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雨傘的傳說
-
2 # 地球知識局
在可預見的未來,當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共存的時候,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不可能和平相處。當然,這個不能和平相處是相對的,畢竟現在兩國仍然保持著表面上的和平,在敘利亞和葉門也不過只是發生代理人戰爭罷了。
兩者不能和平相處的原因很簡單: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都是教團立國,意識形態上根深蒂固地互相敵對,如果兩者發生了足以徹底改變這種互相敵對意識形態的和平事件或是戰爭的話,比如沙烏地阿拉伯推行十二伊瑪目派或是伊朗推行瓦哈比派,那麼,演變完了之後的沙特或伊朗就已經不是原有的那個沙特或伊朗了,問題也就不成立了。
目前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起源於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在那之後其立國之本就是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支派,可以說是該國高舉的理論旗幟,政權結構也圍繞神權結構建立,是天生就要反對遜尼派的。
同樣的,沙烏地阿拉伯的建國也圍繞著瓦哈比教團,無論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多麼不遵守瓦哈比派的教義,無論他們怎麼驕奢淫逸,在表面上他們還是要打著瓦哈比派的旗幟的,再加上佔據伊斯蘭教的聖地,沙烏地阿拉伯只要存在就會反對十二伊瑪目派。
所以這兩個國家只要國家性質不變,就會一直互相反對,除非他們徹底改變,沙烏地阿拉伯變得不“沙特”,而由其他家族統治或四分五裂,或者伊朗十二伊瑪目派的權威被推翻,國家性質發生改變,這兩個國家之間就會持續保持天然的對立。
當然這兩個國家中有一個倒下或者兩個都倒下也不是不可能的,隨著石油資源日益邊緣化,甚至沙特王室也看到了沙烏地阿拉伯慘淡的未來,他們在保住自家權威的意志上可以說不輸給北韓,剩下的就看他們的手段了。
-
3 #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鷸蚌相爭漁翁笑 亡羊補牢猶未晚
如果簡單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用兩句俗話概括一下:
寧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也不要相信美華人的嘴。
沙特伊朗能和平相處,比駱駝鑽過針孔還難。
沙特和伊朗只要還是按照現在的國策方針發展下去,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肯定會針鋒相對沒法和平相處。而且越往後,各種問題積重難返,各類矛盾逐步升級,兩國之間的一場血戰怕是在所難免了。
一、經濟利益之爭
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有很多誘因,但是說到底還是因為“錢”給鬧的。沙特和伊朗同屬於中東富得流油的國家,仰仗境內巨大的油氣資源儲量,搖身一變成了荷包鼓鼓的土鱉財主。有道是:人一闊,臉就變。所以無論沙特國王,還是伊朗領袖,都逐漸萌生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念頭,因此也就互相看不上眼了。
1、一山難容二虎
中東是全球最特殊的地區,不但因為地處“三洲五海”戰略地位及其重要,而且因為石油儲量佔到全球2/3。因此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誰想稱霸全球,中東乃必爭之地。換句話說,誰控制了中東,誰自然就成為了“全球霸主”。
沙烏地阿拉伯是中東面積最大的國家,其石油儲量佔世界約1/5,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僅憑這兩個硬性指標,足以令沙特成為中東的第一大國。
伊朗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石油儲量在中東眾產油國中僅次於沙特,是世界第四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要論綜合國力,特別是提到軍隊的戰鬥力,要說伊朗是中東二號大國似乎都有點貶低了。
同行是冤家。沙特和伊朗同是中東虎狼之國,同樣是靠賣油起家的緊鄰,種種矛盾和誤會自然不在少數,年深日久再加上別人挑唆,這倆同宗兄弟關係一度處在劍拔弩張的危險邊緣。
2、名正才能言順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沙特深知名聲與地位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年也嚐到了中東第一大國的若干甜頭。因此沙特早在聯合國成立之前的1945年3月,就積極響應埃及號召,協助組建了阿拉伯國家聯盟。這些年來,透過積極主導和參與阿盟一系列活動,獲得了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地位。
同樣做為歐佩克的重要成員國,沙特表現地比伊朗搶眼多了,同時沙特還主動結交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列強,成為美帝在中東的鐵桿盟友之一。更令許多人出乎意料的是,日前沙特國王“御駕親征”率領1500人的龐大使團訪問俄羅斯,打破了兩國60年敵對的僵局。
而在伊朗看來,這些“虛名”似乎都是浮雲而已,他們要的是倆字——實力,說具體點就是——軍事實力!因為伊朗經過這些年的國際風雲變幻,已經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伊朗人的思路也跟沙特明顯不同,這些年基本都是走的不結盟路線,自立自強,凡事依靠自己,也打響了不一樣的“伊朗”品牌,令敵對勢力或愁眉不展或聞風喪膽。
3、有錢就有一切
在國際上能夠展現中東國家土豪氣的,也非沙特莫屬。幸好沙特王室也並非敗家之子,除了全球採購豪奢生活用品之外,大部分錢還是好鋼用到了刀刃上,把沙特軍隊的武器裝備都換成了一流的美式裝備,F15戰鬥機、艾姆拉姆斯坦克、愛國者導彈等等大批先進武器,就連號稱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的以色列都感到眼紅。而且財大氣粗的沙特,最近又要跟老東家美帝簽訂千億美金的軍火大單了,首要的就是購置薩德系統。這還不算,沙特國王此次初訪俄羅斯的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跟俄方簽訂軍火訂單,據說雙方已經簽訂了購置S400防空導彈的訂單。
近年來沙特一連串的買、買、買,而且購置武器裝備堅持與時俱進,全部都是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大殺器。值得思考的是,無論是美帝的薩德系統還是俄羅斯的S400,沙特的戰略防禦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那麼放眼中東各國,沙特這是要防備誰呢?明眼人都能猜出來,不是防別人,正是為了防備來自伊朗自主研發的霍拉姆沙赫爾等各類導彈。
二、宗教信仰之爭
受到特定的歷史程序、民族性格、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東各國普遍信仰宗教。除了以色列信仰猶太教,各國基本上都是信仰伊斯蘭教。
儘管中東局勢不都是由於宗教問題引發,但所有中東問題的背後都有各派宗教勢力的此消彼長,既有外來宗教的入侵,也有宗教內部的派系鬥爭。
1、你走道我過橋
伊斯蘭教做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影響力之大、影響面之廣、信眾之多之虔誠,我想大概可以概括為“蔚為壯觀、震撼人心”八個字。
從古至今,伊斯蘭教大致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從中東各國乃至全世界穆斯林分部情況來看,遜尼派是佔了壓倒性多數的,兩派信眾人數比達到了9:1。
中東各國只有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三國屬於什葉派掌權,其餘諸國幾乎都是遜尼派穆斯林掌權。特別是伊朗做為全世界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兩大派穆斯林的對比卻與全球總體形勢恰恰相反,什葉派佔九成,遜尼派卻只佔一成。
說到這,本大仙想插問一個小插曲,就是請問美帝等西方列強是否特不欣賞什葉派呢?曾經富強的伊拉克已經被兩次海灣戰爭“修理”成積貧積弱的小國,敘利亞打了多年內戰也已經元氣耗盡、國不成國了。全世界就剩下一個什葉派掌權的伊朗,也被美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後快。比如最近特朗普就在聯大放話了,說伊朗這也違法那也違憲,總之是美國要退出伊核協議,然後的結果就是要重新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伊朗當然不服氣了,不但對特朗普的警告置若罔聞,而且繼續研發試射新型導彈。這包含的意思除了表達對美國的不滿,而且也在鄙視沙特:死心塌地跟著你美國爹,小心別給你帶溝裡去就行。正所謂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伊朗的牛脾氣,除了北韓,也真是沒誰了。
2、剪不斷理還亂
許多人都不理解,為啥沙特跟伊朗這兩個國家都信奉伊斯蘭教,卻有這麼大的矛盾呢?我想這就得說是民族特性決定的。沙特基本屬於阿拉伯人的天下,相對還好統治些。而伊朗的情況就有些複雜了,波斯族是主流佔到了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此外還有亞塞拜然、庫爾德、阿拉伯及土庫曼等少數民族。
波斯族主要聚集在伊朗,但是也有少量的人散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內。而庫爾德人雖然在伊朗屬於少數派,只佔到伊朗總人口的5%,但別忘了伊朗同時也是中東第一人口大國,就這些庫爾德人已經佔到了庫爾德人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差不多佔到了庫爾德人總數的近二分之一,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差不多佔到了庫爾德人總數的近五分之一,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差不多佔到了庫爾德人總數的近二十分之一。牽一髮動全身,這也就是為什麼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要公投獨立,土耳其、伊朗堅決反對的原因之所在。
沙特對庫爾德人本來也是持排斥態度的,但是一則是因為美帝支援庫爾德人,再則伊朗防範打壓庫爾德人,所以沙特對庫爾德人還是採取了暗中支援的態度。只可惜庫爾德人對沙特的態度並不怎麼友好,畢竟他們是從骨子裡忌憚阿拉伯人的。
3、扯不清動刀兵
世界三大宗教,除了佛教起源於古印度,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均發端於中東。所以這也是中東諸國全民信教的一個思想根源之一。信教可以修身養性,勸人向善,本來沒什麼不好。但是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往往是統治階層)利用,極易挑起不同教派之間的爭端。而教眾的虔誠一旦被引入歧途,其視死如歸的精神力量,會立即轉化為秒殺一切的可怕“肉彈”。
巴以衝突為什麼成為引發中東幾十年戰亂不斷的“罪惡之眼”?根本原因就是猶太人信仰猶太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兩大教義對這個世界的描述存在很大不同,所以雙方教眾總想依據自己的“聖經”讓對方皈依。再加上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充當“攪屎棍”,不時煽陰風點邪火,所以局面才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儘管沙特和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沙特屬於遜尼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而伊朗屬於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國家。這兩大教派的宿怨,從中國唐初時期就因為先知穆罕默德身後繼承人問題產生了嚴重分歧,遜尼派承認並接受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發所確立的行為規範和準則,而什葉派只承認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繼承人。
特別是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以來,伊朗建成了政教合一的“高度純潔的伊斯蘭國家”,其最高精神領袖霍梅尼,更是立志於徹底整肅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世俗化以及愈發嚴重的崇洋思潮。在伊朗當權者看來,西方文明的入侵,特別是基督教的滲透,會顛覆伊斯蘭教的正統地位,這是對真主最大的褻瀆,因此必須誓死反抗和捍衛。而沙特的親美路線,包括沙特一些列世俗化的改革,令伊朗非常反感和氣氛,遂視沙特為伊斯蘭教叛徒,為避免伊斯蘭教受辱,必須首先清理門戶幹掉沙特。
除了教派爭議,沙特王室其實最害怕的還是伊朗所謂的伊斯蘭革命輸出,要知道伊朗正是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之後,才建立了現在的共和國的。
總之,沙特和伊朗的新仇舊恨屬於“厚積薄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也只好是用拳頭說話了。
三、陣營派系之爭
戰後世界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而中東地區成了兩大陣營的“必爭之地”。蘇聯倒臺後,美國曾經風光無二獨霸中東若干年,此後俄羅斯異軍突起,特別是近年來以敘利亞反恐戰為契機,繼續與美國形成對峙。
1、大國鬥法的代理人
戰後,五次中東戰爭持續了幾十年,打慘了阿拉伯國家,成就了以色列的強國地位;兩伊戰爭打了8年,極大地削弱了伊朗和伊拉克的綜合國力;兩次海灣戰爭,美帝打殘了伊拉克,使之淪為中東地區的三流國家;法國帶頭、美英殿後,打著聯合國旗號滅了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
所有這些充分證明一個道理,中東是戰區,美帝為首的西方列強首先就是這麼給定性的。謊言重複三次也會變成真理,天長日久就連中東國家自己都覺得自己天生就是當炮灰的料,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要麼自己打別人,要麼別人打自己,最不濟也得聽聽鄰居家的槍炮聲。如非如此,反倒渾身不自在起來。
那麼既然要打,就是有所圖謀,因為只有渾水才好摸魚嘛。既然要鬥,就得劃分戰隊,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於是美帝就親手扶植了以色列小兄弟,還把主動投懷送抱的沙特收為義子。伊朗眼見得沙特有乾爹罩著,以色列開始集中火力招呼自己了,而且世界第一大國美帝又實在太過強大,所以……靈機一動,開始背靠俄羅斯,畢竟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嘛。
2、小國結盟的掌門人
儘管阿拉伯國家的戰鬥力乏善可陳,但沙特做為阿盟帶頭大哥,眾星捧月般地感覺令其在面對伊朗的時候,的確產生了“穿鞋的不怕光腳的”的心理優勢。伊朗不是傻子,好漢不吃眼前虧,嘴上不說心裡卻一直在嘀咕跟誰結盟的事。好在伊拉克如今淪為美帝砧板上的一塊肉,看來看去只有同為什葉派穆斯林掌權的伊朗可以依靠,於是兩伊迅速化敵為友達成共識。敘利亞看到了伊朗特戰部隊在打擊IS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強大戰力,也主動向伊朗丟擲了橄欖枝。就這樣,三個什葉派火槍手,被迫結成了戰略小集團。
除了沙特和伊朗,埃及和土耳其可以算作是中東另外的兩個大國。近兩年以來,埃及看到了伊朗的實力和潛力,前嫌盡棄與之恢復了中斷30多年的外交關係;土耳其考慮到共同對付受到美帝支援與忽悠的、越來越想坐大的庫爾德武裝的戰略需要,也頻頻示好伊朗。更令沙特感到恐懼的是,種種跡象表明,伊朗正在美帝打壓下投入了俄羅斯懷抱。
於是,才有了沙特國王訪問俄羅斯、打破兩國60多年的敵對關係的新聞。
3、中東和平的絆腳石
中東想要太平無事,首先就得搞好沙特和伊朗等中東大國之間的關係。而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實在不好解決。別說兩國本來就有仇有怨的,就算是硬往一起捏最終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何況兩國代表的是針鋒相對的兩大派勢力,其各自的幕後老闆骨子裡是不希望看到一個和平的中東的,所以兩國就算是做做樣子也得鬥上一鬥,這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問題。
經濟決定政治。有什麼樣的利益驅動,就會萌生為之服務的什麼樣的政治集團。沙特和伊朗,做為兩大敵對集團的“總經理”,其後臺董事會還要指望他們撈錢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別說它們自己也不想改變現狀,就算是想改善關係,董事局的董事長和董事們恐怕也不會同意。所以說是箭在弦上、根本停不下來。
不過倒也不用過於擔心,雖說沙特和伊朗和睦相處不符合各自幕後老闆的心意,真要是想開戰則更會妨礙老闆們的利益。因此可以說,沙特和伊朗這兩個“難兄難弟”,在世界格局不因為戰爭等因素髮生重大改變的前提下,最近幾十年下去也就這樣了。
回覆列表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和平相處,本身就是內部派系太多,都想各自為尊!簡單的說你能相信佛與耶穌親如一家嗎?不過短暫相處模式還是會有的,在對抗外敵(以色列)方面,或許大多數會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