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回答玉米的食用價值,是時候為玉米正名了。
玉米其實早已在我們生活中根深蒂固。
我們吃的糖,用的塑膠,服的藥都離不開玉米。
也許未來有一天,將會沒有一根玉米解決不了的事情。
如今玉米的世界地位早已難以撼動,儘管它一開始只活躍在美洲大陸。
當時美洲的許多部落和王國,都給玉米冠以“父親”和“神”的美稱。
直到1492年哥倫布的來到美洲大陸,從這裡帶走了玉米,玉米才開始開枝散葉。
耐熱、耐旱的特性使它被更多國家接受。
不到200年,玉米憑藉高產易植的特性,擊敗了小麥、土豆、水稻,一舉成為了世界糧食霸主。
玉米的稱霸世界之路,由此開始。
玉米是糧食界的跨界之王
作為糧食,玉米最稀鬆平常的必然是清蒸、爆炒、燒烤,或是當做零食。
其中當做零食的大多是膨化玉米。
當玉米水分閃蒸、顆粒破裂,再加以調味變形,便是可口的玉米脆片或是爆米花。
這種零食不僅人吃,動物也吃(目的當然都是為了變胖)。
這主要是因為生玉米不利於牛羊馬鹿們消化,膨化玉米更利用吸收。
在美國,用玉米作為飼料已經非常普遍。
玉米的主要結構是麩皮、胚乳、胚芽和根冠四部分,胚乳富含澱粉,胚芽富含油脂。
它有著70~75%的澱粉含量,透過深加工手段可以提取澱粉。
玉米澱粉非常多用途,木糖醇便可以透過澱粉加工而來。
或稱異構糖、人造蜂蜜,若蔗糖甜度為1,則其甜度為1.5。
玉米澱粉還可以製作出上千種食品新增劑,運用到食品的各個角落去:
它可以在飲料中用作懸浮劑,預糊化後用於泡麵;或者酵母發酵後,製成6%的低度酒液,蒸發製成白酒;又或者將澱粉糖化,加工成糖果;又或者經過酵母發酵做成酵母泥,清洗一下當做麵包用的酵母;又或者經過醋酸發酵,拌翻淋醋成為玉米醋;又或者將玉米澱粉轉化提取檸檬酸,或是製成果葡糖漿,兩者在一起製成各種各樣可口的飲料。
玉米澱粉用於提高啤酒的風味穩定性也極為合適。
釀酒一般用大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釀製,有時為了降低成本也會加入未發芽的大麥、大米和玉米等代替麥芽。
這些釀製啤酒的輔料也可以用玉米替代,不僅各項指標達標,味道、口感都會更好。
丹麥產世界名牌“嘉士伯”啤酒就是用玉米糝生產的。
另外玉米深加工成澱粉時,會產生多餘的胚芽油。
胚芽油是一種含油量極高的可食用油,油含量是大豆油含量的2倍。
因其營養價值高,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其消化率高達97%以上,稱為“益壽油”也不為過。
玉米還能改善現存的環境汙染問題。
玉米深加工過程中還會產生5%的富含蛋白質的廢料——玉米黃粉。
玉米黃粉中有著30%的玉米醇溶蛋白,它的氨基酸組成獨特,富含疏水氨基酸,使其容易成膜。
因此玉米醇溶蛋白被視作新型食品包裝的優質材料。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做成的食品包裝帶就有著可食、方便、環保的特點。
玉米醇溶蛋白製作的口香糖不僅好吃,也不會再有20%的膠質無法降解。
玉米醇溶蛋白還可以用作食品保鮮,無論肉品、水果或乾果,只要在表面塗抹成膜,便能延長保鮮期。
圖/玉米醇溶蛋白的熒光顯微鏡影象(左)和SEM影象(右)
玉米用以製作酒精燃料,也有利於緩解大氣汙染。
在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就主要以玉米為原料。
但這也存在一個有趣的話題,“養人還是喂車”:一公頃玉米可以養活5個窮人,製成燃料卻只夠一輛車使用。
當然其實用玉米秸稈制燃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例如沼氣池。
除此以外,玉米秸稈也是很好的造紙材料。
原本用以造紙的木材因為近年大量的使用已經抓襟見肘。
玉米秸稈運用於造紙,能夠緩解中國造紙資源嚴峻的形勢。
玉米中的玉米纖維也是在紡織材料上的優選,用玉米纖維製作的服裝等都可以透過掩埋降解。
它的拉伸程度、彎曲強度、彈性等桌布一般的紡織材料都毫不遜色。
而且因為同樣富有疏水效能,它更適宜製作針織內衣。
玉米纖維同樣滲透進了醫學領域。
一種從葡萄糖中得到的聚乳酸纖維也是極好的纖維,可以是運用在醫用縫合上。
利用玉米生產的醫藥,一樣出彩。
例如用玉米做成藥劑的緩釋劑,可以保護藥效。
還可以用於抗菌素的製作,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和金黴素皆有玉米的功勞。
玉米還可以製作抗壞血酸片劑(維生素C)和麻醉劑,玉米油製成的亞油酸是優質的降血壓藥。
除此以外,玉米穗軸還可製造除草劑和殺蟲劑。
不吹不黑,玉米走上人生巔峰只是時間問題,有什麼事你找玉米就好。
大家都回答玉米的食用價值,是時候為玉米正名了。
玉米其實早已在我們生活中根深蒂固。
我們吃的糖,用的塑膠,服的藥都離不開玉米。
也許未來有一天,將會沒有一根玉米解決不了的事情。
如今玉米的世界地位早已難以撼動,儘管它一開始只活躍在美洲大陸。
當時美洲的許多部落和王國,都給玉米冠以“父親”和“神”的美稱。
直到1492年哥倫布的來到美洲大陸,從這裡帶走了玉米,玉米才開始開枝散葉。
耐熱、耐旱的特性使它被更多國家接受。
不到200年,玉米憑藉高產易植的特性,擊敗了小麥、土豆、水稻,一舉成為了世界糧食霸主。
玉米的稱霸世界之路,由此開始。
玉米是糧食界的跨界之王
作為糧食,玉米最稀鬆平常的必然是清蒸、爆炒、燒烤,或是當做零食。
其中當做零食的大多是膨化玉米。
當玉米水分閃蒸、顆粒破裂,再加以調味變形,便是可口的玉米脆片或是爆米花。
這種零食不僅人吃,動物也吃(目的當然都是為了變胖)。
這主要是因為生玉米不利於牛羊馬鹿們消化,膨化玉米更利用吸收。
在美國,用玉米作為飼料已經非常普遍。
玉米的主要結構是麩皮、胚乳、胚芽和根冠四部分,胚乳富含澱粉,胚芽富含油脂。
它有著70~75%的澱粉含量,透過深加工手段可以提取澱粉。
玉米澱粉非常多用途,木糖醇便可以透過澱粉加工而來。
或稱異構糖、人造蜂蜜,若蔗糖甜度為1,則其甜度為1.5。
玉米澱粉還可以製作出上千種食品新增劑,運用到食品的各個角落去:
它可以在飲料中用作懸浮劑,預糊化後用於泡麵;或者酵母發酵後,製成6%的低度酒液,蒸發製成白酒;又或者將澱粉糖化,加工成糖果;又或者經過酵母發酵做成酵母泥,清洗一下當做麵包用的酵母;又或者經過醋酸發酵,拌翻淋醋成為玉米醋;又或者將玉米澱粉轉化提取檸檬酸,或是製成果葡糖漿,兩者在一起製成各種各樣可口的飲料。
玉米澱粉用於提高啤酒的風味穩定性也極為合適。
釀酒一般用大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釀製,有時為了降低成本也會加入未發芽的大麥、大米和玉米等代替麥芽。
這些釀製啤酒的輔料也可以用玉米替代,不僅各項指標達標,味道、口感都會更好。
丹麥產世界名牌“嘉士伯”啤酒就是用玉米糝生產的。
另外玉米深加工成澱粉時,會產生多餘的胚芽油。
胚芽油是一種含油量極高的可食用油,油含量是大豆油含量的2倍。
因其營養價值高,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其消化率高達97%以上,稱為“益壽油”也不為過。
玉米還能改善現存的環境汙染問題。
玉米深加工過程中還會產生5%的富含蛋白質的廢料——玉米黃粉。
玉米黃粉中有著30%的玉米醇溶蛋白,它的氨基酸組成獨特,富含疏水氨基酸,使其容易成膜。
因此玉米醇溶蛋白被視作新型食品包裝的優質材料。
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做成的食品包裝帶就有著可食、方便、環保的特點。
玉米醇溶蛋白製作的口香糖不僅好吃,也不會再有20%的膠質無法降解。
玉米醇溶蛋白還可以用作食品保鮮,無論肉品、水果或乾果,只要在表面塗抹成膜,便能延長保鮮期。
圖/玉米醇溶蛋白的熒光顯微鏡影象(左)和SEM影象(右)
玉米用以製作酒精燃料,也有利於緩解大氣汙染。
在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就主要以玉米為原料。
但這也存在一個有趣的話題,“養人還是喂車”:一公頃玉米可以養活5個窮人,製成燃料卻只夠一輛車使用。
當然其實用玉米秸稈制燃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例如沼氣池。
除此以外,玉米秸稈也是很好的造紙材料。
原本用以造紙的木材因為近年大量的使用已經抓襟見肘。
玉米秸稈運用於造紙,能夠緩解中國造紙資源嚴峻的形勢。
玉米中的玉米纖維也是在紡織材料上的優選,用玉米纖維製作的服裝等都可以透過掩埋降解。
它的拉伸程度、彎曲強度、彈性等桌布一般的紡織材料都毫不遜色。
而且因為同樣富有疏水效能,它更適宜製作針織內衣。
玉米纖維同樣滲透進了醫學領域。
一種從葡萄糖中得到的聚乳酸纖維也是極好的纖維,可以是運用在醫用縫合上。
利用玉米生產的醫藥,一樣出彩。
例如用玉米做成藥劑的緩釋劑,可以保護藥效。
還可以用於抗菌素的製作,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和金黴素皆有玉米的功勞。
玉米還可以製作抗壞血酸片劑(維生素C)和麻醉劑,玉米油製成的亞油酸是優質的降血壓藥。
除此以外,玉米穗軸還可製造除草劑和殺蟲劑。
不吹不黑,玉米走上人生巔峰只是時間問題,有什麼事你找玉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