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庭院
-
2 # 楷書13
十分贊成。但“嚴”不是冷酷無情,而是嚴中有愛,學業上嚴格要求,容不得半點懈怠,可生活上關懷備至,體貼入微。人的天性是懶惰,再自覺的人放任自流也難成大事。我同意教育學生嚴加管教。
-
3 # 求圓4
謝謝邀請;嚴師出高徒,這句名言流傳悠久,而且被許多人認可,我年青時在企業上班,也曾拜師學藝,我發現對徒弟要求越嚴格的師傅,往往技能高超,做起事來會一絲不苟,教起徒弟來也不含糊,所以徒弟也不敢偷懶、鬆懈,這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所以進步也快,而嚴師往往在工作時十分認真,而在業餘時間也很活潑,他們對徒弟也是關愛的,有的還關心到徒弟的思想、生活,徒弟遇到思想上的困惑,還是家裡頭的困難,做師傅的能幫的也盡力幫。我是舉雙手贊成嚴師出高徒教育方法的。
-
4 # 涪川居士
我贊同這方法。“教不嚴師之惰”。從嚴培養學生是一種責任,授於知識的同時,逐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與習慣,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而非“高傲”。嚴師之“嚴”是理智並分步驟施展的,即便是啟發式教育,若不貫穿一個嚴字,也恐怕難以收到如願的效果。
望子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心願。學生的自覺性是需要逐步培養方能形成習慣。面對頑固的惰性,不以“嚴”去轉化,是會發展為痼疾的,變成終生劣根,與“高素質”格格不入,甚至成為高危害。這結果是教育的失敗。可見嚴師之可貴。師不但要嚴,資質也很重要,這是能否培養出“高徒”的前題,也是一項先決條件。
我認為說嚴師出高徒是一種教育方法是欠妥的,也不是適合所有孩子和老師的。
從現在的孩子所處現實來看,要從兩方面來講:
從孩子方面講:
1,中學以前的孩子,我認為在孩子學習習慣的建立方面要求嚴格些相對來說很好的。
同時一定要鼓勵為主,全面發展,重點培養興趣。原因是小學中年級以前,一般孩子的興趣未定,學習習慣還沒有很好地建立,小學階段是為中學打基礎的,良好的習慣一旦建立,那麼只要保持下去,進入青春期,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成績,也不必為孩子的逆反過於鬧心;最重要的是小學階段普遍來說,是孩子發育中相對穩定也很容易接受家長意見的時期,這時候他們從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都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也就是說童年時期孩子對老師和父母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
只要孩子可以承受,老師的方法合適,對孩子要求嚴格些是非常利於孩子成長和學習的,不過一定要有度,以不影響身體、心理的健康為前提。
2,進入中學,孩子們也隨之步入青春期,這時候,孩子對獨立和自主的要求越來越明確,愈來愈想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束縛,所以此時對孩子的管理反而要適當地放鬆,從時間和空間上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度,這樣一方面消除他們的逆反情緒,也給予他們自我成長的要求,這時候的管理是非常講究方法的,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內,對孩子有方法地高要求可以起到好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不講方式方法地嚴格要求,很可能會引起孩子逆反,效果是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很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從老師方面講:
由於現在的社會大環境和以前的社會大環境有很大不同,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的老師不僅僅是把課講得好,還要求有合適的方法要求孩子做到。遇到一個數學老師是懲罰式的嚴格要求,結果孩子們換老師後,大部分孩子數學成績很快下降,懲罰導致了學習興趣的大幅度降低。
《書語者》的作者,米勒老師用心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使班上的孩子都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他要求孩子們一年讀完四十本書,這個要求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的,可達到了一個效果:她班上的每個孩子都深深體會到了閱讀的興趣,閱讀也使他們的學習進入一個良性迴圈。當然這不僅僅是一個嚴格的要求,而是在完成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米勒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
綜上所述,嚴師出高徒我們還需辯證地對待,靈活地運用才能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