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雲酷
-
2 # 鋤揚軒
明軍後期可是高人輩出啊,尤其是懂謀略會打仗的人很多很厲害的,如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孫承宗、袁崇煥等等,吳三桂都算小字輩些吧,這些人與徐達、戚繼光、李成梁等相比也毫不遜色,再說對滿洲八旗也是贏多輸少!可惜是沒有遇到明君啊。內有災荒釀成起義軍風起雲湧,外有滿清八大恨的攻略,可以說明朝氣數該盡了的原因吧
-
3 # 使用者156890353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的軍隊數量可以說是在中古歷代王朝中是最多的,在一個運營得當的體制下,軍隊人數應該呈現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態勢,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卻常常出現了軍隊兵力不足的情況,那麼一直在外面打著擁有280萬常備軍的明朝,為什麼會在薩爾滸戰役最後強湊才湊到12萬人,在萬曆三大徵中每次出兵不會超過10萬人,各地用兵也會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呢?
其實真這根明朝的財政制度、軍事制度,以及後期的各大痼疾上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不過此時皇帝的位置,朱元璋坐的也不是那麼的穩當,剛被擊退在草原的蒙古貴族們一直想虎視眈眈的捲土重來。無論是防禦、還是擴張進攻都需要大量的軍隊,但是被連年軍火席捲的國內根本沒有辦法恢復日常經濟運作,更無法去養那麼一大批軍隊。
在國內出現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創立了衛所軍制度,意思就是一部分計程車兵耕種土地,另一部分計程車兵負責準備戰鬥以及執勤的任務。朱元璋在位時期的中國,明朝的軍隊數量有130萬左右,到了後期增加了40萬,也就是達到了170萬左右。根據當時朱元璋對官僚腐敗的整治手段來看,這個數字絕對的真實可信,因為沒人敢跟他耍弄心眼兒。
到了朱元璋兒子繼位的時候,由於周圍敵國連續的侵犯,明朝的軍隊數量在史書上記載的是220萬左右,但是我們根據朱元璋死後,貪腐問題的考慮,明朝軍隊的實際數量也就在200萬左右。
【明朝中期,軍隊人數不足百萬?】
進入朱瞻基在位的明朝,由於面臨著叔父的叛亂、安南人的反抗,地方的將領強行吞併土地的情況再次出現,失去土地的軍戶們大部分選擇逃亡。將領和地方官員瘋狂勾結,為了糊弄上面、保住自己,整個軍隊人數被他們賬面上改的亂七八糟,整個明軍軍隊的實際人數綜合下來也就是賬面上的百分之50,這種嚴重縮水的情況,朝廷自然是瞭如指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時候也是有必要的。
到了朱祁鎮在位時期,軍隊人數也就是達到了之前說的巔峰,總人數賬面上280萬左右,但是根據上面我們的判斷,實際上明軍的兵力很難超過150萬。在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帶領50萬軍隊全軍覆沒的事兒,這裡的50萬也並不是真實的,就算當時明朝軍隊戰鬥力再弱、糧食供應再不足,這種壓倒地面軍隊人數也不至於說是全軍覆沒,所以估計下來,當時朱祁鎮帶領的明軍數量大概只有20餘萬左右。
到了明朝的中後期,朱元璋立下的制度已經再也經受不住官僚和將領們的折騰,出現全面崩潰的情況。很多標著千戶所的實際兵力還達不到應有數量的十分之一,最主要的是,這種情況還十分常見。在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明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難題。首先是沿海的倭寇侵犯,這些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襲擊和威脅愈來愈重,還有北方的蒙古部落一再南下。
看上去明朝軍隊有200多萬,抵禦這些應該不成問題,出現九邊重鎮被攻陷更不應該。但其實這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賬本所記軍隊人數出現嚴重的水份,實際上的明朝軍隊數量恐怕還達不到100萬。長期遺留下來的財政制度以及腐敗問題的積壓,已經讓明朝很難根除。
【千古奇才也難招架貪腐持續發酵】
嘉靖皇帝去世之後,年輕的隆慶皇帝開始了歷史性改革,不過真正把改革提上去的並不是他,而是張居正、高拱等人。尤其是張居正,在隆慶皇帝突然死去,年紀尚小的萬曆皇帝無法執政的情況,為了幫助明朝重振旗鼓,就連父親死了,張居正要守孝三年的事情也被他否決了,對於帶頭罵他“貪權不孝”的所謂“三觀正”的官員們,更是隻能用“鞭打”的手段把這些人的口舌壓下去。
就是因為張居正的一些想法、鞭笞貪官的手段、清查土地、與蒙古講和、整頓軍隊風氣等等的政策才讓明朝後半期續了一口大命,這個時候的中國,一時間也真的出現了復甦回暖、漸漸盛行的情況。但在張居正去世以後,他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卻被萬曆皇帝廢除了,雖然後期爆發的抗日援朝的戰爭,幫助了北韓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但也因此消耗了大量兵力、國力。
張居正死後,明朝好不容易恢復的軍事、政治體系,又一次的出現糜爛情況,作為國家最重要的軍隊,自然也沒有廉潔這一說。在後期,整個明軍的將領們也不再聽從上面的命令,只顧自己的利益。
回覆列表
明朝軍隊都有吃空餉的習慣,10000人的隊伍,最少吃掉4000人的軍餉;剩下的6000人,5000人都是平時以種田為生的軍戶,老弱病殘都有,軍餉又發不齊,飯都吃不飽,沒有多少戰鬥力。最後的1000人就是戰力極高待遇優厚的家丁,俗稱軍官們的私兵,一消耗完,就難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