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疫苗安全性始終是社會和父母們關注的焦點。很多家長質疑疫苗的安全性,擔心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從而拒絕給孩子打疫苗,你覺得這種做法可取嗎?
2
回覆列表
  • 1 # 知我君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講明白幾個相關的問題:疫苗的作用原理是什麼,目前疫苗按製作方式分有多少種,不同製作方式的安全性如何,一類疫苗與二類疫苗的區別是什麼,山東龐氏母女涉及的疫苗案是幾類疫苗,疫苗不失效的情況下有多大的危險?前面一些問題可以簡略地回答,關鍵是最後三個問題。

    疫苗的研製主要是利用了人體免疫系統的記憶特性,即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自動免疫製劑,當人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而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根據製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抗毒素、亞單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

    減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vaccine)多具有超過90%的效力,刺激人體產生的抗原數量、性質和位置均與天然感染相似,且能持續多年有效。這種突出的優勢同時也存在潛在的危險性:在免疫力差的部分個體可引發感染;突變可能恢復毒力。注意,免疫力差是個關鍵詞,突變恢復毒力是個關鍵詞,控制這兩個方面可以降低意外危險發生的機率。

    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安全性更好,但免疫原性也變弱,往往必須加強免疫。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病原體經滅活後均可以成為高效疫苗,低效疫苗大多數將被新型疫苗代替。

    類毒素疫苗,當疾病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由於強力外毒素或腸毒素引起時,類毒素疫苗具有很大的意義,如破傷風和白喉的疫苗。當前使用的類毒素疫苗多是採用傳統技術製造,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抗原。新的更安全的疫苗已在研發中。

    亞單位疫苗與多肽疫苗,DNA重組技術使得獲取大量純抗原分子成為可能,使得質量更易控制。從效果來看,有些亞單位疫苗,如非細胞百日咳、HBsAg等,在低劑量就具有高免疫原性;而另外一些疫苗的免疫力則較低,要求比鋁鹽更強的佐劑。肽疫苗通常由化學合成技術製造,優點是成分更加簡單,質量更易控制。這些疫苗一般需要特殊的結構設計、特殊的遞送系統或佐劑。

    載體疫苗將抗原基因透過無害的微生物這種載體進入體內誘導免疫系統反應,組合了減毒活疫苗強有力的免疫原性和亞單位疫苗的準確度兩個優勢。在試驗中使用的重要載體有牛痘病毒的變體、脊髓灰質炎病毒、禽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沙門菌、志賀菌等。

    核酸疫苗也稱之為DNA疫苗或裸DNA疫苗,編碼抗原的DNA不會在人或動物體內複製。與其它類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潛在而巨大的優越性,如變異可能性很小,易於質量監控,生產成本較低,效果好等。理論上核酸疫苗也存在潛在的問題或者副作用,但至今為止的實踐中,尚未發現這些潛在的副作用。

    可食用的疫苗採用可食用的植物如馬鈴薯、香蕉、番茄的細胞,透過食用其果實或其它成分而啟動保護性免疫反應。這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有效啟動粘膜免疫的形式。因此,對於粘膜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中國習慣將疫苗禁忌分為一般禁忌和絕對禁忌,國外書刊稱禁忌證和慎用證。

    一般禁忌指在某種情況下可緩期接種,如發熱、疾病恢復期(相當於慎用證)。

    絕對禁忌證是指接種疫苗後,有可能造成發生接種不良反應的機率增加和不良反應加重或免疫損傷。如免疫功能不全(缺陷)者,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但可接種滅活疫苗。對雞蛋過敏者,不宜接種麻疹、流感等以雞胚細胞培養的疫苗。

    中國預防接種的疫苗(vaccine)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者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一類、二類疫苗包含種類及接種時間見下面圖表。

    山東龐氏母女涉案的疫苗為二類疫苗,專家的說法是會失效但不會產生毒性,危害主要是因為失去效果造成,但網民激憤之下根本不買賬。很多誇大疫苗危害的文章,如《疫苗之殤》更是混淆了是非,這才造成了問題裡提到的情況:有些家長擔心疫苗產生危害而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根據前面的內容可以看出,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很多人會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但就算是抱著這樣的心理,也該接種疫苗。下面引述春雨醫生的文章來說明這個問題。真的,所有關心這個問題的人都該認真地讀一讀,想一想!

    “疫苗以極小的劑量作用於人體,其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接種區域性的紅腫熱痛以及發熱等。發生率較高,一般為百分之幾,但都比較輕微,基本無需治療或只需對症治療

    第二類是與免疫機制有關的過敏反應。發生率在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絕大多數是輕微的過敏性皮疹,有些是比較嚴重的過敏性紫癜等,但通常也可以痊癒;

    第三類是減活疫苗中活細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卡介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兩種,卡介苗引起淋巴結炎的發生率在萬分之幾,引起全身感染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脊髓灰質炎減毒疫苗引起小兒麻痺症大機率約為25萬分之一。”

    “因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來減少了99%以上。……20世紀80年代全球有80萬左右新生兒死於破傷風,2002年降到了18萬人,2008年下降到5萬人。……1980年,在廣泛開展疫苗接種之前,估計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萬人死亡。……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實施大規模疫苗接種後,發達國家的百日咳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據估計在20世紀80年代大量使用白喉類毒素以前,在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100萬病例,5萬~6萬例死亡。在1980~2000年期間,白喉在全球的總報告病例數減少了90%以上。……中國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規模使用乙腦疫苗,發病率從之前的20.92/10萬下降到如今的小於1/10萬。……中國是流腦高發區,曾出現過5次大流行,發病率最高時達403/10萬,病死率為5.5%。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開始推廣預防接種,流腦發病率開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發病率維持在<1/10萬的水平。”

    1974年,英國有報道稱接種白百破疫苗後發生36起嚴重神經系統反應。電視新聞持續報道此事,公眾喪失信心,導致接種工作中斷,接種率從81%大幅下降到31%。但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下滑,發病率由之前的1/10萬上升至100/10萬~200/10萬,從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日本在同一時期也因為媒體報導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應而發生了與英國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種率從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現1.3萬餘病例,41人死亡的後果。”

    筆者又查了資料,接種發生的危險主要有偶合、誘發、加重三種,偶合就是純粹的偶然事件,找不出因果關係,誘發是指不適合接種的情況下接種導致病變,加重是原本就被感染了又注射了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疫苗接種的禁忌。

    中國習慣將疫苗禁忌分為一般禁忌和絕對禁忌,國外書刊稱禁忌證和慎用證。一般禁忌指在某種情況下可緩期接種,如發熱、疾病恢復期(相當於慎用證)。絕對禁忌證是指接種疫苗後,有可能造成發生接種不良反應的機率增加和不良反應加重或免疫損傷。如免疫功能不全(缺陷)者,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但可接種滅活疫苗。對雞蛋過敏者,不宜接種麻疹、流感等以雞胚細胞培養的疫苗。

    如果因為疫苗接種存在的致病機率而拒絕接種,差不多相當於吃飯可能噎死人因此就不再吃飯。

  • 2 # 鳶記

    2016年中國山東警方破獲案值5.7億元非法疫苗案,疫苗含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據濟南警方初步統計,在長達5年多時間,龐某衛母女從醫藥公司業務員或疫苗販子手中,低價購入流感、乙肝、狂犬病等25種人用疫苗然後加價售往湖北、安徽、廣東、河南、四川等18個省。疫苗問題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早在2013年,財新記者郭現中就拍攝完成過一組有關疫苗問題的深度報道《疫苗之殤》,引發過巨大反響和討論。但是三年過去,問題依舊,悲劇也依舊在上演。

    隨著關於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爭論逐漸升級,不少迷茫的家長乾脆選擇拒絕讓孩子接種。儘管法律要求孩子們在學前班前完成相應疫苗接種,但如果醫生認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在接種後可能受損,並開據相應證明,這種情況能被豁免。

    如果對疫苗的反對只是出於科學原因,可能還好辦一些,但是情況更加複雜。反對疫苗的家長即便能被科學道理說服,他們仍然討厭疫苗接種的強制性,尤其是強制接種和孩子能否順利接受公共教育掛鉤。同時現在孩子們接受的疫苗所針對的傳染病已經絕跡很長時間,就連家長一輩都沒有出現過,他們的警惕性因此下降。

    例如小兒麻痺,在20世紀初的時候這種傳染病可以說是任意傳播,當時人們關心的問題不是是否應該接種疫苗,而是為什麼疫苗總不夠。一旦你看到鄰居的孩子成了瘸子,你就不會拒絕自己的孩子接受小兒麻痺疫苗,問題在於今天年輕的媽媽們從未面對惡性傳染病的威脅。

    疫苗是醫學歷史上的奇蹟,但也只是人類對抗流行病的第一枚炮彈,我們必須記住,病毒和細菌為了完善在宿主體內生存的技巧已經進化了上百萬年,而我們阻擋它們的能力只發展了100多年。在這個漫漫長途中,疫苗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未來子孫,盲目拒絕不可取。

  • 3 # 西門娛樂

    能不能打你自己看吧,很詳細相信看過後你會知道要不要給他接種:危害兒童健康的傳染病有麻疹、小兒麻痺症、結核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這些病都比較嚴重,一旦染上,會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有的還會威脅生命,或留下後遺症,給個人、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造成負擔。計劃免疫是預防和控制並 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列入計劃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小兒麻痺糖丸、百白破三聯混合製劑、麻疹疫苗。一些大城市還把乙肝疫苗、乙腦疫苗也列入兒童計劃免疫程式。

    為什麼一定要按免疫程式給寶寶打預防針呢?因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式,這是根據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的,如百白破、小兒麻痺糖丸等,必須注射三次完成基礎免疫、乙肝疫苗完成三次才能使兒童身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寶寶的長大,身體內原有的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還要進行加強免疫。兒童入托、入園、入學要憑有效免疫接種證。由於託兒所、幼兒園、小學都是兒童集中的場所,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為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護兒童健康,必須有群體免疫力。因此,兒童要憑有效的免疫接種證才能入托、入園和入學。兒童的免疫接種證是證明兒童按國家規定的免疫程式進行了預防接種,對一些傳染病已有了免疫力,即使這類傳染病出現了,也不易被傳染,因為形成了群體免疫屏障,不會造成傳染病的流行。

    預防接種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1)建立兒童預防接種的卡和證 有了預防接種的卡和證,每次接種後都有明確的記錄,可以防止漏種和重複接種,也便於計算免疫間隔。此外,兒童患病時預防接種證還可供醫生參考,有利於對疾病的正確診治。 (2)預防接種前最好能給兒童測體溫因為體溫正常才能進行疫苗接種。一般急性病兒童多伴有發熱,由於兒童不會表達感受,有低熱時仍可照常玩耍。如果在有發熱的基礎上接種疫苗,可使體溫更加升高,加重病情,同時還會混淆發熱病因,而這種一般反應與疾病發熱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 (3)注意面板清潔保持面板清潔可減少預防接種後的細菌感染機會。預防接種後一般24小時內不再清洗區域性面板。因此,最好在預防接種前洗澡、換內衣。 (4)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在空腹、飢餓和過度疲勞時不宜立即進行預防接種。可給小兒進食休息後再接種,這樣可減少暈針和低血糖反應。

    什麼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 由於某些機體的反應性不正常或處於某種病理生理狀態,接種疫苗後,可能對機體帶來某些損害,甚至引起嚴重的異常反應。為避免這類副反應的發生,在疫苗說明書中,比較具體規定了有某種疾患或處在某種特殊生理狀態的人不能接種,這就是疫苗接種的禁忌證。 每種疫苗的接種時間不能任意提前或推遲,接種次數不能增加或減少,間隔時間要準確。以後在7週歲以內還要適時進行復種。這是因為打一次預防針或者服1次預防藥,只能使孩子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免疫力,不得某種疾病,不能管一輩子。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按計劃免疫的規定程式完成預防接種。

  • 4 # 拜託了科學

    追劇黨告訴你,不打疫苗的後患有多可怕。

    一位母親抱著baby去門診看病,

    醫生診斷了一下,發現了孩子沒有接種疫苗。這位母親還笑著說不讓孩子接種疫苗。​醫生聽到母親言論吃了一驚,開始拿baby的綠色小青蛙,一遍逗孩子玩,一邊隨意地說了下面的話:​​​嗯,疫苗錢可以換個嬰兒袖珍棺材,聽罷,母親的臉掛不住了醫生一臉冷靜,說:感冒。​​

    這是豪斯醫生第一季第二集的一個片段,為了說明疫苗的重要性,可不僅僅只有這一段。這集主要病例就是講的一位沒有在六個月大時打疫苗的孩子,直到16年後出現疑難病症,這個疑難病症叫​如果沒有豪斯這個戰隊,可能就一命嗚呼了。當確診時,豪斯對孩子的關注點一直是疫苗。孩子他爹說六個月的時候打了疫苗。醫生一字一頓,又將這個問題重複詢問了一遍。​這時,孩子的母親低下了頭,豪斯開始說起了病因。​​​這雖然是很久以前的第一季,(現在都出到第八季了)但醫學知識和內容一般人看來還是會有所收穫的,推薦大家去看一看這個醫療劇《豪斯醫生》​,瞭解一些疑難雜症,更加熱愛自己的身體,更加註重自身的健康。

  • 5 # 甜甜圈伐木累

    提起疫苗,大家就會不由得聯想起之前的“山東疫苗事件”,也正是因為這類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導致很多家長對給孩子接種疫苗顧慮重重。

    甜甜圈嚴肅地說:千萬別“因噎廢食”!縱然有這樣那樣的意外事件發生,但畢竟只是極個別現象,可如果孩子因此而拒絕接種疫苗,那帶來的潛在風險就大大增加了。

    請記住:患上這些原本可以預防的疾病的潛在危險遠遠大於接種疫苗本身的微小風險。

    帶寶寶去接種疫苗這件事想必每一位寶媽都不敢大意吧,因為這直接關乎到寶寶的身體健康,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臣妾不放心啊”!甜甜圈家庭教育官網上收錄了俏媽的一篇文章,詳細羅列了各種疫苗的接種情況,安全性等等,非常實用的一篇文章

    是的,誰都知道接種疫苗好處多多,可是自從看過那些疫苗後遺症孩子的新聞後,家長們又豈能不擔心?雖然大家心裡都明白,這種情況的發生率是極低的,可面對孩子,爸爸媽媽們只想給他百分百的安全呵護。

    所以,每次帶寶寶去打疫苗,家長們的心都是忐忑不安的,關於孩子接種疫苗這件事,下面這些疑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或許我們內心的不安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未知吧。

    Q01:自費疫苗有必要接種嗎?

    不差錢就都打吧。

    帶寶寶去社群打疫苗時你會發現,適合孩子接種的疫苗中既有免費的一類疫苗,也有自費的二類疫苗。不少人理所當然認為二類疫苗不如一類疫苗重要,自然可打可不打,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

    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必須接種的,這類疫苗主要針對的是發病率較高、治療費用較高的疾病;二類疫苗之所以需要收費,並不是說不重要,而是由於國家經濟能力有限,暫時還無法做到免費接種。不過,隨著國家越來越富裕,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二類疫苗逐漸變更為一類疫苗。

    總之,打疫苗就好比給孩子買保險,“不差錢都建議打”,多接種一種疫苗就意味著給孩子的健康多上了一重保險,做家長的自然也就安心很多。

    附:中國當前最佳效果的接種程式表,來自微博@疫苗與科學(陶黎納醫生,疫苗科普達人) 

     

    俏媽說明:由於手足口手足口病疫苗(EV71)剛上市不久,所以這份表格中並未提及。現階段EV71疫苗屬於第二類疫苗,國家給出的接種原則是“知情、自願、自費”,但手足口病在幼兒中容易高發流行,所以中國疾控中心建議6月齡-5歲的孩子都應該儘早接種,如果能在12月齡內接種完則更好。

    Q02:進口疫苗比中國產疫苗更好嗎?

    理智選擇,中國產疫苗也不差。

    很多人之所有在進口疫苗和中國產疫苗中糾結,是因為進口疫苗的價格明顯高一些,到底有沒有必要多花這些錢選擇進口的呢?

    從疫苗的防病效果來說,進口和中國產的差距並不大,頂多是97分與95分的區別而已;從安全上來說,不管是中國產還是進口的疫苗,都經過了高標準的重重檢驗才予以上市,只是再安全的疫苗也可能存在不良反應,進口疫苗同樣如此;從價格上來講,兩者差距就很大了,同樣一種疫苗如果你選擇進口疫苗話,或許要花上中國產疫苗翻倍甚至數倍的價格。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差錢,選擇進口疫苗無可厚非;如果你不想多花“冤枉”錢,那就選擇中國產疫苗吧,畢竟養娃費錢著呢!

    Q03:接種疫苗後一定要觀察30分鐘後再離開嗎?

    是的,這非常重要!

    千萬別小看這30分鐘,因為疫苗中含有很多蛋白或其他成分,有些孩子可能會對其中的某些成分過敏,而且一般會在接種後的30分鐘內就出現相關的過敏症狀。如果出現意外情況,醫生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救治,可如果你帶寶寶離開了,萬一發生了過敏反應,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雖然出現這種意外情況的機率非常小,但咱們也千萬不能大意,說好的留院觀察30分鐘呢,所以哪怕你再著急也得掐著表耐心等待了。

    Q04:接種疫苗後當天不能洗澡嗎?

    想洗就洗唄!

    國內醫院接種疫苗後似乎很多醫生都會叮囑一句:今天不能洗澡啊。他們的理由是,暫時不洗澡可以預防接種部位感染,也可以避免孩子感冒。

    據我所知,在美國或香港等地接種疫苗並沒有這一規定,而且我認真看完了俏妞的《上海市預防接種證》上面的所有注意事項和說明,都沒有找到有“當天不能洗澡”這樣的建議。

    實際上,接種疫苗後只要注意保持針眼處的清潔就可以了,該洗澡時就洗澡,就這麼任性!

    Q05:同時接種好幾種疫苗安全嗎?

    別瞎操心了,安全!

    這個問題說實話我也擔心過,生怕不同的疫苗同時注射體內後會造成不良反應,而且確實不少地方的社群醫院也明確建議一天內不能接種疫苗超過2種以上,那是不是就說明一次性接種多種疫苗是不安全的呢?

    世界衛生組織:

    2016年3月世衛組織官網上就曾發表了一篇《關於疫苗接種的傳言與事實》的文章,其中明確指出:科學證據表明,同時接種幾種疫苗不會對兒童的免疫系統帶來不良反應。一次接種幾種疫苗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少去醫院,從而節省時間和金錢。

    美國兒科學會: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孩子同時接種多聯疫苗注射是安全的。

    幸運粉絲免費獲得下面這款可愛的圈圈杯!

    截止12月31日,50名幸運粉絲兒即將誕生!

    屆時幸運粉絲還有機會可參加5次價值468甜甜圈精品專家微課!

    (活動最終結束權歸甜甜圈所有)

  • 6 # 悅雨育兒

    我覺得不可取,現在國家規定免費疫苗必須打,幼兒園、小學上學都是要看疫苗本的,如果發現漏項,是會要求你補打的。

    我說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小的時候有一陣叫做白百破的針沒打,不是不想是我媽忘記了,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重視,家長忘記了保健站的人也不會打電話提醒你,那時候也沒電話。白百破這針育苗防的是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印象比較深刻,我得了百日咳,那個遭罪就別提了,我媽怕我落下病根,聽說偏方是吃苦膽,你知道一天吃好幾個苦膽的滋味嗎?記憶猶新啊,現在想想還直咧嘴呢,後來我聽過苦膽是大寒之物,所以吃苦膽的後果就是長大後體寒痛經,至今仍然伴隨著我。

    再說個最近的見聞,一次帶兒子去醫院看病,一個小孩子的家長也帶孩子看病,那個孩子是水痘,大家都知道這個是傳染的,但是水痘疫苗不是免費的,所以很多孩子是不打的,這個孩子打了,有人會說打了還起,那不如不打,我來說一下醫生說的話,他問孩子是否打了水痘疫苗,得到的結論是打過後,說別擔心,打過的孩子如果起了水痘的話就好的比較快,孩子遭罪也比較少。我當時就像我要給我兒子打這個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曼谷水門市場有什麼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