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寶甜甜

    老天爺叫誰餓不死,總會想招餵飽它,當女人想舒服,會讓她劈腿養活自己,那麼劉老總不去找諸葛孔明,孔明也會無聲中,不鳴則己,自我崛起,有才的人,只要想幹,與平庸者者大有出處,因此,劉玄德在天意中撬開了曠世奇才的大門!

  • 2 # 格局論壇

    一般不會的。古代文人是不甘寂寞的。總會造出聲勢讓明主尋訪或者讓別人推薦。比如曹操得到荀彧,荀彧推薦了華歆,郭嘉等當代名仕。

    諸葛亮出山之後已經宣告顯赫了。江湖傳聞,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龐統有點名過其實,孫權根本看不上,實際上龐統也的確如此,劉備久攻不下涪城,才招諸葛亮,張飛,趙雲出兵協助。

    諸葛亮出山之前,司馬徽和徐庶,崔州平的推薦,加上劉備求賢若渴,才有了三顧茅廬,隆中對,三分天下的美談。

    如果沒有劉備,諸葛亮也會被推薦給曹操,孫權或者劉表。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在東吳,堂弟諸葛延事曹魏。

    古代名仕文人,有時太清高也不好,審時度勢。比如有好多名仕漢賊不兩立,不願意為曹操服務而被殺害,被司馬氏害死的也不少,比如嵇康。

  • 3 # 柴米曉記

    沒劉備,孔明也要出山的,臥龍,潛於淵,以待大風。

    劉備或許是孔明認為最好的選擇,沒了劉備,依然還有別的主公可以選擇。

    是最好,而不是唯一。

  • 4 # 靘史宴

    即使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一定會入仕做官的,因為這是古代文人讀書的一致目標,所謂學而優則仕嘛,作為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也是不能例外的。

    諸葛亮為何在沒有遇到劉備之前,沒有入仕為官,不是他不想當官,而是他在觀望,或者說是在設法抬高自己的身價,以備未來的主公能夠對其有足夠的重視。

    如果諸葛亮始終都沒有遇到劉備的話,以他的行事作風,最後去投奔東吳的可能性會很大,因為曹操的用人準則和行事風格與諸葛亮完全就不是一路人,曹操用人是唯才是舉,不問出身和品德的。

  • 5 # 小奔說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什麼?

    是的,就是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正如裴松之所說:“苟不患功業不就,道之不行,以興復漢室為己任故也。”

    公元195年,15歲的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遷居荊州,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隱居隆中。到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已經隱居長達十年。

    十年的光陰並不短暫,但諸葛亮既不出仕劉表,也不過江依附兄長諸葛瑾,輔佐孫權,更沒有去投奔曹操。

    我們可以假設,以諸葛亮的才能,無論投靠曹操或者孫權,都不愁沒有大官做。可是,這與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志向不符合!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自從黃巾起義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後,“漢祚已盡”就逐漸成為當時人們的普遍觀念。比如早在184年,漢陽人閻忠就勸說中郎將皇甫嵩,鼓動他乘戰勝黃巾軍的聲威,乘勢結束東漢統治。

    到了董卓亂政以後,東漢就已經徹底名存實亡。所謂,“權御已移,漢祚將傾”,曹操的篡權之心,更是昭然若揭。

    因此,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違背自己的價值觀,去投奔曹操。相比之下,當時很多隱居南陽,與諸葛亮交遊密切的潁川士人杜襲、繁欽、石廣元、汝南孟公威等人,在曹操挾天子遷都許昌後,紛紛北上投奔。

    對於躬耕南陽的諸葛亮來說,他的志向是興復漢室,但不是要去輔佐被人控制的漢獻帝,而是要模仿高帝劉邦,或者光武帝劉秀,選擇一個與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功立業,重走光武中興之路。

    所以,公元207年,47歲的劉備,遇到了27歲的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屢遭挫折而壯心不已的精神所感動,毅然出山輔佐“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的劉備。

    所以,正如《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自述“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那樣,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或者劉備三顧茅廬,但劉備不是諸葛亮心目中的明主。

    諸葛亮是寧願選擇終老黃泉,也不會出山。

    後來的歷史正如我們所見,就在孫權即將討伐黃祖,曹操即將大舉南下的關鍵時刻,諸葛亮毅然出山,輔佐已經山窮水盡的劉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大恩如大仇,幫人要適可而止”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