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雅人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事情:

    經家長介紹相親的兩人約在電影院見面,等電影播放的期間聊起互相的家庭背景等情況。

    女孩說:我媽後來身體總是不舒服,還堅持不退休,我就說你們單位又不是沒別人能替你,還是休息吧。

    正常小夥也許會說:是啊,也到了該好好享受的年紀了。

    聰明點的小夥會製造更多的接觸機會:阿姨有去醫院看過了嗎?我有個朋友是醫院的,可能幫得上忙。

    再不濟,就是木訥點的小夥接一句:哦,我媽也退休了。雖然難聊了點但也不至於令人討厭。

    然而這個故事裡的男主卻說:哦,那你媽和我不一樣,我那個工作就沒人能替。

    情商低到這份上,相親脫單估計也就沒什麼希望了。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一些情商低的人:

    和他說話永遠要擔心冷場、擔心難堪,因為他的話題永遠以自我為中心;

    常常把不好的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和他相處永遠是如履薄冰;

    說話做事沒有分寸,喜歡戳人痛處;…

    在這個時代,情商已然成為了一項核心競爭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曾經以為,情商高就是油嘴滑舌、說話好聽。但直到我看了《人性的弱點》,我才明白:

    情商高的本質,是懂得真心實意地站在對方角度著想。

    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有以下3種特質。

    01

    江士頓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檢察員,他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在工地工作的員工們戴安全帽。

    以前,他一看到沒有戴安全帽的員工,就打著官腔批評他們,要他們遵守公司的規定。

    員工雖然表面上接受了他的批評,卻滿肚子不高興,而且常常在他離開後,又把安全帽拿了下來。

    江士頓察覺到這一點,於是糾正了自己的說話方式。

    下一次他發現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時候,便詢問他們:是不是安全帽的設計讓他們不舒服?需要怎樣改進?接著以令人愉快的聲調提醒他們: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建議他們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

    這樣做的效果比以前好很多,也沒有員工顯得不高興了。

    情商高的人,不會用無用的批評來解決問題。

    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

    小孩因模擬考的分數不理想而被父母訓斥了一頓,下一次考試因為緊張和壓力而考了更低的分數,只好偷偷把卷子藏起來不給家長看;

    男生沒買到演唱會門票而被女友責罵一通,導致吵架冷戰,錯過下一輪搶票的機會;

    下屬沒搞定一單生意、丟了一個客戶,被上司當著所有人的面劈頭蓋臉地羞辱,不但客戶回不來,連下屬也跳槽了。

    尖刻的批評與斥責,總是無濟於事。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會招致憤恨。

    因批評而引起的羞憤,常常會使得被批評的一方情緒大為低落,惡性情緒蔓延,非但不利於解決問題,還會使關係破裂。

    人性就是這樣,做錯事的人永遠不會責怪自己,每個人都不想被他人指責。

    哲學家杜威認為:人類天性中最本質的衝動,就是被人尊重的慾望。

    有研究證明:在學習方面,因好行為就得到獎勵的動物,要比因壞行為就受到處罰的動物學得快得多,而且能夠記住它所學的。進一步研究顯示,人類也有著同樣的結果。

    正如席萊所說:“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樣的,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

    情商高的人,不會將時間花在無用的批評上,而是會盡量設身處地地去想問題:他為什麼這麼做?怎樣才能讓他不這麼做?這比批評和訓斥要有效得多。

    下次你想批評某人之前,先問問自己: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02

    卡耐基曾向一家飯店租用大廳來辦講座,每一季度用20個晚上。在某一季度開始的時候,經理突然通知他要漲3倍的租金。

    他在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入場券早已印好分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知都已經公佈了,如果臨時取消損失會很大。

    他沒有像普通人那樣,怒氣衝衝地與飯店經理爭論、責備,而是拿出一張紙,給經理分析漲價的利與弊:

    “我無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只好被逼到其他地方去開講座。這樣你非但從我這裡拿不到一分錢,還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我的課程能吸引不少受過高等教育、水準高的人士到你的飯店來,你如果花5000美元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也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效果。”

    第二天,他收到經理的一封信,通知租金只漲50%,而不是300%。

    奧佛瑞教授有一句充滿智慧的忠告:“首先,喚醒他人心中的渴望,能做到者,可以掌握世界,不能的人將孤獨一生。”

    自私的人只會想著自己的利益,而情商高的人,懂得善用利他思維。

    那些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並能兼顧對方利益的人,永遠不怕無所作為。

    03

    卡耐基的學生伍頓在一家百貨公司裡買了一套價格昂貴的衣服,買回家卻發現,這套衣服會褪色,把他的襯衫領子都染黑了。

    他極為惱火地把衣服拿回百貨公司,找到了當時交易的店員,想要說明事情經過,卻頻頻被打斷。

    店員扯著嗓門、話中帶刺地說:“這款衣服我們賣出去好幾千套了,頭一回有人挑刺。”

    另一個店員也跑過來插嘴道:“黑料子的衣服一開始都會褪色的,這種價位的衣服都這樣。”

    兩個店員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挑釁地懷疑他的誠實、暗示他買的是不上檔次的產品。

    正當他想要發火大罵時,百貨公司的負責人過來了,他只用了三個步驟,就讓原本僵持的局面化解:

    首先,負責人讓伍頓從頭到尾地把經過說一遍,中途沒有插過一句話。聽完事情經過,負責人向他道歉,說沒想到這衣服會這麼差勁,這種不能滿足顧客要求的東西就不該賣出去。最後,提出解決方案:他想怎麼處理都行,百貨公司會完全遵照他的要求去做。

    聽完負責人的話,原本想把衣服退掉的伍頓改變了主意,詢問負責人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衣服不褪色。聽了建議後的他,最後成功解決了衣服褪色的問題。

    那些最愛挑剔、最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往往會在懷有忍耐與同理心的聆聽者面前軟化下來。

    情商高的人,善於聆聽他人的意見。

    與人爭論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不如站在對方的角度聽聽對方的意見。

    一些人之所以始終不能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原因是他們不願意用心聽他人說話,這些人在乎的僅僅是自己要說什麼,而對別人毫無興趣。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誇誇其談的人,缺的是好的傾聽者。

    真正擁有高情商的人,懂得如何真誠、耐心地去傾聽別人。

    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就,情商佔80%,專業技術、智商佔20%。

    為人處世的能力,有時候比智力和工作能力更為重要。

    擁有良好的情商,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而真正的高情商,不是靠鑽研談話技巧、說話技術就能夠練成的,最重要的是擁有一顆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的心。

    以此共勉。

  • 2 # 薇安說

    ▌1.雙贏思維

    從小我們在比較和競爭中發現自我價值,我們常認為自己的成功來自他人的失敗。即使合作可以帶來更大的利益或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我們仍想著我贏你輸,並且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競爭中。

    有不少人只想要得到他們所要的,他們一心求勝,凡事以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利益。這就是典型的我贏你輸的思維。

    還有些人希望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感,於是一味妥協,缺乏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誤認為這就是雙贏的思維,其實這是我輸你贏的模式。

    這些我贏你輸,我輸你贏的思維都無法讓成功走得更遠。

    高情商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一定會秉承雙贏的思維,他們正視雙方的分歧所在,總是想辦法達成雙方共同的目標。如果目標不一致,他們也會承諾開發出第三條共同目標出來。

    我的學員在接受我關於雙贏思維培訓後,曾經給我分享過一個她的成功案例。

    她不想妥協,但是租客看起來很不錯,而且她也想盡快完成交易。當她學會了雙贏思維後,她想有什麼辦法既不減免租金又能幫租客省錢呢?

    於是她給租客提了一個建議,為了更好的體諒租客搬家的難處,她會給他7天的免租期。這樣計算下來,雖然租金沒有減少,但實際上省下來的錢也達到了租客當初的期望。就這樣他們愉快的達成了目標。

    如果我們總是能夠站住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想法,

    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尋找互利互惠,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如果我們相信有第三個替代方案來實現雙贏的結局,

    那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將因良好的人際關係,獲得高效的發展。

    ▌2.先去了解對方,再讓別人瞭解自己

    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總感覺到很委屈,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被別人理解?我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卻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人際交往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索取之前,你需要先付出。如果想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援,你首先得想辦法瞭解對方。

    瞭解一個人難嗎?答案是,很難,但也不是很難。

    如果你不擅於傾聽,你永遠走不進一個人的內心。如果你懂得傾聽,你就會獲得信任和支援。

    我後來找了一個機會帶他孩子出去喝咖啡,孩子說,爸爸從來不願聽我說我的想法,他總是指責我上課不認真,對不起他當年為了陪伴我而放棄高薪的付出。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心中只有厭煩。

    史蒂芬柯維曾經說過,聽比說難上百倍。在這個焦躁的社會里,很難再找到人願意聽你說話,然後理解你,和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人們或者不願意聽,或者敷衍地聽,又或者好為人師,迫不及待地講大道理給建議。

    一個真正有效地傾聽,是具有同理心的傾聽。是放棄自我的動機,而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瞭解別人的觀點,感受別人的內在世界。

    同理心的傾聽,不代表你要認同別人的觀點,但是意味著你是真正在關心別人,並且真心想了解別人的處境。

    幾年前,我的秘書有一段時間對工作十分懈怠,工作錯漏百出。我和她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我剛開了個頭,她就哭了。

    我遞上紙巾默默地陪伴,直到她心情平復後,主動向我講述她因家庭的困難而影響了工作。我站在她的角度傾聽和理解,沒有指責也沒有給出建議,最後她在不斷傾訴中自己找到解決方案。

    很多時候,你只要真正去關心別人,具有同理心的聆聽,你就打開了別人的心扉。當獲得別人的理解和信任後,你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我去聽,而不是別人來聽我說?

    我會告訴你,當你學會去傾聽時,你的人際交流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因為人需要被瞭解,猶如生命需要空氣一樣重要。

    ▌3. 1+1>2的力量

    我帶團隊很多年,一直致力於營造多元化的團隊文化。如果一個團隊總是一個聲音,領導說的都是對的,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敢表達,那麼這就不是一個高效的組織。

    我常鼓勵大家公開挑戰我和他人的觀點,因為我知道每個人的知識點和視角都是狹窄的。而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個體的差異,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分歧中碰撞有可能找到最佳方案。

    當兩個人或更多的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時,就創造了團隊的力量。如果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想得都不是我贏,而是我們贏,這樣所創造出來的效能是巨大的。

    很多人在工作中自覺經驗豐富,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合作中忽視團隊的貢獻,喜歡採用一言堂的方式。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已經切斷了繼續前進和上升的道路。

    一個真正有效能的人都具有謙恭和感恩的心,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視野有限,懂得發揮團隊的力量,鼓勵和聆聽不同的聲音,從而利用身邊豐富的資源,創造利益最大化。

    我們必須學會尊重並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能夠鼓勵獨立思考並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時,我們就能夠對自己見解的片面性有更客觀的瞭解。

    雙贏思維和了解別人的這兩個習慣,是團隊合作的基礎。如果想獲得公眾成功,就一定要懂得發揮團隊精神來解決問題,抓住機會。

    沒有人不想成功,也沒有人不想過上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需要看到事物的本質,那就是透過互賴,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實現公眾成功。

    我20幾歲看到雙贏思維,同理心傾聽和珍視差異化合作的理念時,並未意識到養成這些習慣對自己人生有什麼意義。

    但是在歲月的敲打和錘鍊之後,當我不斷實踐這些理論,我體會到了習慣的力量。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信賴和支援,這些幫助我持續不斷的獲得成功。

    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怎麼樣才能成為高情商的人,到底怎麼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道理很簡單,熟讀並實踐這3個習慣。

    當你總是能夠從別人角度出發思考雙贏的結局,

    當你能夠真正的關心和聆聽他人,

    當你能夠珍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化,並將一群人走得更遠的概念深植於心,

    那麼你就能夠透過互賴協作,創造成功的人生。

  • 3 # 如歌視覺

    情商比較高的人,我認為有以下特點:

    1.待人熱情,開朗健談,善於與人打交道,在不同的場合中很快就能與陌生人交往,能言善辯,遊刃有餘,交際能力比較強。

    2.性格多愁善感,如林黛玉一般,一丁點小事也許就能影響到心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感情用事,內心世界非常細膩與敏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情商比較高的人,更具有浪漫主義情懷,在生活中、在與愛人的交往中,常常會製造出令人驚喜的小浪漫 。

  • 4 # 企業運營老楊

    1、懂得聆聽別人的觀點和感受的重要性。也知道怎麼才能做到真正“聆聽”。

    2、能做到“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3、懂得在合適時機採取合適方式向別人闡述自己的觀點。

    概括起來就是“禪宗”金句之一的“法演四戒”:

    勢不可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話不可說盡,說盡則人比易;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人必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金買入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