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小七愛靈靈

    前段時間想必大家都被葛優躺給刷屏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躺,還有很多明星效仿,但是不得不說,只有葛優的躺才深入人心。

    只有葛優,只有葛優的癱,是那麼自然、那麼放鬆、那麼具有親和力,完完全全就是我平時癱在家裡的模樣!

    這種演了跟沒演似的,上鏡跟生活一樣的“接地氣”,就是我對葛優最大的感覺。

    作為一個南方人,大部分時候,是看不懂北方人的笑點。比如趙本山、比如陳佩斯,我是完全不感冒的。

    但是,葛優的貧,我是喜歡的。因為他的梗,都非常生活化,就好像一個活在你身邊的小流氓,特別逗。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編輯部的故事》。他演的李東寶,看一次笑一次。

    “你用不著這樣,你對我已經好幾年,壯志未酬了!”

    壯志未酬!哈哈哈哈哈哈,葛優就是特別適合念這種略帶浮誇的臺詞,他那認真的小眼神,會讓你更加想笑!

    而這種認真的幽默感,是葛優的喜劇,最有意思的地方。

    雖然他演的,很多時候,都是一些小人物,可能是痞子,可能是混混,但他的表演絕不浮誇,哪怕你笑到肚子疼,他在鏡頭裡面,還是一本正經地侃。

    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咦,這個認真說段子的男人怎麼這麼迷人?

    當然,葛優也不只是演喜劇。

    可是因為他演得太生活化了,我真的不太看得葛優演的悲劇。

    比如讓他得到戛納影帝的《活著》,就算是幾個鏡頭,都讓我覺得心酸。

    失去所有的福貴,咧嘴的這一笑,有多少是無奈?

    所以,內心膚淺的我,還是喜歡葛優演一些輕鬆一點的角色。

    葛優這麼多部戲裡,我最喜歡的,是《讓子彈飛》裡的馬邦德,他有點膽小,有點壞心眼。

    可是,他那點小鬼主意,就像生活的情趣一樣,總是能把人逗笑。

    特別是在《讓子彈飛》這麼一部到處都充滿直男氣息的電影裡,如果不是有葛優,耍那幾下賤,對我們這些純情的花痴來說,就顯得太重口味啦。

    有時候,我覺得,葛優有一種特別的能力,他會讓一些荒誕的角色,變得真實,變得接地氣。

    就連馮小剛也說,葛優就是有這種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本事。

    “他可以一本正經地演一個非常不著調的人,說著不找四六的話,但是他的態度是,誠懇的。”

    好的演員,必然都是誠懇的。

    在寫梁家輝的文裡,我說過,梁家輝一直把自己當做普通人,他可以用開放的心態去演各種角色,所以可以演什麼像什麼。

    但是葛優的誠懇,跟梁家輝有點不一樣。他比梁家輝放得更低。

    梁家輝說,他不是明星,而是一個演員。葛優呢,直接說自己是一個戲子,他演戲就是為了取悅觀眾的。

    很多人會奇怪,葛優,亞洲第一個戛納影帝,為什麼要如此看低自己?

    可是,從一開始演戲,葛優就是抱著這種心態的。

    出身於演戲世家的葛優,跟他爸爸葛存壯很不一樣,他從小就很害羞、內向。他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當葛優演《頑主》的時候,他自嘲道這是“一群歪瓜裂棗上了檯面”。

    因為一直對自己沒有什麼自信,所以葛優都挖空心思去“討好”觀眾。

    演《卡拉是條狗》的時候,葛優已經是影帝了。

    但是他為了知道真正的工人是怎樣,他還是跑到了工廠裡蹲點,觀察工人走路。

    “工人走路的關鍵在於把胯要先於身體送出去,這麼著,味兒是不是很足了?”

    演《趙氏孤兒》的時候呢,葛優有哭戲,他跟陳凱歌提議,揹著鏡頭拍。

    “生活中的哭都是有掩飾的,只要是悲傷的哭,全部都是避著人的。你看父母為我們擔心的時候,不也是偷偷抹眼淚嗎?”

    為了琢磨每一齣戲,每一個角色怎麼演才接地氣,葛優常常會失眠

    最誇張的時候,葛優50天裡面,有45天是靠吃安眠藥睡覺的(好吧,難怪你會禿頂了,葛優老師)。

    大家都叫他不要這麼折騰。

    葛優說,沒辦法啊,沒法控制,躺上床就想。“所以呀,就當是為觀眾受點苦唄”

    不過呢,這種心態,也會讓葛優吃虧。老是把自己放得很低,演大人物就會少了點底氣。

    葛優剛得了戛納影帝那會兒,心態有點膨脹,就接了《寇老西兒》來演,結果,他演砸了,被觀眾評為當年最差的男主角。

    爸爸葛存壯罵他:“你怎麼能演寇老西?寇老西就是寇準,是當朝宰相,他就是回家也有自己的身份風度,你演得水不啦嘰,和你演的那些小人物一樣,當然不行!”

    這之後,葛優就很少接這種角色。

    △葛優顏的寇準,確實少了一點貴氣。

    和那些常常炮轟粉絲的偶像不同,葛優真的是非常在乎觀眾的評價的。

    《氣喘吁吁》被罵是爛片的時候,導演沒有道歉,倒是葛優,先出來跟觀眾道歉。

    別人問他,你不覺得這件事情很討厭嗎?葛優說:“對我來說,是第五萬次,但是對他來說,是第一次。”

    △葛優和他爸爸葛存壯

    看葛優這態度,就能明白為什麼他總能演出這麼接地氣的角色了。

    因為他壓根就沒把自己當回事啊!

    葛優曾經說過,這世界大家都是平等的,誰都別想教育誰。

    “大家會發現,不是那些長得好看的、說的好聽的人才重要,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連葛優都能上螢幕,誰不能呢?”

    但我真心覺得,葛優老師,你實在是謙虛了。

    在我心中,你屬於耐看型男人啊,我願意每天都在螢幕上看到你那兩根會演戲的眉毛!

    可能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可能你也沒有頭髮可以耍帥了。

    但是,你有一樣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誠懇!(這世界上的女人,最難接受的就是被欺騙了)這麼多評價葛優老師的人,我喜歡柏邦妮的這一句:

    “身為男人,你可以醜陋,笨拙,你也可以貧窮,甚至一無所有。但是你不能不‘誠’,因為那是你的根基,你的氣度,你的胸懷和你的未來。”

    誠懇,為什麼打動人?

    因為誠懇的男人會像葛優一樣,兜裡有多少東西,都會全部拿出來給你。

    一個願意對你傾其所有的男人,是很難得的。

    也許你不一定會愛上他,但這樣的男人,至少,是值得你去相信的!

    再說了,葛優你真的不要說你自己沒有吸引了。

    你癱在沙發上那個表情,都讓我產生了,我不要睡男神了,我只想和你一起癱在沙發上的念頭了!

    媽的,哪個男人有這樣的魔力啊?

  • 2 # 老典典看世界

    有葛大爺的電影一定不會太爛

    葛優,中國內地頂級男演員之一,平凡無奇的外表下,擁有張馳有致的演技。從演以來已經出演過50多部電影及10餘部電視作品,攬獲榮譽無數。

    可是,誰也想不到,作為中國最會演戲的男演員之一,貢獻了無數經典銀幕形象的葛優,其電影路起步卻十分不易。

    1979-1988:十年龍套

    1957年4月19日,葛優出生於一個北京大院,父親葛存壯是當時有名的演員,這讓少年的葛優耳濡目染受到薰陶。

    1978年-1979年,葛優連續報考多家文藝團體,飽嘗閉門羹後,最終考入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當上話劇演員。

    此後,他在舞臺和銀幕上跑了近十年的龍套。這種情況直到1984年,很偶然地,葛優被選中在一部電影中演了個小角色,他的名字第一次登上演員表。

    1988年,由王朔小說改編的影片《頑主》給他帶來了星運:他首次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葛優這才引起圈內人的注意,也有緣首次跟鞏俐合作,參演張藝謀的電影《代號美洲豹》,首次嘗試反派角色。

    ▲《頑主》劇照

    1991-1997:演藝事業巔峰

    90年代,葛優迎來了電影事業的高速發展期,達到中國內地男演員的巔峰。

    這其中,除了自身精湛的演技之外,不得不說,他也遇上了一個好時代。

    因為,無論是第四代導演,還是第五代導演,都在此期間拍攝了大量佳作,甚至完成了迄今他們藝術人生中成就最高的電影。

    而前期葛優扮演的角色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名導演的影片中,出演舊時代的“反派”配角;另一類則是當代生活中的喜劇式小人物。

    1991年,葛優參演了黃健中的《過年》、滕文驥的《黃河謠》,憑藉《過年》中的演出,葛優獲得了當年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同年,馮小剛編劇,葛優、徐帆主演,在“鐵三角”首次合作的電影《大撒把》中,葛優第一次擔任正面角色男一號,並獲得當年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接下來,葛優遇見了自己表演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993年-1994年,他演了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兩部力作:張藝謀的《活著》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據餘華同名原著改編的《活著》,展示福貴一家人幾十年的坎坷命運,透露一個時代的縮影。而葛優飾演的正是失去一切,面對種種無奈、心酸,卻是咧嘴勉強一笑的福貴。而《霸王別姬》中,他又扮演了愛戲,懂戲,講究戲的配角袁四爺。

    ▲《霸王別姬》劇照

    兩部影片,不光讓兩位導演揚名於當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活著》,更讓葛優成為華人演員中的首個戛納影帝。

    攬獲國際大獎後,葛優首次試水古裝片,出演周曉文執導的《秦頌》;隨後,首次與香港導演合作,出演許鞍華的電影《半生緣》。

    1997-2010:賀歲片之王

    屬於葛優的又一個轉機終於來了——遇到馮小剛和姜文,葛大爺開創了他的喜劇時代。

    當時馮小剛正在選角。被《頑主》裡葛優的演出驚豔的馮小剛,認為葛優是自己片子的不二之選,並透過王朔找到他。於是,1997年,葛優出演了《甲方乙方》。

    繼1995年香港賀歲片《紅番區》引進內陸,併成為中國內地賀歲檔的起源,《甲方乙方》開創了中國內地賀歲電影的先河,不僅改變了中國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也讓賀歲成為了年末電影市場的重磅大戲。

    當時中國並沒有什麼大片,商業片做得不倫不類,“馮氏賀歲片”一出,為中國電影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叫好叫座的《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1998年)均創造了當年的票房神話。總之一句話 葛大爺是實實在在的演技派 更是電影界的吉祥物

  • 3 # 動漫萌宅腐

    為什麼說演戲靠摳圖的時代,我們需要葛優?

    梁家輝說,他不是明星,而是一個演員。葛優呢,直接說自己是一個戲子,他演戲就是為了取悅觀眾的。

    周星馳說:我跟葛優不好比,看他的喜劇我笑了,看他的《活著》我哭了。

    我看《霸王別姬》中忘也忘不了的,是戲瘋子袁四爺。

    他是中國電影界的匠人,之所謂能演盡小人物的悲喜,是因為他從不把自己當“明星”看。

    瞭解葛優,幾個關鍵詞以供參考:

    1.實力派

    1957年的4月19日,葛優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大院中,父親葛存壯是當時有名的演員,這讓少年的葛優多少耳濡目染受到了薰陶。

    1976年,葛優中學畢業之後,到昌平興壽公社香屯大隊插隊。

    1978年,為了回城,葛優連續報考多家文藝團體,每次都被拒之門外。

    1979年,終於考入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從此,葛優在舞臺和銀幕上跑了近十年龍套(沒拼爹十年啊哥們兒!),直到米家山的 《頑主》,他才引起圈內人的注意。

    成名以後的葛優只是謙虛得說自己運氣好,人生裡該有的機會都趕上了。

    此後,葛優開始同第五代導演合作,張藝謀的《活著》中的悲劇人物福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裡的袁四爺。

    誰也想不到,日後大陸最成功的喜劇演員卻是從一系列正劇開始走上影壇的。

    2.最成功的商業片演員

    有人說,葛優是中國近三十年,最好的型別演員。

    米家山導演的《頑主》幾乎可以被看做葛優電影裡的處女作。

    他曾在很多年後,給《頑主》的導演米家山發簡訊,表達謝意,那時的葛優已經獲得很多男演員無法企及的成就。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頑主》裡的黑色幽默也毫不過時

    《頑主》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同名小說,影片拍攝於八十年代末期。

    王朔以其特有的京味兒幽默讓本片帶有一種特立獨行的黑色幽默氣質,也正是這部電影發掘了主角之一的葛優喜劇天賦。

    之後的很多年裡,葛優憑藉與馮小剛合作的一系列賀歲喜劇成為華語影壇最具有商業號召力的演員。

    3.喜劇

    很多年前,作家史航在專欄上提問:“葛大爺看自己的電影會笑嗎?”

    多年後,葛優說“會,真的會。但多數是不笑的,我會琢磨自己的表演。”

    葛優的表演並非依靠誇張的肢體語言,全憑神色和語句之間透出的京派幽默。

    在同馮小剛導演合作的一系列賀歲喜劇電影中,葛優出演的大多是城市裡的平民,這些角色都是有點心眼但又很善良的小人物。

    葛優均能把這些小人物的“心路歷程”透過喜劇的方式表現出來,並逐漸形成了輕鬆、自然外加調侃的黑色幽默或冷幽默的喜劇風格。

    極少有演員能像葛優這樣,不僅能夠主導電影的氣勢,更能夠調節電影中其他演員之間的氣場。

    比如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裡葛優飾演的留著分頭,畏畏縮縮的湯師爺,卻能夠在姜文和周潤發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中表現出一種特有的喜感,並在氣勢上不讓對方分毫。

    這樣的喜劇表演,並非在鏡頭前擺擺pose偶爾耍賤的偶像演員可以達到的。

    4.《甲方乙方》

    在葛優的演藝生涯當中,最重要的伯樂當屬於馮小剛。

    1997年,已經不惑之年的葛大爺主演了馮氏賀歲喜劇的第一炮——《甲方乙方》。

    葛優在《甲方乙方》中扮演了一位智慧又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姚遠,對於生活充滿熱情且機智幽默。

    影片雖然和《頑主》一樣用了王朔的小說,但馮小剛對原著進行了較大的改編,使之更符合當時的意識形態。

    從賀歲片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部教科書式的作品,因為它是“國內首部賀歲片”。

    從搞笑的程度來說,雖然沒有激烈的笑場,但是那會心一笑卻比那低俗的惡搞來得 更加真實、恰到好處。

    那時候中國並沒有什麼大片,商業片做得更是不倫不類,所以“馮氏賀歲片”一出,真是為中國電影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現在回想起來,其中的經典對白更是在現實中被髮揚光大,像“地主家也沒餘糧啊”、“打死我也不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沒有房子的婚姻則更不幸福“等至今難忘。

    5.《秦頌》

    在很多觀眾的眼中,葛優是一個喜劇演員,但葛優自己卻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演員。

    在演員葛優的輝煌的履歷裡,周曉文導演的《秦頌》並不算是特別知名的一部。

    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電影,葛優飾演的高漸離是一個被悲情和宿命裹挾的悲劇式人物,與姜文飾演的剛毅果決的秦始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與第五代導演合作期間,葛優主要出演一些嚴肅題材的角色

    導演希圖透過高漸離這一人物的視角來反觀嬴政,這一歷史偉人強有力的高大身影和脆弱的內心世界,在嬴政和高漸離的靈魂角力之下,折射出投身權力所必需付出的自我犧牲。

    對於嘗試突破自己的演員葛優來說,從本片開始之後的很多年裡古裝片的嘗試一直都不算是很成功。

    6.父親

    葛優走上演藝之路,大抵也是受家庭環境影響。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曾被稱作北影廠獨當一面的“反一號”,尤以《紅旗譜》中的地主惡霸,《小兵張嘎》中的龜田隊長、《南征北戰》中的參謀長、《神秘的大佛》中的沙陀爺等最為成功和著名。

    葛存壯在《小兵張嘎》中扮演龜田隊長(左二)

    2016年3月4日上午8時著名錶演藝術家葛存壯老先生去世,享年87歲。 

    葛優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道:“老爺子教我八個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7.葛大爺

    在電影圈,不是每個腕兒都喜歡站在聚光燈下,葛優就是個反例。

    葛優熱衷於在銀幕舞臺上呈現角色,卻從不肯在銀幕外表露自己任何的細節。

    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是演員葛優,在他幽默辛辣的語言中,彷彿早已洞悉了人生百態,於是觀眾們更願意稱他為”葛大爺“。

    在《天下無賊》中,葛優飾演的黎叔依舊用他一貫的幽默 來製造笑料。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有組織,無紀律”這些語言片段輕易就讓觀眾發出會心大笑。

    觀眾享受葛優的表演,而“葛大爺”塑造的一系列銀幕形象也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歡笑與樂趣。

    8.影帝

    《活著》是葛優表演上的里程碑,甚至對導演張藝謀來說也同樣如此。

    影片根據餘華同名原著改編,時間跨度頗長,以葛優扮演的福貴他們一家人的坎坷命運為主線。

    講述了福貴和他家人風風雨雨幾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也透露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影片滲透著一股黑色幽默,卻令人無法發笑,它將歷史濃縮為個人命運,而命如螻蟻般的個人命運,只能是枉自興嘆的生命之痛。

    就像是故事的結尾福貴對著饅頭說道:“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葛優和鞏俐在戛納

    這部影片被視為張藝謀最好的作品,也是中國電影中難得的一部佳作。

    不僅獲得了法國第47屆戛納電影節評審獎,葛優更是榮膺戛納影帝,成為第一位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男演員。

    9.轉型

    演了一系列的喜劇,塑造了楊重、李冬寶、劉元,最終卻是靠演福貴、老二這樣的悲劇人物達到表演藝術的最高峰,登上戛納領獎臺,被專家、學者和電影界肯定。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葛優認為自己不是喜劇演員。

    2006年,馮小剛試圖挑戰嚴肅題材的莎翁戲劇,於是拍攝了《哈姆雷特》改編的電影《夜宴》。

    在這部影片當中,觀眾看慣了馮小剛的中國草根式幽默,對於這部“和國際接軌的影片”表示了不小的爭議。

    葛優在這部影片中飾演的是一個威嚴的帝王,捨棄了他身上特有的調侃特質。

    但演了這麼多出喜劇之後,人們就是看葛優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也覺得好笑。

    這讓成名已久的葛大爺倍感壓力,之後的很多年裡,葛大爺也嘗試了一些非喜劇題材的角色,但都無法為觀眾所接受。

    或許,對於一個喜劇演員來說,最大的悲哀是觀眾只記得你是一個喜劇演員。

    10.賀歲片

    掐指一算,葛優的喜劇之路已經走過二十個年頭了。

    從米家山導演《頑主》改變了葛優的一生,開始讓他初嘗走紅的滋味。

    到後來嘗試了或喜或悲的角色之後,葛優終於遇到了生命中註定要遇到的人——馮小剛,之後便開始了他的“馮氏賀歲片之旅”,使中國影壇颳起了一陣“賀歲片旋風”。

    葛優和馮小剛的賀歲檔組合曾一度成為華人過年觀影的傳統

    從1997年起,葛優與馮小剛的組合開創了賀歲片的先河,並多次創造票房奇蹟,在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 《手機》等電影中,葛優的形象深入人心。

    對於葛優來說,馮小剛是伯樂,葛式喜劇天賦與馮氏賀歲片中相得益彰。而馮氏賀歲片的大火,又讓葛優成為了華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喜劇之王。

    征服觀眾,葛優用的不是曇花一現的顏值,而是他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是基於他:一,對電影獨到的認識。二,沒出名的十年間一步一耕耘的生活智慧。

    高調演戲低調做人,在當今中國這個極度壓抑的社會,太多投機主義者和偽善者告訴你要怎麼成功如何致富,唯有葛優,他的名字總是和人民的歡笑綁在一起,他好像從不關心你成不成功,只在乎你快不快樂。

    想要複製葛優?我看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有什麼表現?