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手套VS上帝之手

    烤肉(羊肉串)

    不僅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美食

    更是他們熱心和愛心的最美的表達

    看,這個維吾爾大叔烤肉那認真的樣子

    是不是一本正經啊!

    聽說,烤肉啤酒最佳搭檔

    藍過……

    老闆,麻煩烤上20串羊肉串!!

    (“烤肉”維吾爾語“kawapu”)

    饢是新疆各族喜愛的麵食之一

    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奧對!上面的烤肉是我的兄弟!

    饢“不經過磨練 怎變得圓滑”

    拉條子(拌麵)

    拌麵是在中國新疆具有

    民族風味的維吾爾族、回族麵食

    色澤鮮亮

    麵條筋道

    色香味俱全

    (順便告訴你們只有新疆的拌麵才最正宗!

    只要到了新疆隨便進個館子

    就吃過油肉拌麵一定會吃的爽爽的!!)

    拉條子“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

    抓飯(維吾爾語polo)

    抓飯顧名思義

    也是可以用手直接抓著吃的飯了

    但是,咱都是現代人了不是嗎~

    嘿嘿,可不要小看它

    在新疆可都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啊!

    吃抓飯一定要吃冷盤啊!

    (溫馨提示:咱們學校的清餐也有抓飯哦)

    蒙古族篇

    烤全羊是蒙古族傳統名菜

    以前只供蒙古貴族享用

    現今已成為內蒙人民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

    此菜羊形完整

    羊跪在方木盤內

    色澤金黃

    羊皮酥脆

    羊肉嫩香

    皮脆肉滑

    鮮香異常

    吃起來肥而不膩

    吃貨們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造就了蒙古人豪爽的氣質!

    哈薩克族篇

    納仁通常用羊肉、馬肉、牛肉煮的

    是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風味食品

    這種佳餚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

    是哈薩克族直爽和豪放的代表

    (你是不是也想放開的吃一頓呢)

    納西族篇

    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

    “西”意為人

    勤勞節儉的納西人

    喜歡喝酒、飲濃茶

    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

    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 2 # 56民族行旅遊網

    由於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民俗與功能等的差異,各民族間也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不過大體上都講究“色、香、味”俱全,兼具“滋、養、補”的特點。現在簡單介紹幾種,僅供參考:

    裕固族

    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犛牛、黃牛、羊奶為主製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還喜歡在大米飯裡、粥里加些蕨麻、葡萄乾、紅棗,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黃米飯內加些羊肉丁、酸奶,作為主食。麵點美食:燒殼子。

    苗族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哈尼族

    哈尼族地區物產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雞、生炸竹蟲等,比較有名的風味菜餚還有蜂蛹醬、暴醃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肉鬆醬、清湯橄欖魚、螃蟹燉蛋清、煮蛇圓子等。

    富春縣哈尼族十月年將舉辦一個長街宴。家家戶戶都要做些自家的拿手好菜,抬到街頭擺起來,宴席擺好後全村老少聚在一起,分享這場美食盛宴。今年的長街古宴在11月29、30兩天,最地道最風味的哈尼美食全在這裡了!

    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據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習慣將收割的稻穗儲於倉中,吃時拿一把在木臼中脫粒。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特色美食:竹筒飯。

    壯族

    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族擅長烤、炸、燉、醃、滷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典型食品: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杆,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等。

    布朗族

    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並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

    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典型食品有狗肉湯鍋、豬肉乾巴、醃蛋、幹黃鱔等。

    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網羅56個民族美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子裝修用什麼材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甲醛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