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生物語

    得過二次諾獎的人怎麼會沒有呢,多的是。

    首先是著名的居里夫人,1903居里夫人和丈夫共同獲得物理獎,發現放射性。1911年再獲化學獎,發現鐳元素。不過同在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獎之前,她和去世丈夫學生,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郎之萬的所謂不倫之戀,居然登上了1911年11月4日的《巴黎新聞報》“愛情故事:居里夫人與郎之萬教授”的文章,一時間鬧的風風雨雨。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10日,居里夫人領取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諾貝爾獎。似乎正應了情場失意,什麼場得意。

    在這張物理學家世紀之照上,愛因斯坦右側的就是郎之萬。

    第二個是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美國物理學家,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6、1972年)。他是唯一兩次拿到物理獎的人,當今社會生活的兩大應用:大規模積體電路以及磁懸浮列車就和這兩次諾獎的研究關係密切。

    第三個是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93,分別榮獲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揭示化學鍵的本質)和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反對核武器,促進核不擴散)。他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不過鮑林晚年的一項研究失誤,甚至比他獲得諾獎更為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他對維生素C反科學的瘋狂推崇。他在晚年出版了好幾本書,闡述維生素C是一種包治百病的萬靈藥,什麼感冒發燒,甚至癌症,都可以靠大量服用治癒。老頭子甚至發展了一種“正分子醫學”理論,鼓吹多種偏方邪術的醫療理論,並依靠自己諾獎獲得者的光環,產生了很多不良的社會影響,為後世所嘆息。

    最後一位是弗雷德裡克·桑格( 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測定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及1980年(發明第一代基因組測序法)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說到胰島素,還要提一下中國科學家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事兒。也是在1958年,中國科學家開始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工作,並與1965年成功完成。這完全是一項諾獎級別的工作,而且諾獎委員會也發來了邀請函。不過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國情,失之交臂了。

    另外,以Sanger的諾獎工作為基礎的基因組測序技術,一直在發展,到今天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單分子測序。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以及今天大量物種基因組資料的產生,以至於基因檢測和個體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都於此有關。

    回顧諾貝爾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重大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其本質動機和最終結果,都對應著人類的重大進步。而對於個人而言呢,是巨大的榮譽,但也並不代表會由此萬世不朽。

  • 2 # 科壇春秋精選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武斷,事實上有幾位兩次獲得諾獎的超級科學家。他們都是無與倫比的天才。

    先說說三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天才科學家。第一位是法國的居里夫人,她先後在1903年和191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第一次是因為發現放射性新元素釙和鐳,開闢了放射化學這一新領域,;第二次是因為成功分離了鐳元素。

    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保持了20年的摯友關係,在居里夫人的葬禮上,愛因斯坦這麼悼念他的老朋友:“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象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約翰·巴丁是第二位二獲諾獎的著名科學家,1956年他因和兩位科學家給共同發明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他因為和其他兩位科學家一起提出低溫超導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同一個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第三位就是天才生物學家桑格了,他是唯一一個兩度斬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也是僅有三位得到兩次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人之一。他被譽為“人類基因學之父”。1923年,班廷和麥克勞因為對胰島素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胰島素對19世紀的不治之症糖尿病有非常好的療效,可是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但是人類根本不知道,胰島素到底是由多少個氨基酸、由哪些氨基酸組成。1955年,桑格的科研小組測定了牛胰島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開闢了人類認識蛋白質分子化學結構的道路。1955年,桑格公佈了胰島素的結構,包括一級結構和兩條肽鏈(A鏈與B鏈)的結合情況。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出結構的蛋白質,桑格爾的工作引起了世界上的極大轟動。1958年,由於對胰島素結構的精確解析,桑格爾獨享了那一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家站在桑格的肩膀上,完成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桑格爾的第二個巨大貢獻是測定了核酸序列。他創造出了“雙脫氧鏈終止法”的核酸測序方法。1980年,他又與幾位科學家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也是因為桑格爾的技術突破,從1985年開始籌備,美英法德日中等6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開始籌備“人類基因組計劃”,探尋人體的終極之謎。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科學家兩獲諾獎,美國化學家鮑林因為將量子力學應用於化學領域並闡明瞭化學鍵的本質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他又因為致力於核武器的國際控制併發起反對核實驗運動而榮獲1962年的和平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來,朗逸,凌渡,速騰定位都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