷襲珍珠港,或許美國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根本不會參加二戰。

    你覺得日本人真有那麼傻嗎?他們就沒有考慮過美國參戰之後的影響?

    其實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就已經參加了戰爭。只不過,美國的參與方式有些另類。他並沒有直接派軍隊來參加,而是以經濟、資源封鎖的形式間接參與。 日本原本就是資源小國,美國的這一舉措,無疑會加速他的滅亡!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日本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

    其實當時山本五十六是在賭,他在賭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速戰速決,快速的擊敗美軍,從而迫使美軍接受現實,與日本談判,放棄封鎖。

    日本的賭運一直都很不錯,甲午戰爭,他賭贏了,日俄戰爭,他又賭贏了,九一八,他們還是賭贏了。所以他們很自信,自信到這一次肯定又將會是同樣的結果。

    事實上,他們這一戰術是非常成功的,行動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日本在太平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同時,日軍開始進軍南洋,麥克阿瑟丟下數萬美軍落荒而逃。

    日本因此得到了東南亞豐富的資源,以及保證了運輸航線的暢通,戰爭機器再次飛速的運轉起來。

    只是,他們低估了美國戰鬥的決心,更低估了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日本當時的國力水平,跟美國完全就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武器裝備,或許在國人看來,那些什麼三八大蓋可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但是跟美國人的武器裝備相比,那都是垃圾。美國人如果繳獲了日本人的槍支彈藥,要麼就銷燬,要麼就轉手送給中國人!

    所以,當美國這個戰爭機器全速運轉起來之後,日本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 4 # 狼煙火燎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摧毀、重創多艘美國軍艦和上百架飛機,整個珍珠港損失慘重,死亡2400人,關鍵是除了航母外的主力軍艦毀傷一大堆。這一事件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國恥”,讓美國人至今不忘。1994年8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全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每年這一天全美舉行紀念活動,美各地政府降半旗誌哀,紀念那些在珍珠港事件遇難的美軍將士!

    日本為什麼要在二戰正膠著的時候惹美國這個巨無霸呢?

    1、日本本來就有南下東南亞計劃,而這裡是美英殖民地,與其發生戰爭其實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想到中國戰場這麼難打,把日軍拖在戰爭的泥潭中拔不出來。

    2、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日雖然沒有宣戰,但是美國已經明確告知日本,在協議到期後不再像日本出口資源了,石油、鋼材等等大批的物資都要通過美國進口,日本忍氣吞聲將失去戰爭資源,戰爭就打不下去了;去打美國搶資源,又得罪一個巨無霸,日本陷入了死衚衕中,最後選擇了與美國拼死一搏!

    4、如果北上挑戰蘇聯,實現所謂的日德瓜分蘇聯,執行所謂的北進計劃,但是諾門罕戰役失利讓日本意識到,不但在裝備上與蘇聯又很大差距,而且日本根本無法滿足漫長的補給線,因為他們連在家門口作戰的諾門罕的補給都滿足不了!更何況日本也不願將苦心經營的佔領區——中國東北變為戰場,日本最終選擇利用海軍尤其是航母對美國冒險一搏。

    1941年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當時,美軍確實有些疏於防範了,他們認為日本沒有那個膽量敢於挑戰自己,因此無論是偷襲珍珠港,還是日空軍偷襲菲律賓,美國都是得到相關情報的,但是美軍不信!再加上日本的偷襲比較隱蔽,利用航母遠端機動,艦載機機群長距離偷襲的戰術令珍珠港的美國艦隊猝不及防。

    由於在整個偷襲過程中日本沒有看到美軍航母的蹤影(美軍幾艘航母正好外出),偵察機也沒有發現美國航母,日本聯合艦隊不敢戀戰,因此整個偷襲過程只是重創了珍珠港基地,如果美國航母在港內或者被找到一起炸了,估計日軍艦隊就不會撤退了,珍珠港恐怕也就沒了!

    之後的日軍開始南下作戰,日、美正式開戰,日本也對英國開戰,這對於苦苦支撐的抗戰危局的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甚至他認為日本同時去得罪英美這種帝國級別的,會很快被打得爬不起來!蔣還非常示好的派出軍隊南下協助英國守香港。但是一切和蔣預料的不一樣,那些天天橫鼻子豎眼睛的洋人們,天天指責我們軍隊戰鬥力不行的洋人們,結果在遇到日軍後崩潰得更快,整個東南亞很快就被日本佔領了,不管是英國軍隊還是美國軍隊,都是迅速的崩潰,然後投降!整個東南亞拱手讓給了日本,於是日本又有了戰爭資源,又能從印尼運回石油了。

  • 5 # 獨尊宋明

    日本偷襲珍珠港目的在於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海軍,從而使得日本海軍在短期內(至少三五年內吧)稱霸整個太平洋;佔領東南亞和南亞,掠奪石油、橡膠等戰爭物資,從而不需懼怕美國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這是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

    可惜老天保佑美國,美國的航母當時不在珍珠港。其後美日太平洋戰爭中,山本始終想與美海軍決戰、徹底消滅美國海軍從而保持短期優勢,特別是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徹底失去了抗衡美國的能力,導致空軍陸軍快速衰落。

    歸根結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

    沒有石油,日本的軍艦飛機必將成為廢鐵,不說稱霸東亞,能否守住在中國的侵佔區都很難。

    同理,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根本原因也在於石油!德國海軍還不如日本海軍,又沒有優良海港,僅僅依靠潛艇無法保護油輪貨輪的。這樣德國的石油就無法安全地從大洋運來。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蘇聯外高加索的大油田大糧倉。

    德日兩國軍事強悍,可惜先天不足,二戰敗北,時也命也!

    時常反思歷史,日本人經營東北十多年,沒有發現大慶油田、遼河油田;新中國建國不到十年就發現了大慶油田,而大慶油田支撐了新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執行和發展。

    只能說天佑中華!

  • 6 # 望風瑟瑟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在其總指揮南雲忠一的指揮下,發動對美國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打擊。戰列艦被擊沉重創八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十一艘、飛機損失二百多架,美軍傷亡四千多人,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這其中自然有著日本的戰略考慮。

    那麼這和偷襲珍珠港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釣魚策略,是美國的苦肉計。

    美國在建國後便一直確立的是孤立主義政策,務實的美國人一直追求以最小的風險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民眾並不贊成美國直接參與到二戰中去。於是美國高層為了擺脫孤立主義的束縛,必須讓敵人損害到美國人的利益,才可以讓民眾加入到二戰中。

    這也是有些證據的。

    不管怎樣,美國的宣戰可以提前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倒臺,倒也是一件好事。

  • 7 # 微風書房

    日軍偷襲珍珠港完全是為了侵略擴張的需要,在襲擊珍珠港以前日軍大本營曾經制定了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方案,北上就是要佔領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獲取那裡的戰爭資源,悲傷計劃首先獲得通過為此日軍經過精心準備在諾門坎對蘇聯和蒙古聯軍發動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持續進行了四個多月的時間,雙方都是傷亡慘重而日軍的傷亡近80%,可謂是慘敗,從此之後日軍不敢再對西伯利亞再有覬覦之心,兩國為了維持表面的和平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軍也不得不重新調整部署,把目光放在東南亞這一盛產石油和橡膠的戰略重地。

    由於歷史原因東南亞地區沒有一個國家是獨立國家,他們完全是美國,英國,法國以及荷蘭等國的殖民地,日本想要獲取那裡的戰略資源在戰爭時期唯一的突進就是通過戰爭獲得,而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好像是懸在日本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想要佔領那裡首要條件就是殲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而其他國家在南亞地區並沒有部署實力強大的海軍艦隊,為此日本針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精心進行了長期的謀劃,針對珍珠港內水淺的特點在魚雷上面加裝利於魚雷快速上浮的尾翼,改進作戰裝備的效能。

    經過長期精心的準備日本與1941年日本出動6艘航空母艦,441架飛機以及8艘戰列艦在12月7日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實施了成功的偷襲,此戰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傷亡3000多人,12艘戰列艦或被擊沉或被損毀,188架飛機被完全摧毀,155架飛機遭到嚴重破壞,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亞利桑那號被擊沉死亡的人數就超過一千人。日本在此戰中的損失可謂是微乎其微,日軍只損失了一艘微型偵察潛艇,29架作戰飛機以及55名飛行員,這一戰從戰術角度來說日本取得了完勝,但是日本的這一舉動也激怒了美國,最終促使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美國軍隊也成為了日本法西斯帝國的掘墓人。

    日本認為通過這次戰爭可以打擊美國人民的士氣,迫使美國解除對日本石油以及鋼鐵等戰略物資的禁運和經濟制裁,但是日本的打算完全落空了,山本五十六曾經說過對珍珠港的偷襲只能讓日本維持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山本曾長期在美國擔任日本駐美武官,他對美國的國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沒想到山本的一句話成為現實,在隨後的戰爭中日本傾盡全國之力展開對日本的報復,而日本在前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在以後的戰爭中日本越發感覺難以支撐美國強大國力的進攻,最後日本在全世界人民的聯合進攻之下宣佈投降。

  • 8 # 歷史總探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海上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日本之所以敢於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二戰前的美國軍事實力非常弱,日本人認為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美國人逼到談判桌上去。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資源匱乏,美國對日本的資源封鎖已經把日本逼到了絕境上。

    日本在二戰開始後,90%以上的石油都依靠著進口,而日本進口石油的85%都是由美國提供。當美國對日本實行斷油之後,日本的戰爭機器已經無法繼續發動。

    珍珠港事件的策劃者山本五十六就是一個精通賭術的賭徒。

    雖然山本五十六也明白美日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巨大,但是在日本國內以“國運相賭”的口號激勵下,山本五十六還是毅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正如山本五十六說的那樣:“我們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就已經註定要在二戰中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抖音“五絕”橫空出世,對於他們的爆紅,你們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