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一軍情
-
2 # 圖檻人1
這問題應該改成秦惠文王而不是秦國,秦國的貴族接受不了商鞅變法如同接受不了這個人,百姓接受商鞅變法同時接受商鞅這個人,不要混淆視聽。主要問題是秦惠文王為什麼沒有順民意殺了商君,只保留了商君之法。因為他父已亡,母不在,最大倚仗是伯伯公子虔,即使贏駟可能不計前嫌,但是他最大的政治靠山伯伯公子虔懷恨在心,保商君自己可能被老甘龍一夥搞掉,後來證明老甘龍蠢蠢欲動,而伯伯公子虔站在了自己一邊,這不僅關乎自己,更關乎變法的勝利果實,關乎國家命運,豈能婦仁之仁,把家國拋之腦後,後來證明即使殺了商君他們都試圖反撲,何況商君健在他們更是不會罷手。說的自私一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剛剛登基,勢單力薄,敵人兵鋒正盛,變法已成,殺了商君緩解矛盾,三年不朝碌碌無為也是為了麻痺對手。贏渠梁如勢中天在位時也只是壓著他們,他剛上位便正面交鋒,老甘龍不是吃素的,是幫他爺爺政變上臺的政治老手,豈敢任性胡鬧。殺商君好處有三:一,爭取了伯伯嬴虔,這個棋局的棋眼,後來證明伯伯贏虔還是以家國為重,堅定地站了他一邊。二,緩解貴族老氏族的矛盾,至少暫時他們沒有耙子可以攻擊。三,讓老氏族覺得自己站在他們一邊,爭取了時間。一一一一商君當然保自己的理念商君之法,不保自己的生命,秦國將士衝鋒殺敵可死,我一個秦國國士也可以死,都是為了秦國強盛,都不過是一條人命!死的值!
-
3 # 玉龍小嘉Territory
首先,談到商鞅的死,很多小夥伴知道商鞅是怎麼死的,有人說五牛分屍/五馬分屍。有人駁斥“車裂”一說,按照正史,那時候不叫五牛/五馬!這個刑罰叫車裂之刑。五馬分屍是後來人的叫法。
進入正題,如果說秦國為什麼能接受變法,而接受不了商鞅這個人。我們淺層次去分析這個問題的話,責任一定要一定要歸咎於秦國的貴族,因為利益衝突嘛,(淺層次的在這裡就不說了)還有秦惠王也不待見他,這個仇恨在秦惠王當太子的時候就結下了,君主既然想要他死,那可太簡單了。
但是,把這個問題深入以後就會發現,才不單是貴族要他死那麼簡單。商鞅這個人,論本事一流,然而要說道德品質,他也是一流,不過是倒數罷了!司馬遷就說他:“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食趙良之言,商君之少恩也”
要說商鞅,他死是死在自己的道德品質上,死在不懂得持盈保泰上。 其實何止貴族,真正不待見他的,還有秦國百姓。
儘量簡單說重點。 先具個例子,他的道德品質! 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國派公子昂迎戰。還沒開打,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昂,說:“咱們倆人以前相處的很好,現在我們成了兩國將領,為了更少的人犧牲,我和公子咱們見個面,訂立盟約,一塊吃個飯,然後各自撤兵,讓兩國和平相處吧! 然後公子昂就去了,去了就讓商鞅拿了,然後就殺了。商鞅就是因為這次被封了商君。
那咱們要說說了,你商鞅怎麼這麼無恥! 兩國交戰互有勝負,你這玩的是哪一套?就算是各為其主,這也太陰險了吧?兵不厭詐不是說的你這個意思吧?所以說,從這裡看出商鞅品質不行,例子還有很多,不再細說。
因為這件事,後來商鞅出逃,跑到魏國,人家直接說了,秦國任何人來我們都接受,唯獨你商鞅不行,不弄死你就罷了,你還腆著臉來。
商鞅是法家人物,法家重刑!商鞅變法以後,刑罰對百姓的約束可謂無處不在。我們舉個例子,在《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商君之法,刑棄灰於道者”。這個意思是說,你把爐灰垃圾倒在路上都要罰你。還有一說,棄灰於道者,也要處以黥刑。還有當時的連坐,你犯了法,鄰居不告發你,跟你同罪。知道不說不算冤枉,但不知道呢?萬一有人拿這個做文章呢?沒可能嗎?所以百姓根本你喜歡這麼重的刑法。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商鞅這個人吧,道德品質,還是人心都不佔,這才是他死的根本原因。 還記得當時商鞅逃跑去住店!人家弄不明白他身份,不讓他住,他感慨到:“法之弊,以至此乎?” 意思是說,變法的弊端竟然這麼大? 看吧,他自己都承認。
<行者視界> 幫你解答更多有趣好玩的先秦歷史
回覆列表
商鞅是魏華人,早期叫作衛鞅,後來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稱為商鞅。他深知秦孝公愛惜人才,所以把自己的“霸道”理論舉薦給秦王,一時間秦王對他刮目相看。因為在戰國時代,每個帝王最希望的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建功立業,實現百年基業的快速穩定發展,而商鞅的“霸道”就符合統治階級的需求,所以成了當時最合時宜的選擇,深得秦王之心。那為何後來秦國繼續延用了商鞅的新法,卻將商鞅處以極刑?
首先,因為變法得罪了王族宗室。想要將霸道理論變為現實就得施行變法。對當時的諸侯國來說,變法著強,不便者死,魏國就是最好的例子。魏國自從變法之後就比任何諸侯國都要強大,所以當時各國就緊隨其後,紛紛變法,因為好的東西會引來無數人的效仿,這是古今中外人們習慣性的做法。但是魏國最後由於朝中缺乏人才而被後來崛起的秦國迎頭趕上。
在秦國,商鞅變法獲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並且當機立斷就開始推行新法。當時的變法所涉及到的範圍非常廣泛,可以說是讓整個秦國有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徹底大變革。但是因此,他也成了許多宗室貴族的頭號敵人,因為他觸犯了這些人博取利益的規矩。他的一條變法非常令宗室厭煩:就是新法規定,在王族宗室中,但凡是沒有軍功的,就不能被登記在冊。這就相當於是砸了部分宗室的飯碗,王族宗室容不下商鞅。
其次,在新法施行不久,由於太子犯法,商鞅將身居高位的公子虔處以鼻刑,這是導致新皇權容不下商鞅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公子虔是秦王的哥哥,也是太子的師傅,而太子和公子虔的關係甚好,所以太子登基以後找商鞅復仇是必然的。但是由於秦惠王看到變法強國,而且新法也有利於皇權統治,所以繼續採用商鞅的變法制度,但是他對商鞅懷恨在心,也迫於宗室貴族的壓力,將商鞅處以車裂刑,誅其全家。
商鞅的變法使秦國空前強大,而因此他得罪了不少權貴之勢,這就是秦國能容下新法,卻容不下商鞅個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