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媽育兒空間
-
2 # 彤同飛
1,家長可能是內向的人,不喜歡自己的生活,看到孩子與自己相似,擔心相同的性格遇到相似的問題。
2,內向外向都是遺傳的,而,後天備受寵愛的孩子,就算是內向的,也會有優秀之外。逼著內向的孩子學口才做主播,反而可能種下抑鬱之因。
3,內向也可能是溝通不暢的某處假想,父母以貼標籤的方式,略過了對親子交流問題的反思。
4,本人較為內向,孩子中等,樂於與外界交流。內向的人,還是可以透過各種學習,讓孩子融入社會。
5,內向出大發明家,大作家,大工程師,出創造性人才。
-
3 # 甜寶媽媽的育兒記錄
這是社會大環境所致。
現在是外向型社會,表面上看很多機會都要表達出來、積極爭取才能獲得。以前所謂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默默行為,被現在這種短平快的成功模式所打敗。
家長正是從這種社會氛圍中感受到了壓力才無奈地面對:自己孩子是不是內向,為什麼不愛說話?怎麼才能迅速讓別人喜歡?這些問題糾結下去,最後總結出:內向性格的孩子不好發展,無法獲得成功!一定要改正!
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如果說後天也能有所改善,但是思考方試和精神世界是無法全盤否定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他們不會因為內向而註定失敗,也不會因為外向而輕易成功。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想法、畏懼和喜好。
的確,我們對於生活的感悟更透徹,能夠在很多方面幫助孩子規避風險。這種規避也不應該是說教和強制性地,而是以愛的感情鼓勵引導他,幫助他少走彎路而已。
你,做不到,孩子也做不到,而且他們也沒有道理承受家長過分擔憂的眼神。
-
4 # Hello飛
大多數家長對內向性格有這樣的偏見:
內向=不合群
內向=害羞=自卑
內向=不快樂
所以,每個內向孩子的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總是能自然而然的叫著叔叔阿姨好;身邊有很多小夥伴一起熱熱鬧鬧;週末喜歡跟著父母外出去別人家做客......
於是他們努力的改造著自己的孩子:
“你要活潑一點,這樣扭扭捏捏像什麼樣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樣喊個阿姨好嗎,怎麼這麼沒禮貌”
“我現在都不愛帶你出來,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小朋友玩一會,一直粘著我幹嘛”......
性格內向的孩子真的不好嗎?
研究人格養成的學者都知道一個最簡單也最複雜的原理:性格是不分好壞的。
現代社會的普遍觀念中,好的性格就是Sunny、開朗、廣交友;壞的性格就是沉默、孤僻、不合群。這其實是極不科學的說法。
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傑出人物都是內向型性格。比如:
著有《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發表《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奏出《夜曲》的肖邦,寫出《哈利波特》系列的J.K.羅琳,還有李安、諾貝爾、居里夫人等等等等。
可以看出,內向性格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有著明顯的優勢。
內向的孩子往往愛反思、有深度,這就是一個內向者在深度上的體現。【媽媽一分鐘】
-
5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我並不認為內向的孩子就不好了,只是一些家長喜歡過度放大內向的負面效應。事實上,內向和外向都是正常情況,引導得好,都可以培養出好孩子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本就是自然的事。家長喜歡貼標籤,總是逼迫孩子要熱情奔放,但內向的孩子就覺得這很無聊,很讓他們感到不適。因為沒有按照家長的要求來走,所以才會讓家長覺得這是不好的,這是一種偏見。
回覆列表
很多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是內向的性格,會使用各種方法來讓孩子變得外向,是因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正在整個社會的趨勢,大都認為外向的性格在社會上更吃香。所以,當孩子被貼上了內向的性格,就意味著孩子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獲得好的成就。
一、性格有內外向之分,但並無好壞之分。
活潑開朗、愛笑、能說會道的小孩固然招人喜歡,但不可能所有的小孩都是活潑開朗的,懂得觀察,不爭不鬧的內向小孩,並不是就不如外向活潑的小孩,他們也同樣值得我們去欣賞。
內向性格的孩子也有著外向性格無法媲美的優點,比如說內向性格的孩子會更專注,他們雖然不善言辭,但都有這比高於同齡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同時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更細心,更會觀察。比如說著名傑出的領導人甘地,他也是性格內向安靜。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內向的孩子就無法取得優秀。
二、多元化世界,挖掘內向孩子的優勢。
世界總是多元化的,小孩的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有的小孩外向,有的內向;有的小孩喜歡熱鬧,有的喜歡安靜;有的小孩喜歡戶外運動,有的喜歡閱讀畫畫。
與其在乎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如何把孩子培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不如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並幫助他發掘性格中的優勢,才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性格養成。
對於內向型孩子,我建議家長三點:理解和尊重、不過度干涉、多鼓勵支援。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天使,我們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改變孩子,而是用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幫助他發揮自身的亮點,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