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密探零零發
-
2 # 就是個假詩人
唐朝李淵和李世民為了政權的合法性,極力抹黑前朝皇帝再正常不過了。
客觀來看,隋煬帝的確有荒淫的一面,不過從大運河、科舉制等等不可磨滅的功績來看,堪稱一位偉大的帝王啊!
大運河的疏通保證了南方糧食可以快速輸送到北方,加強了南北經濟互通,是一個可以比擬長城的偉大功績!
科舉制度則以當時最公平領先的人才選拔制度一直沿用一千多年!保證了最平凡世子透過努力的上升通路,偉大的發明!
-
3 # 蘭臺
現在正向評價隋煬帝的人太多了,我覺得有點過猶不及。
隋煬帝當然不像傳統評價那麼昏暴,但是現在這麼正向的評價,我覺得又有點過猶不及。
其實唐人關於隋煬帝有很多很中肯的評價,而綜合這些評價,我個人覺得傳統學界對隋煬帝的評價還是大致靠譜的。
我認為隋煬帝是典型的“二世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曾經認識的一個人就是這麼一個二世祖。
我不說誰了,就叫他A吧。
他父親曾經是很高級別的官員,母親曾經擔任過某大學副校長,當普通人還在為出國發愁的時候,他已經透過自己家庭有外企資助全額獎學金和生活費了。
總之他屬於典型的成功人士,有很好的學歷,很好的工作履歷(在很多500強公司都工作過,雖然是因為他的家庭)
但是和他近距離接觸發現,A有很多毛病,比如他極端自戀,曾經他部下困惑說,這世界上如果有又有才華又遵守紀律的人才就好了;他不假思索的說,誰說沒有的?我就是啊。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很正經,絕對不是開玩笑,他是認真的。
他好為人師,動輒愛引用外國學者的金句,但如果和他深入聊下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學者的著作他並沒有真正讀過,而且他很討厭發現別人比他懂得更多,如果有這樣的人,尤其是他下屬,那麼他再也不會找這個下屬聊天了。
他不懂感恩,他不會發自內心感謝誰,因為他家世,從小就有很多人為他服務,所以他真心覺得別人為他服務,為他犧牲是理所當然的,曾經他某下屬加班到暈倒,他表面上給予了這個下屬很高的評價,但是私底下卻很鄙視這些為了掙點錢把命都豁出去的“北漂”,認為這些“老百姓”為了“一點錢”什麼都幹得出來。
他極端不能接受失敗,而且會把鍋立刻甩給別人,從來不會公開表示他做錯了什麼事情,不會給誰道歉,除了能管得了他的上級主管部門領導除外。
我最討厭的一點是,他表面上鼓勵“言者無罪”、號召大家“暢所欲言”,但是下屬裡有人敢真和他唱反調,尤其是公開唱反調,那就“死定了”。
因此,我極度懷疑隋煬帝能把國家治理好。
最後,我摘錄一些唐人對隋煬帝的評價,大家看看這樣的隋煬帝能搞好一個國家嗎?
吳兢:“隋煬帝驕矜自負,以為堯舜莫己若,而諱亡憎諫。”
朱敬則:“(隋煬帝)恃才矜己……飾詞令以拒諫。”
魏徵:“臣聞煬帝不信齊王,恆有中使察之,聞其宴飲,則曰;‘彼營何事得遂而喜!’聞其憂悴,則曰:‘彼有他念故爾。’父子之間且猶如此,況他人乎!”“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受人,……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楊相如:“雖制敕交行,而聲實舛謬,言同堯舜,跡如桀紂”
鄭覃:“近代陳後主、隋煬帝皆能章句,不知王者大端,終有季年之失。”
陳子昂:“煬帝不悟,遂使兵部尚書樊子蓋專行屠戮,大窮黨與,海內豪士,無不罹殃;遂至殺人如麻,流血成澤,天下靡然,始思為亂,於是雄傑並起而隋族滅亡矣。”
唐高祖曾引蘇世長到披香殿,世長奏曰:“此殿隋煬帝所作耶,是何雕麗之若此也?”高祖曰:‘卿好諫似直,其心實詐。豈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須設詭疑而言煬帝乎?’對曰:‘臣實不知,但見傾宮、鹿臺琉璃之瓦,並非受命帝王愛民節用之所為也。若是陛下作此,誠非所宜。……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數歸有道,而陛下得之,實謂懲其奢淫,不忘儉約。
-
4 # 混遛烏拉拉
我覺得修運河正說明了隋煬帝具有卓越的政治和經濟頭腦。運河修好後各方土地連成一片,對國家的統一和繁榮起到極積作用。我知道有人會吐嘈,運河修好後不照樣時分時合嗎?是的,但中原這塊地始終是漢族人的。帶來的經濟繁榮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吧。
近代歷史學家們早就對運河的功過有結論了:功遠大於過。苦難只是一代人承受,幾十年的時間。受益的則是數十代人,一千多年的時間。
隋煬帝對手工技術的發展仍然是讓人驚歎的,那時的手工技術有點象現在的科學技術,他修造了一首名叫龍舟的戰艦,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能容戰士八百人,殿、堂、房間一應具有。想想這是什麼概念,應該是初具航母的規模,照此發展下去,我們玩航空母艦都懶不愛了。
還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六合城",功打高麗時,曾在一夜間合成一坐周圍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嚇得高麗棒子不敢戰,這和現在國際上“秀肌肉"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任意車"的名聲更壞,說隋煬帝是用來玩弄處女的,(不知是不是抵毀隋煬帝的)據說設計的機關非常巧妙。觸發某個機關,人的四肢就被牢牢控制。那時候人們己經在有意識地製造各類複雜的機械了,甚至有點象股市裡稱的“人工智慧"。
-
5 # 王榮聯1
隋朝的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揹負罵名最多的一個皇帝,什麼“弒父”、“淫母”啦,什麼“謀兄”、“篡位”啦,一系列經典罪惡都給隋煬帝輪上了。其實,隋煬帝頭上的一頂頂帽子,是推翻隋朝的那些人羅織的罪名。隋煬帝在位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四年,但卻為國為民為千秋後代幹了不少好事。例如,人類歷史上人工開挖最長的一條大運河,就是隋煬帝即位後第二年開挖的,前後共用了六年時間,直到今天仍在服務於國家,服務於後人。隋煬帝和秦始皇一樣,是歷史上敢做大手筆的一代帝王。秦始皇有萬里長城,惰煬帝有千里大運河。隋煬帝最大的愛好是找專案做投資,把帝國的價值投資做到最大化,把錢的價值功能演繹到極致。除此,隋煬帝還繼承隋文帝始創的科舉制度,並將其進一步完善,流芳百世。就憑這二件事,隋煬帝就是一個好皇帝。
-
6 # 青年史學家
隋煬帝給人留下的普遍印象是一個暴君的形象,實際上最早定義隋煬帝是暴君的是魏徵,魏徵在《隋書》中對隋煬帝進行了蓋棺定論。而煬帝這個諡號則是唐高祖李淵下令所追予的。而按照諡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一看就不是啥好諡號。不過以隋朝末年民怨四起的情況來看,隋煬帝也許真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實事求是路線的重新確立,我們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就不能再犯人云亦云,一杆子打死的錯誤了。
實際上,隋煬帝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我們在評價他的時候,不能以他晚年所犯的錯誤來否定他的一生。
首先,隋煬帝鞏固了統一的局面。自魏晉南北朝以來,長達三百年的分裂使得老百姓痛苦不堪,而隋朝的建立改變了這樣分裂的局面。而在隋朝統一的過程中,隋煬帝居功至偉,隋煬帝掛帥南征陳朝的時候年僅20歲。公元600年,他又西征突厥,開疆拓土。
隋煬帝還是一個非常有創新意識的皇帝,這主要體現在制度設計上面,在中央,他確立了“三臺”體制,建立起有效的官員監督體制,在經濟上,他主導開通了大運河,除了經濟上的功用之外,大運河於加強對中國南方的統治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南北方經過數百年的分裂之後,南方的獨立意識已經非常強,如果不能對南方進行有效的管理,南北統一的局面的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而大運河的開鑿在方便了南北往來的基礎上,也促進了南北之間的融合和連線。儘管在這一過程中,引起了很多民怨,但是從開鑿運河的實際效果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在民族關係上,隋煬帝還提出“混一戎夏”的口號,在邊疆設立羈糜郡縣。而這些措施實際上在唐朝都被沿用了,但是實際上最初的創始人是隋煬帝。
-
7 # 明月山脈
一、突厥是楊堅在位時派高熲和楊素打敗後歸附隋朝的,楊廣不過是巡視北方而已!
二、關於關隴勳貴,歷史學家雷依群的《論關隴集團》指出,隋文帝時關隴集團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楊堅勢力的崛起,則直接導致了關隴集團的衰落與滅亡。楊堅代周,其政權中人物已擺脫了“關中本位”之限制,關隴集團在楊堅代周之後已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外黃永年也認為關隴集團只是存在於西魏、北周和隋朝初期。
三、楊廣軾父後棄置剛建好的大興城(長安),役兩百多萬人修建號稱小長安的洛陽一來是軾父的心理陰影二來是遊玩所需,洛陽剛建好就馬上役一百多萬人疏通河渠!以備下揚州之用!
四、對大運河的開鑿,客觀地說確實楊廣確實有很大的功勞,但是
1、百科裡說得很明確:隋的開河,只是將若干自然河或舊溝連成一氣。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是在地方性運河的基礎上形成的,沒有地方性運河的開鑿,要想開隋朝大運河是缺乏基礎的。
2、此外楊廣動機不純,運通濟渠和邗溝剛一貫通,楊廣便乘龍舟率領皇后嬪妃、百官大臣、僧尼道士和大批軍隊,揚帆啟程到江都來遊玩了。而且,他還三次循著運河巡遊江都,這不能不讓人抓住“隋煬帝—運河—江都”這條線索不放。
3、明人袁于令《隋史遺文》說:“秦政之築長城,為防胡計,非為遊娛也。開河之役,誠有功於後人,若論楊廣,則只為流連之樂耳,未可與秦王並也。”秦始皇築長城為國防,隋煬帝開運河只是為了玩樂。前者永垂不朽,後者遺臭萬年。
4、這種看法確實有確鑿的正史史料佐證,楊廣巡遊江都的奢華浪費的確十分驚人。《隋書》記載,早在大業元年(605)三月下令楊素營建東都的第二天,隋煬帝即釋出了“巡歷淮海”的詔書:“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讜言(正直的話)。”八月十五日即開始了第一次巡遊,因而開鑿通濟渠、疏通邗溝的直接主觀目的,確實是為了大規模巡遊。隋煬帝巡遊江都,乘船者總數最低限度的估計也在10萬人以上。在通濟渠上,“舳艫相接二百餘里,照耀川陸,騎兵翊兩岸而行,旌旗蔽野”。50天后,最後一條船才駛出。兩岸輓夫牽引前進,共有挽船士8萬餘人。南巡船隊和兩岸士兵總計在二三十萬人。沿途獻食從役者每天都在十數萬眾。佳餚豐盛,“後宮厭飫,將發之際,多棄埋之”。作黃旗三萬六千人儀仗,皇后儀仗隊、百官儀服很豪華。讓州縣採辦羽毛,地方官叫人民捕捉大鳥,四處網羅,幾乎殺完。州縣官上報民間歌謠:“天子造羽儀,鳥自獻毛羽。”
五、關於科舉制,百科裡說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隋文帝楊堅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為開皇七年(587),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所以很抱歉,開創科舉制的是楊堅而不是楊廣。
六、三徵高句麗充分證明了楊廣的無能和智力低下。楊廣第一次打高句麗派一百萬人親征,你說楊廣是搞笑還是蠢?後來自己發現錯了,停下來,命三十萬人帶百日糧食進攻,結果打到高句麗首都,沒吃的了! 餓得敗退,只剩幾千人。這種操作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啊。第二次出征時出現了楊玄感叛亂,隋煬帝不得不抽出精力來對付他,最後楊玄感叛亂得到鎮壓,可是被楊玄感賑濟的百姓也全部被隋煬帝坑殺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再次以失敗告終。但是隋煬帝始終沒有死心,於是在大業十年時,隋煬帝再御駕親征,討伐高句麗,誰知,三軍將士在到達涿郡時,相繼叛逃,隋煬帝為了對付逃兵,亮出了嚴厲的酷刑,可是他越是這般,將士們越是對他寒心,以致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再次失敗。
七、根據葛劍雄《我們的國家:疆域與人口》隋初為6000萬人,到隋末只剩下2500萬人。而戶數的對比更能反映出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隋初人口計有八百九十萬戶,而隋末僅剩下二百萬戶,少的六百九十萬戶人口去了哪裡?百度說得很清楚:隋朝末年,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成蒿萊。 加之災年饑饉,谷價猛增,百姓困苦,凍餒交加。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農民揭竿而起,計當時約百餘支,遍及全國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參加的人數達數百萬。後來,農民起義軍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崗軍。
八、看看楊廣北巡的歷史真相:突厥啟民可汗入朝來慶賀元旦,辭行時請皇帝北巡。初夏,煬帝調河北十幾郡鑿穿太行山,北達幷州通車道,到赤岸澤。兩個多月山路通。煬帝到薊州,建築御道三千里,寬五十丈。又發百多萬人增築長城,西起榆林,東到紫河。尚書左僕射蘇威力勸,高、禮部尚書宇文闇、光祿大夫賀若弼說:“對啟民太好了。”三個大臣因此無辜被殺,蘇威連坐丟官,內史令蕭琮回家。煬帝出巡雲中,逆金河而上,戰士五十幾萬,旌旗千里。宇文愷造觀風行殿,坐幾百人,可拆卸拼裝,車輪可以推移,修築行宮可以拉走,周長一千二百丈,用布蒙外表。繪製彩畫,樓櫓齊全,胡人在御營十里外屈膝跪拜,不敢騎馬。
-
8 # 文史宴
隋煬帝是典型的有大略而無雄才的帝王。為了穩固隋朝的基業,隋煬帝汲汲於改造社會,改變東亞的地緣環境,但是他主次不分,操之過急,又不聽諫言,苛待百姓,終於造成了隋朝的滅亡。
隋煬帝主政時,面臨的是魏晉南北朝數百年後,北周、北齊、南朝的基本勢力範圍尚未完全整合,朝中關隴集團獨大,四面外敵環伺的局面。雖然總體形勢在他爹隋文帝楊堅當政的年代有所緩和,但問題依然存在,他必須去加以解決。
於是,為了削弱關隴集團,隋煬帝經營東都洛陽,把統治中心移到洛陽,脫離關隴集團籠罩的長安;同時,隋煬帝改革官制,多提拔江南士人來制衡關隴集團,又創立科舉,從這條新的選官途徑選官,來打破關隴集團的壟斷。
為了整合北齊、北周、南朝的基本盤,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從北齊故地涿郡到北周故地洛陽,從北周故地洛陽再到南朝故地江南,為的是加強三地的經濟聯絡,使三地能夠整合為一體。
為了改善國際局面,隋煬帝在繼續奉行其父離間突厥,加以肢解的策略的同時,發大軍攻滅了青海的吐谷渾,以保證絲綢之路的安全,同時還打算經營西域,佔據絲綢之路上更大的貿易份額。為了防止東北亞霸主高句麗與突厥聯手,多次發大軍攻打高句麗。
但這麼多事情,理應是幾代人完成的,隋煬帝卻想在自己手裡全部完成,而且遇到不可行的事情強行給執行,不顧民生疾苦,遇見挫折又心志消磨,縱酒等死,其悲劇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回覆列表
隋煬帝作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歷史經常以一個昏君的形象出現,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而隋煬帝這個人更是複雜,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隋煬帝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一、年輕時文武雙全的大將軍,他統領隋朝軍隊橫掃南方的陳國,幫助他老爸完成了統一大業;
二、心狠手辣,為了皇位不擇手段,殺兄弒父;
三、好大喜功,三徵高麗戰敗,勞民傷財;
四、好色,著名的“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豈無不可”就出自他之口;
五、開鑿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但功在千秋;
六、創立科舉制,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可謂歷史之進步,促進了社會的公平與進步;
七、後期昏庸無道,任用奸臣,百姓起義,最後落得國亡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