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拿山l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曹操和劉備的兒子們對比一下用現在的話說,劉備和曹操的兒子都是妥妥的“官二代”。劉備有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還有一個養子劉封,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甘夫人所生,後登上皇位,成為蜀後主。蜀滅亡後,被封為安樂公,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主人公。

    曹操一生妻妾成群,有名份的十三人,據說生子二十五位。在曹操的眾多兒子中,至今還為人記起的著名兒子也就是魏文帝曹丕和七步成詩的曹植。

    曹丕

    曹丕,曹魏的真正創立者,扯掉曹阿瞞羞答答的偽裝,直接將漢政權更名為魏,自封文皇帝,尊他父親曹操為魏武帝。曹植,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南朝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洛神賦 曹植

    曹操的兒子在父親死後,光大了自家的事業,父子三人更是文名傳天下;反觀劉備的兒子,在爹死後,特別是在保姆兼管家諸葛亮沒了之後,只能坐以待斃,束手就擒。

    再看看各位歷史人物對其評價

    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王崇:①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內無疏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括天下也。②鄧艾以疲兵二萬溢位江油。姜維舉十萬之師,案道南歸,艾易成禽。禽艾已訖,復還拒會,則蜀之存亡未可量也。乃回道之巴,遠至五城。使艾輕進,徑及成都。兵分家滅,己自招之。然以鍾會之知略,稱為子房;姜維陷之莫至,克揵籌斥相應優劣。惜哉!

    張璠:劉禪懦弱,心無害戾。

    孫盛:①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②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李特: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

    常璩:主非中興之器。

    裴松之: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

    朱敬則:若乃投井求生,橫奔畏死,面縛請罪,膝行待刑,是其謀也。馬上唱無愁之歌,侍宴索達摩之曲,劉禪不思隴蜀,叔寶絕無心肝,對賈充以不忠之詞,和晉帝以鄰國之詠,是其才也。縱黃皓,嬖岑昏,寵高壤,狎江總,是其任也。剝面鑿眼,孫皓之刑;棄親即讎,高緯之志。其餘細故,不可殫論。聽吾子之懸衡,任夫人之明鏡。

    俞德鄰:禪以闇弱之資,而又惑於閹豎,使無此讖,其能與魏爭乎?

    陳世崇 :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鄭玉:①孔明蓋社稷之臣也,今劉禪昏愚闇弱,縱使伊尹阿衡、周公輔相,亦必危亡而後已,雖百孔明,如之何哉?②孔明既死,劉禪卒就擒縛。及其入魏,屈辱百端,略無愧恥。豈惟劉氏之宗社不嗣,遂使高祖、光武含羞地下,抱憾無窮。

    羅貫中:①祈哀請命拜征塵,蓋為當時寵亂臣。五十四州王霸業,等閒拋棄屬他人。[32]②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

    潘時彤:可惜三分鼎,空憐六尺孤。大權歸宦豎,強敵問神巫。 斫石軍心憤,迴天將膽粗。山頭曾學射,一矢報仇無。

    方苞:亡國之君若劉後主者,其為世詬厲也久矣,而有合於聖人之道一焉,則任賢勿貳是也。其奉先主之遺命也,一以國事推之孔明而己不與,世猶曰以師保受寄託,威望信於華人,故不敢貳也。然孔明既歿,而奉其遺言以任蔣琬、董允者,一如受命於先主。及琬與允歿,然後以軍事屬姜維,而維亦孔明所識任也。夫孔明之歿,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馬氏君臣之瑕釁,雖北定中原可也。即琬與允不相繼以歿,亦長保蜀漢可也。然則蜀之亡,會漢祚之當終耳,豈後主有必亡之道哉!

    周壽昌:五丈原頭大星夜隕,至千載下猶有餘恫。廖元儉、李正方俱為武侯貶退,侯死皆痛泣而卒。李邈何人敢為此疏,直是全無心肝。使非後主之明斷,則讒慝生心,乘間構釁,恐唐魏元成僕碑之禍,明張太嶽籍沒之慘,不待死肉寒而君心早變矣。見疏生怒,立正刑誅,君子謂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蔡東藩: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

    這就是劉禪不善於治國,但獨善其身的處事原則保全了蜀地百姓免予戰火塗炭,自己又保全生命的一生!

  • 2 # 葉少456

    當說起劉禪的時候,大家都說劉禪是阿斗,敗家,但是事實是這樣嗎?當初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也就是說劉禪並不笨,然後都說沒了諸葛蜀漢就不行了,然而我沒記錯的話,沒了諸葛在劉禪的治下還存活了29年吧。

    還有,請注意一點,一蜀之大,其兵多不過十二萬,孔明所用八萬,常留四萬,以為更代。蜀之所以強者,以孔明不盡用之。及蜀之亡,尚有十萬二千。數年之間,所折者不過二萬耳。也就是說蜀國要亡的時候,兵力尚有十萬二千,也就是說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治下兵力並沒有大幅度減少。

    鑑於諸葛亮時期基本上都是諸葛亮把持朝政,劉禪這個皇帝就像個吉祥物(這是事實不是黑),所以就不提諸葛亮時期了,就提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執掌的時期說起。

    首先,從劉禪執掌開始,蜀漢再無丞相(有說廢除丞相制的有說不設丞相的,總之結果就是沒人再當丞相了),把丞相變為大將軍和大司馬,開始進行分權,不再讓部下一家獨大

    其次,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來投奔蜀漢,但因為不認識蜀中道路而迷路,因為山路難行,夏侯霸下馬步行走破了腳也還是找不著路。劉禪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接應。劉禪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

    劉禪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輕描淡寫就把仇恨瓦解了;

    然後,都說劉禪期間黃皓把持朝政,迫害忠良,臣無直言,然而尚書令樊建支援黃皓,結果什麼事都沒有,羅憲得罪了黃皓,結果後面還成為了右大將軍閻宇的部下,有大哥罩著;姜維啟奏劉禪將黃皓處死,劉禪不同意

    黃皓還要向姜維這個要殺他的人謝罪(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然後黃皓其實一直想弄掉姜維,然而最終彈劾姜維要劉禪收回兵權把兵權交給閻宇的的卻是由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董厥平尚書事,實際上黃皓是一句話可以概括的,就是劉禪對姜維說的那段話: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其實黃皓只不過是劉禪用來制衡姜維的一個手段而已,真以為他有多大權力啊,其實從諸葛瞻那段話就知道其實劉禪的城府深得很: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日:“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證明了蜀漢其實一直都是權臣在鬥,但是權臣不管如何在鬥,但是卻能由劉禪始終把控,並且對劉禪始終忠心(南中監軍霍弋請求支援,姜維在劉禪投降之後還想幫助劉禪腐國,羅憲在聽到劉禪投降之後,力抗陸抗),這不是一個無為的君主所能做到的。

    接著,就是議論最大的就是劉禪投降,大家都說劉禪擁有那麼大的優勢,為什麼要面對鄧艾投降

    首先,要確定是否有那麼大的優勢,蜀漢總兵力上面說了,當時是十萬二千,東線的閻宇、羅憲鎮守方面要佔去一部分兵力,南中多年起義不斷,為了鎮守也要佔據不少兵力,姜維帶領的大軍又被鍾會給拖住了,諸葛瞻帶領的大軍在綿竹被破,也就是說蜀漢能打的武將都在外面,兵力大多也派遣在外面,那麼,本城能有多少戰鬥力呢?

    如果說背城一戰,難道真的要拼盡最後一兵一卒嗎?這樣對待臣民,是真的好事嗎?

    最後,可能會有不少人都認為劉禪是和平派的,不想大戰,其實這就錯了,劉禪恰恰是鷹派的,在他執政期間北伐中原的次數恰恰比諸葛時期還要多,而作為一個鷹派,好戰分子的君主來說,會是無為之人嗎?即使投降後的一句樂不思蜀,也能看出他的大智若愚。

  • 3 # 孤狼嘯月31600808

    劉禪並不昏庸。後人認為劉禪是軟弱無能的昏庸君主,有兩個很大的原因,一是鄧艾兵臨城下之時,劉禪沒有率領士兵做抵抗,而是接納了譙周投降的建議,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二是司馬昭在宴中演奏蜀中樂曲時,劉禪沒有一絲的傷心,還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禪十七歲登基為帝,劉備在遺詔之中,囑咐他諸事都要和諸葛亮討論,無論政事大小,都要聽從諸葛亮的決策。在當時,他實際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手中並無實權。諸葛亮曾經誇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的形象歷來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他不會奉承迎合劉備來說違心之語,由此可見劉禪是聰慧的。所謂“大智若愚”,詮釋的最完美的就是他了。若他不聰慧,真有那麼昏庸,他如何在帝位達42年;若他不裝聾作啞幾十年,怎麼會有一個平和安祥的蜀漢。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就去世了,剩下30年的君王之路都是劉禪一人走過來的。若真沒本事,昏庸無道如何在那麼動亂的三國生活下來,怎麼在君位之上安安噹噹地坐著,又怎樣讓蜀漢百姓生活地安寧。

    劉禪的投降與“樂不思蜀”,恰好說明了他胸中有丘壑,心裡有百姓。大軍進犯,失敗是必然的,作為一國君主,並不是只要自己英勇就好,他身上還承擔著千千萬萬的蜀漢百姓的生命,如果不投降,蜀漢必將血流成河。而在司馬昭的問話之時,若他表現一絲傷感,必會引起司馬昭的戒備,後果不知會怎樣。劉禪並不昏庸,反之他聰慧,是真正的心有百姓。只是他生於亂世,身為帝王,手中卻無實權,一切只能歸於無奈。

    有個典故叫“扶不起的阿斗”,說的就是劉備的兒子劉禪的故事,說他軟弱不能,不思進取,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即使有諸葛亮的輔佐也沒有用,最後江山也落到了別人的手中。到現在,人們也常常將那些不思進取,沒有進取心的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於是,從古到今,劉禪在人們心中昏庸的形象日漸深刻,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外貌從劉禪的個性特點來進行分析。在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上,劉禪體現出大度和忍讓。首先,劉禪在繼位的時候才十七歲,劉備在臨終前叮囑他要凡是都跟丞相進行商量,都要聽從丞相。於是乎,所有的事情劉禪都是按照丞相的意思辦,對於掌管大權的諸葛亮,劉禪也做到了謙讓。

    其次,劉禪對於諸葛亮的治國策略都予以支援,儘管有所不和諧,但是劉禪還是選擇相信諸葛亮的行事方法。諸葛亮發動勞民傷財的北伐戰爭,劉禪並不是很同意,但是考慮到蜀國的穩定,劉禪還是選擇了支援諸葛亮北伐。

    再次,劉禪不僅對諸葛亮百般忍讓,對於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因為叛亂被殺,劉禪沒有對魏延進行否定,而是說既然已經獲罪,仍然念及之前的功勞,賜予棺材安葬他。這一點能看出劉禪對臣子的寬容,不會因為叛亂而把之前的功勞全部抹掉。

    最後,劉禪因為生活開始腐化,受到了大臣的勸諫,劉禪也沒有因此大怒而殺掉他們。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劉禪採取不輕易用武,而是選擇將事情化小的態度。

    魏軍在滅掉蜀國之後,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被留在了成都。到了鍾會、姜維等人發動戰爭之後,司馬昭又覺得將劉禪留在成都不太適合,於是又將他接到了洛陽城中。劉禪到了洛陽之後,司馬昭為了穩定民心,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身邊的大臣將近五十餘人都封了候。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發生在劉禪投降之後的故事,主要是說把江山讓給了他人,還在那裡開心地大笑。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典故具體的故事吧。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宴席,邀請了劉禪和他的大臣來參加宴會。在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叫表演者演了蜀國的節目,當時的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想起亡國的痛苦,幾乎都要留下眼淚。只有劉禪在那裡咧開了嘴巴大笑,看得還特別有勁。司馬昭觀察了他的表情,在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一點感情,即便是諸葛亮活到現在也不可能將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過了幾天,司馬昭見劉禪便問:“你想念蜀地嗎?”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裡很快樂,不想念蜀地。”劉禪的隨從郤正知道這件事後,便教導劉禪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你就哭著說:‘先人的墳墓都在蜀地,我日夜思念那裡。’這樣司馬昭可能會被感動,就放我們回去了。”果然,司馬昭又問他,他便照著郤正說的回答,司馬昭說:“為什麼聽起來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一驚,瞪大眼睛說:“您是怎麼知道的,確實是他教我的。”左右隨從的人聽後都笑了。

    世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看待三國時期的人物都多有偏頗。劉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後主,在演義之中,他的形象是庸碌無為的懦弱君主,一生毫無建樹,亡國後還在洛陽安逸渡日,對於蜀國毫不懷念。他一直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口口相傳於世人之間。

    然而劉禪真的如此無用嗎?他17歲登基為帝,在帝位42年,是三國時期為帝最久的,就是在中國的封建王朝裡,他作皇帝的時間也是排的上數的。在和平時期做一個皇帝都不容易,更不必說是動盪的三國年代。《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曾多次誇獎劉禪聰穎智慧,且他在《與杜微書》中也稱讚劉禪天資仁敏。諸葛亮自是不必說違心之話,而劉備也不是不會識人之人,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政治家,蜀漢政權就是他們兩人一手建立起來的。所以劉禪不會是愚笨之人。

    劉備去世之後,雖說劉禪繼承了帝位,但是蜀國的實際權力還是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上。君臣相較,國必傷之。劉禪對諸葛亮的處處相讓,不和他爭辯高低,不是他懦弱,反之說明了他心志的堅忍。

    樂不思蜀,是劉禪被後人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蜀國原本就是三國之間最弱的一個國家,蜀國的國力是年年在後退,亡國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向魏國投降。沒有一個在金字塔頂峰做過國君的人會願意去做人家的臣子,但如果他不降,蜀國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司馬昭設了一場鴻門宴,若他不說樂不思蜀,不做出這樣的行為,那些蜀漢舊臣們必會遭到司馬昭的截殺。說他愚笨,倒不如說他是大智若愚。

    當時鄧艾與鍾會分別進攻蜀漢,蜀漢主要的軍力都由姜維率領與鍾會對戰,而鄧艾此時偷渡陰平兵臨城下,諸葛瞻戰死在綿竹。劉禪手上沒有軍隊與鄧艾相抗衡,在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投降。

    首先,綿竹是成都的最後一道防線,諸葛瞻和黃崇的軍事能力都不錯。但是諸葛瞻戰死,綿竹失守,鄧艾率領大軍直接到達成都。朝中很多大臣子都人心惶惶,全都沒有了主意。臣子們向劉禪提出的建議不是逃亡東吳就是要求南下,沒有人說要堅守城池,他們不覺得蜀漢能逃過此次大劫。想的都是逃亡之策,而不是堅守之法。

    其次,成都內的軍隊實力不及鄧艾,在當時的情況下,反抗只能產生更大的傷害。而且如果劉禪真的與鄧艾打戰,蜀漢的都城成都就會成為主戰場,那麼千千萬萬的蜀漢百姓因為這場戰爭會家破人亡,成都地區會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且這場戰爭還一定能打的贏,如果堅持到姜維的援軍,贏了,但是蜀漢在短時期不能承受第二次戰爭。東吳和魏國隨便哪國來攻打,都是必敗之勢。如果還是輸了,那麼亡國的百姓,他們的生活會更加的困難。劉禪是蜀漢的君主,他的選擇將會決定整個蜀漢百姓的生死,有哪個君主願意做亡國奴,願意做投降者。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只要他心裡有百姓,他就沒得選擇,只能投降。

    後人因為劉禪不戰而降,覺得他特別的昏庸,並給他冠上了“扶不起的劉阿斗”的稱諱。什麼樣的君王才能算好君王呢。

    世人都認為劉禪是個無能的人是個弱智,樂不思蜀是多麼的懦弱。其實很多人認為劉禪非常聰明能幹的皇帝。三國志中有寫到說,諸葛亮曾對射援稱讚劉禪的智慧,射援又把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訴劉備,劉備應該感到高興,並給予獎勵。諸葛亮是何等驕傲的人,所以絕對不會阿諛奉承,由此可見劉禪絕對是一個聰明人。

    在被成王敗寇的思想薰陶後,人們似乎越來越不願意接受失敗的英雄,似乎活的轟轟烈烈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劉禪的不戰而降,苟且偷生一直讓劉禪是個反面人物。打仗死的還是士兵,受到傷害的還是百姓。如果抵抗太強的話,可能還會被屠城。魏國不是沒有屠城的經驗,因為曹父的死,徐州被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保全子民,劉禪決定投降。就因為這樣,劉禪有了賣國的罵名。有人想說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劉禪為什麼不能被讚揚,難道這樣的他不是英雄麼?難道僅僅因為他是失敗者,所以就不配擁有榮譽?

    劉禪之所以被大眾所熟知,完全是因為在蜀國被滅後,劉禪在司馬昭的宴會上所回答的那句樂不思蜀。這也是劉禪被認為是扶不起的阿斗的主要原因所在。這或許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表現。殊不知,如果劉禪當時不這麼說司馬昭會留他一命嗎?

    司馬昭如果想殺劉禪,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作為階下囚的劉禪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所以想要保全自己性命,必須讓司馬昭認為他是儒弱無能的,認為他已經放棄反抗的。所以樂不思蜀的這個形象正是劉禪最好的偽裝,這樣的形象才會讓司馬昭放心,才能保證劉禪自己的性命。這在當時身處絕境的劉禪最好的選擇,稱得上是上上之策。這樣行事的劉禪難道稱不得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

  • 4 # 靈魂的感觸

    說到劉禪,大家一般會想到這兩個詞——“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阿斗是劉禪的小名,“扶不起”三個字極具諷刺之意,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也是來源於劉禪,意思是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快樂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總之,劉禪給後人的印象多是不好的,為什麼後人會對劉禪的評價如此之低呢?下面我來談談這其中的原因!

    毫無骨氣的亡國之君

    公元263年,魏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蜀漢主力由姜維所領擋鍾會大軍於劍閣,然魏將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蜀將諸葛瞻戰死,危急之下,劉禪聽從大臣譙周之意,不再做抵抗,舉國投降,蜀國滅亡。蜀漢的亡國可謂是死得”毫無骨氣“,大將尚在外拒敵而君主卻主動投降,這也是大家最詬病劉禪的一點。歷朝歷代都有亡國之君,但像劉禪這般毫無節氣的實在不多,亡國之君本來就很難得到後世的好評,更不用說像劉禪這樣的了!

    心無家國的言行

    在劉禪投降被俘虜到洛陽之後,有一次魏國權臣司馬昭大擺宴席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期間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蜀臣見此無不思鄉落淚,唯獨劉禪看得喜笑顏開,司馬昭見狀,亦對賈充說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這也被後來大家引說為”扶不起的阿斗”。後來,司馬昭在接見劉禪時問劉禪是不是思念蜀地,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如此無心無肺的言行,後世又怎會有好的評價。

    現在經常能見到一些網友為劉禪正名,說他並不是昏庸無能之主,後世對他的評價不公。說實在的,劉禪確實不像演義小說裡的那般昏庸,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能獨掌蜀漢大權,維持蜀漢30多年不亂,可見其並不昏庸。但是他為求苟活的無恥言行也是事實。有人說劉禪這是大智若愚,明哲保身的一種做法,但像這樣不顧尊嚴,盡折氣節,無視孝義換來的苟且偷生,這樣的“明哲保身”之舉又有何意義?楚霸王自刎烏江,贏得了後世的尊重!文天祥的不屈就義,備受後人讚揚!而劉禪這樣毫無骨氣的苟活又怎能不被後世詬病!

  • 5 # 暗暗CLOSED

    不是該反問他憑什麼能評價高麼?任用人才?發展國力?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一樣都沒有,除了啃老本苟延殘喘了幾十年,敵人一來就只有跑和降,以成都之堅固,能是鄧艾那點人能迅速攻下的嗎?如果說司馬昭大軍壓境,那麼劉禪投降還是說得過去的。有人說,劉禪面對魏國能堅持三十年很厲害,然而我看是諸葛亮留下的一幫子人很厲害,蔣琬費瑋董允姜維張翼廖化王平馬忠等等,劉禪自己用了些什麼?黃皓?劉禪乾的最多的是什麼?擴充後宮。玩玩玩。是,劉禪仁慈,殺戮暴行什麼沒怎麼幹過,劉禪談不上千古最差,也肯定不是最傻皇帝,也許一個統一的朝代,他還能勉強當個守成之君,但是也就那麼回事而已。扶不起就是扶不起,會掩飾會慫代表是好皇帝嗎???

  • 6 # 每週熱點關注

    評價是因為對比才會產生的,一般情況下,開國君主都是歷經千難萬阻才建立的國家,到了王國君主都會才很短時間因為自私而亡國。劉備從賣草鞋到帝王,從北邊轉戰全國各地最後建國西南,從身邊兩個兄弟到一幫猛將能臣追隨,是劉備自身能力體現更是劉備千難萬阻的寫照,劉嬋守不住家業,又走了親近宦官的昏君道路,評價高才怪哦!

  • 7 # 恬然滋味

    劉禪的後世評價為什麼那麼低?令人失望!令對蜀漢正統抱有正面期望的人極大的失望了。 為什麼呢?因為蜀漢二世亡國。劉禪是亡國之君。劉禪是能戰而降的亡國之君。劉禪是受關注的能戰而降的亡國之君!世事總是過與不及。誰的筆下不流淌著情緒呢?“四十三年真命主”,臨難失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NH48女團在直播時多次喊呼救,疑發生霸凌事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