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書居
-
2 # 忘川星玉
隨著海昏侯墓的發現,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子海昏侯熱。比如關於海昏侯那個時代的電視劇,紀錄片層出不窮。
當然了很多人都認為海昏侯是貶低劉賀侮辱劉賀的意思。因為昏讓人輕而易舉的就聯想到了昏庸,無能。實際上真的海昏侯這個封號是貶低劉賀嗎?當然不是的。
今天,在漢字中,昏代表的意思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貶義的。代表著昏庸,無知,無道。例如昏君就被用來形容暴君,壞的君主。但是海昏侯真的就是說劉賀昏庸的意思嗎?實際上不是的。
昏在古代是代指落日的意思,而海則用來代指天下。例如劉邦作詩曾有威加海內的說法。實際上海在古代是大河,大池的意思,用來代指天下。所以海昏侯的意思實際上是用來代指劉賀是退位的天子,反而不僅沒有貶低侮辱的意思,反而有尊重之意。畢竟是劉賀做皇帝27天就匆匆退位,海昏侯意思就是退位的天子的意思,反而是尊重劉賀的意思。海昏侯爵位一直傳到了西漢末年。
由於中國歷史的不斷髮展,實際上漢字在幾千年的不斷變化之中其古今含義也已經不同,所以我們認為海昏侯是侮辱貶低劉賀也就情有可原了。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例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俘虜。被封為昏德公和重昏公。我們今天可能受到電視劇等的影響覺得重昏公和昏德公是罵,侮辱兩位退位的皇帝。實際上並不是的。昏在古代並不是貶義詞,而是代指落日,也就是退位的天子,一般人想要在封位中使用昏字,反而是沒有資格的。昏德公更多的含義是對宋朝皇帝的尊重。而不是人們認為的侮辱的意思。
而劉賀起先在霍光專權時期是沒有海昏侯封位的。因為霍光對劉賀素有怨言,並不喜歡,什麼爵位都沒給他,只是將他驅逐回家,連以前的王位都沒了。而漢宣帝親政後,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封劉賀為海昏侯,這無疑對劉賀可以說是恩重如山,並且這個封號也承認了劉賀是退位的天子,不僅沒有侮辱,反而是尊重劉賀的做法,。漢宣帝的這一做法,讓朝中大臣紛紛稱讚,世人無不稱讚劉賀寬宏大度。
所以我們看電視劇演的,好像是昏德公,重昏公是侮辱的意思,實際上並不是。漢字在今天演化了幾千年,古代的含義和今天含義有的相同但是有的已經不同,。我們不能僅僅只用今天漢字的意思去理解古代漢字的含義,那樣鬧出笑話可就不好了。
在考古中,考古學家一般都會參照那個時代的漢字的含義去解讀出土的文獻,記載等,這樣才保證了考古結果的嚴謹性。如果只是按照今天的漢字意思解讀古文,相信會鬧出很多笑話的。
-
3 # 市井講史
關於劉賀為什麼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可能多數大致瞭解劉賀經歷的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海昏侯”這個封號是不好的,它應該是與劉賀生前27天干下一千多件荒唐事,而招至廢黜帝位的經歷有關;應該是其為人昏亂,處事荒唐的代名詞;也應該是漢宣帝有意貶低其人品差而刻意授此封爵給他。不過從大量歷史資料記載看,我們稍微深入瞭解一下“海昏候”與古地名“海昏縣”的淵源,就會明白其間的關節了。
其實,這個問題的邏輯可以簡單理解,就是隻要我們弄清楚“海昏侯”的封爵,是否符合西漢時因地而封的“郡縣立國”封爵制度,如果符合那就排除了其它說法,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其中確實大有說道。
據史載,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親政,在面對前廢帝劉賀時,漢宣帝認為當時劉賀被監控居住十幾年,對他的帝位早已毫無威脅,所以為體現自己寬仁大度和不忘同宗之情,便下詔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封地就在當時的豫章郡海昏縣(即今江西省境內)。《漢書》就記載,劉賀受封后,隨即“就國豫章”,顏師古注中還說“海昏豫章之縣”。由此可見,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是遵循依“郡縣立國”原則進行的,應該並無貶損之意。
但“海昏”之名確實極易讓人望文生“貶”義,那麼,“海昏”之名到底是何來歷和含義呢?這個說起來也比較複雜,我們只簡單瞭解即可。漢代人所說的“海”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海並不一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說“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就是說漢代人所認為的海就是能“納百川”的天然大池,也就是今天的很多湖泊在那時也被認為是海,海昏縣的“海”應該是對鄱陽北湖的前身彭蠡澤的泛稱。“昏”在此的淵源就更復雜一些了,有學者認為這裡的“昏”應與“婚”相通,在古籍中有“妻父曰昏”之說,古代士人取妻習俗都是約定在黃昏之時進行,所以這裡的昏與婚有相通之意,“妻父曰昏”的“昏”之前配上彭蠡澤的“海”,正可理解為海昏縣之地實為天然大池彭蠡澤之“父母”,即其百川來源之發祥地。
-
4 # 梅里一了
謝邀,不是,劉賀雖做了幾十天的皇帝,但荒淫無度,被霍光等人廢之,成為漢廢帝,貶回原籍,淪為庶民。漢宣帝將其由山東鉅野縣移至江西海昏縣(今南昌),賜以侯爵之名,一是為了移其根,以免在故地生事。二是為了撫其心,給個待遇發工資,讓你自得其樂。正因為有這個待遇,才有今天考古的驚人犮現。
-
5 # 生猛歷史
伴隨著近年來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曾經在位二十七天的漢廢帝劉賀其人其事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劉賀是漢武帝之孫,從小承襲昌邑王爵位。漢昭帝去世後無子,權臣霍光擁立昌邑王劉賀為帝。沒想到這位傀儡不僅智商低下,而且肆意妄為。霍光將其廢黜,立漢武帝另一位孫子為帝,即漢宣帝。漢宣帝等霍光死後大權獨攬,剷除霍光一家,為一代明君,後來派人探視被軟禁的劉賀,封他為海昏侯。
海昏侯墓園航拍圖海昏侯墓園航拍圖
對於完全不瞭解相關歷史的人來講,從第一印象上,就會覺得一個“昏”字不是什麼好字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昏君”、“昏庸”等詞。瞭解到這位廢帝是被權臣霍光趕下臺的,人們往往會認為這裡的“昏”應該就是“昏庸”的意思,是朝廷對這位廢帝劉賀的故意羞辱。有學者就持這種看法,認為“海昏”就是“晦昏”,漢宣帝以“海昏”作為劉賀的封號,寄寓了特定的政治意義,那就是對這位昏庸的廢帝道德、行為和執政表現的全面否定。漢宣帝透過這個封號想要羞辱和徹底否定劉賀。但是也有學者經過研究後否定了這種看法,認為漢宣帝不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起一個帶有侮辱性的封號。“海昏”就是西漢豫章郡下的一個縣名。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是以海昏縣為劉賀的食邑,屬於以封地原有的地名來做封爵號,是西漢時期封爵最為通行的做法。
“劉賀”印章
首先,漢宣帝不會也沒有必要羞辱劉賀。從當時的政治局勢來看,當時的劉賀已經是廢帝,被軟禁在原來的昌邑王宮中,遭到嚴密監視,對漢宣帝的帝位沒有任何威脅。漢宣帝把形同囚徒的劉賀冊封為海昏侯,以海昏縣為其食邑,目的也是給其部分生活來源,使得他不至於坐吃山空,是一種帶有善意的安撫,這頗符合漢宣帝本人的性格。
漢宣帝像
其次,漢宣帝不可能羞辱劉賀。劉賀畢竟是漢宣帝的長輩,兩人有親緣關係。在政治上,漢宣帝早年流落民間,在霍光廢黜劉賀後,才被霍光擁立而登上帝位,所以說劉賀的廢黜成就了漢宣帝的即位。更重要的是,劉姓皇族和朝內高官對權臣霍光獨攬朝政、擅行廢立積怨甚久,劉賀作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本就可憐。漢宣帝無論是出於對自己帝位的考慮、對劉賀的憐憫還是對皇族的安撫,都應該好好安頓劉賀,不可能加以羞辱。
另外,有史料記載,在東漢建武年間,有沈戎說降強賊,光武帝劉秀為表彰其功績,封其為“海昏侯”,沈戎辭謝不受。光武帝距西漢時期不是很遠,如果“海昏”真的帶有貶義光武帝不會不知,又豈會以此來表彰賢良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海昏”只是一個普通的地名,並不帶有羞辱含義。
參考文獻
《漢書》
《新唐書》
辛德勇:《海昏侯劉賀》
-
6 #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海昏—地名,屬於西漢豫章郡管轄的一個縣。位於今江西省永修縣西北部。
由此看來漢宣帝貶低劉賀的是其爵位,由王變侯,並非是用“海昏”兩字的表面意思來為劉賀做定位。
劉賀其實很無辜,整天無憂無慮當著自己的紈絝王爺,突然天降餡餅,進宮當了27天的皇帝后又被廢掉,再回去的時候變成了侯爵,自己反倒不能生氣,還得樂呵呵的回到封地。霍光當時也有感而發悲傷的說了一句話:王行自絕於天,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愛,臣長不復左右。我想這應該是霍光發自內心真誠的道歉話語。但是被廢后的劉賀沒有回覆自己諸侯王的地位,只給予了其作為原諸侯王時的物品,賜湯沐邑兩千戶而已(這也是海昏侯墓能夠發掘出大量王級陪葬品的原因)。
打落塵埃的劉賀在自己昌邑封地內的國號被除,改為山陽郡(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在漢宣帝的秘密授權下反受當時山陽郡守張敞的節制,而漢宣帝能夠成功消滅霍氏可見其心謀權術,這樣的帝王對自己的前任劉賀同樣會心存忌憚,在高階諜報人員張敞長時間的接觸與嚴謹的分析下得出結論並向宣帝報告:原昌邑王劉賀不足為懼,宣帝劉詢才真正放下心來。
或許是因為劉詢心有愧疚又或許是念在其是同族叔父的份上,於公元前63年下詔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四千戶,從山東遷到了江西。
從劉賀一事上可以看出帝王皇族間的冷漠無情和權利鬥爭中的殘酷。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造就了霍光的威名,成全了劉詢的帝位。
-
7 # 流帆
看到這個問題,不請自來,因為這兩天正在寫一個關於海昏侯的文章,所以正好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劉賀被封為海昏侯是不是漢宣帝貶低他的意思,依我看,恰恰相反,不僅沒有貶低,更顯示了朝廷的皇恩浩蕩。再說漢代的王侯都是以地名為封,又有自己的封地和食邑,海昏一詞並不是為劉賀而設的。
“沉海昏,立吳城”這是一句在鄱陽湖西岸流傳很廣的民謠。但是何為海昏,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海昏侯這個聽起來並不好聽的封號,是不是因為其昏庸無能而對其的惡稱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古人對於大的湖泊成為海,而昏怎麼太陽落山之意,表示方位是西,“海昏”一詞則是表示“鄱陽湖以西”的意思,這沒在劉賀來之前就已存在。
被廢后的劉賀,返回原封地昌邑,但是被削去王號,只享受著2000戶的食邑。漢宣帝即位後,內心任然忌憚這個漢廢帝劉賀。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九月中,漢宣帝派大臣張敞進去察看情況,當時劉賀二十六七歲,臉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鬍鬚很少,身材髙大,患風溼病,行走不便。經過試探,使臣認為劉賀天性清狂不惠, 毫無仁義,漢宣帝因此判斷劉賀不值得忌憚。所以在才在直到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劉賀被漢宣帝改封為海昏侯,送到豫章郡,並在距南昌60公里處建城,食邑4000戶。但之後不久仍被揚州刺史柯上報宣帝,說劉賀想做“豫章王”,於是又被削去3000戶封邑。
這樣的結局對於劉賀來說已經相當幸運了,雖然比不上每當皇帝之前的昌邑王的財富和地位,但是你畢竟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並且還失敗了,作為失敗者還可以全身而退,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古往今來,凡是染指皇位又失敗的人又有幾個可以善終的。
所以說漢宣帝還把之前的廢帝封為侯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寬容,讓你可以安穩,無憂無慮的度過你的後半生,劉賀是幸運的。
回覆列表
漢昭帝英年早逝後,權臣霍光選中了昌邑王劉賀做漢家皇帝。在劉賀登基稱帝二十七,霍光又以劉賀“行昏亂”為由,將其廢黜。由此劉賀不僅被廢去帝位,連爵位也被褫奪了。直到漢宣帝剪滅霍光集團後,才重新封授劉賀為海昏侯。聯絡到劉賀以“昏亂”留名史冊,人們不免會問,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是不是也帶有貶義呢?要理清這個問題,就得對“海昏”的內涵做一番梳理。
關於“海昏”的內涵,有四種說法最廣為人知。一種認為,昏是西方的意思,而海指的是鄱陽湖,“海昏”指的是鄱陽湖的西面。另一種是主張,“海昏”是地名,海說的是大池,即彭蠡澤,昏通婚,意思就是“海昏”位於彭蠡澤的水源之地。還有一種認為,“海昏”不是地名,而是取“晦昏”之意,是對劉賀道德水平、行事作風和執政表現的概括。這也是多數人懷疑,“海昏侯”是漢宣帝貶低劉賀的意思。最後一種是認為,“海昏”是縣名,“海昏縣”是劉賀的封地。
第一種論斷目前已被推翻。據著名歷史地理研究專家譚其驤、張修桂等先生的研究,鄱陽湖的南部形成時間較晚,“海昏”指代鄱陽湖西面的說法與歷史地理有出入。第二種意見與第一種思路類似,但對“昏”的闡釋過於曲折,而且彭蠡澤周邊不只有海昏,說海昏是“諸水之源”是否符合史實還有待考證。
第三種看法的主要依據是南齊無道之君蕭寶卷被弒殺後,“令依漢海昏侯故事,追封東昏侯”。但這一說法忽略了劉賀受封海昏侯與蕭寶卷被封為東昏侯情形不同。劉賀被封海昏侯,有封地、有待遇,他的兒子還可以繼承。而蕭寶卷死後被追封東昏侯,其家人“併為庶人”。此外,東漢光武帝在嘉獎一個功臣時,封他為海昏縣侯。如果“海昏”帶有貶義,那漢光武帝為什麼還會將他封給功臣呢?所以這一說法也遭到質疑。
第四種主張更多的是根據史籍記載。如《漢書·地理志》記載了豫章郡境內確有一個叫海昏的縣,顏師古在為《漢書》作注時也提到,“海昏,豫章之縣”。自顏師古以來的多數學者,通常認為“海昏”是豫章郡下轄的一個縣,漢宣帝是將海昏縣封給劉賀做侯國,故名“海昏侯”。
綜上所述可知,漢宣帝將劉賀的封國設在偏遠的豫章郡,海昏侯之封確有流放的政治意圖,但是應該沒有道德上的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